本研究目的為探討「自我胰島素調控衛教方案」對第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 控制、自我效能與自我照顧之成效。於100年9月至100年11月期間進行收案,
以99年5月至100年3月期間參與收案醫院「自我胰島素調控衛教方案」且符 合收案條件之60位第2型糖尿病病患病患作為本研究之實驗組,並從在此期間 僅於該收案醫院糖尿病門診接受一般常規照護的第2型糖尿病患中,以傾向分數 (propensity score)就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業狀況、罹病年數、胰島素劑型、
每日注射次數、及糖化血色素進行1:1的配對,選取傾向分數delta介於0.001-0.04 的60位個案做為對照組。結果依據研究目的與假設,將所得之資料整理分析,
分析於下列各節:第一節研究對象之人口學及疾病特性與組間之同質性;第二節 自我胰島素調控衛教方案對第2型糖尿病人的血糖控制之成效;第三節自我胰島 素調控衛教方案對第2型糖尿病人的自我效能與自我照顧之成效;第四節自我胰 島素調控衛教的接受度與實施的困難處,依序討論分析研究結果。
第一節 研究對象之人口學及疾病特性與組間之同質性
本研究個案為雲嘉某區域醫院新陳代謝科門診之第 2 型糖尿病病患,總收 案數為120人,其中60位為實驗組,60位為對照組,研究對象基本屬性及疾病 特性為變項,以平均值、標準差方式描述,在類別變項以次數分配、百分比方式 呈現,此外以以卡方檢定及獨立樣本 t 檢定進行兩組個案基本資料之同質性檢 定,若p<.05表示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一、人口學特性
研究對象在性別方面,以女性居多有64位(52.9%),男性55位(46.3%),其 中實驗組女性31位(51.7%)、男性29位(48.3%),對照組女性33位(55.0%)、男 性27位(45.0%);年齡方面,以51-60歲居多有49位(40.5%),其次為61-70歲 居多有35位(28.9%),平均年齡59.7±9.3歲,最高74歲,最低32歲。實驗組平
均年齡59.93±8.8歲,對照組平均年齡59.47±9.8歲;教育方面,以不識字/國小
居多有77位(63.7%),實驗組有37位(61.6%),對照組有40位(66.6%);婚姻方 面,以已婚者居多有107位(88.4%),實驗組有57位(95.0%),對照組有50位
(83.3%);居住情形方面,有75位(62.0%)是以夫妻與子女同住在一起為最多,其
次僅夫妻同住有34位(28.1%);職業方面,以無職業居多有49位(40.5%),其次 為家管39位(32.2%),實驗組以無職業/家管有45位(75.0%),對照組以無職業/
家管有43位(71.7%)。以卡方檢定及獨立t檢定,檢定兩組個案人口學特性之同 質性,發現兩組在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況、居住情形及職業方面均無 顯著差異(p>.05)(見表4-1)。
表4-1人口學特性之組間比較
註:a為:T-test;b為Fisher’s exact test ;c為chi-square test 二、疾病特性
在罹患糖尿病年數方面,最多32年,最少2年,平均罹病年數為14.68±8.07 年,實驗組平均罹病年數為14.58±8.43年,對照組平均罹病年數為14.78±7.77 變項 全部(N=120) 實驗組(n=60) 對照組(n=60)
n(%)/M±SD n(%)/M±SD n(%)/M±SD t/x2 P
性別 .855b
男 55(46.5) 29(48.3) 27(45.0)
女 64(53.5) 31(51.7) 33(55.0)
年齡 59.70±9.3 59.93±8.8 59.47±9.8 -0.286 .755a
教育程度 4.164 .384c
不識字 25(20.7) 11(18.3) 14(23.3)
國小 52(43.0) 26(43.3) 26(43.3)
國中 7(5.8) 6(10.0) 1(1.7)
高中 31(25.6) 15(25.0) 16(26.7)
大學 5(4.1) 2 (3.3) 3 (5.0)
婚姻狀況 5.077 .166c
未婚 3(2.5) 0(0) 3(5)
已婚 107(88.4) 57(95.0) 5(83.3)
離婚 3(2.5) 1(1.7) 2(3.3)
喪偶 7(5.8) 2(3.3) 5(8.3)
居住情形 1.483 .476c
獨 居 11(9.1) 5(8.3) 6(10.0)
僅夫妻同
住 34(28.1) 20(33.3) 14(23.3)
與子女同
住 75(62.0) 35(58.3) 40(66.7)
職業狀況 1.790 .877c
無 49(40.5) 25(41.7) 24(40.0)
家管 39(32.2) 20(33.3) 19(31.7)
農、漁業 12(9.9) 5(8.3) 7(11.7)
商 13(10.7) 6(10.0) 7(11.7)
工 4(3.3) 3(5.0) 1(1.7)
公教人員 3(2.5) 1(1.7) 2(3.3)
年:在慢性合併症數方面,依序為1項39位(32.0%)、2項31位(25.6%)、3項 27位(22.4%)、0項23位(19.0%),實驗組依序為2項17位(28.3%)、1項16位 (26.7%)、3項14位(23.3%)、0項13位(21.7%),對照組依序為1項23位(38.3%)、 2項14位(23.3%)、3項13位(21.7%)、0項10位(16.7%);胰島素注射劑型方面,
兩組皆以使用NovoMix居多有25位(41.7%),其次為Lantus有13位(21.7%) vs 17 位(28.3%),再者為Levemir有10位(16.7%);在注射胰島素者方面,有高達92 位(76.0%)是自己自行施打,兩組皆有46位(76.7%)是自己自行施打;每日施打次 數方面,以一天注射2次最多有59位(48.8%),其次為一天注射1次53位 (43.8%),兩組以一天注射2次最多有30位(50.0%) vs 29 位(48.3%),其次為一 天注射1次有25位(41.7%) vs 28 位(46.7%);平均糖化血色素值方面(前測),
最高14.9,最低7.5,平均值為8.94±1.43,實驗組平均糖化血色素值為8.96±1.47, 對照組平均糖化血色素值為8.93±1.39;平均空腹血糖值(前測)方面,最高390,
最低73,平均值為180.77±70.61,實驗組平均空腹血糖值為175.13±68.31,對照 組平均空腹血糖值為186.40±72.97。以卡方檢定及獨立t檢定,檢定兩組個案的 疾病特性分佈,發現兩組在罹患糖尿病年數、慢性合併症數、胰島素注射劑型、
注射胰島素者、每日施打次數、平均糖化血色素值及平均空腹血糖值之前測方面 均無顯著差異(p>.05)(見表4-2)。
表4-2疾病特性之組間比較
註:a為:T-test;c為chi-square test
第二節 自我胰島素調控衛教方案對第 2 型糖尿病人的 血糖控制之成效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自我胰島素調控衛教介入措施後,其實驗組與對照組在 平均糖化血色素值、平均空腹血糖及研究期間低血糖發生次數等三方面之差異。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糖尿病患每三個月要抽血追蹤糖化血色素值及空 變項 全部(N=120) 實驗組(n=60) 對照組(n=60)
n(%)/M±SD n(%)/M±SD n(%)/M±SD t/x2 P
罹病年數 14.68±8.07 14.58±8.43 14.78±7.77 5.360 .252c
<5 11(9.2) 7(11.7) 4(6.7)
6-10 28(23.3) 14(23.3) 14(23.3) 11-15 33(27.5) 15(25.0) 18(30.0) 16-20 19(15.8) 6(15.0) 13(21.7)
>20 29(24.2) 18(30.0) 11(18.3)
慢性合併症數 1.975 .578c
無 23(19.0) 13(21.7) 10(16.7)
1項 39(32.0) 16(26.7) 23(38.3)
2項 31(25.6) 17(28.3) 14(23.3)
3項 27(22.4) 14(23.3) 13(21.7)
胰島素劑型 2.756 .600c
Levemir 20(16.5) 10(16.7) 10(16.7) Lantus 30(24.8) 13(21.7) 17(28.3)
NPH 2(1.7) 2(3.3) 0(0.0)
NovoMix 50(41.3) 25(41.7) 25(41.7) Humalog 18(14.9) 10(16.7) 8(13.3)
胰島素注射者 0.687 .709c
自己 92(76.0) 25(41.7) 28(46.7)
伴侶 11(9.1) 30(50.0) 29(48.3)
子女 17(14.0) 5(8.3) 3(5.0)
每日施打次數 0.687 .709c
1次/天 53(43.8) 25(41.7) 28(46.7)
2次/天 59(48.8) 30(50.0) 29(48.3)
3次/天 8(6.6) 5(8.3) 3(5.0)
平均糖化血色素 8.94±1.43 8.96±1.47 8.93±1.39 0.121 .904a
7.1-8.5 60(50.0) 30(50.0) 30(50.0)
8.6-10.0 38(31.7) 18(30.0) 20(30.3) 1.975 .578c
10.1-11.5 15(12.5) 8(13.3) 7(11.7)
>11.6 7(5.8) 4(6.7) 3(5.00
平均空腹血糖值 180.77±70.61 175.13±68.31 186.40±72.97 -0.873 .384a
腹血糖值,本研究場所之醫院會每三個月會固定追蹤糖尿病患的糖化血色素值、
空腹血糖值,所以兩組各有3次的糖化血色素值及空腹血糖值。除外,個案在家 自行測量所得的血糖值會登錄於血糖監測紀錄本,若出現低血糖的情形,會在門 診回診時告知主治醫師,由醫師登錄於門診就診資訊系統,若有因嚴重低血糖而 至急診求治的紀錄,可由病歷紀錄或住院資訊系統查詢得知。本研究低血糖次數 資料由病歷查閱、醫院資訊系統及問卷填答時詢問個案獲得。因糖化血色素值及 空腹血糖值為連續三個時間的所測量,故以重複測量變異數分析(Repeated measure ANOVA)檢定兩組糖化血色素值與空腹血糖值隨時間變化的組間差異。
以成對樣本t檢定來分析各組糖化血色素值與空腹血糖值之組內差異,低血糖次 數以獨立樣本t檢定分析兩組發生低血糖次數的組間差異。
一、自我胰島素調控衛教對糖化血色素值的影響
研究對象在前測、第3個月與第6個月的糖化血色素與各時間點的組間比 較分析結果詳見表4-3,在前測的糖化血色素值,實驗組平均為8.96±1.47,最高 為14.9,最低為7.5;對照組平均為8.93±1.39,最高為13.4,最低為7.5,以獨 立樣本t檢定,檢定兩組前測的平均糖化血色素無顯著差異(p>0.5)。在第3個月 的糖化血色素值,實驗組平均為7.91±0.98,最高為10.2,最低為6.3;對照組平
均為8.63±1.40,最高為13.0,最低為6.3,以獨立樣本t檢定,檢定兩組在第3
個月的平均糖化血色素,實驗組明顯優於對照組(t=-3.241, p=.002)。在第6個月,
實驗組平均糖化血色素值為8.07±1.26,最高為10.7,最低為5.6;對照組平均糖 化血色素值為8.57±1.32,最高為12.1,最低為6.1,以獨立樣本t檢定,檢定兩 組在6個月的平均糖化血色素,實驗組明顯優於對照組(t=-2.114, p=.037)。
以repeated measure ANOVA進行糖化血色素值隨時間變化之組間比較分
析,結果顯示組別與時間的交互作用達統計上顯著意義( F=5.446, p=.002)(見表
4-4),實驗組之糖化血色素值由介入前至介入後第3個月有明顯下降、然而由第
第3個月至第6個月卻略為上升,但仍明顯低於對照組,而控制組之糖化血色素 由介入前至介入後第3個月及第6個月均略有下降但下降幅度明顯低於對照組 (圖4-1)。
繼以paired-t分析比較各組組內前測比上第3個月、第3個月比上第6個月、
前測比上第6個月的組內比較,結果詳見表4-5。實驗組第3個月的糖化血色素 值較前測下降1.0450,且達顯著差異(t=-7.548, p=.000);實驗組在第6個月平均
糖化血色素值比第3個月上升0.1583(t=1.339, p=.186)無顯著差異;實驗組在第6 個月平均糖化血色素值比前測下降0.8867(t=-4.668, p=.000)呈顯著差異。對照組 第3個月平均糖化血色素值比前測下降0.2967(t=-2.468, p=.016)呈現顯著差異;
對照組在第6個月平均糖化血色素值比第3個月下降0.0583(t=-0.520, p=.605)無 顯著差異;對照組在第6個月平均糖化血色素值比前測下降0.3350(t=-2.442, p=.018)呈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得知,不管是接受「自我胰島素調控衛教方案」的第2型糖尿病 患,或接受「一般常規衛教」的第2型糖尿病患,兩組在平均糖化血色素方面均 獲得改善。兩組相較下,接受「自我胰島素調控衛教方案」比接受「一般常規衛 教」的病患,其平均糖化血色素有明顯下降。但兩組在第3個月至第6個月糖化 血色素的變化中,發現接受「自我胰島素調控衛教方案」的第2型糖尿病患,其 平均糖化血色素不降反升,其中原因仍有待進一步探討。而接受「一般常規衛教」
的第2型糖尿病患在第3個月至第6個月糖化血色素的變化中,其平均糖化血色 素改善結果並未達統計上的意義,但仍呈現下降的趨勢。
表4-3各組在前測、3個月與6個月的糖化血色素值與各時間點的組間比較 實驗組(n=60) 對照組(n=60) 組間比較 時間
平均值 標準差 範圍 平均值 標準差 範圍 t值 P值 前測 8.96 1.47 7.5-14.9 8.93 1.39 7.5-13.4 0.121 .904 3個月 7.91 0.98 6.3-10.2 8.63 1.39 7.5-13.4 -3.241 .002**
6個月 8.07 1.26 5.6-10.7 8.57 1.32 6.1-12.1 -2.114 .037* t值:獨立樣本t檢定;*p<0.05;**p<0.01;***p<0.001
表4-4糖化血色素值隨時間變化之組間比較
變項 F值 p值
組別 3.479 .065
時間 28.522 <.001***
組別與時間的交互作用 5.446 .002**
F值: RMANOVA 分析;*p<0.05;**p<0.01;***p<0.001
表4-5各組在前測、3個月與6個月的糖化血色素值的組內比較
時間 實驗組(n=60) 對照組(n=60) 平均差 t值 p值 平均差 t值 p值 第3個月VS 前測 -1.0450 -7.548 .000*** -0.2967 -2.468 .016* 第6個月VS 第3個月 0.1583 1.339 .186 -0.0583 -0.520 .605 第6個月VS 前測 -0.8867 -4.668 .000*** -0.3550 -2.442 .018*
t值: paired-t檢定;*p<0.05;**p<0.01;***p<0.001
二、自我胰島素調控衛教對空腹血糖值的影響
研究對象之空腹血糖值資料分析結果詳見表4-6,實驗組在衛教介入前,其 平均空腹血糖值為175.13±68.31,最大值為390,最小值為73;對照組在在衛教 介入前,其平均空腹血糖值為186.40±72.97,最大值為384,最小值為77,以獨 立樣本t檢定,檢定兩組在衛教介入前,其平均空腹血糖值無顯著差異(p>.05)。
在自我胰島素調控衛教介入措施後第3個月,實驗組平均空腹血糖值為
136.88±39.63,最大值為228,最小值為50;對照組平均空腹血糖值為
161.08±55.34,最大值為319,最小值為84。以獨立樣本t檢定,檢定兩組在第3
個月的平均空腹血糖值,實驗組明顯優於對照組(t=-2.754, p=.007)。第6個月,
1 2 3
Tim e
7.5 8.0 8.5 9.0 9.5
95% CI A1C
前測 3 個月 6 個月
對照組 實驗組
圖4-1、各組糖化血色素隨時間進展之變化
平均糖化血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