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結論與建議

Dalam dokumen 第一章、緒論 (Halaman 110-126)

茲總結前章所述之研究結果,提出有關護理實務、護理教育與護理研究三方

面的應用與具體建議。

第一節、結論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耳穴療護實施後,實驗組A、B與控制組在視力保健知

識、態度與行為之改變情形,以及實驗組A、B與控制組在視力檢測結果之改變

情形。茲綜合前述的研究結果,依研究假設提出下列結論:

1. 耳穴療護實施後,實驗組A、B與控制組之視力保健知識有差異。

2. 耳穴療護實施後,實驗組A、B與控制組之視力保健態度無差異。

3. 耳穴療護實施後,實驗組A、B與控制組之視力保健行為有差異。

4. 耳穴療護實施後,實驗組A、B與控制組之視力檢測結果有差異。

第二節、護理上的應用

綜合本研究過程中所獲得的成果及經驗,將護理上的應用分為護理實務、護

理教育、護理研究三方面說明,以作為將來有興趣深入該主題研究人員之參考。

一、在護理實務方面

1. 本研究之「互動式影音電腦光碟教材輔助耳穴療護」可作為一項簡便、安全

性高、非侵入性與符合經濟效益的健康照護與保健方法。尤其是對學校護理

人員而言,更是展現其護理專業與獨立照護功能的方法之一。目前國內護理

研究中以「醫療院所」為主要研究收案地點,較忽略學校之衛生教育介入研

究(蕭、黃,2003),因此,透過本研究模式可成為學校護理人員在護理實

務之實施,進而提昇學校護理人員專業角色。

2. 本研究之「互動式影音電腦光碟教材輔助耳穴療護」可提供校園中有視力不

良之學生一個自我視力保健學習的方法,此有助於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增加

視力保健之知識並減少不利於視力保健之行為。

3. 未來,本研究之「互動式影音電腦光碟教材輔助耳穴療護」可提供導師與家

長們一個與學生互動學習之方式,此有助於提升彼此之間的學習效果,增加

彼此之間之互動以及共同來重視視力保健。

二、在護理教育方面

1. 本研究中採用之「互動式影音電腦光碟教材」,可提供學校護理人員、家長、

導師以及學生作為視力保健之學習輔助教材。

2. 本研究過程中採用之同儕學習模式,可提供學校護理人員、家長、導師以及

學生作為視力保健之學習方式。

3. 本研究採用「互動式影音電腦光碟教材輔助耳穴療護」之方式,可作為將來

發展中西醫結合健康照護之護理照護模式。即便中國傳統醫學已有悠遠之歷

史,面對當今西方醫學之挑戰,仍亟需將之與科學結合,才能探究其深奧原

理。然因中醫之艱澀實非初學者所能體會,是故,藉由與健康息息相關之議

題或是單元主題之學習方式,再透過中西醫之健康照護結合與資訊科技使

用,將可使中西醫結合健康照護之護理照護模式更能加地發展完臻。

三、在護理研究方面

1. 本研究之「耳穴療護」所選取之穴位,可調整對應部位臟腑功能,以達到平

衡陰陽,疏通經絡以及視力保健之功能。

2. 本研究「互動式影音電腦光碟教材輔助耳穴療護」之初步結果,未來可將研

究對象之年齡向下、向上,使視力保健之實證研究能紮根與延伸,以檢測適

用程度。

3. 本研究「互動式影音電腦光碟教材輔助耳穴療護」之初步結果,可作為未來

相關研究者進行視力保健實證性研究之參考與應用。

第三節、建議

本研究之互動式影音電腦光碟教材輔助耳穴療護為原創初試,由於目前無任

何相關性研究可供查證,故在本研究基礎下建議未來研究者可朝下列方向做努

力:

1. 受限於人力與經費,故僅於一所學校實施耳穴療護措施,未來,希望在人力

與經費充足之下,增加收案學校數以及收案年齡層,以檢驗本耳穴療護之推

廣深度與廣度。

2. 若時間、人力許可,建議未來研究可增加視力檢測之重複量測時間,以評估

耳穴療護之持續效果,並追蹤其延宕成效。

3. 限於時間與經費,建議未來可增加視力屈光度與度數之量測,以評估耳穴療

護於視力之實際變化情形。

4. 建議未來研究方向,若能針對不同城鄉區域等其他層級學校進行隨機分配研

究,則其結果將更具推論性與代表性。

5. 建議未來研究方向,若能針對家長與導師進行視力保健相關之調查與瞭解,

並輔以「互動式影音電腦光碟教材」,以探討家長與導師對於學童視力保健

之影響以及個人本身對視力保健之知識、態度與行為情形。

第四節、研究限制

本研究雖然有上述之結果與發現,但受到環境、時間、人力的限制因素而仍

有未臻完善之處:

1. 本研究因人力、經費限制,故在取樣上僅限於一所學校。

2. 受限於人力和經費,對於接受耳穴療護之研究對象僅限於某年齡層。

3. 受限於電腦教室之使用次數,研究對象無法於研究過程中每週皆能獨自操作

該光碟教材。

4. 受限於學校課室教學活動之安排,研究對象只能於每週晨間集會乙次來進行

共同練習,其餘時間為自我練習。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Lens, A., Langley, T., Nemeth, S.C., &Shea, C. (2004)·眼球解剖與生理學(陳桂寶、

陳牧君譯)·台北:合記。(原著出版於1999)

王立行(1992)·電腦輔助教學的理論與實務探討·資訊與教育雜誌,6,24-32。

王茜嶺、樓恩蒂(1998)·耳穴貼壓治療近視眼100例臨床觀察· 雲南中醫雜誌,

19(6),34。

成碧賢(1990)·綜合法刺激耳穴治療近視眼·陜西中醫,1(8),368。

行政院衛生署公告(2000)·7-18歲學生眼屈光狀況調查結果· 2005年1月8日取 自http://www.doh.gov.tw/IDGetfile.exe/database 2000.12.05

何書瑩(2001)·電腦輔助教學之理論探討·育達學報,15,85-93。

冷玉琴(1991)·耳穴壓豆治療青少年近視眼80例報告·內蒙古中醫藥,10(1),

28。

李志新(1998)·按摩疊加電療法治療近視眼94例療效觀察·浙江中西醫結合雜 誌,8(5),336-7。·

李叔佩、陳政友、張英二、楊志良、林隆光、賴香如(1992).學生視力保健實 驗研究.中等教育,43(4),5-20。

李欣蓉(n.d.)·青春期的變化·2005年6月20日取自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 http://www.child-health.org.tw/contents/3-14.html.

李曉林(1994).貼壓耳穴治療青少年近視眼23例臨床觀察.河北中醫,16,(4), 40。

錦州醫學院學報,21(4),6-9。

李麗梅、丁杰(1998).耳穴注射與壓藥丸治青少年近視眼的療效觀察.遼寧中 醫雜誌,25(12),575。

汪芳潤(2000).視力標準問題的討論與建議.中國學校衛生,21(4),242-243。

邢錦秀、劉春霞(1996).關於耳穴的理論研究.吉林中醫藥,96(6),39。

周文穎、劉寬鎔、林隆光、潘玟利、施永豐(2002).台北市兩所中學學生對近 視情況了解之調查.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雜誌,41(1),59-66。

孟景春、周仲瑛(1999).中醫學概論.台北:知音。

林思伶(1996)·系統化途徑增進教育訓練效果的延伸·教學科技與媒體,25

58-62。

林隆光(1997).近視病因發展史.台灣醫界,40(7),565-566。

施永豐、林隆光、王勢爵、王鵬程、柯良時(1993).實驗性近視之研究III:光 線對眼球發育之影響.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雜誌,32(1),36-40。

施永豐、陳慕師、林隆光、何子昌、王勢爵、王鵬程、柯良時、侯平康(1993).

實驗性近視之研究VII:看電視對近視發育之影響.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雜 誌,32(4),401-404。

洪毓玲(2004).耳穴貼壓結合互動式網站對青少女痛經之療效.國立台北護理 學院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榮昭、劉明洲(1997)·影響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任之因素之探討·教育研究資 訊,5(4),119-225。

洪榮昭、劉明洲(1999)·電腦輔助教學之設計原理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胡鐵鷹(1996)·耳穴夾治療青少年近視臨床觀察·針灸學報,12(9),26。

苗迺芳(1996).教育介入對學生視力保健知識態度及行為的影響.衛生教育雜 誌,16,20-31。

袁其倫(2000).新的腦型耳穴圖的提出和臨床應用.中國針灸,11,683-684。

馬元(1996).耳穴的生理反應點和假陽性點.中醫雜誌,37,11,698。

張永源、嚴雅音、王瑞霞(1984).高雄市學生近視有關因素之初步探討.公共 衛生198411(2),201-226。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國恩(199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

張群(1994)·中藥籽耳穴治療青少年近視112例近期療效觀察·中國學校衛生,

15(1),45。

張曉青、施永豐、林隆光(1999)·台灣近視研究之回顧·中華民國眼學會雜誌,

38(3),313-327。

教育部(1998,7月1日)·國語辭典簡編網路版·2005年1月8日取自 http://140.111.34.46/jdict/main/cover/main.htm.

許玉萍(2000)·學齡前兒童視力不良的調查·山東醫科大學報,4,440。

陳 建 仁 (1997)·近 視 之 流 行 病 學·臺 灣 醫 界 ,40(7),566-567。 陳重、魏艷君(1994)·關於耳穴診治疾病的一般規律·黑龍江中醫藥,94(5),

40。

湯曉雲、姜雲武(2000)·管遵信耳廓視診診斷特點·中國針灸,11,675-676。

程紅峰、龐弘、王秀馥、吉建華、葉增桂、孫清芸(1992)·耳穴電脈沖配合貼

華興邦(1998)·耳穴診治發展的思考·上海針灸雜誌,17,6,24。

飯田清七(1991)·耳穴貼壓療法·國外醫學中醫中藥分冊,13(1),33-34。

黃美珠(1997)·電腦輔助教學軟體設計原則之探討·視聽教育,38(5),17-24。

楊瑞珍、熊鯤苓(2000).台北市某國中一年級學生視力不良狀況及其相關因素 初探.醫護科技學刊,2(2),123-136。

溫嘉榮(1998)·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理論模式實證研究·高雄師大學報,9

263-287。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2005)·生技醫化及中草藥專利資料庫檢索系 統·http://biotech.tipo.gov.tw/

葉美玲、陳興夏(2002)·互動式影音電腦輔助教學教材之研發與測試·護理雜誌,

49(1),55-60。

葉美玲、陳興夏、林宜信(2004)·現代實用經絡俞穴療護·台北:華杏。

葉美玲、陳興夏、張景翔(2002)·護理專業電腦輔助教學光碟之研發·臺灣醫學 6(6),944-950。

葉美玲、陳興夏、陳靜修(2004a)·我有好眼光:親子護眼多媒體影音教學光碟·

台北:聯經。

葉美玲、陳興夏、陳靜修(2004b)·我有好眼光:親子護眼手冊·台北:聯經。

葉美玲、陳靜修、陳興夏(2004c,8月)·中西醫護理衛教光碟之研發視力保 健互動式影音電腦光碟教材·於台灣護理學會主辦,兩岸三地中醫護理研討 會·台中:中國醫藥大學。

葉美玲、陳靜修(2005a)·護眼耳穴全息保健·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校訊,87期。

Dalam dokumen 第一章、緒論 (Halaman 110-126)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