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六章 結論與限制

第三節 臨床實務應用

近年來資訊科技被廣泛的運用於臨床作業,其功能多以使用成效為導向,以 條碼科技為例,條碼科技廣泛的運用在給藥作業、輸血作業、採檢作業等,其目 的最重要的是要提升病人安全與醫療照護品質,但卻也常因此而增加護理人員的 工作流程,因此如何在科技導入護理作業過程建構一個智能的資訊系統以達到病 人安全與優質職場的目標,本研究之結構式問卷,測得專家效度於內容相關性 CVI值為0.97,於文字清晰性CVI值為0.93,內在一致性Cronbanch’s α為0.92,顯 示本研究工具具有良好之信效度,應可作為評估人員於創新科技導入臨床作業接 受度之參考指標,而本研究結果也可作為醫療機構導入醫療資訊系統時,機構決 策人員、資訊部門人員及單位主管之參考。

本研究依研究結果,針對臨床實務應用提出下列建議:

一、系統功能部份:

本系統為檢驗醫學部主導、護理部協同開發,在系統功能主要以簡化檢 醫部檢驗流程為主,護理人員反應採檢流程繁瑣、併管作業複雜,此建議系統 功能設計需要更考量護理人員臨床實務面操作,可藉由掃描病人手圈直接進入 病人採檢畫面,減少護理人員點選畫面步驟、併管作業則建議可於系統畫面依 需要點選操作步驟以促進工作效率,使人員有良好的系統操作環境,進而提升 使用的滿意度。

二、硬體設備部分:

1.連線問題:人員反應網路系統容易當機、條碼藍芽連線問題、病人手圈條碼不 易讀取等問題,建議未來在進行設備採購時應考量與現有設備的限制,能提供 合宜的硬體設備與穩定的網路環境,針對條碼藍芽連線問題,在現有環境下建

議可採取以下兩案進行宣導改善,其一將條碼掃機與充電座一起置放於工作 車,強化連線功能;其二,宣導每班使用前先完成藍芽搜尋連線,確認連線功 能,以增加工作效率。

2.手圈條碼問題:針對人員反應因手圈較軟、加上條碼長度較長,對於較瘦小 或兒科病人,戴上後因手圈彎曲幅度大不易讀取條碼之問題,建議可將條碼改 為QR code,縮短條碼長度以提升臨床使用條碼手圈的便利性。

3.檢體容器不符問題:依據本研究於檢體退件件數資料分析結果,檢體容器不符 為條碼導入採檢系統前後均存在的問題,此問題亦非條碼科技的介入即得以改 善,建議機構未來可導入檢體容器自動化過程,減少人工備管的人為疏失,以 提升檢體的正確性與工作效率。

4.依據本研究結果與文獻查證,未來可規劃一貫式床旁採檢流程,於採檢工作車 上備有電腦、條碼掃瞄機、條碼列印器、檢體試管與採檢相關設備,讓臨床工 作人員可直接於病人單位完成採檢流程,以簡化工作流程、提升檢體正確性與 工作效率。

三、教育訓練部份:

除了實務教育訓練外,建議可新增網路教學課程,列為新進人員教育訓練的 課程內容,並提供操作指引,針對使用過程常見問題,於網路或系統可新增問題 查詢功能頁面,目前人員在遇到系統問題時均可請資訊室專業人員協助,但臨床 上常會因要處理系統操作問題造成工作流程中斷及增加工作時數,線上查詢功能 有助於提升同仁線上處理問題、使用系統的能力、系統滿意度與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台灣安全通報系統(2013)‧第一季報表摘要‧取自

http://www.tpr.org.tw/images/pic/files/2013第一季摘要 _201306181657.pdf

王淑珍、李亭亭(2013)‧產婦對無線射頻系統應用於親子同室之成效研究‧未 發表碩士論文,台北:台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資訊系。

李亭亭、施玉珊(2009)‧運用創新擴散理論於促進護理資訊之推展‧護理雜誌,

56 (3 ),18-22。

吳淑靜、黃蔚仁、孫吉珍、谷幼熊、朱唯勤 (2010 ) ‧導入資訊化給藥作業 系統對護理人員接受度之影響因子的初步分析.志為護理9 (5 ),71-78。

吳婉如、張玲華(2012)‧應用檢驗條碼科技於病人全的經驗分享及成效探討‧

護理導航,13 (2 ),19-28。

林南宏、蔡佳穎(2009)‧創新擴散理論對網路銀行接受度的影響科技接受模式 的應用‧未發表碩士論文,台北:大同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

林金定、嚴嘉風、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

身心障礙研究,3 (2 ),122-136。

陳佳蓉、翁瑞宏(2011)‧影響護理人員使用行動電子病歷意向之因素:結合創 新擴散與創新抵制之觀點‧未發表碩士論文,嘉義: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醫務 管理系。

陳惠君、黃小芬、劉曾珊、葉依雅、沈永釗、蔡麗紅(2012)‧條碼科技於改善 護理檢體採集標示錯誤之效‧澄清醫護管理雜誌,8 (1 ),56-63。

許家寧、李憶瑄(2009)‧結合創新擴散理論與科技接受模型探討企業員工使用 數位學習系統意願之研究‧未發表碩士論文,桃園: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 所。

張黎露、曹澤源、鄭春秋、陳明琪(2006)‧運用資訊科技提升病人安全-以某癌 症專科醫院為例‧醫保研究雜誌,2(1),1-8。

張勝茂、高翊峰、陳馨雯(2009)‧條碼知多少-淺談條碼的演進與二維條碼的 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2(6),157-168。

張梅芳‧李亭亭、林寬佳(2013)‧護理人員使用行動護理站之成效探討‧護理 雜誌,60(2),32-40。Doi:10.6224/JN.60.2.32

詹前隆、郭惠敏、鄭青青(2013)‧行動護理站使用情形及滿意度之調查‧醫療 資訊雜誌,22(2),35-48。Doi:10.6224/JN.60.2.32

黃秀雅、李亭亭(2009)‧條碼科技於護理給藥之運用‧護理雜誌, 56(2),70-74。

黃秀雅、周幸生、曾冠叡、顏秀芳、馮容莊(2011)‧條碼給藥系統推行與全面 品質管理策略之實務經驗‧醫管期刊,12 (2 ),130-142。

曾旭民、詹碧瑞、姜靜穎(2009)‧應用科技接受模型探討護理人員對行動護理 站接受度之影響因素‧醫療資訊雜誌,18(1),23-38。

簡孝庭、張心馨(2010)‧以整合性科技接受理論和創新擴散理論探討網路購物 之決定因子:以熟悉度和知覺風險為中介變數‧未發表碩博士論文,台南:

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謝文祥(2010)‧TPR資料回饋學習~量性報表與警示訊息以檢查/檢驗/病理切 片事件為例 )‧取自http://www.tpr.org.tw/images/pic/files/201011111003.pdf

英文部分

Bonini, P., Plebani, M., Ceriotti, F., R ubboli, F. (2002). Error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Clinical Chemistry,48 (5),691-698.

Brown, J. E., Smith, N., Shery, B, R.(2011). Decreasing mislabeled laboratory specimens using barcode technology and bedside printers.Journal of Nursing Care Quality,26(1),13-21.

Davis, F. D. (1986 ).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13 (3).319-340.

Dwibedi, N., Sansgiry, S. S., Craig P. Frost, P. C., Dasgupta, A., Jacob, M. S., Tipton, A., Joyce ., Shippy , A. A. (2011). Effect of bar-code-assisted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on nurses’ activities in an intensive care unit: A time–motion study.

American Society of Health-System Pharmacists,68 (1), 1026-1031.

doi:10.2146/ajhp100382.

Hsu, S. C., Lin, C.F., Weng, R. H., Chen, C. J., (2013).Factors influencing nurses’

intentions toward the use of mobile electronic records. Computers Informatics Nursing, 31(3),124-132. doi: 10.1097/NXN.0b013e318270100b.

Hayden, R. T., Patterson, D. J., Jay, D. W., Cross, C., Dotson, P., Possel, R. E., Arivastava, K. D., Mirro, J., Shenep, J. L., (2008). Computer-Assisted Bar-Coding System Significantly Reduces Clinical Laboratory Specimen Identification Errors in a Pediatric Oncology Hospital. The Journal of Pediatrics,2,219-224.

Hunt, E. C., Sproat. S. B., Kitzmiller, R. R., (2012). The Nursing Informatics Implementation Guide.

Kaya, N.,(2013).Factor affecting nurse's attitudes toward computers in

healthcare.CIN:Computer,Informatics,Nursing,121-129.doi:10.1097/NCN.0b013 e318f9dd0f.

Neuenschwander, M. R., Cohen, A. J., Vaida, A. J., Patchett, J. A., Trohimovich.

(2003). Practical guide to bar coding for patient medication safety.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60(8),768-779.

Putzer, G. J., & Park, Y., (2010).The effects of innovation factors on smartphone adoption among nurse in community hospitals. Perspect Health Inf.

Manag.Winter.7:1b.Published online Jan 1.

Putzer, G. J., & Park, Y., (2012). Are physicians likely to adopt emerging mobile

technologies? Attitudes and innovation factors affecting smartphone use in the southeastern United States . Perspect Health Information Management, 9, 1-22.

Rogers, E. M. (Ed. ).(2003). Diffusion of Innovation (5 ed.)

Sandler, S. G., Langeberg, A., Carty, K., & Dohnalek, L. J.(2006).Bar Corde and Radio-Frequency Technologies Can Increase Safety and Efficiency of Blood Transfusions. Labmedicine,37(7),436-439.

Venkatesh , V., & Davis, F. D. (2000). “A theoretical extension of the technology model: Four longitudinal field studies,” Management Science, 46 (2 ) ,186-204.

van Onzenoort, H. A., van de Plas, A., Kessels, A. G., Veldhorst-Janssen, N. M., van- der Kuy, P. H. M., & Neff, C.(2008). Factors influencing bar-code verification by nurses during medication administration in a Dutch hos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System Pharmacy ,65(7),644-648.

doi:10.2146/ajhp070368

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s 4th Edition. (2013)

附錄一

附錄二

親愛的護理人員您好:

這是ㄧ份研究探討護理人員使用條碼科技創新接受度之 調查』的學術問卷,目的在於瞭解影響護理人員使用條碼科技的相 關因素,如條碼科技的創新特性與護理人員對條碼科技的認知有用 性、認知易用性以及護理人員的基本屬性。期望本研究結果可提供 對未來護理資訊系統及資訊產品發展之建議。

本研究內所填寫的各項資料僅供學術研究之用,對於您填寫的 寶貴資料將絕對保密,也不會做為本研究以外的其他用途,請您安 心填答。過程中您若有任何問題請聯絡研究人員,亦可隨時提出退 出研究之需求,衷心感謝您的熱心協助,在此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敬祝

平安

順心

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研究所護理資訊組 連絡電話:

研 究 生:鄭慧萍 敬上

中華民國 102 年 11 月 12 日

第一部分:請就您個人的看法與感受,針對以下陳述在每ㄧ個適當的□內打勾

非 常 同 意

同 意

沒 意 見

不 同 意

非 常 不 同 意 1. 使用條碼採檢流程與傳統採檢流程並無太大

的改變

□ □ □ □ □ 2. 每台護理工作車上我都能使用條碼採檢系統 □ □ □ □ □ 3. 使用條碼採檢系統與我的工作流程可相互配

□ □ □ □ □ 4. 在條碼採檢系統正式上線前,我有接受過相關

的在職教育訓練

□ □ □ □ □ 5. 條碼採檢系統之在職教育訓練課程,有助於我

使用條碼採檢系統

□ □ □ □ □ 6. 在正式使用前,我有機會可以練習使用條碼採

檢系統

□ □ □ □ □ 7. 我知道醫院有提供測試的環境可以實際操作 □ □ □ □ □ 8. 在本單位我可常看到其他同事使用條碼科

技進行採檢流程

□ □ □ □ □ 9. 我知道在其他單位有許多護理人員有正向使

用條碼採檢系統的經驗

□ □ □ □ □

第二部份:請就您個人的看法與感受針對以下陳述,在每一題適當的□內打 V

非 常 同 意

同 意

沒 意 見

不 同 意

非 常 不 同 意 1. 使用條碼採檢系統可以縮短我核對檢體的

時間

□ □ □ □ □ 2. 使用條碼掃描可以快速的完成病人辨識 □ □ □ □ □ 3. 使用條碼掃描可以提升病人辨識的正確性 □ □ □ □ □

- 1 –(下頁續)

4. 使用條碼採檢系統可以縮短得知檢驗報告的 時間

□ □ □ □ □ 5. 使用條碼採檢可以降低檢體退件率 □ □ □ □ □ 6. 使用條碼採檢系統可以提升檢體容器的正確

□ □ □ □ □ 7. 使用條碼採檢系統可以降低檢體與病人不符

合的比率

□ □ □ □ □ 8. 我知道條碼採檢作業系統的介面及畫面代表

的意義

□ □ □ □ □ 9. 我可以在條碼採檢系統找到我想使用的功能 □ □ □ □ □ 10.條碼採檢作業各畫面容易操作 □ □ □ □ □ 11.條碼機掃描可快速讀取病人手圈條碼 □ □ □ □ □ 12.條碼機掃描可快速讀取檢體條碼 □ □ □ □ □ 13.學習條碼採檢系統很簡單 □ □ □ □ □ 第三部份:請就您個人的看法與感受針對以下陳述,在每一題適當的□內打 V

非 常 同 意

同 意

沒 意 見

不 同 意

非 常 不 同 意 1.我會鼓勵其他人使用條碼採檢系統 □ □ □ □ □ 2.系統上線前,我就有意願使用條碼採檢系統 □ □ □ □ □ 3.我會繼續使用條碼採檢系統 □ □ □ □ □ 4.我滿意目前的條碼採檢流程 □ □ □ □ □ 5.我滿意對使用條碼採檢系統帶來的效益 □ □ □ □ □ 第四部份:開放性問題:(請您盡可能的回答您在臨床上遇到的情境)

4. 您在使用條碼採檢作業中獲得最大的幫助為何?

- 2 –(下頁續)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