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五節 護理人員基本屬性與創新接受度差異性探討
本節探討護理人員創新接受程度,是否因護理人員基本屬性而有所差異,針 對受試者的護理進階層級、工作單位性質及有無使用條碼科技經驗,採用單因子 變異數進行分析,以了解不同的基本屬性於護理人員創新接受度是否有差異性,
結果如表八。
一、護理人員工作單位性質:
百分比依收案單位平均分配,每個族群單位各佔總個案數之25%,變異數同 質性考驗所得結果顯示(F=.538,p=0.675),未達顯著差異,未違反變異數同 質性假定,而護理人員工作單位科別與創新接受度的變異分析結果顯示(F
=.937,p=0.424),未達顯著差異。
二、護理人員進階層級:
百分比分布結果呈現:N=13.5%、N1=29%、N2=39.5%、N3=15.5%、N4=
2.5%;變異數同質性考驗所得結果顯示(F=1.029,p=0.393),未達顯著差異,
未違反變異數同質性假定,護理人員進階層級與創新接受度差異性分析結果顯 示:(F=3.949,p=0.004),有顯著差異,以Scheffe法進行Post Hoc檢定結果 其差異值為:.416、.455,表示進階層級與接受度程度為N層級高於N1層級,N 層級亦高於N2層級,亦即N階層的護理師較N1、N2的護理師有較正向的接受度,
而N1、N2、N3、N4各層級間於接受度並無顯著差異。
三、護理人員有無使用條碼科技經驗:
百分比分布結果無使用經驗佔68.5%、有使用經驗佔38.5%,變異數同質性考
驗所得結果顯示(F=.422,p>0.05),未達顯著差異,未違反變異數同質性假 定,而護理人員有無使用經驗與創新接受度的變異分析結果顯示(F=.097,p
>0.05),未達顯著差異。
護理人員基本屬性與創新接受度之差異性分析結果呈現,護理人員所屬單位 性質及有無使用條碼科技經驗之統計結果顯示護理人員之條碼科技接受度並不 會因為單位性質與有無使用條碼科技經驗而有所差異;在護理人員進階層級則顯 示N層級的護理人員對條碼科技創新接受度較N1與N2進階層級的護理人員有較高 的接受度。
第六節 條碼科技導入採檢作業後檢體報告發出時間及檢體退件率成效探討 本章節主要在探討檢體報告發出時間及檢體退件件數在條碼科技導入採 檢作業後的改善成效,以獨立樣本t檢定探討全院生化檢驗項目由檢驗室發出報 告的時間在條碼科技導入採檢作業前後是否有差異,統計導入前一年(2011.04
~2012.03共12個月)及完全導入後一年(2013.04~2014.03共12個月)總計每 月平均生化檢驗量導入前後分別為15427件與330944件,其描述性統計結果如 下:導入前報告發出時間最快為191.4分鐘,最慢為307.2分鐘,平均數為223.5 分鐘,標準差為37.04;導入後後報告發出時間最快為102.2分鐘,最慢為123.8 分鐘,平均數為114.4分鐘,標準差為6.98;變異數同質性考驗所得結果顯示(F
=15.611,p<0.01),達顯著差異,顯示變異數不具同質性,使用校正過之t 檢定,其生化檢驗項目檢驗報告發出的時間結果如表4-6,顯示t=10.03,p=
<.05,達顯著差異,且95%信賴區間﹝85.38,132.89﹞,未含0值,顯示檢驗 檢驗過程經條碼導入後檢驗報告發出時間較條碼導入前有顯著減少,如表十二。
表七 護理人員之年齡年資與創新接受度相關性分析結果 N=200
年齡 年資 創新接受度
年齡 1 0.912** -.005
年資 1 -.004
創新接受度 1
**. 在顯著水準為0.01時 (雙尾 ),相關顯著。
表八 護理人員基本屬性與創新接受度之差異分析 N=200 變項名稱 人數 平均值 標準差 F 值 顯著性 Scheffe
外科
50 3.97 .58
.937 .424 內科 50 4.10 .62
婦兒腫 50 3.92 .56 單
位 性
質 加護 50 3.95 .56
N① 27 4.32 .46
3.94 .004**
N1② 58 3.91 .68 ① > ② N2③ 79 3.87 .53 ① > ③ 進
階 層 級
N3④ 31 4.09 .46 N4⑤ 5 4.16 .56 無 110 4.00 .56
.033 .755 有無
使用
經驗 有 70 4.00 .61
表九 導入條碼科技前後檢驗報告發出時間(分)t檢定結果 N=12月 變項名稱 平均數 最大值 最小值 標準差 t值 顯著性 導入前 223.5 307.2 191.4 37.04
導入後 114.4 123.8 102.2 6.98
10.03 .000
表十 條碼科技導入採檢作業前後檢體退件率比較分析
檢體退件項目 2012年 2013年 檢體缺病人姓名 0.42% 0.00%
檢驗單與檢體姓名不符 0.36% 0.00%
檢體容器與檢驗項目不符 0.34% 0.09%
有檢驗單無檢體 0.28% 0.00%
有檢體無檢驗單 0.27% 0.00%
檢驗項目與檢體不符 0.18% 0.06%
檢驗醫令取消 0.14% 0.08%
檢體量不足 0.10% 0.03%
檢體凝固 0.06% 0.02%
檢體外漏 0.03% 0.00%
總計 2.18% 0.29%
(四)檢體退件率之比較分析:
統計及分析全院檢體退件率及退件類型在條碼科技導入採檢作業後的改善
成效,結果如表十,2012年及2013年檢體退件率分別為2.18%與0.29%,顯示整 體率有明顯下降之比率,分析主要退件原因前三名依序各為:2012年:「檢體缺 病人姓名」(0.42%)、檢體與檢驗單姓名不符(0.36%)及檢體容器與檢驗項目 不符(0.34%);2013年:「檢體容器與檢驗項目不符」(0.09%)、「檢驗醫令取 消」(0.08%)及「檢驗項目與檢體不符」(0.06%);將兩年的資料相比較結果 顯示:在條碼導入採檢作業中與條碼介入有直接影響因素之病人正確及檢體正 確的改善具有明顯之成效:「檢體缺病人姓名」由0.42%下降為0.00%、「檢體與 檢驗單姓名不符合」由0.36%下降為0.00%、「有檢驗單無檢體」由0.28%下降為
0.00%、「有檢體無檢驗單」由0.27%下降為0.00%,顯示條碼科技的導入確實能 有效提升病人及檢體的一致性,改善檢體因檢體缺病人姓名、檢驗單與檢體姓 名不符合退件的比率,在開放性問題中,也有受試者表示使用條碼採檢系統可 以降低檢體退件率及降低檢體與病人不符合的比率;而「檢體容器與檢驗項目 不符」雖由0.34%下降為0.09%已有明顯改善,但為條碼科技導入後退件最高之 因素,其次,「檢驗醫令取消」、「檢驗項目與檢體不符」則在導入條碼科技後分 居造成檢體退件排名第二、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