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活的恢復受多重因素的影響,會因種族文化的不同、產婦的生、心理因素與調查的時 間或方式不同而有差異性。

本研究顯示,胎次及教育程度與產後性生活恢復的時間有相關性。相較於經產 婦,初產婦於產後八週前恢復性生活的比例稍高,國內研究大都以初產婦或生產方式 不同做性生活恢復之比較,較無胎次之比較結果,國外的研究中顯示,胎次與產後性 生活恢復的時間有相關性(Rowland, Foxcroft, Hopman, & Patel, 2005),本研究的性生 活恢復時間與國外學者Buhling等(2006)所研究的結果略有差異,即可能Buhling 等

(2006)的研究對象以經產婦居多(59%),而本研究之經產婦僅為39%;在教育程度的

比較中發現,專科以下教育程度較大學以上教育程度者,產後八週前有較高的恢復率,

這與林怡芳(2008)研究中表示教育程度較低者較早恢復性生活之結果相同。國內曾 有學者的研究指出,專科以下教育程度者,性行為發生時間較早且生活頻率較高(黃 淑玲、李思賢、趙運植,2010 ),學歷為大學以上者頻率較低但其性滿意度較高(郭美 璋等, 2004),推論其學歷較高者,接受較多有關性的資訊來源,較有較多正向的性 觀念與性態度,故雖頻率較少與恢復時間較晚,但較重視品質,較不會被生理衝動所 影響。年齡、婚齡、夫妻是否同住、職業、收入等基本人口學變項均與產後性生活恢 復時間於本研究中顯示無相關。推測台灣婦女因較國外婦女顧及配偶的需求及感受性,

故在年齡、職業、收入等人口學變項中,較無法顯示出差異性。蔡金杏(2005)的研 究指出大部份的婦女會為改善夫妻關係而發生性行為,對婦女而言,性行為的次數常

另一篇研究也指出相較於英國婦女,台灣的婦女有較強烈的感受去滿足她們男性伴侶 的性需求及性感受(Huang & Mather, 2006)。

產科學變項中,第二產程用力時間、會陰是否切開、撕裂傷程度及生產過程中 是否真空吸引、宮底加壓、新生兒體重與新生兒頭圍等因素與產後性生活恢復時間於 本研究中顯示均無相關性。有關國內的產後性生活恢復時間相關研究僅有一篇林怡芳

(2008)研究「初產婦與其配偶產後初期的性生活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其結果顯 示產後性恢復時間與產科變項間無相關性。國外研究中顯示,會陰切開與撕裂傷程度

(Ejegård, Ryding, & Sjogren, 2008; Signorello, Harlow, Chekos, & Repke, 2001)較會影 響產後性生活的恢復時間,但也有研究顯示,會陰切開與撕裂傷程度與性生活恢復時 間無相關性(Buhling et al., 2006; Chang, Chen, Lin, Chao, & Lai, 2011)。國內生產目前 有較高的會陰切開率92.6%(郭素珍等,2006),本研究的會陰切開率為90%,高於 WHO建議的20%及美國目前的切開率32.7%(Graham, Carroli, Davies, & Medves, 2005),未來如有相同的研究型態,宜選擇有較明顯的差異性的群組才可能觀察其中 是否有相關性。

第二節 產後性生活是否恢復之困擾因素

本研究以國內學者調查119位「住院經產婦產後性生活現況」(李絳桃、晏涵文,

2005)著作中所編製的產後性生活評估量表作為評估工具,結果顯示:已恢復性生活 者,其影響因素為:傷口疼痛、擔心把小孩吵醒、性交疼痛與不適。在本研究中,「疼

痛」佔影響性生活恢復前三名之兩項因素;國外研究文獻也指出,產後婦女於產後會 因為傷口或性交疼痛而對產後性生活產生影響(Barrett et al., 2000; Chang et al., 2011;

Rathfisch et al., 2010; Signorello et al., 2001),國內學者李絳桃、晏涵文(2005)所研 究的產後性困擾因素也指出:性交疼痛與不適、擔心把小孩吵醒及害怕性交對生產傷 口有不良影響,而林怡芳(2008)研究發現没有時間進行性生活、擔心把小孩吵醒及 害怕性交對生產傷口有不良影響等因素皆為已恢復性生活者的困擾因素。綜合以上文 獻與研究,「疼痛」對國、內外產後婦女而言,皆為影響產後性生活恢復的困擾因素;

「擔心把小孩吵醒」為國內三篇研究中所發現共同的影響困擾因素。此項影響因素應 該為國內產後新生兒的主要照顧者仍以產婦本身(87.5%)為主,與新生兒同房或同 床的比例(85.1%)較高之因素有關。

未恢復性生活的群組中,調查其未恢復性生活的困擾因素分別為:没有時間進 行性生活、害怕性交對生產傷口有不良影響及傷口疼痛。林怡芳(2008)於其研究中 顯示,未恢復性生活的困擾因素分別為:没有體力進行性生活、没有時間進行性生活 及害怕性交對生產傷口有不良影響。「没有時間進行性生活」及「害怕性交對生產傷 口有不良影響」此兩項困擾因素本次研究與林怡芳(2008)的調查結果,皆成為未恢 復性生活婦女的影響及擔心的因素。在性生活的恢復時間統計中,本研究顯示經產婦 較晚恢復性生活,這可能與經產婦除了要照顧新生兒之外,家中仍有另一位幼兒需要 照顧而没有屬於自己的時間有關;產婦對於性交時是否對傷口產生不良的影響而害怕

供有關此方面之衛教資訊及內容,以消除婦女心中的擔心與害怕。

第三節 影響性生活親密關係之相關因素

國內外有關產後性生活的調查,多著重於產科變項(會陰切開、會陰撕裂傷程 度或生產方式)、傷口疼痛等因素是否影響性生活恢復或產後性功能、滿意度等的調 查。本研究希望瞭解影響產後婦女性生活親密關係的因素,研究統計結果顯示配偶的 支持程度與婦女產後性生活親密關係較有相關性。國外的研究曾指出,影響產後婦女 性慾的預測因子為社會支持或配偶的支持。配偶於產後期間,幫忙分擔家務或協助新 生兒的照顧等對產後婦女而言,會有較多正向的情緒與幸福感,對產後性慾也會有較 正向的影響(Hipp, Kane Low, & van Anders, 2012; Pertot, 1981)。國內調查「哺乳期婦 女性生活及其相關因素探討」的結果指出:配偶在產後期間提供情緒支持與傾聽感受、

協助家事等減輕婦女的疲倦感有助婦女較願意接受與配合配偶的性需求(蔡金杏,

2005)。年齡、婚齡、教育程度、職業、收入等基本人口學及產科學變項(會陰撕裂

傷程度、新生兒體重等)、睡眠品質、憂鬱程度與疲倦程度等因素在本研究中與婦女 的性生活親密關係無相關。國內僅一篇研究調查初產婦與配偶產後有關性生活親密關 係的相關文獻,其基本人口學與產科學變項結果與本研究相同,對於配偶支持是否影 響產後的性生活親密關係,該篇研究未將其列入調查變項。

疲倦在有關產後性生活時間恢復或性功能、性滿意度研究中,是常被提出造成 困擾的因素之一,但在本研究結果為與產後性生活親密關係無相關性。這與國外學者

Hipp等(2012)研究結果不相同,推測結果不同的原因,有可能是測量工具不同所致。

「疲倦」於各類的研究中為影響的結論中,未呈現與研究主題有相關性(Dixon et al., 2000; Fischman et al., 1986; Nezhad & Goodarzi, 2011; Trutnovsky et al., 2006)。國內有 關產後性生活調查的研究,僅有一篇蔡金杏(2008)調查納入疲倦為變項之一,研究 結果與本結果相同,顯示疲倦與產後的性滿意度無相關。

國外的研究指出睡眠品質為性慾降低與性不滿意的主要原因(Trutnovsky et al.,

2006)。國內也有學者研究,產褥期有78.2%的婦女睡眠品質差(PSQI>5分)(鄧鳳苓、

史麗珠、鄭博仁、李絳桃,2007),本研究結果為86%的婦女自覺睡眠品質不好。國 內研究指出影響產後睡眠的因素多為夜間餵奶(李小璐,2005;李孟蓉,2013;鄧鳳 苓等,2007)及照顧新生兒活動(李小璐,2005;鄧鳳苓等,2007)。產後的睡眠品 質可能與疲倦或憂鬱之間有相關性(戈依莉,2002;李小璐,2005;Fischman et al., 1986;

Glazener, 1997)。本研究顯示,產婦的睡眠品質與憂鬱及疲倦呈相關性,但與產後性

生活親密關係統計結果顯示無相關性。國內外有關於睡眠品質是否影響產後性生活之 類的調查較少,若以後有學者對此類議題有興趣,則建議可納入研究變項再做探討。

產後憂鬱於本研究與產後性生活親密關係結果為無相關性。產後憂鬱在各國地 區的發生率並不相同,本國近五年的研究中,分數>10分以上(使用愛丁堡憂鬱量表 EPDS為測量工具)發生率為42.6%-65%不等(何巧琳,1999;李麗君、陳季員、陳 彰惠,2010;林君諭,2012;賀姝霞,2013;Chen, Kuo, Chou, & Chen, 2007)。研究

另不同的群體或調查地點也可能造成差異性,本研究結果為本研究的產後憂鬱>10分 的發生率為48.5%,分數大於13分產婦,予以電話追蹤並予以轉介諮商。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