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一選擇題(每題 6 分,共 24 分)
( C ) 1. 下列各組文句中,「 」內的字前後讀音相同的是:
(A)至今「匣」藏/山崖海「岬」
(B)在骨「髓」,司命之所屬/蕭規曹「隨」
(C)凡蚌孕珠,即千「仞」水底/仁者其言也「訒」
(D)玉「韞」山輝,珠涵水媚/老臣竊以為「媼」之愛燕后,賢于長安君
*(A)ㄒㄧㄚˊ。沈括《夢溪筆談.神奇》/ㄐㄧㄚˇ (B)ㄙㄨㄟˇ。韓非《韓非子.喻老》/ㄙㄨㄟ
ˊ。「蕭規曹隨」比喻後任的人依循前任所訂的規章行事 (C)ㄖㄣˋ。宋應星《天工開物.珠玉》
/ㄖㄣˋ。「訒」指說話謹慎、難以啟口的樣子。《論語.顏淵》 (D)ㄩㄣˋ。宋應星《天工開物.
珠玉》/ㄠˇ。《戰國策.觸龍說趙太后》。
( A ) 2. 下列是一段古文,依據文意,甲、乙、丙、丁、戊排列順序最適當的是:
日月之形如丸。何以知之?
(甲)光之初生,日在其傍,故光側而所見才如鉤 (乙)如一彈丸,以粉塗其半,側視之,則粉處如鉤
(丙)以月盈虧可驗也。月本無光,猶銀丸,日耀之乃光耳
(丁)對視之,則正圓
(戊)日漸遠,則斜照,而光稍滿
此有以知其如丸也。(沈括《夢溪筆談.象數一》)
(A)丙甲戊乙丁 (B)丙丁乙戊甲 (C)戊乙丙丁甲 (D)戊丙乙甲丁
*(A)此處在探討日月的形狀以及月亮所以有盈虧之因。開頭以提問法欲解釋日月的形狀何以是圓的,
故接(丙)是因為從月亮的盈虧推知的,因太陽照耀才使月亮有了光亮,再解釋太陽照耀和月亮盈虧 間的關係,(甲)(戊)由「光之初生」與「光稍滿」可知其次序。(乙)再說明實驗的方法,並由「側 視之」、「對視之」,可判斷(乙)(丁)的次序。
題幹語譯:日月的形狀就像丸球一樣,從哪裡可以知道呢?根據月亮的圓缺就可以驗證。月亮本 身不發光,就像銀色的丸子,是太陽的照耀才使它有了光亮。月光剛產生的時候,太陽在它的旁 邊,所以發光的只有一側而且見到的月亮像銀鉤;隨著太陽的遠離,開始斜照,則發光的部分漸 多。這就像一彈丸,用粉末塗抹它的一半,側面看它,則塗粉的地方像銀鉤,從正面看它,則是 個圓丸,這就是為什麼能知道日月形狀像丸子的原因。
( B ) 3. 下列作品,反映了空氣汙染現象的是:
(A)車急馳/那把箭較眼快/一隻鳥側滑下來/天空便斜得站不住/將滿眼的藍往海裡 倒
(B)你破壞朝霞和晚雲的名譽/把太陽擋在毛玻璃的外邊/有時,還裝出戒煙的樣子/
卻躲在,哼,夜色的暗處/向我惡夢的窗口,偷偷地吞吐
(C)夕陽像一朵大紅花,/繡在雉堞的鑲邊上;/小城的夕暮如錦了。//而在迢迢的 城外,/莽莽的林子裡,/黑巫婆正在那兒/紡織著夜……
(D)黃昏時,天空焚為一座/燦爛的廢墟/落日自高處倒塌/這是天國最後的一盞燈了
/酒旗遭風撕毀/黑暗收押了周圍的一切/然而還有我的燈懸著呢/堅持統領這荒 野/雖是小小一盞
*(A)寫車子飛快奔馳,使飛鳥、天空與海水在視覺上彷彿都傾斜了的景象。羅門〈車入自然〉 (B)
寫煙囪噴吐出的廢氣使朝霞和晚雲不再純淨,天空不再清朗,或趁夜晚偷偷排放廢氣,造成空氣 汙染。余光中〈控訴一枝煙囪〉 (C)詩中寫小城在暮色籠罩中的景象,並運用想像以黑巫婆帶出 夜晚將臨。瘂弦〈小城之暮〉 (D)寫黃昏彩霞滿天景象,直至落日西沉,黑夜到來,即使在黑暗
中,作者仍堅持自我的光明。白靈〈光的窟窿〉。
( A ) 4. 依據下文,可知扁鵲認為桓侯的病情應是:
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鍼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 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也。」(韓非《韓非子.喻 老》)
(A)回天乏術 (B)久病成醫 (C)藥到病除 (D)不藥而癒
* 由末兩句可知桓侯病入骨髓,非人力所能及,已無法治療了。題幹語譯:扁鵲說:「病在肌肉紋 理,是熱敷按摩的效力能到達的部位;病在肌膚,是針灸的效力能到達的部位;病在腸胃,是清 火藥劑的力量能到達的部位;病在骨髓,那是司命管轄的部位,已經沒有辦法治療了!現在病已 進入骨髓,所以我不再建議治療了。」 (A)比喻無法挽救嚴重的情勢或病情 (B)人病久則熟知藥 性及醫理。比喻對某事有豐富的閱歷,自然造詣精深,成為內行 (C)形容藥效很好或醫術高明 (D)意謂不吃藥,病就好了。
二、閱讀題組(每題 9 分,共 36 分)
◎閱讀下文,回答5~6題:
托勒密從每天的生活經驗中,歸納出太陽繞著地球轉的「地心說」,主導了歐洲人的宇宙觀長達一 千四百年,直到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在日地關係上作出了重要貢獻,但他錯誤地使用了
「圓形軌道」來描述行星的運行,因此無法準確預測行星位置;克卜勒鑽研火星數據,得出了
「橢圓軌道」的重要結論,大幅改進了預測行星位置的準確性,但當別人問他太陽靠著何種力量 維繫行星繞行時,克卜勒回答「磁力」!只因為當時「磁力」剛被發現,因此所有不可知的現象 一概歸咎於「磁力」;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的概念,建構了太陽和行星之間的聯繫,但卻認 為空間是三維正交;愛因斯坦結合了空間和時間,提出了四維時空,但是卻因為相信宇宙是穩定 不變的,在數學式中硬是加入了一個「宇宙常數」,以抵銷萬有引力的作用,希望讓宇宙維持
「穩態」,不數年之後,哈柏發現了宇宙正在「均勻膨脹」,讓愛氏頓足歎息……
兩千年前,希臘人對夜空的描述,今天我們稱之為「神話」,那卻是當年他們的「科學」;我們又 怎麼知道,今天我們的「科學」,不會變成明天的「神話」?
(孫維新〈白象與男孩〉)
( C ) 5. 依據上文,下列敘述適當的是:
(A)科學理論的發現是經過反覆驗證的,憑空想像的神話無法與之相提並論 (B)唯有秉持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精神,科學家才能有偉大的發現 (C)即使是現在以為的科學真理,亦有可能在將來被推翻,因為「理未易明」
(D)想要擁有突破前人的科學發現,就必須在神話的基礎上力求創新與突破
*(A)科學可能有朝一日成為神話,原本以為科學上的偉大發現,其中也常存在著某些謬誤 (B)本文
並非在探討科學精神 (C)原本以為的偉大發現,其中也常存在著某些謬誤,因為大自然的神祕,
就在於它無法被一眼看穿,即「理未易明」 (D)文中並未認為神話是科學的基礎。
( D ) 6. 根據上文,若以科學上的發現與謬誤為題,則下表敘述不適當的是:
項目 發現 謬誤
(A)哥白尼 提出地球繞著太陽轉的「日心說」 行星運行為圓形軌道
(B)克卜勒 行星運行為橢圓軌道 行星繞行依據的力量為磁力
(C)牛頓 行星繞行依據的力量為萬有引力 空間是三維相交
(D)愛因斯坦 提出了四維時空 宇宙處於均勻膨脹的狀態中
*(D)愛因斯坦結合了空間和時間,提出了四維時空,但宇宙正處在「均勻膨脹」的狀態是哈柏所發
現,此說糾正了愛因斯坦以為宇宙維持「穩態不變」的錯誤。
◎閱讀下文,回答7~8題:
政府為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經常提供誘因刺激新科技的產生,為了讓太陽能早點取代化石能源,
政府補貼民眾裝設太陽能發電設備,也以補貼性的高價格向太陽能電廠購買電,這種經濟誘因迎 合私慾;其實私慾一向是科技進步的基本原因,就算政府不提供誘因,私部門只要有利可圖就會 產生新科技,我們現在無法離身的智慧型手機日新月異,唯一原因就是手機廠商受惠於換機潮。
人類必須認真思考:「因私慾產生的科技是否可能解決科技帶來之惡?」只有一個可能性,就是解 決問題的科技剛好也迎合私慾,而且這個科技沒有產生新的壞處,徹底阻斷上述的矛盾循環;以 歷史軌跡觀之,這是不可能的,因為人類為了私慾,會不斷發明新科技,過程中就會產生惡果,
而這惡果也符合私慾,機車帶來的空汙就是很好的例子,機車廠商獲利,騎士受益於交通方便,
60605S-R 4-1
4
搭配主題:科普自然(第16~20回)但空汙日益嚴重。
在科技與私慾互相餵養的現實環境中,寄望以科技解決顯然不太可能,最終必須是「非」科技解決 方案,從調整私慾的人文角度解決,如果一味地投入科技發展,現在面對的問題只會持續惡化,
當冰山上層緩慢溶解時,底層正在崩潰,科技解決方案已有點遲了,必須趁還來得及時認真思考 非科技面的解方! (周行一〈科技無法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
( B ) 7. 下列敘述,最能呼應上文所言「矛盾循環」的是:
(A)竭澤而漁,一無所獲 (B)短視近利,自食惡果
(C)日新月異,精益求精 (D)周而復始,自強不息
*(B)文中的「矛盾循環」,意指以新科技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但新科技又會帶來新的問題,故稱
「矛盾循環」。而這些新科技的產生往往是為了迎合私慾,為了眼前的私慾而造成惡果。
( D ) 8. 下列敘述,符合作者觀點的是:
(A)以私慾作為科技發展的動力,尋找平衡點 (B)積極投入科技研發,發展新科技作為解方 (C)降低新科技帶來的壞處,避免造成新問題 (D)從人文角度解決科技弊端,調整人類私慾
*(D)作者認為必須以「非」科技解決,從調整私慾的人文角度解決科技與私慾互相餵養的現實,若 一味地投入科技發展,問題只會持續惡化。
三、多重選擇題(每題 10 分,共 40 分)
( BC ) 9. 下列各組文句「 」內的詞語,前後意義相同的是:
(A)君有「疾」在腠理╱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B)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季氏「將」伐顓臾
(C)天有大聲如雷,「乃」一大星╱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 (D)珠「雄」於此,玉峙於彼,無脛而來╱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使中華無端寶藏,「折節」而推上坐焉╱後來家事忽然好了,盡改前非,「折節」
讀書
*(A)疾病。韓非《韓非子.喻老》╱憂慮。《論語.衛靈公》 (B)可能會。韓非《韓非子.喻老》
╱可能會。《論語.季氏》 (C)是。沈括《夢溪筆談.神奇》╱是。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D) 雄霸。宋應星《天工開物.珠玉》╱勇敢傑出的英雄人物。蘇軾〈赤壁賦〉 (E)委屈自己,以依 順他人。宋應星《天工開物.珠玉》╱改變舊有的志向或作為。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
( DE ) 10. 一般疑問句需要回答,但「反問句」雖採疑問形式,卻是無疑而問,不需對方回答,
而是藉由提問引發讀者思考,下列畫底線處問句屬於「反問句」的是:
(A)遂古之初,誰傳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B)玉韞山輝,珠涵水媚,此理誠然乎哉,抑意逆之說也?
(C)蝦蟆故堪浴水,問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齊無恙,云何漸漸如鉤?
(D)我們又怎麼知道,今天我們的「科學」,不會變成明天的「神話」?
(E)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
*(A)「遠古開端的情況,是誰把它傳述下來的?天地上下還未成形之時的景象,又是根據什麼去考
察?」前後皆為有疑而問的懸問句。屈原〈天問〉 (B)「蘊藏著玉石的山常是光輝燦然的,涵養 著珍珠的水也是格外清幽美好的,這是因為自然的道理本來就是如此呢?還是只是人們主觀的臆 測呢?」此為有疑而問的懸問句。宋應星《天工開物.珠玉》 (C)「問圓月為何會逐漸變成彎鉤 的月牙模樣呢?」此為有疑而問的懸問句。辛棄疾〈木蘭花慢〉 (D)透過問題使讀者思考科學在 未來也許會成為神話,意即現在以為的真理,也許在後人看來會是種錯誤,屬激問。孫維新〈白 象與男孩〉 (E)「女子感歎:有誰能賞識我不同凡俗的高尚格調?」其意即無人賞識,屬激問。
秦韜玉〈貧女〉。
4-2
( CE ) 11. 閱讀下文,文中為作者看病的醫生對於病兆所秉持的精神或態度應為:
去夏某日,無意中感覺到右頸部有一粒東西「彈跳」而出,霸道地盤踞在原先圓滑的頸 項曲線中間,彷彿一座小小的丘陵。不痛,也不動。我頻頻按壓,除了稍微判斷那可 能是一顆腫大的淋巴結外,沒有任何主意。誰知替我看病的醫生似乎比我更緊張,東 看西摸,原先不痛的地方被捏到疼—「多久了?」「有沒有常流鼻水,」「有流鼻 血嗎?」「聽東西會不會感覺到隔了一層,沙沙的?」—他拋出一個接一個的問題,
那種急促好像在暗示這很棘手;而我在拿捏回答的尺度,會不會稍一有誤我就被打入 重症病患,要受檢驗切片等等一大堆酷刑?
為了安全起見,醫師以電光火石的速度替我扯下一小片紅腫並呈指突狀的扁桃腺,又抽 了血。他說怕我的淋巴結是個腫瘤轉移的癥兆。」(吳妮民〈十面埋伏〉)
(A)養癰遺患 (B)操之過急 (C)未雨綢繆 (D)聽天由命 (E)杜漸防萌
* 文中醫生為了病患安全,以防萬一,便仔細檢查並主動進行切片、抽血、檢驗,其所秉持的精神 較屬於「未雨綢繆」、「杜漸防萌」 (A)比喻姑息養奸,必遺後患 (B)處理事情、問題過於急躁 (C)比喻事先預備,防患未然 (D)任憑天意及命運而自然發展 (E)杜絕亂源的開端,以防備禍患 的發生。比喻防患於未然。
( DE ) 12. 閱讀下文,適當的解說是:
雪花遣霰作前鋒,勢頗張皇欲暗空。篩瓦巧尋疏處漏,跳階誤到暖邊融。
寒聲帶雨山難白,冷氣侵人火失紅。方訝一冬暄較甚,今宵敢歎臥如弓。
(楊萬里〈霰〉)
(A)因霰與雪是在同一時間降下,而使天氣變得寒冷異常 (B)霰的寒氣甚重,質地甚堅,即使遇火也不會因此消融 (C)降霰時的景象可用「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形容 (D)與降霰時的凜冽冷氣侵人相較,冬天反而沒那麼寒冷 (E)全詩藉由視、聽、觸覺等多種感官摹寫下霰時的情景
*(A)由「雪花遣霰作前鋒」,可知是在降雪前先降下霰 (B)由「跳階誤到暖邊融」,可知霰若在溫
暖的地方還是會消融 (C)「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出自《紅樓夢》十二支曲的收尾〈飛鳥各 投林〉,意在藉天降大雪,大地一片白茫茫的景象,暗示賈府最後家敗人亡,樹倒猢猻散的結局。
由詩中「寒聲帶雨山難白」可知,降霰時因挾帶著雨,使山不會因霰的覆蓋而全白 (D)由「方訝 一冬暄較甚」,可知詩人認為降霰時較冬天更為寒冷 (E)詩中多以視覺描寫下霰時的景象,並以
「寒聲」寫聽覺,「冷氣侵人」摹寫觸覺感受。
題幹語譯:雪花派遣霰作為先鋒部隊,它的氣勢頗為壯大,將使天色變得昏暗。霰靈巧地尋找屋 瓦上的空隙處滑落下去,不過也有不小心誤降於溫暖的地方而融化的。霰挾著寒氣,接觸物品時 會發出碰撞聲,有時還挾帶細雨,所以無法讓整座山變白,下著霰時,冰冷的空氣,侵襲著人們,
就連炭火也失去紅焰的色澤。這才驚訝原來這個冬天和下霰時相較還算是溫暖的,今天晚上真令 人哀歎不已,冷到連睡覺時都得縮著身體像弓一樣來避寒。
60605S-R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