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 範圍:1-1 連比例一、 選擇1. ( )已知三年
Teks penuh
(2) 《答案》B. 【會 105】. 6. (. )若 a:b:c=2:3:7,且 a-b+3=c -2b,則 c 值為何?【基 100-北】 21 21 (A) 7 (B) 63 (C) 2 (D) 4 《答案》C 【基 100-北】 詳解:a:b:c=2:3:7 令 a=2r、b=3r、c=7r(r≠0) ∵a-b+3=c-2b ∴2r-3r+3=7r-6r 3 3 21 ∴r= 2 c=7r=7× 2 = 2 故選(C) 7. ( )某校一年級有 64 人,分成甲、乙、丙 三隊,其人數比為 4:5:7。若由外 校轉入 1 人加入乙隊,則後來乙與丙 的人數比為何?【基 98-1】 (A)3:4 (B)4:5 (C)5:6 (D)6:7 《答案》A 【基 98-1】 5 詳解:乙隊原有 64× =20 人 4+5+7 7 =28 人 丙隊原有 64× 4+5+7 後來乙隊與丙隊的人數比為(20+1):28=3:4 故選(A). OA : AP =1:3=2:6. 詳解:∵. OB : BP =3:5 2 3 ∴ OA =8 OP , OB =8 OP 3 2 1 AB = OP - OP = OP 8 8 8 5 BP =8 OP 2 1 5 OA : AB : BP =8 OP :8 OP :8 OP =2:1:5. 設 OA =2r, AB =r, BP =5r 且圖(二)中與 A 點重疊處一起被剪開的點為 A' O. A B. P. B A O. A. O. A'. P P. 則 BA' = AB =r,所求= OA : AA' : A'P =2r:(r+r):(5r-r)=2r:2r:4r =1:1:2 故選(B) 5. ( )某校每位學生上、下學期各選擇一個 社團,下表為該校所有學生上、下學 期選擇各社團的人數比例。若該校 上、下學期的學生人數不變,相較於 上學期,下學期各社團的學生人數變 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基 100-2】 上學期 下學期. 舞蹈社 3 4. 8. (. 溜冰社 魔術社. : :. 4 3. : :. A. 5. 溜冰社. 魔術社. 上學期. 3 9 = 12 36. 4 12 = 12 36. 5 15 = 12 36. 下學期. 4 16 = 9 36. 3 12 = 9 36. 8 2 = 9 36. D 甲. 乙. M. 2. N 丙. (A) 舞蹈社不變,溜冰社減少 (B) 舞蹈社不變,溜冰社不變 (C) 舞蹈社增加,溜冰社減少 (D) 舞蹈社增加,溜冰社不變 《答案》D 【基 100-2】 詳解:由表(一)得知上、下學期各社團人數占全 部人數的比例如下: 舞蹈社. )如圖,長方形 ABCD 中,M、N 兩點 分別是 ¯ AB 、 ¯ CD 的中點,且長方形 AMND 分成甲、乙兩長方形,長方形 MBCN 分成丙、丁兩長方形。若面積 比甲:乙=7:3,丙:丁=5:9,則 乙:丙=?【基 97-2】. B. 丁 C. (A) 1:1 (B) 3:5 (C) 21:25 (D) 27:35 《答案》C 【基 97-2】 3 1 3 詳解: × 2 = 20 7+3 3 長方形乙的面積= 20 ×長方形 ABCD 的面積 5 1 5 × 2 = 28 5+9 5 長方形丙的面積= 28 ×長方形 ABCD 的面積 3 5 所求= 20 : 28 =21:25 故選(C). ∴舞蹈社增加,溜冰社不變,故選(D) 2.
(3) 9. (. )若 a:b=3:2,b:c=5:4,則 a:b: c=? 【基 97-1】 (A) 3:2:4 (B) 6:5:4 (C) 15:10:8 (D) 15:10:12 《答案》C 【基 97-1】 詳解: a : b : c 3 : 2 5 : 4 15 : 10 : 8. 12. (. ) 林家三姊妹,每月零用錢的總和為 7800 元。已知大姊零用錢的 2 倍是二 姊零用錢的 3 倍,二姊零用錢的 3 倍 是小妹零用錢的 4 倍。依據題意,請 問大姊每月的零用錢有多少元?【基 90-2】 (A) 1200 (B) 1800 (C) 3600 (D) 4200 《答案》C 【基 90-2】 詳解:設大姊、二姊、小妹每月零用錢分別為 x、 y、z 元 依題意可知 2x=3y x:y=3:2 依題意可知 3y=4z y:z=4:3 所以 x:y:z=6:4:3 6 故大姊每月的零用錢有 7800× = 6+4+3 3600(元). ∴a:b:c=15:10:8 10. ( )已知甲、乙、丙三人的錢數比為 3:5: 6。若丙分別給甲、乙兩人各 30 元後, 甲、乙、丙的錢數比變為 7:11:10, 則此三人共有多少元?【基 95-2】 (A) 420 (B) 630 (C) 840 (D) 1260 《答案》C 【基 95-2】 詳解:設甲、乙、丙三人原有 3r、5r、6r 元 其中 r≠0 再依題意可知 (3r+30):(5r+30):(6r-60)=7:11:10 因此(3r+30):(5r+30)=7:11 7(5r+30)=11(3r+30),解出 r=60 又 3r+5r+6r=14r=14×60=840 所以甲、乙、丙三人共有 840 元 11. ( )小宏家中有一老舊長方體水塔,其長 為 3 公尺、寬為 2.5 公尺、高為 1.5 公 尺。現在想依照原有長寬高的比例擴 建一新水塔。若新水塔的長比原來的 多了 0.6 公尺,則下列關於新水塔的 敘述哪一個是正確的?【基 91-2】 (A) 高為 2.4 公尺 (B) 高為 2 公尺 (C) 寬為 3.1 公尺 (D) 寬為 3 公尺 《答案》D 【基 91-2】 詳解:依照原有長寬高的比例擴建新水塔,表 示長寬高變化的倍數相同 而新水塔的長比原來的多了 0.6 公尺,所以新的 長=3+0.6=3.6 公尺 新的長 3.6 公尺 「長」變化的倍數為 = =1.2 倍 舊的長 3 公尺 所以新的高為 1.5×1.2=1.8 公尺,新的寬為 2.5 ×1.2=3 公尺,故選(D) 3.
(4) ___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__________國中. 得分:. 範圍:1-2 比例線段. 一、 選擇 1. ( )如下圖,△ABC 中,D、E 兩點分別. 《答案》D 【會 111】 詳解:△BED 與△AFC 中. 在 AB 、 BC 上,F、G 兩點在 AC 上,. ∵∠B=∠FAC, BD = AC ,∠BDE=∠C. 且 DF // BG , BF // EG 。若△ADF、. ∴△BED ≅ △AFC(ASA 全等) 5 △AFC 面積= △ABC 面積 7+4+5 5 = △ABC 面積=△BED 面積 16 所求=(△ABC-△AFC-△BED):△ABC 5 5 =(1- - )△ABC:△ABC 16 16 6 =16△ABC:△ABC=6:16=3:8 故選(D). △DBF、△GBC 的面積分別為 20、 30、60,則 BE 與 EC 的長度比為何? 【會 111(補考)】 A F D G B. 3. (. C. E. )如圖,菱形 ABCD 中,E 點在 BC 上, F 點在 CD 上,G 點、H 點在 AD 上,. (A) 3:2 (B) 4:3 (C) 5:4 (D) 6:5 《答案》C 【會 111(補考)】. 且 AE // HC // GF 。若 AH =8, HG =5, GD =4,則下列選項中的線段,. 詳解: AD : DB =△ADF:△DBF=20:30. 何者的長度最長?【會 110】. =2:3. A. 又 DF // BG AF : FG = AD : DB =2:3. H G. ∴△ABF:△GBF= AF : FG (20+30):△GBF=2:3 2△GBF=3×50,△GBF=75. B. D. =75:60=5:4= BE : EC (∵ BF // EG ). C. 故選(C) 2. ( )△ABC 的邊上有 D、E、F 三點,各點 位置如圖所示。若∠B=∠FAC, BD 示的長度,求四邊形 ADEF 與△ABC 的面積比為何?【會 111】. B. 7. (A) 1:3 (C) 2:5. (B) FD. (C) BE. (D) EC. ∴ EC = AH =8 BC = CD = AD =8+5+4=17. A. BE =17-8=9. 4 E. (A) CF. 《答案》A 【會 110】 詳解:∵四邊形 AECH 為平行四邊形. = AC ,∠BDE=∠C,則根據圖中標. D. F. E. 同理, FG : GC =△GBF:△GBC. 5 F. 又 CF ︰ FD = HG ︰ GD =5︰4 5 85 4 68 ∴ CF =17× = 9 , FD =17× =9 5+4 5+4. C. (B) 1:4 (D) 3:8. CF 的長度最長,故選(A) 4.
(5) 4. (. )如圖,△ABC、△FGH 中,D、E 兩. 《答案》C 【會 106】 詳解:在△BDC 中. 點分別在 AB 、 AC 上,F 點在 DE. ∵ CE ︰ BE =2︰3. 上,G、H 兩點在 BC 上,且 DE. ∴△CDE 面積︰△BDE 面積=2︰3(高相同) 設△CDE 面積=2a △BDE 面積=3a,△BDC 面積=5a. // BC , FG // AB , FH // AC 。若 BG : GH : HC =4:6:5,則△ ADE 與△FGH 的面積比為何?【會 107】. 在△ABC 中 ,∵ AD ︰ BD =2︰3 ∴△ADC 面積︰△BDC 面積=2︰3(高相同) 2 10 ∴△ADC 面積=3×5a= 3 a 10 △DBE 面積︰△ADC 面積=3a︰ 3 a=9︰10 故選(C) 6. ( )如圖,△ABC 中有一正方形 DEFG,. A. F. D. E. 其中 D 在 AC 上,E、F 在 AB 上,直 B. G. H. C. 線 AG 分別交 DE 、 BC 於 M、N 兩. (A) 2:1 (B) 3:2 (C) 5:2 (D) 9:4 《答案》D 【會 107】. 點。若∠B=90°, AB =4, BC =3, EF =1,則 BN 的長度為何?【會. 詳解:設 BG =4a, GH =6a, HC =5a. 105(新店)】 C. ∵ DE // BC , FG // AB ∴四邊形 BGFD 為平行四邊形. N. DF = BG =4a. D. 同理,四邊形 CEFH 為平行四邊形 FE = HC =5a. A. =9a:15a=3:5 又△ADE~△ABC(AA 相似) △ADE 面積:△ABC 面積=32:52=9:25 又△FGH~△ABC(AA 相似) △FGH 面積:△ABC 面積. ∴ DE : BC = AE : AB 4 1:3= AE :4, AE =3 ∵ GF // BN. ∴△ADE 面積:△FGH 面積=9:4,故選(D) 5. ( )如圖,△ABC 中,D、E 兩點分別在. ∴ GF : BN = AF : AB =( AE + EF ): AB 4 1: BN =(3+1):4 7 1: BN =3:4 7 3 BN =4 3 12 BN =4× = 7 7 故選(D). AB 、 BC 上。若 AD : DB = CE : EB =2:3,則△DBE 與△ADC 的面 積比為何?【會 106】 A D. (A) 3:5 (C) 9:10. B. 詳解:∵ DE // BC. = GH 2: BC 2=(6a)2:(15a)2=4:25. E. F. 4 3 8 12 (A) 3 (B) 2 (C) 5 (D) 7 《答案》D 【會 105(新店)】. ∵ DE : BC =(4a+5a):(4a+6a+5a). B. M E. G. C. (B) 4:5 (D) 15:16 5.
(6) 7. (. 詳解:△CGB 中. )如圖,矩形 ABCD 中,E 點在 CD 上,. ∵ DF // BG (四邊形 DEBF 為矩形). 且 AE < AC 。若 P、Q 兩點分別在. ∴ CD : DG = CF : BF =6:9=2:3. AD 、 AE 上, AP : PD =4:1,. △AGC 中 △AGD 面積:△ADC 面積. AQ : QE =4:1,直線 PQ 交 AC 於 R 點,且 Q、R 兩點到 CD 的距離分. = DG : CD =3:2(同高). 別為 q、r,則下列關係何者正確?【會 105】. (A) q<r, QE = RC. 又△AGD 面積 1 1 = × AG × DE =2×8×9=36 2 ∴△ADC 面積 2 =36×3=24 故選(B) 9. ( )如圖,∠BAC 內有一點 P,直線 L 過. (B) q<r, QE < RC. P 與 AB 平行且交 AC 於 E 點。今欲. D. E. A. C. B. 在∠BAC 的兩邊上各找一點 Q、R,. (C) q=r, QE = RC. 使得 P 為 QR 的中點,以下是甲、乙. (D) q=r, QE < RC 《答案》D 詳解: D P. B. E r. q Q. 兩人的作法:. 【會 105】 C R. P B. A. A. ∵ AP : PD = AQ : QE =4:1,∴ PQ // DE. L. 得 PR // DC ,且 AR : RC =4:1. 直線 AB 於 F 點,並連接 EF 2.過 P 作平行 EF 的直線 L2,分別交 兩直線 AB、AC 於 Q、R 兩點,則 Q、 R 即為所求 (乙)1.在直線 AC 上另取一點 R,使得. 點分別在 AB 、 BC 上,且四邊形. AE = ER. DEBF 為矩形,直線 CD 交 AB 於 G. 2.作直線 PR,交直線 AB 於 Q 點,則 Q、R 即為所求 對於甲、乙兩人的作法,下列判斷何 者正確?【基 100-2】 (A) 兩人皆正確 (B) 兩人皆錯誤 (C) 甲正確,乙錯誤 (D) 甲錯誤,乙正確 《答案》A 【基 100-2】. 點。若 CF =6, BF =9, AG =8, 則△ADC 的面積為何?【會 103】 C D F. A. G. C. (甲)1.過 P 作平行 AC 的直線 L1,交. ∵兩平行線的距離皆相等,∴q=r 1 1 又 AE < AC ,∴ QE = AE < AC = RC 5 5 故選(D) 8. ( )如圖,D 為△ABC 內部一點,E、F 兩. E B. (A) 16 (B) 24 (C) 36 《答案》B 【會 103】. E. (D) 54. 6.
(7) 詳解:(甲)由題意可知: AEPF、EPQF 均為平行四邊形. 詳解: A. D. B 3 G 3 E. C. B Q. F F. P. A L. E. L1 R. C L2. 在直角△ABE 中. 1 AF = EP = QF =2 AQ 在△AQR 中,. ∵ BE = BC - CE =9-3=6 ∵ AE = CD =8. ∵F 為 AQ 的中點,且 FP // AR ∴P 點為 QR 的中點,即為所求. 又 AE // FG ∴F 為 AB 中點(三角形兩邊中點連線性質) 1 1 得 BF =2 AB =2×10=5 故選(B) 11. ( )如圖表示 E、F、G、H、I、J、M、N 八點在長方形 ABCD 四邊上的位置,. P C. R. 在△AQR 中, ∵ AE = ER (即 E 為 AR 中點),且 PE // AQ. 其中 AE = EF = FB = DG =. ∴P 點為 QR 的中點,即為所求 故乙正確 ∴甲、乙兩人皆正確 故選(A) 10. (. GH = HC ,且 AI = IJ = JD = BM = MN = NC 。若長方形 ABCD 的周長為 32,對角線長為 12,. )下圖為梯形紙片 ABCD,E 點在 BC. 則 EI 、 FJ 、 BD 、 MG 、 NH 五. 上,且∠AEC=∠C=∠D=90°, AD. 線段的長度和為何?【基 98-2】. =3, BC =9, CD =8。若以 AE 為. A. I. J. D. 摺線,將 C 摺至 BE 上,使得 CD 與 AB 交於 F 點,則 BF 長度為何?【基. E. G. F. H. 100-北】 A. D. B. B. 2. 即 G 點為 BE 中點,. Q. E. 2. ∴ BG = BE - EG =6-3=3. B. L. 2. AE + BE = 8 +6 =10. ∵ EG = AD = CE =3. 故甲正確 (乙)由題意可知:. A. 2. ∴ AB =. E. M. N. C. (A) 28 (B) 36 (C) 44 (D) 48 《答案》B 【基 98-2】. C. (A) 4.5 (B) 5 (C) 5.5 (D) 6 《答案》B 【基 100-北】 7.
(8) 詳解:△ABD 中. 詳解: A. AE = EF = FB , AI = IJ = JD 1 2 EI = BD , FJ = BD 3 3 同理, 2 1 MG = BD , NH = BD 3 3. D 6. E. 12. 16. B. C. 14. ∵BCED 為梯形. EI + FJ + BD + MG + NH 1 2 2 1 = BD + BD + BD + BD + BD 3 3 3 3. ∴ DE // BC AD 則. =3 BD =3×12=36 故選(B) 12. ( )如圖,將一個大三角形剪成一個小三 角形及一個梯形。若梯形上、下底的 長分別為 6、14,兩腰長為 12、16, 則下列哪一選項中的數據表示此小三 角形的三邊長?【基 96-1】. . AB. AE =. DE. AC. =. AD. AE. AD +12. =. AE +16. AD 由. AD +12 AE. 由. BC. AE +16. 6 =14. 6 AD =9 14. =. 6 =14 AE =12. 故選(B) 13. ( )圖中的兩直線 L1、L2 相交於 O 點,其 中 A、B 兩點在 L1 上,C、D 兩點在 L2 上。已知 CD 上有一點 P,且 M、 6. N 分別是 PA 與 PB 的中點。今將 P. 8. 點沿 CD 自 C 移向 D 點,則關於 6. (A) 9. MN 、PAB 的變化,下列敘述何者 正確?【基 95-2】. 12. L1. 6. (B). C. D. O. L2. B. 10. A. 14. (A) MN 的長度越來越長 6. (C) 12. (D) 《答案》B. (B) MN 的長度越來越短 (C)PAB 的面積越來越大 (D)PAB 的面積越來越小 《答案》D 【基 95-2】. 16 6. 詳解: MN 的長度不變,PAB 的面積越來越. 【基 96-1】. 小. 8.
(9) 14. (. )如圖,△ABC、△DEF 皆為直角三角 形,D、B 兩點在 AF 上, BC 與 EF 相交於 G 點。若 AC =25, EF = 15, BC =20, DE =9,且 DB = 2 5 AB ,則 CG =?【基 94-2】 C E G A. D. B. F. (A) 14.5 (B) 15.5 (C) 16.5 (D) 17.5 《答案》B 【基 94-2】 詳解:由畢氏定理可知: 2. AB =252-202=225 AB =15 2. DF =152-92=144 DF =12 2 BD = ×15=6, BF =12-6=6 5 1 1 所以 B 為 DF 中點, BG =2 DE =2×9=4.5 所以 CG =20-4.5=15.5 15. (. )如圖,S、R、Q 在 AP 上,B、C、D、 E 在 AF 上,其中 BS 、 CR 、 DQ 皆 垂直於 AF ,且 AB = BC = CD = DE 。若 PE =2 公尺,則 BS + CR + DQ 的長是多少公尺?【基 92-1】 P Q R S A. B C D E. F. 3 5 (A) 2 (B) 2 (C) 2 《答案》D 【基 92-1】. (D) 3. 詳解:在APE 中,C、R 分別是 AE 、 AP 的中點 1 1 所以 CR =2× PE =2×2=1……① 梯形 SBDQ 中,C、R 是兩腰 BD 、 SQ 的中點 所以 BS + DQ =2 CR =2×1=2……② 綜合①、②兩式可知 BS + CR + DQ =( BS + DQ )+ CR =2+1=3 9.
(10) ___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__________國中. 得分:. 範圍:1-3 縮放與相似. 一、選擇 1. ( )圖(一)為一張正三角形紙片 ABC,其. 2. (. )下圖為兩正方形 ABCD、BPQR 重疊的 情形,其中 R 點在 AD 上,CD 與 QR. 中 D 點在 AB 上,E 點在 BC 上。今. 相交於 S 點。若兩正方形 ABCD、BPQR 的面積分別為 16、25,則四邊形 RBCS 的面積為何?【會 106】. 以 DE 為摺線將 B 點往右摺後, BD 、 BE 分別與 AC 相交於 F 點、. D. R. A. G 點,如圖(二)所示。若 AD =10, AF. S. =16, DF =14, BF =8,則 CG 的 長度為多少?【會 111】 A. Q A. B. C. D. D. F B G B. E. C. 圖(一). (A) 7 (B) 8 (C) 9 《答案》C 【會 111】 詳解:∵△ABC 為正三角形. E. P. 17 28 77 (B) 2 (C) 3 (D) 8 《答案》D 【會 106】 詳解:∵正方形 ABCD、BPQR 的面積分別為 16、25. C. (A) 8. 圖(二). (D) 10. ∴ AB =4, BR =5,故 AR =3(畢氏定理). ∴ AB = AD + DF + FB. ∴ DR =4-3=1. =10+14+8=32= AC. ∵△ABR~△DRS(AA 相似). △AFD 與△BFG 中 ∵∠A=∠B=60°,∠AFD=∠BFG(對頂角相等) ∴△AFD~△BFG(AA 相似). AB : DR = AR : DS 4:1=3: DS 3 ∴ DS =4 1 △ABR 面積= ×4×3=6 2 3 3 1 △RDS 面積= ×1× = 2 4 8 3 77 四邊形 RBCS 面積=16-6-8= 8 ,故選(D). AF : BF = DF : GF 16:8=14: GF 16 GF =8×14 GF =7 AC = AF + FG + CG 32=16+7+ CG , CG =9,故選(C). A. D. R S. Q B. C. P. 10.
(11) 3. (. )如圖,矩形 ABCD 中,M、E、F 三點. 4. (. 在 AD 上,N 是矩形兩對角線的交. )如圖,邊長 12 的正方形 ABCD 中,有 一個小正方形 EFGH,其中 E、F、G 分別在 AB 、 BC 、 FD 上。若 BF. 點。若 AB =24, AD =32, MD =. =3,則小正方形的邊長為何?【基 101】. 16, ED =8, FD =7,則下列哪一 條直線是 A、C 兩點的對稱軸?【會 105】 A. A. D. M EF D. H. N. G. E B. B. C. P. C. (A). 12 15 (B) 4 (C) 5 (D) 6 《答案》B 【基 101】 詳解:. (A) 直線 MN (B) 直線 EN (C) 直線 FN (D) 直線 DN 《答案》C 【會 105】 詳解: A. F. D. A. D 3. N. H 12. B. C. 2. 1. ∵A、C 兩點的對稱軸為 AC 的中垂線. B3 F. 9. C. 在△BEF 與△CFD 中 ∠1+∠2=∠2+∠3=90° ∠1=∠3 且∠B=∠C=90°, ∴△BEF~△CFD(AA 相似). ∴連接 AC ,過 N 作 AC 的垂直線 設此直線交 AD 於 P 點 AC =. G. E. AB 2 + BC 2 = 242+322=40. 1 AN = AC =20 2 ∵△ABC~△PNA(AA 相似). 又 DF = BF ∴. ∴ AC : AP = BC : AN 40: AP =32:20. CD. 故選(B). 40×20 AP = 32 =25 ∵ AD =32, FD =7 ∴ AF =32-7=25= AP P 點與 F 點重合 所求的對稱軸為直線 FN 故選(C). 11. 2. EF. =. 2. CD + CF = 122+92=15 EF 3 15 ,12= 15 EF = 4 DF.
(12) 5. (. )圖為一△ABC,其中 D、E 兩點分別. 7. (. 在 AB 、 AC 上,且 AD =31, DB. )如圖,梯形 ABCD 中, AD // BC ,E、 F 兩點分別在 AB 、 DC 上。若 AE =. =29, AE =30, EC =32。若∠A. 4, EB =6, DF =2, FC =3,且. =50°,則圖中∠1、∠2、∠3、∠4 的大小關係,下列何者正確?【基 100北】. 梯形 AEFD 與梯形 EBCF 相似,則 AD 與 BC 的長度比為何?【基 100-2】. A. A D. 1. 2. D. E. E. F. B. C. 詳解:∵ AD : AE =31:30. (A) 1:2 (B) 2:3 (C) 2:5 (D) 4:9 《答案》D 【基 100-2】 詳解:∵梯形 AEFD~梯形 EBCF. ∵ AC : AB =62:60=31:30. 且 DF : FC =2:3. 3. 4. B. C. (A) ∠1>∠3 (B) ∠2=∠4 (C) ∠1>∠4 (D) ∠2=∠3 《答案》D 【基 100-北】. AD : EF : BC 2 : 3 2 : 3 4 : 6 : 9. ∵∠A=∠A ∴△ADE~△ACB(SAS 相似),得∠2=∠3 故選(D) 6. (. )下圖為一個四邊形 ABCD,其中 AC 與. ∴ AD : EF = EF : BC =2:3. BD 交於 E 點,且兩灰色區域的面積. AD : EF : BC =4:6:9. 相等。若 AD =11, BC =10,則下. ∴ AD : BC =4:9. 列關係何者正確?【基 100-北】. 故選(D) 8. ( )下圖表示 D、E、F、G 四點在△ABC. D. A. 三邊上的位置,其中 DG 與 EF 交於 E B. H 點。若∠ABC=∠EFC=70°,∠ACB =60°,∠DGB=40°,則下列哪一組 三角形相似?【基 99 -1】. C. (A) ∠DAE<∠BCE (B) ∠DAE>∠BCE. A. (C) BE > DE. E D. (D) BE < DE 《答案》D 【基 100-北】 詳解:∵△ABE 面積=△CDE 面積 ∴△ABD 面積=△ABE 面積+△ADE 面積 =△CDE 面積+△ADE 面積=△ACD 面積 ∵△ABD 面積=△ACD 面積. B. H F. GC. (A)△BDG,△CEF (B)△ABC,△CEF (C)△ABC,△BDG (D)△FGH,△ABC 《答案》B 【基 99 -1】. ∴ AD // BC (∵同底的兩三角形面積相等時, 其高相等) 得△ADE~△CBE(AA 相似) 又 AD > BC ,∴ DE > BE ,故選(D) 12.
(13) 詳解:由圖可知:. 10. (. A 50°. E 50°. D. H. 70°. A. 70° 70°. B. 70°. )圖中,過 P 點的兩直線將矩形 ABCD 分成甲、乙、丙、丁四個矩形,其中 ¯¯¯=AD ¯¯¯:AB ¯¯¯= P 在 ¯¯¯ AC 上,且¯¯¯ AP :PC 4:3。下列對於矩形是否相似的判斷, 何者正確?【基 98-1】 D. 60°. 甲. 40°. F. G C. △BDG、△FHG 相似(AA 相似性質) △ABC、△CEF 相似(AA 相似性質) 故選(B) 9. ( )下圖是 E、F、G、H、I、J 六點在菱 形 ABCD 四邊上的位置圖,其中. 丙. AG : GH : HD =5:10:9, AE : EB =3:5,則下列哪一圖形與菱形. A. ABCD 相似?【基 99-2】 戊. H. 甲. 乙. E 丙 B. I. 12 a 7 E 9 a 7 B. D F. 丁 J. 丁 C. (A) 甲、乙不相似 (B) 甲、丁不相似 (C) 丙、乙相似 (D) 丙、丁相似 《答案》A 【基 98-1】 詳解:. 丙、丁、戊、己六個平行四邊形。若. G. P. B. EF 、 GI 、 HJ 將菱形分成甲、乙、. A. 乙. 己 C. 16 a 7. H. 甲. 丙 16 a 7. 12 a 7 D 乙. P. 丁. F 12 a 7. 12 a 7 G 9 a 7 C. ¯上 根據題意,P 在 AC ¯= AD: ¯ ¯ 且¯ AP : PC AB =4:3 ¯ ¯ 設 AD=4a, AB =3a 在△ABC 中, ¯ ¯=4:3 AE : ¯ BE = ¯ AP : PC 4 12 ∴¯ AE = ×3a= 7 a 4+3 3 9 ¯ BE = ×3a=7a 4+3 在△ACD 中, ¯ HD= ¯ ¯ ¯=4:3 AH: AP : PC 4 16 ¯ ∴ AH= ×4a= 7 a 4+3 3 12 ¯ HD= ×4a= 7 a 4+3 ∵甲、乙、丙、丁都是矩形,且其邊長如圖所示 ∴可得知甲、乙不相似 甲、丁相似 丙、乙不相似 丙、丁不相似 故選(A).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B 【基 99-2】 詳解: AB = AD 且 AG : GH : HD =5:10:9 AE : EB =3:5 設 AB = AD =24t, 則 AG =5t, GH =10t, HD =9t, AE =9t, EB =15t 平行四邊形甲邊長分別為 10t、9t、10t、9t(不合) 平行四邊形乙邊長分別為 9t、9t、9t、9t 平行四邊形丙邊長分別為 5t、15t、5t、15t(不合) 平行四邊形丁邊長分別為 10t、15t、10t、15t(不 合) ∴平行四邊形乙與菱形 ABCD 相似 故選(B). 13.
(14) 11. (. )如圖,△ABC 中,D、E 兩點分別在. 詳解: F. AB 、 AC 上,其中∠ADE=∠ACB =90°,且 DE =1, BC =2。若 AD. D. =x, AE =y,則 CE =?【基 98-2】 A. C. x A. G. x E x B E 為 AB 中點. 設 AE =x(= BE ) D 1. ∵ AB =2 AD =2x,∴ AD =x. E. 在 AB 上取一點 G,使 DG ⊥ AB B. 2. △ADG 中, C. ∵∠A=60°, AD =x,. (A) x (B )y (C) 2x-y (D) 2y-x 《答案》C 【基 98-2】 詳解:△ADE 與△ACB 中 ∵∠A=∠A,∠ADE=∠ACB=90° ∴△ADE~△ACB(AA 相似). 3 ∴ DG = 2 x △AFE 中, ∵∠A=60°, AE =x, ∴ FE = 3 x 平行四邊形 ABCD:△AEF 1 =( AB × DG ):( × AE × FE ) 2 3 1 =(2x. x):( x. 3 x)=2:1 2 2 故選(B) 13. ( )如圖,兩正方形 ABCD、GCEF 的面. AD : DE = AC : BC x:1=(y+ CE ):2 y+ CE =2x CE =2x-y. 積分別為 1、49,且 C 點在 BE 上。. 故選(C) 12. ( )圖為平行四邊形 ABCD 與△AEF 的重. 若 AF 與 CG 相交於 H 點,則 DH. 疊情形,其中 E 是 AB 的中點,D 在. =?【基 97-2】 G. AF 上。若 AB =2 AD ,△A=60°, △AEF=90°,則平行四邊形 ABCD 與 △AEF 的面積比為何?【基 98-2】. H A D B C. F D. A. E. 3 5 7 (B) 4 (C) 6 (D) 8 《答案》B 【基 97-2】 詳解:兩正方形 ABCD、GCEF 的面積分別為 1、 49 CD = AD =1, CG = GF =7. C. E. F. (A) 1. B. (A) 3 :1 (B) 2:1 (C) 3:2 (D) 2 3 :3 《答案》B 【基 98-2】. 設 DH =x ∵△ADH~△FGH ∴ AD : DH = GF : GH 3 1:x=7:(7-1-x),x=4,故選(B) 14.
(15) 14. (. 15. (. )如圖,不等長的兩對角線 AC 、 BD 相 交於 O 點,且將四邊形 ABCD 分成 甲、乙、丙、丁四個三角形。若 OA : OC = OB : OD =1:2,則此四個. )下圖是由 12 張相同的正方形紙板緊密 拼成的長方形。若用同樣的正方形紙 板,緊密地拼成另一個圖形,則用完 下列哪一數量的紙板,才能拼成與此 圖相似的圖形?【基 96-2】. 三角形的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基 96-1】 A B. 甲. 丁 乙 O. D 丙. (A) 49 (B) 84 (C) 90 (D) 108 《答案》D 【基 96-2】 詳解:相似圖形對應邊長成比例 題目圖為 4×3=12 個正方形組成 (D)選項:108=9×12=(3×4)×(3×3) 符合對應邊長成比例 故選(D) 16. ( )圖(一)有兩個四邊形 ABCD 與 AEFG,. C. (A) 甲丙相似,乙丁相似 (B) 甲丙相似,乙丁不相似 (C) 甲丙不相似,乙丁相似 (D) 甲丙不相似,乙丁不相似 《答案》B 【基 96-1】 詳解:△ABO 與△CDO 中 ∵∠AOB=∠COD OA : OC = OB : OD =1:2. 其中 B、D 分別在 AE 、 AG 上。. ∴△ABO~△CDO (SAS 相似性質) 即甲、丙相似 △ADO 與△BCO 中. 圖(二)有兩個五邊形 ABCDE 與 AMNOE,其中 B、D 分別在 AM 、EO 上。 依據圖中的數據,比較上述的多邊形 是否相似。下列判斷何者正確?【基 96-2】. OA : OC = OB : OD =1:2 設 OA =a, OC =2a OB =b, OD =2b. E. ∵ AC ≠ BD (a+2a)≠(b+2b) a≠b OA ∴. OD. B. a 2b b =b ≠ =2a =a ……① OB OC. 2. 80°. OA. 又. OD a 2b =2a ≠ = b ……② OC OB. 1 80°. A. 由①、②可知 △ADO 與△BCO 不相似, 即乙、丁不相似 故選(B). 110° C. 2 80°. D. 1 80° G. 圖(一). 15. 110°. F.
(16) 2. E. 18. (. O D 1 95° 95° 120° C. )此圖的兩長方形 ABCD、ECGF 為相 似形,且 AD 的對應邊為 EF 。若 AB =6、 FG =4、 BG =25,則兩 長方形的面積和為何?【基 95-2】. 120° N. A. D E. F. B. C. G. A 100° 2 B. (A) 115 (B) 120 (C) 125 (D) 130 《答案》D 【基 95-2】. 1 M. 圖(二) (A) 兩個四邊形相似,兩個五邊形相似 (B) 兩個四邊形相似,兩個五邊形不相 似 (C) 兩個四邊形不相似,兩個五邊形相 似 (D) 兩個四邊形不相似,兩個五邊形不 相似 《答案》B 【基 96-2】 詳解:兩四邊形 ABCD 與 AEFG 對應邊長成比 例且對應角相等,故相似 兩五邊形 ABCDE 與 AMNOE DE. AE AE. =1≠. OE. 詳解:因為 BC : CG = AB : FG =6:4= 3:2 又 BG =25 3 2 所以 BC =25× =15, CG =25× =10 3+2 3+2 長方形 ABCD 與長方形 ECGF 的面積和 = BC × AB + CG × FG =15×6+10×4 =90+40=130 19. ( )如圖,四邊形 ABCD 為四邊不互相平 行的四邊形,已知: (1)S、T 分別為 AB 、 AD 中點. 2 =3. (2)直線 L1 過 S 點與 BC 平行. 對應邊長不成比例,不相似,故選(B) 17. ( )有甲、乙、丙、丁、戊五塊三角形紙 板,已知各紙板其中的兩內角分別為 甲:55°、80°,乙:55°、45°,丙:45°、 80°,丁:55°、65°,戊:45°、55°。 在甲、乙、丙、丁四塊紙板中,哪一 塊與戊不相似?【基 95-1】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D 【基 95-1】 詳解:甲的三內角度數為 55°、80°、45° 乙的三內角度數為 55°、45°、80° 丙的三內角度數為 45°、80°、55° 丁的三內角度數為 55°、65°、60° 戊的三內角度數為 45°、55°、80° 根據 AA 相似性質 因為甲、乙、丙、戊均相似 所以丁與戊不相似. (3)直線 L2 過 T 點與 CD 平行 若 L1 及 L2 將四邊形 ABCD 分成甲、 乙、丙、丁四個四邊形,則其中哪一 個與四邊形 ABCD 相似?【基 94-2】 L2 T. A S. 甲. 乙 L1. 丙 B. D. 丁 C.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A 【基 94-2】. 16.
(17) 詳解:. 21. (. L2 T. A. 2. S1. 甲. A. D. 乙. 3. C. 甲. 兩點分別在 CD 、 AD 上,延長 EF. 乙 Q. B. 圖(一). 交直線 BC 於 G 點。若 AB =12, DE. D. =8, DF =6,則四邊形 AFGB 面積. L1. P 丙 丁. 丁. B. 2. S1. L1. 丙. L2 T. )如圖,四邊形 ABCD 是正方形,E、F. 為何?【基 94-2】 A F. 圖(二). (1)因為直線 L1 與 BC 平行,直線 L2 與 CD 平. D. 行,如圖(一) 所以∠1=∠B,∠2=∠D, 故∠3=∠C. G. 如圖(二) 在△ABC 中,S 為 AB 中點且 L1 與 BC 平行, 1 所以 P 為 AC 中點,且 SP =2 BC. CE =12-8=4, AF =12-6=6 又△DEF~△CEG(AA 相似). 在△ACD 中,T 為 AD 中點且 L2 與 CD 平行, 1 所以 Q 為 AC 中點,且 QT =2 CD 故 P、Q 其實是同一點,. 所以 DE : CE = DF : GC 即 8:4=6: GC , GC =3 四邊形 AFGB 面積=[6+(12+3)]×12÷2=126. 因此 AC 與 L1 與 L2 會相交於一點. 22. (. )如圖, AQ 為∠BAC 的角平分線,P. 根據(1)(2)得知四邊形甲與四邊形 ABCD 相似. 在 AQ 上,且 PB ⊥ AB 、 QC ⊥ AC 。若 PB =3、 QC =9、 AP =. )如圖是兩全等長方形玻璃板放置的情 形,其中分成甲、乙、丙、丁四塊梯 形及一塊平行四邊形。若甲、乙、丙、 丁的面積比為 4:3:5:6,則此四梯 形的關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基 94-1】. 5,則 PQ =?【基 94-1】 B A. Q P. 丁 甲. C. E. (A) 126 (B) 132 (C) 140 (D) 144 《答案》A 【基 94-2】 詳解:因為四邊形 ABCD 為正方形. (2)連接 AC ,與 L1 相交於 P,與 L2 相交於 Q,. 20. (. B. C. C. (A) 7 (B) 10 (C) 12 (D) 15 《答案》B 【基 94-1】 詳解:因為△ABP~△ACQ. 丙 乙. (A) 甲乙相似 (B) 甲丙相似 (C) 乙丁相似 (D) 甲乙丙丁均不相似 《答案》D 【基 94-1】 詳解:邊數大於或等於 4 以上的兩個多邊形 對應邊成比例,對應角不一定相等 對應角相等,對應邊不一定成比例 故選(D). AP 所以. AQ. BP =. QC. . 5 AQ. 3 =9 AQ =15. 則 PQ = AQ - AP =10. 17.
(18) 23. (. )此圖是一個長為 8、寬為 6 的矩形。 請問,下列哪一個選項中的矩形與這 個矩形相似?【基 93-1】. 24. (. )下列哪一個選項中的兩個圖形不是相 似形?【基 93-2】 4. 8. 3 2. 6. 6. (A). 10. 3. 8. 3. 4. 4. 60°. (A) 7. (B). 3. 60°. 4. 3. 5. (B). 4 24. 18. 24. 32. 100°. 90°. 4 18. 6. 32. 24. 120°. 24. 18. (C). 110°. 24. (C). 3. 4. 3. 4. 3 120°. (D) 《答案》D 【基 93-1】 詳解:(1)兩個四邊形若要相似,那麼必須同時 滿足下列兩條件: ①對應角相等 ②對應邊成比例 但是因為題圖與選項中的圖形都是矩形 也就是說對應角都相等 所以我們只要考慮「對應邊成比例」即可 (2)題圖的長寬比是 8:6=4:3 而且選項(D)的長寬比也是 4:3 兩者的對應邊成比例 因此選項(D)的圖形與題圖相似 故選(D). 4. 3. 120°. 120°. 3 120° 3. 4 120°. 3. 4. 120°. 4. 4 (D) 《答案》C 【基 93-2】 詳解:選項(A)、(B)、(D)中的兩個圖形都滿足 「對應角相等」且「對應邊成比例」的關係, 所以選項(A)、(B)、(D)中的兩個圖形都是相似 形 故選(C). 25. (. )已知△ABC 中, AB =4, AC =3, ∠BAC=50°。請問下列四個三角形 中,哪一個與△ABC 相似?【基 92-2】 D 6. (A). E. 8. 50°. F. G 6. (B) H. 8. 50°. K. P 6. (C). Q 40° 8 X. R. 6. (D) 《答案》D 18. Y. 50° 8. 【基 92-2】. Z.
(19) 詳解:依題目的條件作簡圖如下. 27. (. A 4. 50°. )如圖,四邊形甲、乙、丙、丁的四邊 各自等長。請問下列哪一個敘述是正 確的?【基 92-2】. 3. B. 甲. C. 丙. 並觀察選項(D)的圖形 因為 AB : ZY =4:8=1:2 而且 AC : ZX =3:6=1:2. (A) 甲與乙相似 (B) 甲與丙相似 (C) 乙與丙相似 (D) 丙與丁相似 《答案》D 【基 92-2】 詳解:因為甲、乙、丙、丁的四邊各自等長 所以每一個四邊形的對應邊都成比例 即丙、丁的對應邊成比例 又丙、丁的每一個內角都是直角 即丙、丁的對應角相等,因此丙與丁相似 28. ( )如圖,有一四邊形 ABCD 的頂點坐標 分別為 A(0 , 0)、B(6 , 0)、C(4 , 4)、D(1 , 3)。如要畫另一四邊形 A'B'C'D'與四邊 形 ABCD 相似,且其頂點坐標分別為 A'(1 , 0)、B'(4 , 0)、C'(3 , 2)、D'(s , t), 則 s+t=?【基 91-1】. 所以 AB : ZY = AC : ZX (對應邊成比例) 又∠A=∠Z=50° 因此ABC~ZYX(SAS 相似性質) 26. ( )如圖,△ASH 為直角三角形,其中∠A =90°,L 為 SH 的中垂線,交 AH 於 R 點。若 AS =3, SH =5,則 RH =?【基 92-2】 R. A. H. 3 L. 5 S. (A) 1.5 《答案》C. (B) 2. 25 8. (D) 2.5. 【基 92-2】 R. A. (C). 丁. 乙. y. H B. C D C´. L. 詳解: S (1)在直角ASH 中,由畢氏定理知. A A´. AH 2= SH 2- AS 2=52-32=42,. (A) 2. B´. B. 7 (C) 2 【基 91-1】 (B) 3. x. (D) 4. 所以 AH =4. 《答案》B. (2)因為 L 為 SH 的中垂線,所以∠RBH=90° 1 1 5 而且 BH =2× SH =2×5=2 (3)在ASH 與BRH 中 因為∠A=∠RBH=90°,且∠H=∠H (共用角) 所以ASH~BRH (AA 相似性質). 詳解:由 AB =6-0=6 與 AB =4-1=3 可 知四邊形 ABCD 是四邊形 A'B'C'D'的 2 倍放大 圖,所以 AD =2 AD ,因此由點 A(0 , 0)向右 走 1 單位、再向上走 3 單位到達點 D(1 , 3) 1 3 那麼由點 A(1 , 0)向右走 2 單位、再向上走 2 單位可到達 D 點 1 3 3 3 則 D 點的坐標為(1+2 , 0+2)=(2 , 2), 3 3 所以 s+t=2+ =3 2. RH. 5 RH (對應邊成比例),即4= 5 AH BH 2 5 5 25 RH = × = 4 2 8 SH. 因此. =. 19.
(20) 29. (. 詳解:(A)大長:小長=12:10≠9:7=大寬: 小寬 兩個長方形不相似 (B)大長:小長=12:9≠9:6=大寬:小寬 兩個長方形不相似 (C)大長:小長=12:11≠9:8=大寬:小寬 兩個長方形不相似 (D)大長:小長=12:8=9:6=大寬:小寬 兩個長方形相似 故選(D). )如圖(八),ABCD 為一長方形, AB = 8、 AD = AE =6。(1)將 AD 向 AE 方向摺過去,使得 AD 與 AE 重合, 出現摺線 AF ,如圖(九)。(2)將△AFD 以 DF 為摺線向右摺過去,如圖 (十)。求△CFG 的面積是多少?【基 91-2】 A. 8. B. E. D. A. B. D. C. F. 6 D. B. A. 31. (. G C. F 圖(八). F 圖(九). (A) 1 (B) 2 (C) 3 《答案》B 【基 91-2】. )如圖,在ABC 中, BC 的中垂線分. C. 別與 AB 、 BC 交於 P、H 兩點。若. 圖(十). (D) 4. BP =9、 AP =3、 BC =6, PH = 6 2 ,則ABC 的面積為何?【基 91-2】. 詳解:(1)由圖(八)可知 BE = AB - AE =8-6 =2. A. 因此圖(十)的 BD = CF =2 P. (2)因為AF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所以CFG 亦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即 CG = CF =2 1 1 故CFG 的面積= × CF × CG = ×2×2=2 2 2 30. ( )下列每個選項中都有兩個長方形。根 據圖中所給的方格紙、數據,判斷哪 一個選項中的兩個長方形是相似的? 【基 91-2】 1cm. B. C. (A) 27 (B) 36 (C) 6 2 《答案》D 【基 91-2】. (D) 24 2. 詳解:作 AD ⊥ BC 於 D 點,如圖所示 A P. 1cm. 1cm 1cm. (A). H. B. HD. C. 在PHB 與ADB 中 因為∠B=∠B,∠PHB=∠ADB=90° 所以PHB~ADB(AA 相似性質) (B). PB 因此 即. 1cm. (C). (D) 《答案》D. 1cm. AB. PH =. AD. (對應邊成比例),. 9 6 2 = AD =8 2 , 9+3 AD. 所以ABC 的面積 1 = × BC × AD 2 1 =2×6×8 2 =24 2. 【基 91-2】 20.
(21) 32. (. )下列各圖形中哪一個四邊形與圖(一) 的四邊形相似?【基 90-1】. 33. (. )如圖,已知PQR,則下列四個三角 形中,哪一個與PQR 相似?【基 90-2】 P. 6. (A). 6. Q 75°. R. 5 75°. 5. (A). (B). 5 30°. 5. (B) 5. 5. (C) 5. (C). 5 30°. (D). 5. (D) 《答案》B. 【基 90-2】. 詳解:在PQR 中,因為 PQ = PR =6 所以∠R=∠Q=75° ∠P=180°-(∠Q+∠R) ∠P=180°-(75°+75°)=30° 因此PQR 是一個頂角為 30°的等腰三角形 選項(B)的圖形也是一個頂角為 30°的等腰三角 形. 《答案》B 【基 90-1】 詳解:將原圖形切割成下圖(一),可得兩個等腰 三角形,仿照這個方法再將四個選項的圖形切 割,其中選項(B)也是有兩個等腰三角形,如下 圖(二),因此選項(B)的圖形與原圖形相似. 34. (. )如圖,平行四邊形 ABCD 中, AB = AD ,直線 AF 交 BD 於 G 點,交直 線 BC 於 E 點。若∠A≠120°,且 F 是 CD 的中點,則下列哪一個選項中的 兩個三角形不會相似?【基 90-2】. 圖(一). 圖(二). A. B. G. C. D F E. (A) ABG,FDG (B) AGD,EGB (C) AFD,EAB (D) FCE,FDG 《答案》D 【基 90-2】 21.
(22) 詳解: A. 3. G 2 F. 1. B. D. 4. C. 二、題組 1. 請閱讀下列的敘述後,回答下列兩題。 圖(一)為一長方形,其內部分成 4 個大小相同 的小正方形,且對角線 L1 通過 2 個小正方形 (如灰色部分)。 圖(二)為一長方形,其內部分成 12 個大小相 同的小正方形,且對角線 L2 通過 6 個小正方 形(如灰色部分)。【基 95-1】. E. (A) 因為∠1=∠2, 而且∠AGB=∠FGD 所以ABG~FDG (B) 因為∠3=∠4, 而且∠AGD=∠EGB 所以AGD~EGB (C) 因為∠3=∠4, 而且∠ABC=∠ADC 所以AFD~EAB 由以上可知,本題應選(D). L1. L2. 圖(一) 圖(二) ( )(1) L1、L2 是否分別為圖(一)、圖(二)的 對稱軸? (A) L1、L2 均是 (B) L1 是,L2 不是 (C) L1 不是、L2 是 (D) L1、L2 均不是 ( )(2) 如圖(三),若將 2700 個大小相同的 小正方形緊密地排出一個長邊有 60 個小正 方形、短邊有 45 個小正方形的長方形後,在 此長方形中畫一條對角線,則此線通過幾個 小正方形? 排 60 個 排 45 個. 圖(三) (A) 60 (B) 75 (C) 90 (D) 105 《答案》(1)B (2)C 【基 95-1】 詳解:(1)若將圖(一)沿 L1 對摺,則很明顯可以 重合 所以 L1 為圖(一)的對稱軸 同理,若將圖(二)沿 L2 對摺,則圖形無法重合 因此 L2 不是圖(二)的對稱軸,故選(B) (2)圖(三)的長邊比短邊為 4:3 從圖(二)可看出長方形的對角線 皆會依次通過每一列的 2 個小正方形 因為短邊有 45 個小正方形,即有 45 列 所以對角線會通過 45×2=90 個小正方形. 22.
(23) 三、證明. 四、計算 1. 如圖,在坐標平面上,O 為原點,另有 A(0 , 3)、B(-5 , 0)、C(6 , 0)三點,直線 L 通過 C 點且與 y 軸相交於 D 點。【會 106】 請回答下列問題: (1)已知直線 L 的方程式為 5x-3y=k,求 k 的值。 (2)承(1),請完整說明△AOB 與△COD 相似 的理由。. 1. 如圖,△ABC 中,D 為 AB 上一點。已知△ ADC 與△DBC 的面積比為 1:3,且 AD =3, AC =6,請求出 BD 的長度,並完整說明為 何∠ACD=∠B 的理由。【會 105(新店)】 A D 21. B. 《答案》 BD =9,略. 4 3. y L. C A. 【會 105(新店)】 B. C O. 詳解:∵△ADC 面積:△DBC 面積= AD : BD. x. ∴1:3=3: BD , BD =9 △ADC 和△ACB 中 ∵ AD : AC =3:6=1:2. D. 《答案》(1)k=30 (2)略 【會 106】 詳解:(1)∵C 在直線 L 上 ∴將 C(6 , 0)代入 5x-3y=k 中 得 30-0=k,k=30 (2)將 x=0 代入 5x-3y=30 中 得-3y=30,y=-10D(0 , -10) △AOB 和△COD 中. AC : AB =6:(3+9)=6:12=1:2 ∠A=∠A(共用角) ∴△ADC~△ACB(SAS 相似) 故∠ACD=∠B(對應角相等). ∵ OA : OC =3:6=1:2 OB : OD =5:10=1:2 且∠AOB=∠COD=90° ∴△AOB~△COD(SAS 相似). 23.
(24) ___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__________國中. 得分:. 範圍:1-4 相似三角形的應用. 一、選擇 1. ( ) 如圖,正三角形 ABC 與正方形 CDEF. 2. (. ) 如圖,三角形紙片 ABC,其中 D 點和 E 點將 AB 分成三等分,F 點為 DE 中. 中,B、C、D 三點共線,且 AC =10,. 點。若小慕從 AB 上的一點 P,沿著. CF =8。若有一動點 P 沿著 CA 由 C. 與直線 BC 平行的方向將紙片剪開 後,剪下的小三角形紙片面積為△ 1 ABC 的 ,則下列關於 P 點位置的敘 3 述,何者正確?【會 109】. 往 A 移動,則 FP 的長度最小為多 少?【會 110(補考)】 A F D B. A. E. C. D F. (A) 2 2 -1 (B) 2 2 -2 (C) 4- 2 (D) 4-2 2 《答案》D 【會 110(補考)】 詳解: △BDE、△CEF 皆為 45°、45°、90°三角形. E. B. C. (A) 與 D 點重合 (B) 與 E 點重合 (C) 在 DF 上,但不與 D 點也不與 F 點重合. 設 DE = EF =x. (D) 在 FE 上,但不與 F 點也不與 E. 則 BE = 2 x, CE =x. 點重合 《答案》D 【會 109】 詳解:設剪下的小三角形為△APQ. 2 x+x=2 2 ( 2 +1)x=2 2 2 2 ( 2 -1) x= =4-2 2 ( 2 +1)( 2 -1) 故選(D). ∵ PQ // BC ,∴△APQ~△ABC(AA 相似) 1 沿 D 點剪開,△APQ 面積= △ABC 面積 9 1 沿 F 點剪開,△APQ 面積= 4 △ABC 面積 4 沿 E 點剪開△APQ 面積= 9 △ABC 面積 1 3 △APQ 面積= 3 △ABC 面積= △ABC 面積 9 P 點在 FE 上,但不與 F、E 兩點重合 故選(D). 24.
(25) 3. (. )圖(一)的矩形 ABCD 中,有一點 E 在. 4. (. ) 如圖,鋪色小三角形為三個全等大三 角形的重疊處,且三個大三角形各扣 掉鋪色小三角形後分別為甲、乙、丙 三個梯形。若圖中標示的∠1 為 58°, ∠2 為 62°,∠3 為 60°,則關於甲、 乙、丙三梯形的高的大小關係,下列 敘述何者正確?【會 104】. AD 上,今以 BE 為摺線將 A 點往右 摺,如圖(二)所示。再作過 A 點且與 CD 垂直的直線,交 CD 於 F 點,如 圖(三)所示。若 AB =6 3 , BC = 13,∠BEA=60°,則圖(三)中 AF 的 長度為何?【會 107】 A. E. D. E. 1. D. E. A B. C. B. 圖(一). D. A C. B. 圖(二). 甲. F. 3. C. 圖(三). 2. (A) 2 (B) 4 (C) 2 3 (D) 4 3 《答案》B 【會 107】 詳解:如下圖 E 60°. 1. F. 1 2 6 3 3. B. G. 乙. (A) 乙>甲>丙 (B) 乙>丙>甲 (C) 丙>甲>乙 (D) 丙>乙>甲 《答案》A 【會 104】 詳解:. D A. 丙. C. 甲. a. ∵ BE 為摺線將 A 點往右摺. c b. ∴∠1=∠2,又∠BEA=60° ∴∠2=90°-60°=30°=∠1 ∠3=90°-30°-30°=30°. 2. 丙 3. 乙. ∵三個大三角形全等,皆與小三角形相似 設小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 a、b、c,且大三角 形邊長為小三角形的 k 倍 又∠2>∠3>∠1, ∴c>a>b ∵甲、乙、丙三個梯形面積相等 1 又甲=2(a+ka)×高甲, 1 乙=2(b+kb)×高乙, 1 丙= (c+kc)×高丙 2 由 c>a>b,可得高丙<高甲<高乙 故選(A). 過 A 點作 AG ⊥ BC 交 BC 於 G 點 △ABG 為 30°、60°、90°的直角三角形 ∴ AB : BG =2: 3 =6 3 : BG BG = 3 ×6 3 ÷2=9 ∵四邊形 AGCF 為矩形 ∴ AF = GC = BC - BG =13-9=4 故選(B). 25.
(26) 5. (. )如圖,將一張三角形紙片沿虛線剪成 甲、乙、丙三塊,其中甲、丙為梯形, 乙為三角形。根據圖中標示的邊長數 據,比較甲、乙、丙的面積大小,下 列判斷何者正確?【基 102】. 詳解:如下圖 A. F G. B. H. C 甲. 2. 7. 3. 3 ¯) BC =1(= ¯ CD = ¯ GH ),∴ ¯ CG = 2 (= HD 又¯ 3 四邊形 CDHG 的周長=(1+ 2 )×2=2+ 3 故選(D) 7. ( ) 圖(一)表示一個時鐘的鐘面垂直固定 於水平桌面上,其中分針上有一點 A,且當鐘面顯示 3 點 30 分時,分針 垂直於桌面,A 點距桌面的高度為 10 公分。如圖(二),若此鐘面顯示 3 點 45 分時,A 點距桌面的高度為 16 公 分,則鐘面顯示 3 點 50 分時,A 點距 桌面的高度為多少公分?【基 100-北】. (A) 甲>乙,乙>丙 (B) 甲>乙,乙<丙 (C) 甲<乙,乙>丙 (D) 甲<乙,乙<丙 《答案》D 【基 102】 詳解: D A E. 2B. G. 7. C 3. F. ∵ AC // GF , BG // DE ∴△ABC~△GBF~△DEF(AA 相似) ∴△ABC 面積:△GBF 面積:△DEF 面積 2. 2. 2. 2. 2. D. ∵ABCDEF 為正六邊形 ∴∠ABC=120°,∠CBG=60°. 丙. 乙. E. 12. 12. 2. = BC : BF : EF =7 :10 :12. 9. =49:100:144 甲:乙:丙=(144-100):49:(100-49) =44:49:51 故選(D) 6. ( )下圖正六邊形 ABCDEF 的邊長為 1, 連接 ¯ AC 、¯ BE 、¯ DF ,求圖中灰色四邊 形的周長為何?【基 101】 A. A. 3. 6. 6. 圖(一). 圖(二). (A) 22-3 3 (B) 16+π (C) 18 (D) 19 《答案》D 【基 100-北】 詳解:由圖(一)可知 A 點距離時鐘圓周為 10 公 分 由圖(二)可知時鐘的半徑為 16 公分 下圖中, ¯ OA =16-10=6 公分. E C. 9. A. F. B. 3. D. 12 10 A 10 6 O 9 B 30° 16 6. (A) 3 (B) 4 (C) 2+ 2 (D) 2+ 3 《答案》D 【基 101】. 3. 1 12 =30° 因此△AOB 為 30°-60°-90° 的直角三角形 則¯ AB: ¯ OA =¯ AB:6=1:2,得¯ AB=3 即 A 點距離桌面 16+3=19 公分 故選(D) 又∠AOB=360° ×. 26.
(27) 8. (. )下圖為△ABC 與△DEC 重疊的情形,. 《答案》D 【基 95-2】 詳解:因為∠BAP=30° 所以∠PAD=90°-30°=60° 連接 ¯ AE ,在△APE 與△ADE 中 ¯ AP = ¯ AD , ¯ AE = ¯ AE ,∠APE=∠ADE=90° 所以△APE △ADE (RHS 全等性質) 1 因此∠DAE= ∠PAD=30˚ 2 即△ADE 為 30°-60°-90°的直角三角形 AD = ¯ AB =6 3 ,因此 ¯ DE =6 由於 ¯ 1 即△ADE 的面積= 2 ×6×6 3 =18 3 灰色面積 =正方形 APQR 面積-2 個△ADE 面積 =(6 3 )2-2×18 3 =108-36 3. 其中 E 在 BC 上, AC 交 DE 於 F 點,且 AB // DE 。若△ABC 與△DEC 的面積相等,且 EF =9, AB =12, 則 DF =?【基 97-1】 D A F. B. C. E. (A) 3 (B) 7 (C) 12 (D) 15 《答案》B 【基 97-1】 詳解:∵△ABC 面積=△DEC 面積 ∴四邊形 ABEF 面積+△CEF 面積 =△CEF 面積+△CDF 面積 四邊形 ABEF 面積=△CDF 面積. A D B. 10. (. ) 甲、乙、丙、丁、戊五人各站在不同 的位置。已知乙在甲的正西方 2 公尺 處,丙在甲的正東方 3 公尺處,丁在 甲的正 北方 6 公尺處。若戊在丙的 正北方 m 公尺處,使得乙、丁、 戊的位置恰在一 直線上,則 m=? 【基 95-1】 (A) 9 (B) 12 (C) 15 (D) 18 《答案》C 【基 95-1】 詳解:依題意可畫出圖形如圖: 因為△乙甲丁~△乙丙戊 2:(2+3)=6:m 2:5=6:m 2m=30 m=15. ∴△ABC 面積:△FEC 面積=122:92=144: 81 四邊形 ABEF 面積:△FEC 面積=(144-81): 81=63:81=7:9 即△CDF 面積:△FEC 面積=7:9 DF : EF =7:9 ∵ EF =9,∴ DF =7 ) 下 圖 是 兩 全 等 的 正 方 形 ABCD 與 APQR 重疊情形。若∠BAP=30°, ¯ AB =6 3 ,則圖中灰色部分面積為何? 【基 95-2】 R. 30°. 戊. 北. D B. Q. C. 又 EF =9、 AB =12. A. P E. ∵ AB // DE ,∴△ABC~△FEC. 9. (. R. 西. P. 東 南. Q. m. 丁. C. (A) 48 (B) 54 (C) 81-18 3 (D) 108-36 3. 6 乙 2 3 甲 27. 丙.
(28) 11. (. 12. (. ) 如圖(一), AB 為一個不等臂的蹺蹺 板,O 為支點,距離地面 30 公分,A 點在地面上,且 AO : OB =2:1。 今守守與不化蟲分別坐在 A、B 兩端, 使得蹺蹺板成水平狀態,如圖(二)所 示。則兩圖中 B 點與地面的高度相差 多少公分?【基 93-2】. 公路 N. B. O. A. (A) 4 (B) 6 (C) 9 《答案》D 【基 93-1】 詳解:. 30. A. 圖(一) O. A. ) 如圖,有 A 村與一條直線型的公路, 今以 A 村為基準點,向北走 4 公里可 到達公路。若由 A 村向東走 6 公里, 再向北走 6 公里也可到達公路,則由 A 村向西走多少公里可到達公路? 【基 93-1】. C. 圖(二). 30. C. A. A. AB 因此. . E D. OB. BE. EC. AC =. ED. (對應邊成比例). AB. P. OC =. 6. 4 = ,解出 AB =12 6 2 所以應由 A 村向西走 12 公里,即可到達公路 13. ( ) 如圖,棋盤上有 A、B、C 三個黑子與 P、Q 兩個白子。請問第三個白子 R 應放在下列哪一個位置,才會使得 △ABC~△PQR?【基 92-1】. B. (2)在△OAC 與△BOE 中 因為∠OAC=∠BOE (同位角相等) 而且∠OCA=∠BEO=90° 所以△OAC~△BOE (AA 相似性質) 因此. 6. 依題意作圖得△ABC~△ECD. (1)如圖, BE 就是前後兩次 B 點的高度差. AO. 4. B. (A) 10 (B) 15 (C) 25 (D) 30 《答案》B 【基 93-2】 詳解: O. D 公路 2 E 6 4. B 30. (D) 12. Q. (對應邊成比例). 甲乙丙丁 C A. 又 AO : OB =2:1 2 30 故 1= BE =15 BE. B. (A) 甲 (B) 乙 (C) 丙 《答案》D 【基 92-1】 詳解:因為△ABC~△PQR. 即前後兩次 B 點的高度差為 15 公分. (D) 丁. 所以 AB : PQ =底邊 AB 的高:底邊 PQ 的高 (相似三角形對應邊的比等於對應高的比) 即 2:4=3:底邊 PQ 的高,因此底邊 PQ 的高 =6 又圖中甲、乙、丙、丁四點到底邊 PQ 的距離 分別為 3、4、5、6,故 R 點的位置應該在丁點. 28.
(29) ___年 ___班 座號:___ 姓名:__________. __________國中. 得分:. 範圍:2-1 點、直線與圓之間的位置關係. 一、選擇 1. (. ¯¯ 詳解:∵ O 1A =7<8,∴A 點在圓 O1 內 ¯¯ ∵ O2B =6>5,∴A 點在圓 O2 外 即 A 點在甲區域,故選(A) 3. ( )將一半徑為 6 的圓形紙片,沿著兩條 半徑剪開形成兩個扇形。若其中一個 扇形的弧長為 5π,則另一個扇形的 圓心角度數是多少?【會 110】 (A) 30 (B) 60 (C) 105 (D) 210 《答案》D 【會 110】 詳解:圓周長=2×π×6=12π 設所求圓心角為 x° x 7 則 12π×360=12π-5π,x=12×360=210 故選(D) 4. ( )如圖,矩形 ABCD 內有一灰色扇形. )如圖, AB 為圓 O 的一弦,且 C 點在 AB 上。若 AC =6, BC =2, AB 的 弦心距為 3,則 OC 的長度為何?【會 111】 A. C O. B. (A) 3 (B) 4 (C) 《答案》D 【會 111】. 11. (D). 13. 詳解:過 O 點作 OD ⊥ AB 於 D 點 A. O. EOF,其中 E、O、F 分別在 AB 、 BC 、. D C. ︵ CD 上,且 EF 與 AD 相切於 G 點。. B. 若 BO =2, CO =1,∠EOF=90°,. 6+2 則 AD = BD = 2 =4 CD =6-4=2. 則 矩 形 ABCD 的 周 長 為 何 ? 【 會 109(補考)】. 又 OD =3 ∴ OC =. A. G. D F. O. C. OD 2+ CD 2 = 32+22 = 13. 故選(D) 2. ( )如下圖,平面上圓 O1 與圓 O2 相交於 兩點,且兩圓將平面分成甲、乙、丙、 丁四個互不重疊的區域,其中圓 O1、 圓 O2 的半徑分別為 8、5。若有一點 A 與 O1 點、O2 點的距離分別為 7、6, 則 A 點的位置在下列哪一個區域? 【會 110(補考)】 乙. O1. 甲. E. B. (A) 9 (B) 10 (C) 6+2 3 (D) 6+2 5 《答案》D 【會 109(補考)】. O2 丙. 丁.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A 【會 110(補考)】 29.
(30) 詳解:在△OBE 與△FCO 中. 6. (. ∵∠EOB=∠OFC,∠B=∠C, OE = OF A. ~ △FCO(AAS 全等) ∴△OBE=. G. D F. )如圖,已知扇形 AOB 的半徑為 10 公 分,圓心角為 54°,則此扇形面積為 多少平方公分?【會 105】 A. FC = OB =2. B. E. 連接 GO B. ∵G 為切點,∴ AD ⊥ GO. O. C. 54°. 又 GO = FO = 12+22 = 5. O. 分別與 AB 、 AD 相切於 E、F 兩點,. (A) 100π (B) 20π (C) 15π (D) 5π 《答案》C 【會 105】. 且與 BG 相切於 G 點。若 AO =5,且. 詳解:扇形 AOB 面積=10×10×π×. 圓 O 的半徑為 3,則 BG 的長度為何?. =15π(平方公分) 故選(C). 矩形 ABCD 的周長=2×(3+ 5 )=6+2 5 故選(D) 5. ( )如圖,菱形 ABCD 的邊長為 10,圓 O. 【會 105(新店)】. 7. (. A. 54 360. )如圖, AB 為圓 O 的直徑, BC 為圓 O 的一弦,自 O 點作 BC 的垂線,且. E. F. 交 BC 於 D 點。若 AB =16, BC =. O B. 12,則△OBD 的面積為何?【會 104】 D. C D. G A. O. B. C. (A) 4 (B) 5 (C) 6 (D) 7 《答案》C 【會 105(新店)】. (A) 6 7 (B) 12 7 (C) 15 (D) 30 《答案》A 【會 104】. 詳解:連 OE A F. E. 詳解:∵ BC 為圓 O 的一弦. O. 且 OD ⊥ BC ,∴ OD 會垂直平分 BC 1 1 ∴ BD =2 ¯ BC =2×12=6 1 1 又 AB 為圓 O 的直徑, OB = ¯ AB = 2 2×16=8 ∵△OBD 為直角三角形. D. B G. C. 則∠OEA=90°,且 OE =3 AE =. AO 2- OE 2 = 52-32 =4. ∴ OD =. BE =10-4=6. OB 2- BD 2 = 82-62 = 28 =. 2 7 1 1 △OBD 面積= × BD × OD = ×6×2 7 =6 7 2 2 故選(A). ∵ AB 、 BG 與圓 O 相切於 E、G 兩點 ∴ BG = BE =6(圓的切線性質) 故選(C). 30.
(31) 8. (. ︵ ︵ ︵ ︵ )如圖, AB 、 CD 、 EF 、 GH 均為以 O 點為圓心所畫出的四個相異弧,其度. 詳解:如圖 A. 數均為 60°,且 G 在 OA 上,C、E 在. F. G. O. AG 上。若 AC = EG, OG =1, AG ︵ ︵ =2,則 CD 與 EF 兩弧長的和為何? 【會 103】 A C. E. B. C. 作 OF AD 於 F 點. B D E G. D. 作 OG AB 於 G 點 ∵ OF = OG =圓半徑=5. F H. ∴四邊形 AGOF 為正方形. 60 °. AF =5, DF =11-5=6. O. 又 DE 與 DF 為 D 點與圓 O 的切線段. (A) π 4π (B) 3 3π (C) 2 8π (D) 5 《答案》B 【會 103】. 故 DE = DF =6 10. (. 詳解:設 AC = EG =a. )如圖,圓心角為 120°的扇形 AOB,C ︵ 為 AB 的中點。若 CB 上有一點 P,今 將 P 點自 C 沿 CB 移向 B 點,其中 AP 的中點 Q 也隨著移動,則關於扇形 POQ 的面積變化,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基 100-2】. 則 OE =1+a, OC =3-a. C. 60° 所求=2π[(1+a)+(3-a)]×360°. A. 1 4π =2π×4× 6 = 3. O. AB 、 AD 相切,且 DE 與圓 O 相 切於 E 點。若圓 O 的半徑為 5,且 AB =11,則 DE 的長度為何?【基 102】 A. B. 越來越大 越來越小 先變小再變大 先變大再變小 【基 100-2】 ︵ 詳解:①當 P 在 C 點時, PQ 會最小 ︵ 1︵ PQ = 4 AB =30° 此時扇形 POQ 面積會最小 (A) (B) (C) (D) 《答案》A. 故選(B) 9. ( )如圖,圓 O 與正方形 ABCD 的兩邊. D. O. B. E. Q. C(P). A. C. (A) 5 (B) 6 (C) 30 11 (D) 2 《答案》B 【基 102】. B O. ︵ ②當 P 在 B 點時, PQ 會最大 ︵ 1︵ PQ = 2 AB =60° 此時扇形 POQ 面積會最大 31.
(32) C(Q). 詳解: CA 、 CD 分別切圓 O1 於 A、D 兩點. A. CA = CD ……①. B(P). CB 、 CE 分別切圓 O2 於 B、E 兩點 CB = CE ……②. O. ∠1=60°,∠2=65° ∠ABC=180°-60°-65°=55°. ∴面積越來越大,故選(A) 11. ( )圖為平面上圓 O 與四條直線 L1、L2、 L3、L4 的位置關係。若圓 O 的半徑為 20 公分,且 O 點到其中一直線的距離 為 14 公分,則此直線為何?【基 100-2】. 利用邊角關係知 AB > BC > AC ……③ 由①、②、③得 AB > CE > CD ,故選(A) 13. (. )如圖, AB 為圓 O 的直徑,在圓 O 上. L2. 取異於 A、B 的一點 C,並連接 BC 、 AC 。若想在 AB 上取一點 P,使得 P 與直線 BC 的距離等於 AP 長,判. L4 L1. O. 斷下列四個作法何者正確?【基 100-1】. L3. C A. (A) L1 (B) L2 (C) L3 (D) L4 《答案》B 【基 100-2】 詳解:所求直線到圓心 O 點的距離為 14 公分< 半徑 20 公分 此直線為圓 O 的割線,即為直線 L2 故選(B) 12. (. O. B. (A)作 AC 的中垂線,交 AB 於 P 點 (B)作∠ACB 的角平分線,交 AB 於 P 點 (C)作∠ABC 的角平分線,交 AC 於 D 點,過 D 作直線 BC 的平行線,交 AB. ) 下圖中, CA 、 CD 分別切圓 O1 於. 於P點 (D)過 A 作圓 O 的切線,交直線 BC 於 D. A、D 兩點, CB 、 CE 分別切圓 O2. 點,作∠ADC 的角平分線,交 AB 於 P 點 《答案》D 【基 100-1】 詳解:根據(A)、(B)、(C)、(D)四個作法 可得知(D)的作法正確,故選(D) 【說明】. 於 B、E 兩點。若∠1=60°,∠2=65°, 判斷 AB 、 CD 、 CE 的長度,下列 關係何者正確?【基 100-1】 A O1. O2 2. D. D. B. 1. C. E. C E. (A) AB > CE > CD. A. (B) AB = CE > CD. PO. B. (C) AB > CD > CE. 過 P 作 PE ⊥ BC. (D) AB = CD = CE. ∵ DA ⊥ AB ,∴∠DAP=90°. 《答案》A. 【基 100-1】. 又 DP 是∠ADB 的角平分線,所以 PA = PE 故 P 點即為所求 32.
(33) 14. (. )坐標平面上有兩圓 O1、O2,其圓心坐 標均為(3 , -7)。若圓 O1 與 x 軸相切, 圓 O2 與 y 軸相切,則圓 O1 與圓 O2 的 周長比為何?【基 99-2】 (A) 3:7 (B) 7:3 (C) 9:49 (D) 49:9 《答案》B 【基 99-2】 詳解:. 詳解: A O D B. F C. 連接 OE ,∵E 為切點,∴ OE ⊥ BC ︵ ︵ ∵ DE : EF =2:1 且∠DOF=90° 2 =60° ∴∠DOE=90°× 2+1 1 =30° ∠EOF=90°× 2+1 直角△OBE 中,∠OBE=180°-90°-60°=30°. y O. E. x r1 O1 (O2) r2 (3 , -7). OE = OF =3, BO =3×2=6 直角△AOF 中,∠BAC=180°-90°-30°=60° OA = OF ÷ 3 =3÷ 3 = 3. 設圓 O1 與圓 O2 的半徑分別為 r1、r2 ∵圓 O1 與 x 軸相切,∴r1=7 又圓 O2 與 y 軸相切,∴r2=3 故圓 O1 與圓 O2 的周長比為 r1:r2=7:3 15. ( ) 下圖為扇形 DOF 與直角△ABC 的重. ∴ AB = BO + OA =6+ 3 故選(C) 16. (. )如圖,△ABC 中,∠B=90°, AB = 21, BC =20。若有一半徑為 10 的圓. 疊情形,其中 O、D、F 分別在 AB 、 ︵ OB 、 AC 上,且 DF 與 BC 相切. 分別與 AB 、 BC 相切,則下列何種 方法可找到此圓的圓心?【基 99-2】. 於 E 點。若 OF =3,∠DOF=∠ACB ︵ ︵ =90°,且 DE : EF =2:1,則 AB 的. A. 21. 長度為何?【基 99-2】 A O. B. D B. E. F C. 20. C. (A)∠B 的角平分線與 AC 的交點. (A) 6 (B) 3 3 (C) 6+ 3 (D) 3+2 3 《答案》C 【基 99-2】. (B) AB 的中垂線與 BC 中垂線的交 點 (C)∠B 的角平分線與 AB 中垂線的交 點 (D)∠B 的角平分線與 BC 中垂線的 交點 《答案》D 【基 99-2】. 33.
(34) 詳解:. 18. (. A L 21. B. )如圖,直線 AB、直線 CD 為不平行之 二直線,今欲作一圓 O 同時與直線 AB、直線 CD 相切,以下是甲、乙兩 人的作法:. O 45° 45°. A 10. C. C. 10 E. (1) 作∠B 的角平分線 L (2) 在 L 上取一點 O 為圓心. B. (3) 設 BC 與圓 O 相切於 E 點. (甲) 1. 過 D,作一直線 L 與直線 AB 垂直,且交直線 AB 於 E 2. 取 ¯¯¯ DE 中點 O ¯¯¯ 長為半徑畫圓, 3. 以 O 為圓心,OE 則圓 O 即為所求 (乙) 1. 設直線 AB 與直線 CD 相交於 P 2. 作∠BPD 之角平分線 L 3. 過 C,作一直線 M 與直線 CD 垂 直,且交直線 L 於 O ¯¯¯ 長為半徑畫圓, 4. 以 O 為圓心,OC 則圓 O 即為所求 對於兩人的作法,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基 98-1】 (A) 兩人皆正確 (B) 兩人皆錯誤 (C) 甲正確,乙錯誤 (D) 甲錯誤,乙正確 《答案》D 【基 98-1】. (4) 連接 OE ,則△OBE 為等腰直角三角形 BE = OE =10 又 BC =20,∴E 點會平分 BC ∴ OE 為 BC 的中垂線 故 O 為∠B 的角平分線和 BC 中垂線的交點 故選(D) ¯ =10,∠ 17. ( )如圖(一),扇形 AOB 中, OA AOB=36°。若固定 B 點,將此扇形依 順時針方向旋轉,得一新扇形 A'O'B, ¯ 上,如圖(二)所示,則 其中 A 點在 O'B O 點旋轉至 O'點所經過的軌跡長度為 何?【基 99-1】 O' A. A A'. O. B. 圖(一). O. D. B. 詳解:∵要作一圓 O 同時與直線 AB、直線 CD 相切(兩直線不平行) ∴圓心 O 到直線 AB 與直線 CD 的距離相等 ∴圓 O 之圓心必在直線 AB 與直線 CD 之交角 ∠BPD(假設兩直線的交點是 P)的平分線上 根據甲的作法,圓 O 與直線 AB 相切 但與直線 CD 不一定相切,如下圖所示. 圖(二). (A) π (B) 2π (C) 3π (D) 4π 《答案》D 【基 99-1】 詳解:∠ABO=(180°-36°)÷2=72° 72° 1 所求=2×π×10×360°=20π× =4π 5. A. L E B. C. O. D. ∴甲的作法有誤 而乙的作法可得知圓 O 必與直線 AB 和直線 CD 相切 所以乙的作法正確 故選(D) 34.
(35) 19. (. 21. (. )圓 O 與直線 L 在同一平面上。若圓 O 半徑為 3 公分,且其圓心到直線 L 的 距離為 2 公分,則圓 O 和直線 L 的位 置關係為何?【基 96-1】 (A) 不相交 (B) 相交於一點 (C) 相交於兩點 (D) 無法判別 《答案》C 【基 96-1】 詳解:∵圓心到直線 L 的距離為 2 公分<半徑 3 公分 ∴直線 L 為圓 O 的割線 即直線 L 與圓 O 相交於兩點 故選(C) 22. ( )如圖(一),水平地面上有一面積為 30π ¯ 平方公分的灰色扇形 OAB,其中 OA 的長度為 6 公分,且與地面垂直。若 在沒有滑動的情況下,將圖(一)的扇 形向右滾動至 ¯ OB 垂直地面為止,如圖 (二)所示,則 O 點移動多少公分?【基 96-1】. )此圖有 AB 與 AC 兩線段,若一圓 O 過 A、B 兩點,且與直線 AC 相切,則 下列哪一條直線會通過圓心 O?【基 98-2】 A C. B. (A) ∠CAB 的角平分線 (B) AC 的中垂線 (C) 過 C 點與 AC 垂直的直線 (D) 過 A 點與 AC 垂直的直線 《答案》D 【基 98-2】 與直線 AC 相切. {. 詳解: 過 A、B 兩點 圓與直線 AC 相切於 A 點 過圓心與 A 點的直線垂直直線 AC 於 A 過 A 點與 AC 垂直的直線通過圓心 故選(D) 20. ( )如圖,∠A 的兩邊分別與圓相切於 B、 C 兩點。以下是甲、乙兩人找出圓心 的作法: 甲:1.過 B 點作一直線 L 垂直直線 AB。. O. 2.連接 BC ,作 BC 中垂線交 L 於 O. B A. 點,O 點即為所求。 乙:1.作∠A 的平分線 L。. 圖(一). 2.以 A 為圓心,AB 長為半徑畫弧交 L. O. 於 O 點,O 點即為所求。 對於兩人的做法,下列哪一個判斷是 正確的?【基 97-2】. A B. 圖(二). C. A. (A) 20 (B) 24 (C) 10π (D) 30π 《答案》C 【基 96-1】 詳解:設∠AOB=x° ∴灰色扇形 OAB 的面積 360°-x° =6×6×π×( 360° )=30πx=60 由圖可知 扇形向右滾動的距離為 A 點到 B 點的弧長長度 300° 300° =2× OB ×π× =2×6×π× =10π 360° 360° 即 O 點移動的距離為 10π 公分 故選(C). B. (A) 兩人都正確 (B) 兩人都錯誤 (C) 甲正確,乙錯誤 (D) 甲錯誤,乙正確 《答案》C 【基 97-2】 詳解:∵過切點垂直切線的直線和弦的中垂線 都會通過圓心 ∴甲正確 ∵ OA > AB (△OAB 為直角三角形) ∴乙錯誤 故選(C) 35.
(36) 23. (. )此圖是八個點 P1、P2、…、P8 在圓上 的位置,且此八點將圓周分成八等 分。若△P3P5P7、梯形 P2P3P7P8、四 邊形 P1P2P3P7 的周長分別為 a、b、c, 則下列關係何者正確?【基 96-2】. 詳解:△ABC 中, AB =3、 AC =4、 BC =5 因為△ABC 為直角三角形,又 D、E、F 為切點 得 BD = BF 、 CF = CE 、 AD = AE BD + CE = BF + CF = BC =5. P1. CE =5- BD. P8. P2. ∵ AD = AE ,∴ AB + BD = AC + CE 3+ BD =4+(5- BD ). P7. P3. 因此 BD =3, CE =5-3=2 在△ABE 中. P6. P4. BE =. P5. (A) c>b>a (B) a=b=c (C) a>c=b (D) c=b>a 《答案》D 【基 96-2】. 25. (. 2.. 2. .. AB + AE = 32+(4+2)2 = 45 ︵ ︵ ︵ ︵ ︵ ︵ )如圖,AB、BC、DE、EF、AGD、BGE、 ︵ ︵ BHE、CHF 皆為直徑為 2 的半圓。求 鋪色部分面積為何?【基 94-1】 D. 詳解:a= P3P7 + P3P5 + P5P7. E G. b= P3P7 + P2P3 + P2P8 + P7P8. A. F H. B. C. c= P3P7 + P2P3 + P1P2 + P1P7 ∵ P3P7 = P3P7 , P3P5 = P2P8. (A) 4 (B) 8 (C) 2π (D) 4π 《答案》B 【基 94-1】 詳解:. P2P3 + P7P8 > P5P7 ∴b>a……① ∵ P3P7 = P3P7 , P2P3 = P2P3 P2P8 = P1P7 , P7P8 = P1P2 ∴b=c……② 由①、②可知 b=c>a 故選(D) 24. (. D G A. )如圖,△ABC 中, AB =3, AC =4, BC =5。若三直線 AB、AC、BC 分 =?【基 95-1】 B. A F C. O. E. 25 (A)6 (B) 3 (C) 《答案》C 【基 95-1】. 45. (D). H B. C. 圖形很複雜,但其實考的是矩形的面積, 把圖形分解一下,就可以得到如上圖: 則矩形的面積=2×4=8. 別與圓 O 切於 D、E、F 三點,則 BE. D. F. E. 72. 36.
(37) 26. (. )如圖,有一半徑為 2 公分的圓形時鐘 圖片,其中每個刻度間的弧長均相 等。若小明依鐘面 11 時和 1 時的位 置,畫一直線,則灰色區域面積是多 少平方公分?【基 93-2】. 28. (. ¯ =8 公分,∠AOB )如圖,有一扇形,OA ︵ =135°,求AB的長為多少公分?【基 92-2】 A 8. 11 12 1 10. O 135°. 2. 9. 3. 8 7. 4 6. B. 5. (A) 3π (B) 6π (C) 12π (D) 24π 《答案》B 【基 92-2】 ︵ 135° 3 詳解:AB=2πr× =2π×8× =6π 360° 8. 2 (B) 3 π- 3 (C) 2 2 -2 (D) π-2 《答案》B 【基 93-2】 詳解: (A) 4-2 3. 11. A. 12. 29. (. )如圖,已知△ABC 中, AB < AC < BC 。求作:一圓的圓心 O,使得 O. B1. 在 BC 上,且圓 O 與 AB 、 AC 皆相. 2 60° 2. 切。下列四種作法中,哪一種是正確 的?【基 92-1】. O. A 因為每個刻度間的弧長相等 360° 所以∠AOB= ×2=60° 12 ¯ =半徑 OA = OB 又¯ 所以AOB 是邊長為 2 公分的正三角形 因此灰色區域的面積 =扇形 OAB 的面積-AOB 的面積 60° 3 2 =π×22×360°- 4 ×22= 3 π- 3 (平方公分) 27. ( )如圖,甲是由一條直徑、一條弦及一 圓弧所圍成的灰色圖形;乙是由兩條 半徑與一圓弧所圍成的灰色圖形;丙 是由不過圓心 O 的兩線段與一圓弧所 圍成的灰色圖形。下列關於此三圖形 的敘述何者正確?【基 93-1】 甲 O. C. (A) 作 BC 的中點 O (B) 作∠A 的平分線交 BC 於 O 點 (C) 作 AC 的中垂線,交 BC 於 O 點 (D) 自 A 點作一直線垂直 BC ,交 BC 於 O 點 《答案》B. 【基 92-1】. 詳解: A E D B. 丙. 乙 O. B. O. (A) 只有甲是扇形 (B) 只有乙是扇形 (C) 只有丙是扇形 (D) 只有乙、丙是扇形 《答案》B 【基 93-1】 詳解:圓上任意兩半徑及其所夾的弧 所圍成區域稱為扇形,因此本題只有乙是扇形. O. C. 圓 O 要與 AB 、 AC 皆相切,表示圓心 O 到 AB 、 AC 等距離,因此由角平分線的性質:角 平分線上的點到角的兩邊等距離,可得作法如 下: 作∠A 平分線,設交 BC 於 O 點,以 O 點為圓 心,O 點到 AB 的距離( OD )為半徑畫圓,即為 所求 37.
(38) 30. (. )如圖,直線 L 與 OA 垂直,垂足為 A, O. OA =10。現以 O 為圓心,r 為半徑. Q. 作一圓,請問當 r 為下列哪一個值 時,可使 L 為此圓的割線?【基 91-2】 L O. 10. A. 詳解:(1)連接 OP. P. 因為 AP 是切線,所以∠APO=90° 又 AP =4、 AO =4 2. A. 因此由畢氏定理知 2. 2. (2)在直角△APO 中 因為 AP = OP ,而且∠APO=90° 故△APO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AOP=45° 因此所求部分的面積 =直角APO 的面積-扇形 POQ 的面積 1 45° =2× AP × OP -πr2×360° 1 1 =2×4×4-π×42×8 =8-2π 32. ( )如圖,有一個邊長為 6 公分的正方形 ABCD,在此正方形的兩邊上放置兩個 邊長為 6 公分的正三角形(△ADE 與 △FDC)。請問當△ADE 以 D 為圓心 順時針旋轉至與△FDC 完全重合時, E 點所經過的路線長為多少?【基 91-1】. L O 10 A. 圓 O 的半徑 r 須大於 10 時 直線 L 才會與圓 O 有兩個交點 因此觀察各選項可知,本題應選(D) 31. (. 2. OP = AO - AP =(4 2 )2-42=32-16= 16 所以 OP =4,即圓 O 的半徑為 4. (A) 5 (B) 8 (C) 10 (D) 13 《答案》D 【基 91-2】 詳解:欲使直線 L 為圓 O 的割線 則直線 L 與圓 O 須有兩個交點 如圖所示. )如圖, AP 切圓 O 於 P 點, AP =4、 AO =4 2 ,求灰色部分的面積=? 【基 91-2】 O. E. Q A. P. A. (A) 8-2π (B) 8-4π (C) 16-2π (D) 16-4π 《答案》A 【基 91-2】. D. 6 公分 B. F 6 公分. C. (A) 7π (B) 9π (C) 12 (D) 18 《答案》A 【基 91-1】. 38.
(39) 詳解:(1)以 D 點為圓心,6 公分為半徑,畫出 圓弧線,如下圖所示. 詳解:依題意作圖如下 C(洞頂). A. E. A. A. B(水面). r. E. O. D. 6 公分 B. 90 120 E r-90. F(A). 設圓 O 的半徑為 r 公分 洞頂至水面距離為 90 公分. 6 公分 C(E). 則此圓弧的弧長即為 E 點所經過的路線長 (2)∠EDC=∠EDA+∠ADC=60˚+90˚=150˚ 所以 E 點旋轉的角度為 360˚-∠EDC=360˚-150˚=210˚ 故 E 點所經過的路線長 210˚ 7 =2πr×360˚=2π×6× 12 =7π 33. ( )下圖為一拱橋的側面圖,其拱橋下緣 呈一弧形,若洞頂為橋洞的最高點, 且知當洞頂至水面距離為 90 公分 時,量得洞內水面寬為 240 公分。後 因久旱不雨,水面位置下降,使得拱 橋下緣呈現半圓,這時,橋洞內的水 面寬度變為多少公分?【基 91-1】. CE =90,即 OE =r-90 洞內水面寬為 240 公分 AB =240 1 1 即 AE = × AB = ×240=120 2 2 因為△AEO 為直角三角形 由畢氏定理知 r2=1202+(90-r)2 r2=14400+(8100-180r+r2), 解出 r=125 因此當拱橋下緣呈現半圓時 橋洞內的水面寬度即為圓 O 的直徑 故所求=2r=2×125=250 公分 34. ( )如圖,已知在△ABC 中,∠ACB=90° 且 BC > AC 。. 拱橋. 求作:一圓與 AC 、 BC 相切,且圓 心 O 在 AB 上。 (A) 240 (B) 250 (C) 260 (D) 270 《答案》B 【基 91-1】. 下列四個取得圓心 O 的作圖方法,何 者正確?【基 90-1】 A O B. C. (A) 取 AB 中點為 O (B) 作 AC 中垂線交 AB 於 O (C) 作 BC 中垂線交 AB 於 O (D) 作∠ACB 平分線交 AB 於 O 《答案》D 【基 90-1】 詳解:依題意作圖如下: A. O. O. (A). B. C. (B) B. C. A. A. O. (C) B 此題選(D) 39. A. O C. (D) B. C.
(40) 35. (. 詳解:. )如圖, AB 是圓 O 的直徑, BC 是過. Q. ︵ B 點之切線,D 在 AB上。求作:在 BC. 6. O. 上取 P 點,使得 AP 平分△ABC 的面. 6. 積。下列有四個尺規作圖的方法,何 者錯誤?【基 90-1】. A. D. 6. R. 4. P. (1) 連接 OA ,所以∠OAP=90°. C. 而且 OA = OR = OQ =6 又 PQ =16,所以 OP = PQ - OQ. A. =16-6=10. B. O. 而且 PR = PQ - RQ =16-2×6=4. (A) 取 BC 的中點 P,連 AP. (2) 在直角△OAP 中 由畢氏定理知. (B) 作∠A 之角平分線交 BC 於 P 點. 2. 2. 2. AP = OP - OA =102-62=82. (C) 作 BD 的中垂線交 BC 於 P 點, 連 AP. 所以 AP =8. (D) 過 O 點作直線平行 AC 交 BC 於. 直線 L 與圓心的距離 = AP - PR =8-4=4<6. P 點,連 AP 《答案》B. 因此直線 L 與圓 O 有 2 個交點. 【基 90-1】. 37. (. 詳解:(1) 欲使 AP 平分ABC 的面積,則 P. )如圖,△ABC 中,∠BAC=90°, AC =3, AB =4,以 A 為圓心作一圓弧,. 點必為 BC 的中點. 切 BC 於 E 點,且分別交 AB 、 AC. (2) 只有等腰三角形頂角的角平分線會交對邊 於中點,其餘的三角形任一內角的角平分線, 都不會交對邊於中點,因此本題應選(B) 36. ( )如圖,直線 AP 切圓 O 於 A 點,且圓. 於 D、F 兩點。請問此圖形灰色部分 的面積為多少?【基 90-2】 A. O 的半徑長為 6, PQ =16。若有一. D. 直線 L 與圓心距離= AP - PR ,則. B. 直線 L 與圓 O 有幾個交點?【基 90-2】 Q O. 9 (A) 25π 16 (B) 25π. R A. E. 24 (C) 25π. P. (A) 2 (B) 1 (C) 0 (D) 無法確定 《答案》A 【基 90-2】. 36 (D) 25π 《答案》D. 40. 【基 90-2】. F C.
Dokumen terkait
海山高中 地球科學 平時考 5-2-2 班級 座號 姓名 1-10 題/9 分;11 -12 題/5 分 1.河川已達到「河道平衡」,代表的意義為何? A河床凸起處被削平,凹陷處 被填平,使河床變得平滑 B河流不再進行侵蝕、搬運、沉積等作用 C整條 河流的海拔高度與海平面相同 D河谷平直少曲流
預警三角標誌牌用於放置在車道上, 告知後方來車前有停置車輛, 如圖二十一 所示。貝貝想製作類似此標誌的圖形,先使用反光材料設計一個物件,如 圖二十二所示,其中四邊形 ABCD 為長方形, AB、 CD 分別為以 AB、 CD 為直徑的半圓,且灰色部分為反光區域。接著,將三個圖 二十二 的物件 以圖二十三的方式組合並固定, 其中固定點 O1、 O2、 O3
如圖4,甲、乙、丙三地,甲、乙兩地的距離是3.5 公里,乙、丙兩地的距離是4.5 公里,現在規劃 開闢一條筆直的道路在甲、丙兩地間圖中虛線。以下何者不可能是道路的長度? A1公里 B3公里 C5公里 D7公里... 圖9是利用尺規作圖畫出通過 A點且與BC平行之直線AD的過程,其作圖痕跡是利用平行線的哪一 個判別性質? A同位角相等 B內錯角相等 C對頂角相等
如圖廿一,甲、乙兩人想在正五邊形ABCDE 內部找 一點P,使得四邊形ABPE為平行四邊形,其作法如下: 甲 連接BD、CE,兩線段相交於P點, 則P 即為所求 乙 先取CD的中點M,再以A 為圓心, AB長為半徑畫弧,交AM於P 點, 則P 即為所求 對於甲、乙兩人的作法,下列判斷何者正確? A兩人皆正確 B兩人皆錯誤 C甲正確,乙錯誤
從上述資料一描述的教廷處境來推斷,資料二中教宗李奧三世的作法,最可能是要表達: A教權凌駕於王 權 B教權臣服於王權 C教權與王權的合作 D教權與王權的對立。 8.斯多葛派與伊比鳩魯派的論點頗多歧異,但在哪一方面卻完全相同? A終極關懷一致:心靈平靜,解脫人 生苦難 B方法相同:摒除慾望,實踐責任,以得自由解放 C目標一致:避世自保,獨善其身,追求心智上的喜悅
供應商必須在加拿大境內設有營業據點commercial presence或與加拿大合格廠商合作,方具有其投標資 格。此外,所提出之創新計畫必須符合加拿大規格要 求,相關資料可瀏覽網址﹕Buyandsell.gc.ca/tenders。 (二)綠色採購(Green Procurement): 加國政府制定有 「綠色採購政策」Policy on 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