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禮系列活動
優 等
客家小炒為中國傳統客家菜餚「四熅四炒」之一,在台灣是十分受歡迎的客家菜餚。傳 統上使用的食材有五花肉、豆乾、魷魚、芫荽、芹菜、蔥與醬油。而演變至衣食不虞匱乏的 現代,亦有人加入蝦皮、紅辣椒、綠辣椒、蔥段等提味,風味更勝以往,且各家有各自獨特 的風味;阿婆的客家小炒,包含了五花肉、魷魚、蔥段、醬油,還有一位特別角色,使客家 小炒更具特色!
過去,客家族群因遷徙及山居生活取食不易,以惜福的生活觀,研發出各種醬料名菜,
其中又以「四炆 ( 熅 ) 四炒」最具代表性。它充分展現客家民族敬天惜物、物盡其用,以有限 食材烹飪出多變菜色的飲食智慧。
客家人特色菜餚 ~ 起源
所謂的「熅」是指用大鍋加水或加雞湯,長時間以小火慢燉,且維持在湯汁不滾,僅一 點點冒泡的狀態,主要可讓肉類軟化,而且營養不易流失。因為以前傳統的客家婦女農務繁 忙加上家族人口眾多,因此常以大鍋來烹煮食材,並使其持續保溫。除保留最自然的原汁原 味,風味也格外鮮醇。
常見好菜:排骨熅菜頭、酸菜熅豬肚、熅爌肉……等
四熅 ( ㄩㄣ ˋ) 的由來:
所謂的「炒」是指用油去大火快炒的菜,聽爸爸說:客家人克勤克儉,平時省吃儉用,
只有在年節才會宰殺豬、雞、鴨祭拜神明,或於農曆初一、十五準備三牲(豬、雞、魷魚)
拜土地公。為了不浪費食材,將祭拜後的三牲祭品加上各種辛香食材及調味料製造香氣,再 經快速拌炒,作出色、味、香俱全的好菜。
常見好菜:客家小炒、鴨血炒韭菜、豬腸炒薑絲
四炒的由來:
雖然過年時菜色十分豐富又多樣,但自己身處苗栗,更不用說是個客家人,因此我的傳 家菜第一首選就是客家小炒。
客家小炒雖然在很多快炒店都有,十分普遍。但「大廚」煮的「那一味」仍然不會改變。
那一味實在難以言喻,但我覺得,就是一種對「子孫之愛」吧!
為何我會選這道菜 ?
事前準備:食材
1. 三層肉 ( 切條狀 ) 2. 肥肉 ( 就是豬肉,亦是條狀 )3. 乾魷魚 ( 泡水 + 切條狀 )4. 蔥 ( 切條狀 ) 5. 醬油 ( 視鹹度添加 )6. 米酒 ( 一碗 or1/3 瓶左右 )( 米酒就是讓客家小炒更有味道不可或缺的 元素! ) Extra:豆干…等
1. 將魷魚先炸過 ( 約 2~3 分鐘 ),接著就可先撈起 ~ 炸過的目的:據阿婆說是為了讓魷魚變 得 Q~Q~Q
2. 再來,就加入肥肉下去炒,加點醬油 讓肥肉有些色澤 肥肉目的:為了炸出肥肉的油
3. 放入瘦肉並炒熟 ( 適時加些醬油 ) 醬油心法:阿婆建議 1~1.5 匙的炒菜匙,放的時機在瘦 肉快熟之時。
4. 再來蔥的部分:先放一半的蔥 ( 白色 PART),再放另一半的蔥 ( 綠色 PART) 5. 再來就是炒一炒、翻滾一下嘍!!
6. 米酒,是很常用於煮菜之中,在學習這道菜時,客家小炒要更出色,我覺得米酒不可或缺。
食譜、材料與製作流程:
經過這次的簡報,我第一要謝謝阿婆,自從她知道我要做這項作業之後,她很樂意協助我 完成。
我和她請求了三次,從過年、228 連假、這周末,只要和她說好,她都很歡迎我跟她學這道菜。
以前回去,其實我只窩在電腦前打電動直到阿婆煮好再下樓吃飯,這三次拜師學習,我看 到了阿婆的辛苦,覺得自己不應該只有吃飯時才和他們互動。現在雖然高中課業繁忙,只要返 鄉我就會收起文明的產物、多多陪伴阿公阿婆。
心得:
一脈相承的客家味
~ 客家小炒
113
陳柏均
BY 主廚:我的阿婆
副廚:不專業的孫子 -- 陳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