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提問2 目次題解解題本文是帶有自傳性質的散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提問2 目次題解解題本文是帶有自傳性質的散文"

Copied!
124
0
0

Teks penuh

(1)

天 才 夢

(2)

目 次 課 前 引 導

1

題 解

2

作 者 介 紹

3

課 文 探 究

4

問 題 與 討 論

5

延 伸 議 題

6

(3)

1 課前引導

(4)

你認識自己嗎?知道自己有哪些優點和不足? 1

張愛玲回顧成長歷程,誠實地寫出她的聰敏與愚笨

,驕傲與自卑,以及對生命的感悟。透過本文認識 張愛玲的同時,我們也可以試著正視自己的能與不 能,接納獨特的自己,思考如何開創人生。

課前引 導

(5)

2 題解

解 題

1

寫作 動機

(6)

2

解題

本文選自《華麗緣》,敘寫作者童年時在文藝方面 的天分,以及成長後對自我的審視。

文中顯露的生命體悟,以及自我察覺與接納的勇氣

,值得讀者深思、惕勵。

提問

(7)

2

解題

本文是帶有自傳性質的散文。文中以正反對照手法 敘寫天才與愚鈍、歡愉與苦惱,字裡行間流露個人 對生活的敏銳洞察,也展現鮮明的人格特質。篇幅 不長卻多巧思,時有神來之筆,可見作者早慧的寫 作才華。

(8)

2

寫作動 機

1.

作者自小被視為天才,擁有對文學、藝術的敏感度和 想像力,以發展天才作為夢想。後來因母親的提醒,

察覺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的笨拙,雖嘗試改變卻沒能成 功,於是體會到生命在繽紛欣悅中也免不了煩惱。

2.

民國二十八年,作者為參加上海《西風》雜誌的徵文 比賽,因此將這些成長經歷撰成本文。

(9)

3 作者介紹

簡 介

1

重 要 生 平 與 事 蹟

寫 作 理 念

3

寫 作 特 色 與 作 品

4

評 價 與 地 位

5

您 所 不 知 道 的 張 愛 玲

6

(10)

3

名 字 由 來

十歲時,母親送她上學,填入學證,因嫌「張煐」不甚 響亮,遂「暫且把英文名字胡亂譯兩個字罷」,從此就 以「張愛玲」為名。

本 名

張煐

河北豐潤

生卒年

民國九年~八十四年

簡介 : 張愛 玲

提問

(11)

重要生 平與 事蹟

顯 赫 的 家 世

1

千 瘡 百 孔 的 家 庭

戰 爭 爆 發 , 輟 學 寫 作

3

成 名 要 趁 早

4

不 能 終 老 的 才 子 佳人

5

美 國 餘 生

6

(12)

3

顯 赫 的 家世

張愛玲的祖父張佩綸,是一個飽讀詩書、志在天下的讀 書人,常大膽抨擊時弊、糾彈官吏,甚受士林矚目,也 受到李鴻章的賞識。李鴻章還將女兒李菊耦嫁給鰥居的 張佩綸作為繼室。擁有如此顯赫的家世,張愛玲並不感 到驕傲,也不喜歡提起先祖煊赫的功業。

(13)

3

千瘡百 孔 的 家庭

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自幼為她延師教導,儘管為她 的文才感到驕傲,然而思想保守又沉溺鴉片,並沒有 給張愛玲足夠的父愛。

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後改名黃逸梵)則是才華洋溢 的新派女性,在張愛玲四歲時出國留學。由於父母親 之間的差異太大,導致兩人仳離。

(14)

3

戰爭 爆 發, 輟 學寫 作

民國二十八年,張愛玲考入英國倫敦大學,但因歐戰 爆發,只好改入香港大學就讀,結識印度姑娘炎櫻並 成為好友。畢業前爆發太平洋戰爭,日軍占領香港,

張愛玲被迫回到上海,與炎櫻插班入聖約翰大學文科 四年級就讀,炎櫻讀到畢業,張愛玲則因體力不支而 輟學,開始以寫作維生。

(15)

3

成名 要 趁 早

民國三十二年,張愛玲在《紫羅蘭》雜誌發表第一篇 小說〈沉香屑——第一爐香〉,引起各方注目,迅速 成為當時上海最紅的作家。隔年,小說集《傳奇》由 上海雜誌社出版發行,散文集《流言》由上海五洲書 報社出版,自編四幕八場話劇〈傾城之戀〉公演,達 到個人寫作生涯的高峰。這段時間張愛玲積極創作,

努力爭取發表與出版機會,她曾說:「成名要趁 早。」

(16)

3

不能 終老 的 才 子佳 人

民國三十三年,二十四歲的張愛玲與年長十四歲、文 采亦高的胡蘭成閃電結婚,婚書文曰:「胡蘭成與張 愛玲簽訂終生,結為夫婦,願使歲月靜好,現世安 穩。」前兩句為張愛玲所撰,後兩句為胡蘭成所撰,

旁寫:炎櫻為媒證。但時局動盪,聚少離多,且胡蘭 成風流多情,三年後隨即離異,兩人相愛卻終難相守

(17)

3

美 國 餘 生

民國四十一年,張愛玲赴港從事翻譯工作,隨後遷居 美國紐約。民國四十五年與劇作家賴雅結婚,民國五 十六年賴雅去世。之後張愛玲移居洛杉磯,開始幽居 生活,鮮與外界聯繫。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八日在洛杉 磯租住公寓內辭世,享年七十六歲。遺體火化後撒於 太平洋。

(18)

寫作 理念

好 的 作 品 是 以 人 生 的 安 穩 做 底 子 來 描 寫 人 生 的 飛 揚 的

1

喜 歡 悲 壯 , 更 喜 歡 蒼 涼

喜 歡 參 差 對 照 的 寫 法

3

不 喜 歡 素 樸 , 也 不贊 成 唯 美 派

4

(19)

3

好 的作 品是 以人生的 安穩 做 底 子 來 描 寫 人生 的 飛揚 的

張愛玲認為在文學史上,多半作品皆是描寫逸興飛揚

、壯闊豪邁的人生。她認為真正的好作品,應該以平 穩的人生基礎上去描寫人生的飛揚。這樣的作品特別 能帶給讀者啟示。

(20)

3

喜 歡 悲壯 , 更 喜 歡 蒼涼

張愛玲不喜歡壯烈,她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她認 為壯烈的文學作品,只有力,缺乏美,也缺乏人性。

悲壯,稍微好一些,就像大紅配大綠,有種強烈對照 的美,但刺激性大於啟發性。而蒼涼,就像葱綠配桃 紅,是一種參差對照,會讓讀者產生雋永的回味。

(21)

3

喜 歡參 差 對 照的寫法

所謂參差對照,不是大悲與大喜、大是與大非、純善 與萬惡的對比描述,而是大悲之中存有一份小確幸,

大喜中偏有小煩惱;虛偽之中有真實,浮華之中有素 樸。張愛玲覺得這種描述比較接近真實的人生。

(22)

3

不 喜 歡 素 樸 ,也不 贊 成 唯 美 派

張愛玲認為「美的東西不一定偉大,但偉大的東西總是 美的。」好作品應該具有華麗的美感。然而,她也不贊 成唯美派,太唯美的作品就像溪澗之水的浪花是輕佻的。

所以,她以參差對照手法寫出現代人的虛偽之中有真實

,浮華之中有素樸。如此一來,她的作品便像大海,微 波粼粼之下飽蓄著洪濤大浪的氣象,有沉穩雋永之美。

(23)

寫作 特色與 作品

散 文

1

小 說

作 品

3

(24)

3

散文

1.

筆法機警,書寫人生的蒼涼:

張愛玲散文最大特點是機警,多以語錄、隨筆形式 呈現人生的機趣和蒼涼,她不喜歡太過感性的筆調

,喜歡以犀利敏捷筆法,直逼冷酷的現實。

(25)

3

散文

2.

書寫生活瑣事,趣味盎然:

多描寫日常細瑣事務,而且能寫得趣味盎然,平凡 生活在她筆下被精心營造成生動的世界。她在散文 中談吃、談穿、談錢、談自己,常有令人捧腹叫絕 之語,流露出她對世俗生活的精細觀察與特有體會

,並在細微處見出人生的深刻。

(26)

3

散文

3.

精緻文字織就傳神警句:

她不重結構設計,卻著力於文字經營,絕妙的雋語 警句使得文中處處閃亮著妍麗。在現代作家中被引 用的名言數量,張愛玲是名列前茅的。

(27)

3

散文

4.

巧用雙關、摹寫,呈現獨特美感藝術:

善用「雙關」技巧,呈現多重指涉的意趣。例如:

她的散文集《張看》,意指她的張望,亦是外界對 她的張望。此外,張愛玲喜歡將聲音、顏色、氣味 等感官摹寫與譬喻、形象等技巧錯置使用,形成一 種獨特的美學。

(28)

3

小 說

1.

書寫女性,展現獨特視角:張愛玲的創作意識和描摹 對象都圍繞在女性自身經歷與心理反應,凸顯父權社 會中女性無力掙脫的困境。

2.

充滿都會時代感:張愛玲的作品有明顯的都市特徵和 清晰的時代感,特別是三、四○年代的上海,準確體 現了時代地域的特色以及歷史的變遷。

(29)

3

小 說

3.

追求蒼涼的美感:她在〈自己的文章〉寫道:「我是 喜歡悲壯,更喜歡蒼涼。」認為蒼涼有更深長的回味

4.

承襲中國古典小說傳統:張愛玲在小說創作上,不管 是人物造型、景物描繪、布局設色、語言風韻等,都 有中國古典小說的痕跡。

(30)

小說集 《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傳奇》、《怨女》、

3

《赤地之戀》、《秧歌》、《紅玫瑰與白玫瑰》

、《同學少年都不賤》等。

散文集 《流言》、《華麗緣》、《張看》等。

學術著作 《紅樓夢魘》。

譯作 《海上花開》、《海上花落》(以上為中翻英)

《愛默生選集》(英翻中)。

劇本 《不了情》、《太太歲》、《小兒女》。

作品

(31)

3

重要小說集:傳奇

為張愛玲的小說集。最初由上海雜誌社 在民國三十三年八月出版,張愛玲五○

年代到了香港,便將這增訂本重版,書 名改為《張愛玲短篇小說集》。後來分 拆為《傾城之戀》和《第一爐香》兩冊

重要 作品

(32)

3

重要小說集:半生緣

為張愛玲第一部完整的長篇小說。

故事描述顧曼楨和沈世鈞之間的愛情故 事,兩人相愛卻因誤會而離散,歷盡滄 桑後再相遇,只能感慨萬千:「我們回 不去了。」書中道盡世事無常,是張愛 玲的經典作品。

重要 作品

(33)

3

重要散文集:張看

張愛玲的散文集《張看》,意指她的張 望,亦是外界對她的張望。當中〈憶胡 適之〉是名篇,傳誦一時。董橋多年後 說,他雖非張迷,但也迷她的《張看》

,說「真淵博,悶人悶事都讓她寫出學 問來,文字尤其上乘。」

重要 作品

(34)

3

評價 與地位

文壇傾服者眾,形成「張學」、「張派」

私淑張愛玲的作家很多,最初模仿的有施叔青和白先勇

,後來的李昂、朱天文、朱天心、三毛、袁瓊瓊、蘇偉 貞等人,也都受她的影響。朱西甯、水晶、夏志清等人 都是張愛玲迷。

(35)

3

評價 與地位

文壇傾服者眾,形成「張學」、「張派」

雖然張愛玲的創作高峰只集中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 年秋這兩、三年間,卻已成為現代文學史上不可忽視的 一顆明星。她的家世、個性、婚姻、作品、魅力……構 築了難以比擬的張愛玲的豐富世界,以致於文壇形成了

「張學」、「張派」、「張腔」的特殊現象。

(36)

3

南方朔:「許多人是時間愈久,愈被遺忘,張愛玲則是 愈來愈被記得。」

評價 與地位

夏志清:「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之 一,凡是中國人都應當閱讀張愛玲的作品。」

白先勇:「張愛玲的寫作風格獨樹一格,不僅是富麗堂 皇,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意象。」

(37)

3

評價 與地位

王德威:「五四以來,以數量有限的作品,而能贏得讀 者持續支持的中國作家,除魯迅外,只有張愛玲。」

侯孝賢:「創作者最大的希望,是像張愛玲一樣創造出 可以留傳下來的不朽作品。」

(38)

您所不 知道 的張愛玲

標 準 路 痴

1

懶 散 的 奇 才

最 討 厭 蝨 子

3

(39)

3

標 準 路痴

張愛玲不太認識路,一間住了兩年,問她電鈴在哪裡還 是一臉茫然。平常出門的時候總是坐車,只要告訴車夫 哪裡去,夫就把車子開到目的地,向不留意路牌。有 一回,她勸弟弟去工部局書館借書就告訴弟弟坐電 到一個什麼樣的房子下車向左走沒幾步路就到,連路名

、站名都曉得。她弟弟說:「你不要覺得奇怪,我們國 學大師章太炎先生也是不認識路的。大概有天才的人,總 跟別兩樣吧。

(40)

3

在張愛玲的國文老師汪宏聲眼裡,她是一個「瘦骨嶙峋

、「不燙髮」、「衣飾也不入時」「不交朋友,不活 動,精神長期的萎靡不振的學生。平常總是十分沉默 坐在最後排最末一個座位上,「表情頗為板滯」,連 師當著全朗讀她的作文表揚時,也毫無表情。她是出了 名欠交作的學生,每次總用「我忘」做藉口,上課也 不專心聽講,不停在紙上著教師的描。但考試成績

A

或甲,老師也不常跟計較。

懶 散 的 奇 才

(41)

3

張愛玲晚年深受蝨子之苦,總覺得身上有蝨子爬來爬去。

為了怕蝨子鑽到頭髮裡,便把頭髮剪了,以後一直戴假 髮。她也認為這個「咬嚙性的小煩惱」是人與人接觸所 帶來的麻煩之一,因此甚少與人接觸,連幫忙買菜的朋 友也只能把菜放在門外,她自己提進來。更不可思議的 是,她至少曾兩度因此搬家,為了這個討厭的小東西,

躲了一輩子。

最 討 厭蝨 子

(42)

4 課文探究

我 是 一 個 古 怪 的女 孩 … …

1

加 上 一 點 美 國 式的 宣 傳 … …

我 僅 有 的 課 外讀 物 是 … …  

3

我 特 地 將 半 打 練 習 簿 縫在 一 起 … …

4

九 歲 時 , 我 躊 躇著 … …

5

對 於 色 彩 、 音 符、 字 眼 , … …

(43)

4 課文探究

在 學 校 裡 我 得 到 自 由 發 展 。 … …

7

我 發 現 我 不 會 削 蘋 果。 … …

8

我 母 親 給 我 兩 年 的 時 間… …  

9

在 待 人 接 物 的 常識 方 面 , … …

1 0

生 活 的 藝 術 , 有 一 部 分 … …

1

1

(44)

ˋ

   我是 一 個 古 怪 的 女 孩 , 從 小被 目 為天才

, 除 了發展我的天才 外 別無 生 存 的目 標 。 然

而,當童年的狂想逐漸褪 色的時候,

第 一段

破題,從小被視為「天才」,以發展天才作為人生夢想 視,看作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0

顏色脫落

修辭 形象化

(45)

我發現我 除 了天才的夢之 外一 無 所有 —— 所

有的 只 是天才的 乖僻 缺 點。 世 人 原諒瓦 格 涅

的疏狂,可是他們不會原諒我。

第 一段

成長後的張愛玲省悟自己擁有的是天才的夢和乖僻缺點,

擁有「天才」和「天才的夢」畢竟 不同,所以不被包容

瓦格涅有偉大的作品傳世,而自己只有乖 僻,暗示自己尚無成就,不被世人包容

ˋ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0

辨 辨

(46)

   加上 一 點 美 國 式 的 宣 傳,也 許 我會被 譽 為神童。我 三 歲時能 背 誦 唐 詩 。我 還 記 得 搖 搖擺擺 地 立 在 一 個 滿清遺 老 的 籐椅 前 朗吟

「 商 女 不知 亡 國 恨 , 隔 江猶唱 〈 後 庭 花 〉」

第二 段

段旨 段析 提問

可看出當時改朝換代不久,遺老心緒悲痛,也可看出張愛 玲出身於頗具傳統文化的門第

P.120課本

(47)

眼 看 著 他 的 淚珠滾 下 來。 七 歲時我寫了第 一 部 小 說 , 一 個 家庭 悲 劇 。 遇 到筆 畫複 雜的字

,我 常常 跑 去 問 廚 子 怎 樣 寫。第二 部 小 說 是 關於一個失戀自殺的女郎。

第二 段

呈現天才早慧,小說題材隱約透露家庭生活的狀況

以失戀自殺為題材,年幼張愛玲關注重點與常人不同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0

(48)

我母親 批 評 說:如 果 她要自 殺,她 絕不會 從上 海 乘火車 到西 湖去 自 溺。可是我因為西 湖 詩意 的背景,終於固執地保存了這一點。

第二 段

指投水自盡

張愛玲對浪漫的堅持,可見出其個性中執著的一面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0~121

(49)

  我僅有的課外讀物是《西遊記》與少量的 童話,但我的思想並不為它們所束縛。八歲那 年,我嘗試過一篇類似《烏托邦》的小說,題 名《快樂村》。……

第 三段

不受書本框限而任意馳騁的想像力與創造力

段旨 段析 課本 P.121

筆下的快樂村與塵世隔絕,寄託她 對未來的幻想、對理想家園的嚮往

(50)

  我特地將半打練習簿縫在一起,預期一 本洋洋大作,然而不久我就對這偉大的題材 失去了興趣。現在我仍舊保存著我所繪的插 畫多幀 ,

第 四段

段旨 段析

P.121課本

ˋ

(51)

介紹這 種 理想 社 會的 服務 、 建 築 、 室 內 裝 修

, 包 括 圖 書 館 、 「演 武廳 」 、巧格力 店 、 屋 頂花園。……

第 四段

古代與現代商店、設施並列,

流露出孩童的天真及靈活想像力

P.121課本 段旨 段析

(52)

  九歲時,我躊 躇 著不知道應當選擇音樂 或 美 術作我 終 身 的事 業 。 看 了 一 張 描 寫 窮 困 的 畫 家 的 影 片 後,我 哭 了 一場 , 決 定做 一 個 鋼琴家,在富麗堂皇的音樂廳裡演奏。

第 五段

段旨 段析

P.122課本

ˊ

ˊ

(53)

  對於色彩、音符、字眼,我極為敏感。

當我彈奏鋼琴時,我想像那八個音符有不同 的個性,穿戴了鮮豔的衣帽攜手舞蹈。

第 六段

段旨 段析 提問

修辭 人性化

概括對繪畫、音樂、文學的敏悟力

P.122課本

(54)

我學寫文章,愛用色彩濃厚,音韻鏗鏘的字眼

,如「珠灰」、「黃昏」、「婉妙」、

「 splendour 」、「 melancholy 」,因此常犯 了堆砌的毛病。

第 六段

點出作者寫作時的喜好與缺失

(色彩濃厚字眼的舉

例) (音韻鏗鏘字眼的舉

例)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2

(55)

直 到現在,我 仍 然 愛 看 《 聊齋 誌 異 》與 俗 氣

的 巴黎 時 裝 報 告 , 便 是為了這 種 有 吸 引力的

字眼。

第 六段

《聊齋誌異》文字典雅,時裝雜誌俗氣而色彩濃烈,張愛玲皆 喜愛,可見她不避俗,能欣賞典雅也能欣賞通俗之美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2

(56)

   在學 校 裡我得到自由發展。我的自 信 心 日 益 堅 強 , 直 到我十 六 歲時, 我母親 從 法國 回來,將她暌 隔多年的女兒研究了一下。

第 七 段

段旨 段析 提問

ˊ

課本P.122

張愛玲十一歲時,父母協議離婚。不久,母親 再度前往法國,於張愛玲十六歲時返國

(57)

  「 我 懊悔 從 前小 心看 護 你的 傷寒症 , 」

她 告訴 我, 「 我 寧 願 看 你 死 ,不 願 看 你活著 使你自己處處受痛苦。」

第 七 段

現實生活與待人接物上的低能,母親斷定她日後必定受苦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3

張愛玲三歲時罹患傷寒,父母合力看護,她被母親緊緊地 摟在懷裡,父親坐在一旁。這場病對她來說是幸福的記憶

(58)

   我發現我不會 削蘋果 。經過 艱 苦的 努 力 我才學會補 襪 子 。我 怕 上理 髮 店 , 怕 見 客 , 怕給裁縫試衣裳。

第八 段

生活上的低能

人際相處上的低能。具象化描 述首段所言的「乖僻」

段旨 段析 課本 P.123

(59)

許 多人嘗試 教 我 織 絨線 ,可是沒有 一 個成功。

在 一 間 房 裡 住 了 兩 年,問我 電 鈴 在哪 兒 我 還 茫 然 。我天天 乘 黃 包車 上 醫院 去 打 針 ,接 連 三個月,仍然不認識那條路。

第八 段

學習處理生活事物方面,也甚為拙笨 在空間辨識上的低能

段旨 段析 課本 P.123

(60)

總而言之,在現實的社會裡,我等於一個廢物

第八 段

針對上述種種缺失的總結。「廢物」措詞強烈,是對個人生存 能力嚴重欠缺的自覺與自貶

段旨 段析 課本 P.123

(61)

   我母親 給 我 兩 年的時間學 習 適應 環 境 。

她 教 我 煮飯 , 用 肥皂粉洗 衣 , 練習 行 路 的 姿

勢,看人的眼色,……

第九 段

張愛玲的母親為了讓她考取國外大學,不惜重金禮聘 老師為她補習,又教她種種待人接物的禮節和獨立生 活的能力,以適應留學的需要

段旨 段析 課本 P.123

(62)

   在 待 人接 物 的 常 識方面,我顯露 驚 人的 愚笨。我的 兩 年 計 畫 是 一 個 失 敗 的試 驗 。 除 了 使 我的思想 失 去 均衡 外 ,我母親的 沉 痛 警 告沒有給我任何的影響。

第十 段

本自許為天才卻發現一堆

「乖僻缺點」,內心備感衝 突,無法平衡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4

(63)

   生活的藝術,有 一 部 分我不是不能 領 略

第十 一 段

轉筆寫自己的靈敏,與前文所述的無能、磨難作 對比。能品味種種生活意境,這是她的天才所在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5

(64)

我懂 得 怎麼 看 「 七 月 巧 雲 」 ,聽蘇 格 蘭 兵吹 bagpipe , 享 受微 風中的籐椅 ,吃 鹽水花 生

,欣 賞 雨夜 的 霓虹燈 , 從 雙 層 公 共汽 車 上伸 出手摘樹顛的綠葉。

第十 一 段

看、聽、吃、享受、欣賞等動詞 構築鮮明的生活畫面,寫出自己 從生活中領略的美感與喜悅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5

(65)

在沒有人與人 交 接的 場 合 ,我 充滿 了生命的 歡悅。

第十 一 段

張愛玲孤僻、冷傲、不善與人交往,把自己封 閉在自我的世界中,獨自領略這個世界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5

(66)

可是我 一 天不能 克 服這 種 咬嚙 性的小煩惱,

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

第十 一 段

天才的歡悅如同「華美的袍」,天才乖僻與生活低能 的煩惱有如惱人的「蝨子」。此句意指她懂得感受生 活的歡愉,卻無法克服不懂待人接物如蝨子咬嚙一般 的小煩惱

修辭 形象化

修辭 隱喻、映襯

段旨 段析 提問 課本 P.125

ˋ

(67)

5 問題與討論

1 2 3

(68)

本文為何以「天才夢」命名?作者如何根據題目鋪陳 文章內容?

1.

作者自小被視為天才,她也以發展天才作為生存的 目標。長大後,卻發現自己在生活上頗為笨拙,天 才本應各方面皆完美,而自己並非如此。篇名命為

「天才夢」 ,除了指稱自己渴望成為天才的夢想,

也暗指天才夢,終究是夢,難以成真。

問題 1 問題2 問題3 課本

P.125

(69)

本文為何以「天才夢」命名?作者如何根據題目鋪陳 文章內容?

2.

全文依「總、分、分、合」形式布局。首段總說自 己的天才與古怪,並且以「天才的夢」點出題目。

接著以二到六段,分述童年天才。七到十段,敘述 生活中的庸愚古怪,也暗藏「天才夢」難圓的惆悵。

末段以自我接納與生命感悟作結。

問題 1 問題2 問題3 課本

P.125

(70)

作者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她 想要表達什麼想法?若用一句話來描述人生,你會如 何形容?

問題 1 問題2 問題3

1.

就本文脈絡而言,這句話是指作者懂得感受生活的 歡愉,卻無法克服不懂待人接物如蝨子咬嚙一般的 小煩惱。就張愛玲的生命經歷看來,這句話是她的 人生省思:作者省思她的人生,她的家庭、父母的 婚姻,在外人看來是富貴之家、名門聯姻,何等華 美、顯赫!

P.125課本

(71)

問題 1 問題2 問題3

1.

然而她成長過程中,父母離異、受後母苛待、被父 親毒打監禁,這一路行來,坎坷艱辛。家世的顯耀

、小時的榮寵、曾享有的快樂,被長大後的苦惱覆 蓋,一如華袍上爬滿蝨子。或許她想表達的是,當 我們面對生命,享受美好的同時也得接受其中的苦 惱。

P.125課本

作者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她 想要表達什麼想法?若用一句話來描述人生,你會如 何形容?

(72)

問題 1 問題2 問題3

2.(1)

人生是一盤鹹蛋苦瓜,入口苦鹹卻也有甘醇滋

味在其中。

(2)

人生是一支戰鬥陀螺,在不斷旋轉 中擊爆他人或被他人擊爆。

(3)

人生是一杯杯珍珠 奶茶,品嘗甜濃香

Q

,同時也得到懊惱苦痛。

P.125課本

作者說:「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蝨子。」她 想要表達什麼想法?若用一句話來描述人生,你會如 何形容?

(73)

張愛玲在文中敘述了她的「才」與「怪」 ,而你有 哪些與眾不同的特質?請想像這些特質可以發揮在哪 些領域?實踐什麼夢想?

【參考答案】

1.

我從小被家人視為怪胎,不愛哭、不愛鬧,只愛睡。

可是,只要父母親一抱我出門,我就會整天瞪大眼 睛盯著街景、建築物、行人觀看。三歲起,家裡牆 壁被我塗鴉得一片狼藉。長大後,只要手中有筆,

問題 1 問題2 問題3 課本

P.125

(74)

1.

我就忍不住畫畫,畫人、畫車、畫房子,所有課本

、考卷都被我塗滿。

2.

這個「怪嗜好」,可發揮的地方可多了:教室布置

、壁報競賽、班級舞蹈比賽的道具、各項繪畫競賽 等,我都是被推薦的不二人選。

問題 1 問題2 問題3 課本

P.125

(75)

3.

畫畫能讓我快樂,我也很樂意參加各種比賽,是否 能在比賽中奪魁,我不太介意。我在乎的是繪畫過 程中的快樂,不是名次。我的夢想是成為美術設計 師,不論是廣告、電影、動畫,各種畫面設計都可 以,將來能夠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我就很快樂了。

問題 1 問題2 問題3 課本

P.125

(76)

6 延伸議題

天 才的平 凡 人 生

(77)

6

6

延伸議 題 : 天才的平 凡 人生

哪個孩子不想飛翔?

本片以詩意輕盈的角度,巧妙將成

人與小孩的世界顛倒翻轉,本片在

優美琴聲中描繪一個天才神童渴望

平凡人生的感人故事。

(78)

6

6

延伸議 題 : 天才的平 凡 人生

凱莉是資優天才, 18 歲便從哈佛

畢業,卻因太過自負,生活孤單無

趣。一份心理醫生特別準備的「人

生清單」,卻出乎意外扭轉了她原

本不快樂的生活。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1 第一冊社會與文化:一如預期,此單元容易搭配圖表,本次指考在性別與家庭的題目 (第 3 題、第 4 題、第 40 題)就搭配圖表與數字出題,考生只要依數據判斷,要正確 答題應非屬難事。多元文化、社會團體類型的題目則是經常出現的基本題型;至於過 去會出現的社區營造,今年則轉換成另一種題型來考社區意識,題目相當活潑有創意 (第 9 題)。 2

的是這些稀有動物正瀕臨滅絕的危機。 7.只要有恆心和毅力,我相信再大的問題也會 。 8.海內存知己, 。我與兄台一見如故,何故拒人於千里之外呢? 9.許多人一事無成,就是因為他們低估了自己的能力, ,以至於縮小了自己的成就。 10.一向不被公司重視的建華, 忽然被委以重任,令他 、難以置信。 四、 綜合測驗:48 分 每題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