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部分:選擇題 (占 54 分)
一、單選題(占 30 分)
說明:第 題至第 題,每題有 4 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畫記在 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 2 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於一個選 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下列各組「 」中的字,讀音兩兩相同的選項是:
打開「閘」門/猛虎出「柙」 市「儈」俚俗/狡「獪」之徒 面目可「憎」/「僧」多粥少 「愀」然變色/不「瞅」不睬
答案:
解析: ㄓㄚˊ/ㄒㄧㄚˊ。 皆音ㄎㄨㄞˋ。 ㄗㄥ/ㄙㄥ。 ㄑㄧㄠˇ/ㄔㄡˇ。
下列文句「 」內成語的運用,正確的選項是:
他為人狂妄自大,凡事「好自為之」,不懂得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必將自食惡果 館內的收藏遭到不明人士破壞,館方專業人員初步「待價而沽」,宣布損失近億元 自他任丞相之後,致力於「調和鼎鼐」,使得朝中大臣們逐漸凝聚共識,國勢蒸蒸日上 一場大火奪走老夫婦的性命,子女得知此事後「如喪考妣」,懊悔沒有妥善照顧父母
答案:
解析: 自己妥善安排,小心行事。宜改用「師心自用」。 比喻人等待機會,為世所用。 指處理國家大 事,就如同在鼎鼐中調味。多用以指宰相的職責。 好像死了父母一般,比喻悲痛至極。宜改用「悲痛 欲絕」。
下列是一段古文,依文意選出排列順序最恰當的選項:
物之有成必有壞,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國之有興必有亡也。雖知其然,
甲、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無不為 乙、其治國也
丙、凡可以久生而緩死者無不用 丁、而君子之養身也 戊、至於不可奈何而後已
此之謂知命。 (蘇軾〈墨妙亭記〉)
丙甲乙戊丁 丙戊乙丁甲 丁乙丙甲戊 丁丙乙甲戊
答案:
解析:首句「雖知其然」,按照「雖然」……「但是」……之語法,之後應接「而」,即「但是」之意,故 先選丁;丁講「養身」,正呼應前文「人之生死」,再言「治國」,故接著選乙。而甲、丙的開頭都是
「凡」,並無法作語意串聯,因此唯有 是正確答案。題幹語譯:事物有生成就必然會有毀壞的時候
,正像人有生就必然有死,國家有興旺也就必然會有滅亡。雖然知道這是必然的規律,但有賢德的人 修身養性,對於一切有助於長生而延緩衰老的方法無不利用;治理國家,凡是能夠使得國家長久昌盛 而能夠挽救滅亡的方法也無不使用,直到實在沒有一點辦法時才不得不罷休。這就是所謂的知道命運
。
閱讀下文,選出依序最適合填入空格內的選項:
甲、這時雷聲響了,從遠處隆隆地響過來。對面的天色也像潑了□一樣地黑上來,濃雲跟 著大雷,就像一隊黑色的□□大踏步從天邊壓下來。 (林海音〈惠安館〉)
乙、他站立在馬路的邊沿,大街一片漆黑,滿耳都是汽車的呼嘯。說呼嘯並不準確,汽車的
輪子彷彿是從路面上□過去的,每一輛汽車過去都像扒了地面的一層皮。(畢飛宇《推 拿》)
墨/惡鬼/撕 茶/蝙蝠/撕 茶/惡鬼/輾 墨/蝙蝠/輾
答案:
解析:甲文潑了「墨」才會黑,而「大踏步」暗示為惡鬼,因為蝙蝠不會成群結隊踏步;乙文 選擇「撕」,
才能呼應後文「扒了地面的一層皮」。綜合上述可知,答案為 。
請依甲、乙二對聯的內容,分別選用相應的題辭,最恰當的選項是:
甲、杏林春意廣,橘井活人多 乙、大塊能相假,名山不獨藏 術精岐黃/群賢畢至 術精岐黃/斯文在茲 廣栽桃李/斯文在茲 廣栽桃李/群賢畢至
答案:
解析:甲聯用於醫院,乙聯用於書店。術精岐黃:用於醫院開業的題辭,形容醫術像岐黃一樣嫻熟高超。岐 黃,岐伯和黃帝,相傳為中醫之祖,借指醫術。群賢畢至:賀旅館飯店開業題辭。斯文在茲:賀書局開 業題辭。廣栽桃李:贈送給老師的題辭。
下列有關「宋代文學」的敘述,錯誤的選項是:
宋代文壇領袖歐陽脩力尊古文,終使得古文成為文章正宗,自此駢文不再為人使用 「詞」於宋代達於鼎盛,以婉約為正格,代表作家如李清照;豪放一派則是詞的變調,
以蘇軾為代表
「話本」本來是說話人的腳本,影響後代章回小說的發展,如《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便 是《西遊記》的前身
宋代詩歌具有哲理化的特色,朱熹〈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便是典型的哲理詩
答案:
解析: 古文雖為主流,但駢文並未消失,明清時期亦不乏駢文能手,如袁枚、汪中、龔自珍等人。
閱讀下列文字,選出敘述不正確的選項:
夜街上簡直無人,一地月光燈光朦朦夢夢的像溪溪澗澗,秋風清澈如水,她抬頭望望 月亮,圓圓皓皓的正營營追著他們。爽然的西裝衣襬老向後拍拍她,她心一緊,覺得隨時 鼻子吸吸可以嗅到爽然的味道,後來果真做了,嗅到了,貼心貼肺的熟悉,心裡絞絞的緊 張起來,只見他長長的身板子高高的前俯著,前路她不必擔憂,因為有這男孩一生一世的 帶她走下去,總帶她去美麗的地方,總有美麗的地方可去。 (鍾曉陽〈停車暫借問
〉)
以秋天月夜裡一段共乘的旅程為故事場景 以嗅覺摹寫來表現愛情的曖昧朦朧 以轉化的手法來描寫涼爽的秋風 以類疊的手法來營造文字的音樂感
答案:
解析: 由「秋風清澈如水」可知應為譬喻手法。
「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野哭幾家聞戰 伐,夷歌數處起漁樵。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杜甫〈閣夜〉) 下列有關 本詩的分析,不正確的選項是:
中間兩聯對仗,符合律詩之要求
本詩所描寫的景色當是冬天的夜景
全詩白描寫實,借景抒發感懷,未使用典故
反映時代動亂下,人民生離死別的悲苦,寄寓反戰思想
答案:
解析: 「臥龍」指諸葛亮,「躍馬」指公孫述。公孫述在西漢末曾乘亂據蜀,自稱白帝,晉代左思〈蜀都 賦〉「公孫躍馬而稱帝」,後世遂稱之為「躍馬」。題幹語譯:又是一年歲暮,日月催促著短暫的光 景,我客處天涯,在一個寒冷的夜裡,霜雪停止不下了。黎明前軍中傳來悲涼雄壯的鼓角聲,三峽上 空的星河,也被震撼得動搖起來。聽說又要打仗了,田野間不知道有多少人家哭哭啼啼,夷人的歌曲
,傳到內地來,好幾個地方的漁樵們都在唱著夷歌。臥龍的諸葛亮,躍馬的公孫述,終歸也是一抔黃 土,現在國家動亂,親友間缺乏聯絡,也很少有書信來往了。
閱讀下文,關於小說中人物的刻劃與關係陳述,正確的選項是:
至元和間,魏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協,使隱娘賊其首。隱娘辭帥之許。劉能神算
,已知其來。召衙將,令來日早至城北,候一丈夫一女子,各跨白黑衛。至門,遇有鵲前 噪夫,夫以弓彈之,不中,妻奪夫彈,一丸而斃鵲者。揖之云:「吾欲相見,故遠相祗迎 也。」衙將受約束,遇之。隱娘夫妻曰:「劉僕射果神人,不然者,何以洞吾也?願見劉 公。」劉勞之。隱娘夫妻拜曰:「合負僕射萬死。」劉曰:「不然,各親其主,人之常事
。魏今與許何異?顧請留此,勿相疑也。」隱娘謝曰:「僕射左右無人,願捨彼而就此,
服公神明也。」知魏帥之不及劉。劉問其所需,曰:「每日只要錢二百文足矣。」乃依所 請。
(節錄自裴鉶〈聶隱娘〉)
劉昌裔洞悉隱娘夫婦目的,以鉅款利誘他們留下 劉昌裔洞察事理人情,襟懷大度,修養在魏帥之上
聶隱娘轉念不殺劉昌裔的原因在於劉神機妙算,她自嘆不如 隱娘武藝高強,在外進行刺殺任務,丈夫運籌帷幄,為隱娘獻計
答案:
解析: 文中未見此語。 主要原因是佩服他待人處事的方式以及通達事理的大氣度,與是否能妙算無關。
看不出運籌帷幄之處。題幹語譯:到了憲宗元和年間,魏帥和陳許節度使劉昌裔關係不睦,魏帥派隱 娘取劉昌裔的首級。劉昌裔能神算,隱娘剛辭別魏帥時,他就知道她要來,便召集衙將,命令他們在 隱娘來到的那天早晨到城北,等候一男一女,各騎白驢黑驢。來到城門,遇有鵲鳥在隱娘丈夫前面鳴 噪,他用彈弓射,沒有射中。隱娘奪來彈弓,只一丸便射殺了鵲鳥。衙將向隱娘作揖,說:「劉僕射 想見您,因此派我們在此恭敬等候。」衙將按正常禮節接待。隱娘夫妻說:「劉僕射果然是神人,不 然的話,怎麼知道我們要來呢?我們希望見劉公。」劉昌裔來了,隱娘夫妻拜過後說:「我們很對不 起你,真是罪該萬死。」劉昌裔說:「不能這樣說,各事其主,人之常情。我和魏帥沒什麼不一樣的
,我請你們留在這裡,不要有疑慮。」隱娘感謝地說:「僕射手下沒有幫手,我們願意到你這裡來,
我很佩服你的神機妙算。」隱娘明白魏帥不如劉昌裔。劉昌裔問他們需要多少報酬,他們說:「每天 只要二百文錢就足夠了。」便答應了他們的要求。
瘂弦說:「詩人的全部工作,似乎就在於『蒐集不幸』的努力上。」下列所引四段詩,何 者最能印證此種詩觀?
而既被目為一條河總得繼續流下去的/世界老這樣總這樣:──/觀音在遠遠的山上/
罌粟在罌粟的田裡
馬額馬啊,靜默日來了/讓他們到草原去,給他們神聖的饑餓/讓他們到暗室裡,給他 們紡錘去紡織自己的衣裳/到象背上去,去奏那牧笛,奏你光輝的昔日
一九一一年黨人們到了武昌。而二嬤嬤卻從吊在榆樹上的裹腳帶上,走進了野狗的呼吸 中,禿鷹的翅膀裡;且很多聲音傷逝在風中:鹽呀,鹽呀,給我一把鹽呀
你渴望能在另一個世界裡聞到蕎麥香/把一切搗碎/又把一切拼湊/使古與今,紡織的 海倫跟火車站叫賣的女子/山與海,拾松子的行腳僧和黑皮膚的水手/概念與非概念
答案:
解析: 借詩句道出生存的本質。出自〈如歌的行板〉。 印度人稱甘地為馬額馬,意為「印度的大靈魂」
,此詩寫出印度質樸的人文風景。出自〈印度〉。 出自〈鹽〉。 寫出商禽作品的特色—超現實 的拼貼手法。出自〈給超現實主義者—紀念與商禽在一起的日子〉。
閱讀下文,選出最符合全文主旨的選項:
文學不是概念的羅列。概念在激盪的歷史前面是多麼的無力。使他人深受感動,不單 是靠言語或觀念,而是言語背後的生活之具體性。現實的生活是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 變成創造新現實的槓桿。作家如要正確地掌握現實,就必須忠於現實。要忠於現實,意味 著作家必須對自己誠實。 (龍瑛宗〈文學應有的狀態〉)
作家應該勇於介入社會現實 作家應該以感動他人為目標 作家應該澈底揚棄概念性言語 作家應該真誠面對自己的內在
答案:
解析:本段文字說明了龍瑛宗的的文學觀。他主張文學創作必須「注重現實」,並將一切重點歸結到對自己誠 實。
12. 、 13.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 題。
陳寅恪有句話:歷史事實和歷史記載是兩回事。我想不能這麼說。胡適說:歷史是個小姑 娘,任人打扮。這話就比較平實。舉例來說,中國的八年抗戰和三年內戰總是有過,也就是,
小姑娘的確存在,至於史家著述各有出入,那就是「打扮」的問題,史觀是對歷史的解釋,這 是史家和史家之間的差異,不是史書和史實的差異。歷史也許像氣象預報,美國的各大電視公 司自己分析資料預報天氣,甲臺和乙臺的報告往往不同,但無論怎樣,冬天總是冬天,不會把 冬天說成夏天。如果甲臺說明天下大雨,乙臺說明天下小雨,明天也不會是晴天。
有一年冬天,早晨還說無雪,午後突然大風雪驟至,雪深十吋,困住了許多人。又有一年
,氣象報告員開口就說「這天氣瘋了,你們不要太相信我的話。」這好比史家突然發現新證據
,只好推翻以前的結論。
這現象不多。 (王鼎鈞〈史差〉)
關於上文寫作技巧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用「歷史是個小姑娘,任人打扮」諷刺強權者杜撰歷史 用「歷史也許像氣象預報」說明史實高深莫測,難以掌握 開頭引用陳寅恪與胡適的意見,逐一加以否定,再提出新解
末句「這現象不多」暗示史家發現新證據以改寫歷史的可能性不高
答案:
解析: 以比喻的方式說明史書中記載的是真實,差別在於撰史者的詮釋方式不同。 比喻史書作者的詮釋 雖有所不同,但不可能完全脫離事實。 從「胡適說:歷史是個小姑娘,任人打扮。這話就比較平實
」可看出作者較同意胡適的意見,未加以否定。
下列敘述,最能總括全文意旨的選項是:
歷史事實沒有定論,人人皆有詮釋歷史的權利 史家因史觀不同,將形成截然不同的歷史詮釋
史書作者對歷史的詮釋雖不同,但歷史事實必然存在 史家因為文人相輕而惡性競爭,導致歷史事實被扭曲
答案:
解析: 文中未討論何人具有解釋歷史的資格。 作者認為史觀雖不同,但作出的歷史詮釋不至於相差太多
。 文中未涉及史家的競爭。
14.
、 15.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 題。
扶風馬孺子言:年十五六時,在澤州,與群兒戲郊亭上。頃然,有奇女墜地,有光曄然,
被緅裘,白紋之裹,首步搖之冠。貴游少年駭且悅之,稍狎焉。奇女頩爾怒曰:「不可。吾故 居鈞天帝宮下上星辰呼噓陰陽薄蓬萊羞昆侖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怒而謫來,七日當復。今吾 雖辱塵土中,非若儷也。吾復,且害若。」眾恐而退。遂入居佛寺講室焉。及期,進取杯水飲 之,噓成雲氣,五色脩脩也。因取裘反之,化為白龍,徊翔登天,莫知其所終。亦怪甚矣。
嗚呼,非其類而狎其謫不可哉。孺子不妄人也,故記其說。 (柳宗元〈謫龍說〉)
步搖:女子髮飾。頩:生氣變臉色的樣子。脩脩:錯雜貌。
14. 、 15. 題組 語譯
扶風的馬孺子說:(他)十五、六歲的時候,在澤州,和一群孩子在郊外的亭子裡玩耍。突然,有個奇異的 女子從天而降,光彩奪目,身披暗紅色皮衣,上面是白色的紋理,頭上戴步搖冠。少年貴族駭異但很喜歡她,試 探著親近她。奇女板起面孔怒道:「不准這樣。我一向居住在天中央的玉帝居住的宮殿,在星辰之間上上下下,
呼吸的是陰陽兩氣,藐視蓬萊、不屑崑崙,從不去那些地方的。玉帝因為我高傲自大,一生氣而把我貶謫到這來 的,七天後就回去。現在我雖然屈辱地來到塵世中,卻並非是你的同伴。我回去會給你帶來災禍的。」眾人害怕 便退避開。(她)於是來到佛寺住在講堂中。等到了期限,拿了杯水喝到嘴裡,噴出來成了一片雲氣,五彩繽紛
。便拿來皮衣,化成白色的龍,盤旋飛翔登天,不知道牠去了什麼地方,也是非常怪異啊!
嗚呼!不是她的同類而趁其被貶謫而進行猥褻,不能這樣啊!馬孺子不是(喜歡)胡說的人,所以記錄了他 的故事。
依據文意,選出引文中畫線部分最適切的斷句:
吾故居鈞天帝宮下,上星辰呼噓,陰陽薄,蓬萊羞,昆侖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怒 而謫來
吾故居鈞天帝宮,下上星辰,呼噓陰陽,薄蓬萊,羞昆侖,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
怒而謫來
吾故居鈞天,帝宮下上星辰,呼噓陰陽,薄蓬萊,羞昆侖,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
怒而謫來
吾故居鈞天帝,宮下,上星辰呼噓陰陽,薄蓬萊,羞昆侖而不即者帝,以吾心侈大怒,
而謫來
答案:
關於這篇文章的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本文應是作者貶謫一段時間後的作品,表現了自己閒適的心境 「眾恐而退」是因受到奇女的責備,害怕聲名不保而有的舉動 柳宗元以奇女自況,認為自己心志高遠,雖然被貶但不應受辱 本文以寓言的方式說明被貶後終究會飛黃騰達,一如白龍返天
答案:
解析: 從「頩爾怒曰」、「今吾雖辱塵土中,非若儷也」等文句可看出表達的是激憤之情。 害怕自己遭 遇不測。 暗示自己並非與一般貴族子弟相同,有拔然特出,不與培塿為類的意思。
二、多選題(占 24 分)
說明:第 題至第 題,每題有 5 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項畫 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者,得 3 分
;答錯 1 個選項者,得 1.8 分;答錯 2 個選項者,得 0.6 分;答錯多於 2 個選項或所 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下列文句中,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一個人犯錯難免,但若能坦誠錯誤,勇於改過,仍然可以找到重生的力量 想在這麼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一定要有出奇制勝的策略
消基會向媒體批露不合衛生標準的食品商名單,使大眾免於受害 一切準備就緒,我們隨時可以出發,向夢想的彼岸前進
對這些知法犯法、徇私舞弊的官員,一定要從重從嚴處理
答案:
解析: 坦「誠」錯誤→承。 「批」露→披。
下列各組「 」內字詞,前後意義相同的選項是:
久之,聞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且」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周處少年時,凶強俠氣,「為」鄉里所患
「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投票前務必審慎考量,勿令一時情緒「左右」決定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競飲先釂,唯恐樽盡。而往復「挹注」,竟不少減/政府部門「挹注」大量經費,促使 文化產業蓬勃發展
答案:
解析: 將。出自方苞〈左忠毅公逸事〉/況且。出自蘇軾〈赤壁賦〉。 皆為「被」。出自袁宏道〈晚遊 六橋待月記〉/出自《世說新語.自新》。語譯:周處年輕時,好勇鬥狠,喜歡打抱不平,被鄰里們 所畏懼。 侍從。出自《戰國策.馮諼客孟嘗君》/控制、支配。 日光。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大。出自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將液體由一容器注入另一容器。出自《聊齋志異.勞山道士》
/比喻取有餘以補不足。
在前後文句中,把重複出現的語詞抽出,改換成其他的同義詞語或近義詞語的一種修辭技 巧,叫做「抽換詞面」。請選出運用此一技巧的選項:
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 世衰道微,棄禮義,捐廉恥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西伯幽而演《易》,周旦顯而制《禮》,不以隱約而弗務,不以康樂而加思
答案:
解析: 「翰墨」和「篇籍」同指文章,為抽換詞面。出自曹丕《典論.論文》。 「衰」和「微」,「棄
」和「捐」均同義,屬抽換詞面。出自顧炎武〈廉恥〉。 屬於錯綜用法裡的「交蹉語次」。出自諸 葛亮〈出師表〉。 互文、對偶。出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屬於錯綜用法裡的「交蹉語次」。出 自曹丕《典論.論文》。
下列引用先秦諸子思想詮釋經典名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漁父〉文中漁父與世推移的人生觀,符合孟子所謂「聖之和者」—柳下惠的處世精 神
魏徵〈諫太宗十思疏〉中所言的「鳴琴垂拱,不言而化」,含有老子「無為而治」的思 想
〈諫逐客書〉中,李斯反對秦王驅逐客卿,提出唯有「兼相愛,交相利」方能一統天下 〈大同與小康〉「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即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之意
韓愈〈師說〉中描述「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正合乎孔子說過的「三 人行,則必有我師」
答案:
解析: 漁父選擇與世浮沉,較接近道家思想;柳下惠雖隨和,但始終積極入世。 李斯掌握秦王欲成就帝 業的雄心,反覆論述任用客卿的效益,與墨家主張的「兼相愛,交相利」無關。 韓愈認為「授之書 而習其句讀者也」是「小學而大遺」的作為。孔子向郯子、萇弘、師襄、老聃請益,方符合「三人行,
則必有我師」之說。
文學作品中,某些空間的描寫常具有特別的意義。請選出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
〈桃花源記〉中,陶淵明將桃花源的樣貌描寫成尋常農村,正印證了《論語》中「里仁 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的說法
〈虬髯客傳〉中,風塵三俠初遇於靈石旅舍,旅舍開放的格局設計,暗示了大唐氣象的 恢弘開闊
〈醉翁亭記〉中,作者書寫自然空間,由遠而近,最後聚焦於單一視點醉翁亭上,並描 摹其山水及人情之美,以「樂」作為全文主軸,展現仁者襟懷
〈項脊軒志〉中,歸有光將己身生命投射於項脊軒中,於是「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 有神護者」遂成了一種對自我的肯定和期許
〈劉姥姥〉中,寫瀟湘館「窗下案上設著筆硯」,「書架上磊著滿滿的書」,暗指房間 主人寒窗苦讀,努力追求功名
答案:
解析: 「里仁為美」說明選擇環境的重要性,〈桃花源記〉中並未有此說法。 靈石旅社之描寫,並未在 情節上有此意義。 瀟湘館為林黛玉之住處,她頗具文學修養但未追求功名。
古代文人常藉由「水」的意象來反映內心情緒。下列作品皆言及「水」,何者具有以水寓 情的用意?
鬱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 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風乍起,吹皺一池春水。閑引鴛鴦香徑裡,手挼紅杏蕊。 鬥鴨闌杆遍倚,碧玉騷頭斜墜
。終日望君君不至,舉頭聞鵲喜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 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 秋千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答案:
解析: 以江水寄寓喪國的傷痛。出自宋.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語譯:鬱孤臺下江水奔流,
其中包含多少異鄉遊子的淚水。朝西北方向瞭望京城,可惜無數山峰遮蔽了視線。 但青山又怎能遮 擋江水向東方奔流。傍晚時分,我正感到抑鬱憂愁,聽見深山中傳來鷓鴣哀啼。 「吹皺一池春水」
暗喻主人翁內心的波動、憂傷與無奈。出自五代.馮延巳〈謁金門〉。語譯:風突然吹起,一池春水 泛起了漣漪。我閑來無事,在花間小徑裡逗引池中的鴛鴦,隨手搓揉著摘下的杏花蕊。 獨自倚靠在 池邊做成鬥鴨形狀的欄杆旁,頭上的碧玉簪斜垂下來。我整日思念心上人,但心上人始終沒有到來,
抬起頭來,忽然聽到喜鵲的叫聲。 以水比喻女子對情愛的憾恨及對男子的思念。出自宋.李之儀〈
卜算子〉。語譯:我住在長江的上游,你住在長江的下游;天天思念著你卻見不到你,你我喝的都是 長江的水。 這流水什麼時候才能休止?這怨恨什麼時候才能停歇?但願你的心能夠跟我的心一樣,
就必定不會辜負這番相思情意。 將亡國的憂愁比為無盡東流的春水。出自南唐.李煜〈虞美人〉。
語譯:良辰美景何時了結?不知道多少往事被勾上心頭。昨天夜裡,小樓又吹起一陣東風。明朗的月 色中想起故國,心中的痛苦難以忍受。 雕飾花紋的欄杆、玉石砌成的庭階,應該還在。只是當時的 美好容顏已衰老。若問我心中到底有多少哀愁?那就和春天的江水一樣,不斷地滾滾東流。 「綠水
」指清澈河水,無特指情感。出自宋.蘇軾〈蝶戀花〉。語譯:春天將盡,百花凋殘,杏樹上的果實 尚未成熟。燕子成群在天空飛翔,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枝頭上的柳絮被風吹得越來越少,天 涯到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 圍牆裡面,少女正在盪秋千,發出清脆的笑聲,圍牆外道路上的行人 聽見了。笑聲漸漸越來越小,行人懊惱著自己的多情和少女的無情。
閱讀下列文章後,選出敘述正確的選項:
「你去當吧!你去當吧,我不去!」
「好,我去,我就願意進當鋪,進當鋪我一點也不怕,理直氣壯。」
新做起來的我的棉袍,一次還沒有穿,就跟著我進當鋪去了!在當鋪門口稍微徘徊了 一下,想起出門時郎華要的價目—非兩元不當。
「五毛錢!這件衣服袖子太瘦,賣不出錢來……」
「不當。」我說。
「那麼一塊錢,……再可不能多了,就是這個數目。」他把腰微微向後彎一點,櫃臺 太高,看不出他突出的肚囊……
一隻大手指,就比在和他太陽穴一般高低的地方。
帶著一元票子和一張當票,我怏怏地走,走起路來感到很爽快,默認自己是很有錢的 人。菜市,米店我都去過,臂上抱了很多東西,感到非常願意抱這些東西,手凍得很痛,
覺得這是應該,對於手一點也不感到可惜,本來手就應該給我服務,好像凍掉了也不可惜
。走在一家包子鋪門前,又買了十個包子,看一看自己帶著這些東西,很驕傲,心血時時 激動,至於手凍得怎樣痛,一點也不可惜。路旁遇見一個老叫化子,又停下來給他一個大 銅板,我想我有飯吃,他也是應該吃啊!然而沒有多給,只給一個大銅板,那些我自己還 要用呢!又摸一摸當票也沒有丟,這才重新走,手痛得什麼心思也沒有了,快到家吧!快 到家吧。
又摸一摸當票才走進院去。郎華仍躺在床上,和我出來的時候一樣,他還不習慣於進 當鋪。他是在想什麼。拿包子給他看,他跳起來:
「我都餓啦,等你也不回來。」
十個包子吃去一大半,他才細問:「當多少錢?當鋪沒欺負你?」
把當票給他,他瞧著那樣少的數目:
「才一元,太少。」
雖然說當得的錢少,可是又願意吃包子,那麼結果很滿足。他在吃包子的嘴,看起來 比包子還大,一個跟著一個,包子消失盡了。 (蕭紅〈當鋪〉)
對話在本文的作用是表述敘事者的思考與想法,而不在推動情節進行 由後文可推知郎華不去當鋪的原因是怕被當鋪欺負,當不到好價錢 敘事者還能給乞丐一個銅板,可見棉袍當了一個極高的價錢
在本文中可看出兩人的關係,郎華比敘事者強勢,也比敘事者自私 「嘴巴看起來比包子還大」,暗示兩人生活貧窮,物質生活得不到滿足
答案:
解析: 推動了只有敘事者一人去當鋪的情節。 是因為男生怕丟臉。 可看出敘事者的慈悲與同情,認為 人人都應被愛被照顧。
閱讀下列文章後,選出符合其觀點的論述:
人類之所以異於其他動物,在於有其文明之創生。而人類文明,乃人類於大自然宇宙 之背景中,採取其所可用之工具,並加以操作而有之結果。或在遠古文明中,人類所採用 之工具,如石器、陶器、銅器或文字等。毫無疑問,在人類所採用之工具中,以文字為最
。它不但造就了異於其他動物,並為人類所獨享之文明,同時就在人類本身的文明中,也 由於文字的發生,使文字前後的世界或文明,才是人類唯一代表性的文明。若以技術而言
,此事誠然不虛,但當我們一旦超出技術之層面以外,如基礎、理想、精神、心靈等與本 體相關的事物時,文字的存在,又能提供我們多少有力的助益呢?所以基本上,以今日而 言,只要我們想要展示有關人類文明之具體而深具基礎性的意義,不能再任憑於文字應用 式之操作或壟斷,反而要將文字之形式應用式之操作予以澈底解構,才能真及於文字前或 文字外之更具自然存在性之領域,並展示一些人類文明之深具基礎性之內涵與意義。
(史作檉《史作檉的六十堂哲學課》)
透過上述討論,可以將人類文明帶回原始時代,文字只是成為解釋原始文明的工具,而 不會成為妨害理解的障礙
研究人類文明時,必須先區分原始文明與文字後的文明,才能真正理解文明的發展,與 各自不同的意義
人類與其他動物不同,能產生獨特的人類文明,最主要的因素便是文字工具的有無
文字能幫助我們理解基礎、理想、精神、心靈等與本體相關的事物,並將原始的概念解 構,得到真正的自然
探究文明最好的方式,就是將文字前的原始文明,一併加入人類文明來加以深刻探討
答案:
解析: 從「只要我們想要展示有關人類文明之具體而深具基礎性的意義,不能再任憑於文字應用式之操作 或壟斷」可知文字對理解「基礎、理想、精神、心靈等與本體相關的事物」會造成障礙。 要解構的 是文字,而非原始概念。全文賞析:先有自然本體,再有文字出現之後的文明,由於文字的歧異性,
使文字產生後的文明離自然本體越來越遠,反而使理解文明的企圖周旋在文字的泥淖之中。史作檉本 文的用意即在於必須脫離文字的迷障,才能了解更為本體的相關事物。
第貳部分:非選擇題 (共三大題,占 54 分)
說明:本部分共有三題,請依各題提示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案卷」上,並標明題號一、
二、三。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
一、格言闡釋(占 9 分)
卡夫卡說:「心臟是一座有兩間臥室的房子,一間住著痛苦,另一間住著歡樂,人不能笑 得太響。否則笑聲會吵醒隔壁房間的痛苦。」請問這句格言旨在說明什麼人生道理?你對這句 話的想法又是如何?文長約 150~180 字(7~9 行)。
【寫作引導】
請將具體意象與抽象哲理結合,結合度越高,並能體會寂寞者為佳。
【參考範文】
這段格言的主旨在說明人的內心能感覺到痛苦和歡樂兩種情感,在歡樂之時往往忘卻其他不快樂的事物,因 此當歡樂過去,就會品嘗到寂寞、孤獨的痛苦。所謂不能笑得太響,就是要永遠保持理性、冷靜的神智,避免樂 極生悲。但我認為卡夫卡是個永遠心靈孤獨的人,故有此言,然而生命不總是悲歡交集的嗎?能在痛苦和歡樂中 學習,有所得,有所悟,也是另一種生活方式。
二、文章分析(占 18 分)
閱讀框線內文章後,回答問題。答案請標明 、 書寫, 、 合計文長約 250~300 字
(12~14 行)。
請依據甲文,闡釋柳宗元登西山之後的感受與啟發。
蔣勳與柳宗元的看法是否相同?請依據甲、乙兩段文字加以說明。
甲、其高下之勢,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攢蹙累積,莫得遯隱。縈青繚白,外與 天際,四望如一。然後知是山之特出,不與培塿為類。悠悠乎與灝氣俱,而莫得其涯;
洋洋乎與造物者遊,而不知其所窮。 (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乙、登山的過程中,會愈來愈不想跟旁邊的人講話,因為爬山很喘,山上空氣又很稀薄,你 必須把體力保持得很好。爬山的人彼此之間會隔一段蠻長的距離,很少交談。行進中,
你會聽到自己的心跳,聽到自己的呼吸。休息時,則是完全靜下來,看著連綿不斷的山 脈,浩浩蒼穹,無盡無涯,那種孤獨感就出來了,孤獨感裡還帶著點自負。你真正意識 到自己的存在,是跟所有周邊的存在,形成一種直觀的親密。 (蔣勳《孤獨六講》
)
【寫作引導】
當指出柳宗元由忐忑惴慄的心情到豁然開朗的轉變,其中可藉由說明「西山」與「培塿」的象徵意涵,表現出 精神超脫的關鍵點。
蔣勳雖然以「孤獨感」形容登山感受,但其間體悟與柳宗元相去未遠,同樣著重觀看浩渺景色後,生發而出的 自信。
【參考範文】
此段描寫作者登上西山山頂,居高臨下,將周遭廣袤的景色盡收眼底。此時方明白,西山的奇特不能與一般的 山等同而語。此處以「培塿」暗示小人,以「西山」暗指君子節操,表現出作者傲然卓立,不與小人為伍的情 操。而大自然的浩然之氣盪滌了作者的胸襟,使之解除「惴慄」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人格精神與宇宙自然的相 結合。
蔣勳強調爬山的過程當中會逐漸湧現一股孤獨感,這並不是孤單寂寞的感受,而是指登山者能夠摒除外界人為 的喧擾,專心致志地和自我對話,澄清思緒。和柳宗元相似的是,蔣勳認為登上山頂,欣賞到浩瀚無垠的自然 景觀,能讓人們產生傲然超越的感受。而登頂者與周邊存在形成「直觀的親密」,也和柳宗元描述的「物我合 一」境界相仿。
三、引導寫作(占 27 分)
「人生的意義,由我們自己決定。」現在想起來,在你曾經歷過的短暫人生中,哪一天對 你而言意義非凡?可能是在決賽的那一天,從此你對成敗有了不一樣的體悟;可能只是在平凡 的一天,在轉角處遇見一件小小的驚喜,卻因此體會到人間美的真諦。
,書寫這特別的一天及其對你的意義。文長不限。
【寫作引導】
取材是本文取得高分之關鍵,不論是發生了重要事件,或者只是一個觀念的產生或改變,都必須能夠從中提揭出 屬於自己的意義。
良好的描述能力,也將是本文重要的得分之鑰。
此題易寫難工,鑑別度高。
【參考範文】
那天,午後的南投山區,下了場滂沱大雨,我和那邊的小朋友們打水球戰。這原本只是志工旅行的一個小環 節,後來竟改變了我看待小朋友,甚至整個社會的觀點和態度。
在這夏令營裡,其中一個和我感情不錯的小朋友,從早上就開始和我說,自己不想玩水球,怕身體會溼掉。
我基於隊輔的職責所在,還是鼓勵他,要參加營隊的活動才行。最後,他還是硬著頭皮上陣了,而我,則沾沾自 喜於自己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水球戰開始了!天空隨之風雲變色。漸漸地,已分不清身上是來自水球的水,還是雨水。雨水從點點滴滴到 淅淅瀝瀝,再變成淋淋漓漓,只消幾分鐘的時間。這雷陣雨瞬間冷卻了熾熱的地面,迎來冷風,叫人直打哆嗦。
有些小朋友享受著這種清涼;而他,則更賣力地想躲避水球的攻擊,以畏縮而無助的眼神看著我。
至此,我也感到不舒服了。儘管我因拿著相機而可以豁免於攻擊,但也被大雨淋得心生不滿。我看著他快要 哭出來的樣子,想像著如果我是他,會作何感想──於是我把他帶到屋簷下休息。
是啊,為什麼我們非得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呢?為什麼主見常常被規矩吞噬呢?為什麼長大以後,便會忘記自 己小時候所渴望的事情呢?我一邊陪著他,一邊想著這些問題。而他後來回到教室,一個人玩著玩具,笑靨如花 綻放。
在那之後,我陸陸續續又參加了很多次類似的活動,每次看著小朋友,可以自主決定時的滿足感,都會讓我 想起這天。那場雨、那股眼神、那個結果。如果我們,不論大人或小孩,都可以不受限於現實的囹圄,好好說出 自己所想要的;也都可以互相尊重、互相體諒,不互相為難。那這個世界一定可以變得更單純,更可愛。
※非選擇題評分標準 一、格言闡釋(占 9 分)
評閱重點:將具體意象與抽象哲理結合,才能顯示學生對本文的解讀高低;此外,要能對本文提出自己的 看法,同意或反對皆可。倘若能結合卡夫卡的特徵、現代主義的文化語境一併解讀,則可得到高分。對本 格言的看法並無標準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脈絡清楚即可。
A 等(7~ 9 分) 能解讀並評論作者的看法,表達自己意見,內容充實,理路清晰,文字流暢。
B 等(4~6 分) 大致能解讀並評論作者的看法,內容平實,文字通順。
C 等(1~3 分) 內容貧乏,評論失當,沒有己見,文字蕪雜。
備註: 解讀不恰當,或幾乎沒有看法,至多 C 級(3 分)。
字數不足或超過,每 1 行扣 1 分,最多扣 2 分。
錯別字過多酌扣 1 分。
二、文章分析(占 18 分)
評閱重點:第 小題須闡述柳宗元登西山之後的感受與啟發;第 小題進一步比較柳宗元和蔣勳的 看法。
A 等(13~18 分) 第 小題能正確闡述柳宗元的體悟;第 小題能比較二者看法之異同,且文筆流暢
,條理清楚。
B 等(7~12 分) 第 小題闡述未盡切當;第 小題比較二人觀點,說理欠周延,或不盡正確。
C 等( 1~6 分) 、 小題中,僅部分符合要求,且敘述拙劣貧乏。
備註: 不分項或未標 、 卻仍層次清楚者,酌扣 1 分。
字數不足或超過(少於 9 行或多於 14 行),每 1 行扣 1 分,最多扣 2 分。
錯別字過多者,酌扣 1 分。
引述原文過多,幾乎沒有看法,至多評 C 級(1~6 分)。
完全照抄原文,則評 0 分。
三、引導寫作(占 27 分)
評閱重點:以「人生中的一天」為題,書寫這一天及其意義。必須能夠扣緊題旨發揮,講一個發生在那一 天的故事,不宜通篇議論人生的意義。
A+ 25~27 立意取材:掌握題幹要求,緊扣題旨發揮;內容充實,思路清晰;表達精確,體
悟深刻;論述周延,富有創意;舉例詳實貼切,材料運用恰當。
結構組織:結構嚴謹,脈絡清楚。
遣詞造句:字句妥切,邏輯清晰;文筆流暢,修辭優美。
A 22~24
A- 19~21
B+ 16~18 立意取材:尚能掌握題幹要求,依照題旨發揮;內容平實,思路尚清晰;表達尚
適當,體悟稍欠深刻;論述尚周延,略有創意;舉例平淡疏略,材料運用尚恰當
。
結構組織:結構大致完整,前後尚通貫,脈絡大致清楚。
遣詞造句:字句尚適當,邏輯尚清晰;文筆平順,修辭尚可。
B 13~15
B- 10~12
C+ 7~9 立意取材:未能掌握題幹要求,題旨不明或偏離題旨;內容浮泛,思路不清;表 達不當,體悟膚淺或全無體悟;論述不周延,缺乏創意;舉例鬆散模糊,材料運 用不當。
結構組織:結構鬆散,前後矛盾,脈絡不清。
遣詞造句:字句欠當,邏輯不通;文筆蕪蔓,修辭疏略。
C 4~6
C- 1~3
備註: 完全文不對題,或作答內容完全照抄試題、引導文字者,評 0 分。
文未終篇,或一段成文者,至多 B 等(18 分)。
錯別字過多,酌予扣分:2~4 個錯別字扣 1 分。
標點符號不清楚,或一個逗號用到底:酌扣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