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歷史考科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歷史考科"

Copied!
8
0
0

Teks penuh

(1)

102 學年度指定科目考試試題

歷史考科

-作答注意事項-

考試時間: 80 分鐘

作答方式:

˙選擇題用 2B 鉛筆在「答案卡」上作答;更正時,

應以橡皮擦擦拭,切勿使用修正液(帶)。

˙非選擇題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在「答案卷」

上作答;更正時,可以使用修正液(帶)。

˙未依規定畫記答案卡,致機器掃描無法辨識答案;

或未使用黑色墨水的筆書寫答案卷,致評閱人員無 法辨認機器掃描後之答案者,其後果由考生自行承 擔。

˙答案卷每人一張,不得要求增補。

(2)

第 壹 部 分 : 選 擇 題 ( 占 8 0 分 ) 一 、 單 選 題 ( 占 7 2 分 )

說明:第1題至第36題,每題有4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是正確或最適當的選項,請畫 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答對者,得2分;答錯、未作答或畫記多 於一個選項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1. 某 一 時 期 中,商 人 可 以 透 過 競 標,取 得 徵 稅 的 權 利,並 用 各 種 日 常 所 需 用 品 到 各 社 換 取 鹿 肉 , 製 成 鹿 脯 上 繳 , 做 為 部 分 稅 收 。 此 徵 稅 方 式 為 :

(A)荷 治 時 期 的 贌 社 制 度 (B)鄭 氏 時 期 的 五 商 制 度 (C)清 領 時 期 的 土 官 制 度 (D)日 治 時 期 的 保 甲 制 度

2. 某 人 說 : 本 島 人 諸 君 , 要 自 己 省 察 , 你 們 對 帝 國 盡 忠 只 有 二 十 餘 年 ,「 內 地 」 人 已 有 二 千 餘 年 , 所 以 不 應 奢 望 權 利 與 待 遇 與 「 內 地 」 人 相 同 。 說 這 段 話 的 人 應 是 :

(A)鄭 氏 官 員 對 在 臺 漢 人 所 說 的 話 (B)施 琅 入 臺 對 明 鄭 遺 民 所 說 的 話 (C)日 本 殖 民 官 員 對 臺 民 所 說 的 話 (D)戰 後 陳 儀 政 府 對 臺 人 所 說 的 話

3. 一 個 工 業 國 家 在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中,受 到 戰 火 破 壞,戰 後 經 濟 困 苦。藉 著 韓 戰 爆 發 的 時 機 , 迅 速 復 興 其 工 業 , 到1970年 代 成 為 經 濟 大 國 。1990年 後 , 該 國 經 濟 發 展 則 陷 入 停 滯 , 但 其 科 技 研 發 仍 居 領 先 。 這 個 國 家 是 :

(A)德 國 (B)蘇 聯 (C)日 本 (D)中 華 民 國

4. 孔 子 作 《 春 秋 》, 不 欲 載 之 空 言 , 主 張 見 諸 行 事 , 通 過 具 體 史 事 呈 現 微 言 大 義 , 有 褒 有 貶 , 使 亂 臣 賊 子 知 所 戒 懼 。 司 馬 遷 繼 承 春 秋 學 傳 統 , 作 《 史 記 》, 是 為 中 國 史 學 的 起 源 。 從 《 春 秋 》、《 史 記 》 以 來 , 中 國 史 學 的 主 要 功 能 為 何 ?

(A)考 據 、 求 真 (B)求 真 、 鑑 戒 (C)鑑 戒 、 陶 冶 (D)陶 冶 、 考 據

5. 一 個 宗 教 團 體 出 版 信 仰 手 冊 , 要 求 信 徒 崇 拜 聖 人 遺 骨 、 向 遺 骨 祈 禱 、 到 羅 馬 朝 聖 、 肯 定 羅 馬 教 宗 的 赦 罪 權 、 主 張 教 義 須 遵 循 羅 馬 教 廷 的 解 釋 。 這 個 團 體 最 可 能 是 :

(A)喀 爾 文 教 派 (B)英 國 國 教 派 (C)長 老 會 (D)耶 穌 會

6. 某 一 時 期 中,學 者 強 調 分 析 與 研 究,在 探 討 不 同 因 素 對 制 度 發 展 的 影 響 時,還 努 力 找 出 這 些 影 響 背 後 的 規 律 和 因 果 關 係 。 這 最 可 能 是 哪 個 時 期 學 者 思 考 問 題 的 傾 向 ? (A)中 古 時 期 (B)文 藝 復 興 時 期 (C)宗 教 改 革 時 期 (D)啟 蒙 運 動 時 期 7. 中 國 歷 史 上 某 一 時 期,士 人 和 小 吏 要 在 仕 途 上 求 發 展,多 以 孝 廉 為 階 梯。學 者 指 出 ,

此 時 孝 廉 以 家 貲 豐 厚 , 累 世 仕 宦 , 研 讀 經 書 , 曉 習 律 令 , 且 經 過 地 方 吏 職 歷 練 的 , 占 大 多 數 ; 來 自 貧 寒 之 家 , 但 才 德 兼 備 的 , 則 很 少 。 這 一 時 期 最 可 能 是 :

(A)東 漢 (B)東 晉 (C)北 周 (D)北 宋

8. 某 位 史 家 說 :「 十 字 軍 對 歐 洲 文 明 影 響 是 否 很 大 , 是 有 爭 論 的 。 毫 無 疑 問 , 十 字 軍 有 助 於 義 大 利 港 口 城 市 的 經 濟 成 長 , 尤 其 是 熱 那 亞 、 比 薩 和 威 尼 斯 。 然 而 重 要 的 是 , 十 二 世 紀 財 富 和 人 口 的 增 加 先 使 得 十 字 軍 運 動 成 為 可 能。十 字 軍 也 許 促 進 商 業 復 興,但 確 實 並 未 引 發 商 業 的 復 甦 。 」 這 位 史 家 要 說 明 的 最 可 能 是 :

(A)有 關 十 字 軍 運 動 對 於 東 方 世 界 的 影 響 (B)十 字 軍 運 動 對 於 歐 洲 文 明 並 沒 有 影 響 (C)義 大 利 商 業 復 興 是 十 字 軍 運 動 的 結 果 (D)商 業 和 人 口 復 興 是 十 字 軍 運 動 的 背 景 9. 某 國 政 府 重 視 貴 重 金 屬 , 除 立 法 禁 止 輸 出 金 、 銀 外 , 還 規 定 外 國 商 人 前 來 貿 易 時 , 須

以 金 、 銀 支 付 貨 款 。 為 振 興 經 濟 , 又 取 消 國 內 貿 易 障 礙 , 以 建 立 單 一 市 場 , 並 補 貼 本 國 商 品 獎 勵 出 口 , 同 時 還 限 制 殖 民 地 僅 能 與 母 國 貿 易 。 某 國 是 指 :

(A)十 五 世 紀 的 荷 蘭 (B)十 七 世 紀 的 法 國 (C)十 九 世 紀 的 日 本 (D)二 十 世 紀 的 英 國

(3)

10. 一 位 臺 灣 歷 史 人 物 歷 經 兩 個 不 同 時 期,他 雖 未 曾 擔 任 過 官 職,掌 握 過 實 權,卻 是 舉 足 輕 重 的 政 治 人 物,動 見 觀 瞻 的 社 會 領 袖,他 用 溫 和 的 方 式 來 抵 抗 日 本 殖 民 政 府 與 國 民 黨 的 統 治 。 他 是 :

(A)辜 顯 榮 (B)林 獻 堂 (C)蔣 渭 水 (D)謝 雪 紅

11. 某 一 皇 帝 下 詔 , 隴 西 李 氏 、 太 原 王 氏 、 滎 陽 鄭 氏 等 七 姓 十 家 , 不 得 「 自 為 婚 」( 相 互 聯 姻 ), 又 禁 止 「 賣 婚 」( 與 非 世 族 的 富 人 聯 姻 , 以 獲 取 豐 厚 的 聘 金 或 嫁 妝 )。 但 七 姓 十 家 自 封 為 「 禁 婚 家 」, 私 下 仍 相 互 聘 娶 , 只 是 不 敢 公 開 舉 行 婚 禮 而 已 。 此 一 記 載 反 映 的 時 代 與 現 象 最 可 能 是 :

(A)秦 漢 時 期 , 世 族 勢 力 仍 然 強 固 (B)魏 晉 時 期 , 世 族 勢 力 已 經 衰 弱 (C)唐 代 世 族 在 社 會 上 仍 有 其 地 位 (D)宋 代 世 族 受 到 打 壓 , 漸 趨 崩 解

12. 《 元 史 . 泰 不 華 傳 》 記 載 :「 泰 不 華 字 兼 善 , 伯 牙 台 氏 , 父 塔 不 台 , 歷 仕 台 州 錄 事 判 官 , 遂 居 於 台 。 家 貧 好 讀 書 , 年 十 七 , 江 浙 鄉 試 第 一 , 明 年 至 治 元 年 , 進 士 及 第 。 至 正 元 年 , 泰 不 華 除 ( 担 任 ) 紹 興 路 總 管 , 行 鄉 飲 酒 禮 , 教 民 興 讓 , 越 俗 大 化 。 」 下 列 論 述 或 論 著 , 何 者 最 有 可 能 引 以 上 文 字 作 為 證 據 ?

(A)〈 元 初 州 縣 多 世 襲 〉 (B)《 元 西 域 人 華 化 考 》 (C)〈 色 目 人 隨 便 居 住 〉 (D)《 元 典 章 校 補 》

13. 在 一 場 內 戰 中,全 國 分 為 兩 個 陣 營,戰 後,戰 勝 陣 營 主 張:各 邦 人 民 不 僅 是 邦 的 公 民 , 也 是 聯 邦 公 民;邦 政 府 未 經 法 律 程 序,不 得 剝 奪 該 邦 人 民 的 生 命、自 由 或 財 產,但「 法 律 程 序 」 須 由 聯 邦 政 府 制 訂 。 這 場 內 戰 是 :

(A)英 國 光 榮 革 命 (B)法 國 大 革 命 (C)美 國 南 北 戰 爭 (D)俄 國 大 革 命

14. 一 位 十 九 世 紀 初 期 的 政 治 人 物 表 示:人 民 以 為 談 一 談 社 會 契 約,革 命 就 完 成 了 ! 事 實 上 , 對 於 所 有 國 家 而 言 , 最 重 要 的 絕 對 不 是 改 變 , 而 是 保 持 體 制 的 穩 定 , 以 及 不 中 斷 地 執 行 既 有 法 律 , 因 此 應 該 讓 現 存 的 政 府 繼 續 執 政 。 此 人 的 政 治 觀 點 最 可 能 屬 於 : (A)保 守 主 義 (B)民 族 主 義 (C)自 由 主 義 (D)社 會 主 義

15. 中 國 古 代 的 某 一 宗 教,其 經 典 不 少 是 學 習、摹 仿,甚 至 借 用 其 他 宗 教 經 典 的 內 容 而 成 。

《 玉 清 經 本 起 品 》就 是 一 例 , 如 : 品 中 述 及 元 始 天 尊 的 十 戒 , 第 一 戒 , 不 得 違 戾 父 母 師 長 , 反 逆 不 孝 ; 第 二 戒 , 戒 殺 生 。 這 個 例 子 的 情 形 , 應 作 怎 樣 的 解 讀 ?

(A)道 教 取 佛 教 經 典 為 本 , 增 添 儒 家 觀 念 (B)佛 教 取 道 教 經 典 為 本 , 增 添 儒 家 觀 念 (C)道 教 取 儒 家 經 典 為 本 , 增 添 佛 教 觀 念 (D)佛 教 取 儒 家 經 典 為 本 , 增 添 道 教 觀 念 16. 某 一 時 期,臺 灣 當 局 公 布:糾 眾 集 夥 而 以 暴 行 或 脅 迫 手 段 達 成 目 的 者,皆 屬「 匪 徒 」,

依 下 列 情 節 分 別 論 處 。 一 、 為 首 及 教 唆 者 處 以 死 刑 ; 二 、 參 與 策 畫 者 或 擔 任 指 揮 者 處 以 死 刑 ; 三 、 附 從 者 處 有 期 徒 刑 或 重 勞 役 。 這 個 法 令 的 目 的 是 :

(A)清 領 初 期 , 為 了 防 止 漳 泉 械 鬥 (B)清 領 中 期 , 為 了 避 免 原 漢 衝 突 (C)日 治 初 期 , 為 了 鎮 壓 武 裝 抗 日 (D)日 治 後 期 , 為 阻 止 原 住 民 起 事

17. 司 馬 光 在 《 資 治 通 鑑 》 中 說 :「 三 代 之 前 , 海 內 諸 侯 , 何 啻 萬 國 , 有 民 人 、 社 稷 者 , 通 謂 之 ( 甲 )。 合 萬 國 而 君 之 , 立 法 度 , 班 號 令 , 而 天 下 莫 敢 違 者 乃 謂 之 ( 乙 )。 王 德 既 衰 , 強 大 之 國 能 帥 諸 侯 以 尊 天 子 者 , 則 謂 之 ( 丙 )。 」 甲 、 乙 、 丙 各 應 填 入 何 字 ? (A)霸 、 王 、 君 (B)王 、 霸 、 君 (C)君 、 王 、 霸 (D)君 、 霸 、 王

18. 清 朝 末 年 , 中 國 人 開 始 與 西 方 工 業 文 明 接 觸 , 如 李 鴻 章 已 深 感「 洋 機 器 於 耕 、 織 、 印 刷 、 陶 埴 諸 器 , 皆 能 製 造 , 有 裨 民 生 日 用 。 妙 在 借 水 火 之 力 , 以 省 人 之 勞 費 。 」 於 是 主 張 「 設 機 器 局 自 為 製 造 , 輪 船 、 鐵 路 自 為 轉 運 」 以 便 「 為 內 地 開 拓 生 計 。 」 但 當 時 朝 野 人 士 , 鑒 於 時 局 的 嚴 峻 , 亦 贊 成 利 用 機 器 , 但 多 主 張 以 製 造 何 者 為 先 ?

(A)輪 船 、 鐵 路 (B)鐵 路 、 織 機 (C)織 機 、 槍 礟 (D)槍 礟 、 輪 船

(4)

1 9 . 圖 一 是 歷 史 上 某 一 戰 爭 路 線 圖 的 一 部 分。圖 中 , 黑 色 線 條 表 示 戰 爭 進 行 的 路 線 , 箭 頭 指 示 戰 爭 進 行 的 方 向 。 根 據 圖 中 資 訊 判 斷 , 這 應 是 哪 次 戰 爭 的 一 部 分 ?

(A)亞 歷 山 大 東 征 (B)阿 拉 伯 帝 國 的 擴 張 (C)十 字 軍 東 征

(D)蒙 古 人 西 征

20. 東 晉 的 孫 盛 討 論《 三 國 志 》與《 世 語 》有 關 袁 紹 出 兵 人 數 的 差 異。《 三 國 志 》寫 到:「袁 紹 簡 精 卒 十 萬 , 騎 萬 匹 , 將 攻 ( 曹 操 根 據 地 ) 許」。《 世 語 》 則 記 載 :「袁 紹 僅 有 步 卒 五 萬 , 騎 八 千 。」孫 盛 指 出 :「根 據 曹 操 曾 對 崔 琰 說 , 冀 州 戶 籍 中 有 人 口 三 十 萬 , 再 加 上 幽 、 并 、 青 等 州 , 更 是 不 少 。 袁 紹 用 兵 , 必 然 大 舉 出 動 , 所 以 他 出 兵 十 萬 攻 打 曹 操 應 屬 可 信 。」上 述 孫 盛 所 說 的 內 容 , 在 歷 史 學 中 稱 為 :

(A)敍 事 (B)考 證 (C)褒 貶 (D)史 論

21. 越 戰 期 間,美 國 派 軍 支 援 南 越 政 府,美 國 記 取 韓 戰 的 教 訓,不 允 許 其 地 面 部 隊 越 過 北 緯 十 七 度 線 , 以 避 免 刺 激 某 國 , 讓 戰 爭 擴 大 。 此 處 某 國 是 指 :

(A)中 共 (B)印 度 (C)菲 律 賓 (D)北 韓

22. 總 督 府 視 鴉 片 吸 食 是 一 種 疾 病,吸 食 者 是 身 心 不 健 全 的 中 毒 者。因 此,在 制 訂 鴉 片 政 策 時,規 定 只 提 供 鴉 片 給 經 醫 師 認 可 的 中 毒 者,避 免 其 苦 痛 或 猝 死。如 此 不 但 可 以 減 少 民 眾 對 新 政 策 的 抗 拒,也 將 鴉 片 吸 食 者 控 制 在 一 定 範 圍 之 內 以 期 自 然 消 滅,同 時 也 可 以 經 由 鴉 片 販 賣 增 加 總 督 府 的 收 入。從 以 上 文 字 來 看,總 督 府 鴉 片 政 策 所 採 取 的 手 段 為 :

(A)放 任 與 自 由 買 賣 (B)治 療 與 自 由 買 賣 (C)漸 禁 與 專 賣 制 度 (D)嚴 禁 與 專 賣 制 度 23. 某 位 學 者 比 較 人 類 四 大 古 文 明 時,提 及 其 中 兩 個 文 明:這 兩 個 文 明 基 本 上 都 是 土 生 土

長 地 自 行 發 展 出 來 的,也 都 有 自 然 天 險 屏 障 或 地 理 上 的 偏 安,讓 它 們 自 成 一 個 世 界 , 為 統 一 政 權 的 出 現 提 供 有 利 養 分 。 學 者 所 指 稱 的 兩 大 文 明 最 可 能 是 :

(A)印 度 、 埃 及 古 文 明 (B)兩 河 、 中 國 古 文 明 (C)埃 及 、 中 國 古 文 明 (D)印 度 、 兩 河 古 文 明

24. 一 位 新 文 化 運 動 的 主 導 人 物,主 張 改 良,反 對 革 命,對 當 時 許 多 人 受 到 俄 國 十 月 革 命 鼓 舞 宣 傳 馬 克 思 主 義,介 紹 階 級 鬥 爭 與 唯 物 史 觀 的 作 法,並 不 贊 成,認 為 變 革 需 要 一 點 一 滴 的 累 積 , 因 此 反 對 急 進 。 他 最 可 能 是 :

(A)李 大 釗 (B)陳 獨 秀 (C)胡 適 (D)魯 迅

25. 圖 二 是 十 六 世 紀 初 東 南 亞 某 一 國 家 都 城 的 格 局 圖。從 圖 中 內 容 判 斷,這 最 可 能 是 下 列 哪 座 都 城 ?

(A)呂 宋 的 馬 尼 拉 (B)暹 邏 的 阿 瑜 陀 耶 (C)緬 甸 的 蒲 甘 (D)越 南 的 升 龍

圖一

圖二

(5)

26. 太 平 軍 起 事 期 間 , 西 方 各 國 希 望 維 持 中 立 , 英 國 駐 華 公 使 文 翰 於1853年4月 抵 達 「 天 京 」, 東 王 楊 秀 清 與 其 有 書 函 往 來 。 江 蘇 巡 撫 得 訊 後 , 為 此 深 感 緊 張 , 也 特 別 行 文 照 會 英 、 美 兩 國 領 事 。 以 下 是 當 時 三 方 往 來 的 書 信 資 料 :

甲 : 希 念 兩 國 通 商 和 好 已 久 , 今 商 民 被 擾 , 貿 易 不 通 , 希 速 發 火 輪 來 江 剿 擊 。

乙 : 爾 遠 人 願 為 藩 屬 , 天 下 歡 樂 。 既 忠 心 歸 順 , 是 以 降 旨 爾 頭 人 及 眾 兄 弟 , 可 隨 意 來 天 京 。

丙 : 來 書 言 語 無 狀 , 不 能 理 會 , 中 國 既 准 吾 通 商 , 則 無 論 何 人 , 有 損 我 商 務 , 我 國 惟 以 兵 戈 從 事 。

三 段 資 料 的 先 後 次 序 排 列 應 是 :

(A)乙 甲 丙 (B)乙 丙 甲 (C)丙 甲 乙 (D)丙 乙 甲

27. 「 吠 陀 經 」 和 「 奧 義 書 」 都 是 古 代 印 度 婆 羅 門 信 仰 的 重 要 經 典 。「 吠 陀 經 」 是 婆 羅 門 信 仰 的 基 礎 ,「 奧 義 書 」 則 是 針 對 婆 羅 門 信 仰 流 弊 而 起 的 反 省 與 改 進 。 從 「 吠 陀 經 」 到 「 奧 義 書 」, 印 度 婆 羅 門 信 仰 有 何 變 化 ?

(A)從 一 神 信 仰 到 多 神 崇 拜 (B)從 犧 牲 獻 祭 到 哲 學 思 辯 (C)從 消 極 出 世 到 積 極 入 世 (D)從 有 神 主 義 到 無 神 主 義

28. 1950 年 代 末 期 , 國 內 面 臨 資 金 短 缺 問 題 , 政 府 為 改 善 投 資 環 境 , 吸 引 僑 外 投 資 , 以 拓 展 輸 出,增 加 外 匯 收 入,特 別 制 定 一 項「 有 利 政 策 」,克 服 了 制 度 困 難,終 於 在 1966 年 創 設 高 雄 加 工 出 口 區 。 這 項 「 有 利 政 策 」 是 指 :

(A)獎 勵 投 資 條 例 (B)幣 制 改 革 方 案 (C)促 進 產 業 升 級 條 例 (D)十 大 建 設

29. 某 位 史 家 比 較 近 代 史 上 兩 種 政 治 經 濟 制 度 , 指 出 :「『 乙 主 義 』 可 算 是 因 著 『 甲 主 義 』 而 產 生 的 一 種 變 態 。『 甲 主 義 』 提 倡 各 種 經 濟 因 素 公 平 而 自 由 的 交 換 , 是 以 個 人 的 私 利 觀 作 主 宰 。『 乙 主 義 』 則 從 專 制 體 制 出 發 , 以 政 治 力 量 強 迫 將 民 間 經 濟 組 成 集 團 , 干 預 所 有 權 與 雇 傭 的 關 係 。 」 在 上 文 中 ,「 甲 主 義 」、「 乙 主 義 」 分 別 是 指 :

(A)封 建 主 義 、 資 本 主 義 (B)資 本 主 義 、 法 西 斯 主 義 (C)法 西 斯 主 義 、 共 產 主 義 (D)共 產 主 義 、 新 保 守 主 義

30. 某 位 史 家 稱 伊 斯 蘭 世 界 為 「 居 於 中 間 的 文 明 」, 因 其 地 理 疆 界 處 各 文 明 中 間 , 並 兼 納 許 多 文 明 的 元 素 , 如 接 受 印 度 的 阿 拉 伯 數 字 、 中 國 的 造 紙 術 。 然 而 , 伊 斯 蘭 社 會 卻 是 遲 至 十 八 世 紀 才 逐 漸 接 受 印 刷 術,且 早 期 印 製 的 都 屬 辭 典、數 學 類 作 品。推 測 其 因 最 可 能 是 :

(A)懼 怕 褻 瀆 經 文 (B)輕 視 學 術 發 展 (C)施 行 愚 民 政 策 (D)鄙 視 異 國 發 明 31. 明 朝 末 年,內 有 盗 寇 流 竄,外 有 強 敵 壓 境,賦 役 繁 急,百 姓 負 担 沉 重。大 臣 上 奏 指 出 :

「 官 員 不 宜 隨 便 保 舉 邊 地 的 將 才,監 察 官 員 也 不 宜 一 下 子 就 派 任 為 巡 撫。」又 如:「 邊 地 官 員 的 升 遷 , 應 該 在 任 滿 之 後 , 看 他 的 表 現 再 做 決 定 , 不 要 隨 便 升 任 地 方 要 員 。 」 三 如 :「 地 方 的 總 督 、 巡 撫 , 大 多 由 監 察 官 員 出 任 , 朝 廷 商 議 時 , 很 少 討 論 , 吏 部 提 出 名 單,大 家 也 只 得 答 應。」利 用 這 三 則 奏 疏,可 以 推 論 出 當 時 邊 地 的 情 況 最 可 能 是 : (A)軍 情 緊 急 , 倉 促 用 人 (B)戰 術 運 用 , 攻 守 兼 施

(C)軍 費 籌 措 , 民 窮 財 盡 (D)工 事 修 築 , 無 地 不 防

32. 第 二 次 世 界 大 戰 結 束 後,亞 非 各 殖 民 地 的 獨 立 運 動 風 起 雲 湧。有 些 殖 民 地 母 國 在 本 國 實 行 民 主 法 治,重 視 人 權,卻 對 殖 民 地 追 求 獨 立 施 以 軍 事 鎮 壓。殖 民 地 經 歷 漫 長 而 激 烈 的 鬥 爭 始 獲 得 獨 立 。 以 下 哪 組 殖 民 母 國 與 殖 民 地 屬 於 這 種 情 況 ?

(A)法 國 : 阿 爾 及 利 亞 (B)英 國 : 印 度

(C)美 國 : 菲 律 賓 (D)日 本 : 韓 國

(6)

33. 一 位 演 說 家 稱 許 : 我 們 的 政 治 體 制 最 完 美 , 政 府 由 國 王 、 貴 族 、 平 民 三 者 組 成 , 互 相 制 衡 , 法 律 保 障 人 人 平 等 , 以 確 保 社 會 秩 序 , 人 民 享 有 自 由 。 這 位 演 說 家 所 說 的 體 制 最 可 能 發 生 在 :

(A)五 世 紀 的 東 羅 馬 帝 國 (B)八 世 紀 的 查 理 曼 帝 國 (C)十 六 世 紀 的 法 蘭 西 王 國 (D)十 八 世 紀 的 大 英 帝 國

34. 某 年 , 中 國 發 生 重 大 事 件 , 引 起 蘇 聯 關 切 :《 消 息 報 》 指 出 該 事 件 將 打 擊 中 國 反 日 力 量 的 團 結 ;《 真 理 報 》 更 認 為 該 事 件 將 造 成 中 國 分 裂 , 使 日 本 進 一 步 侵 略 中 國 。 此 一 重 大 事 件 為 何 ?

(A)甲 午 戰 爭 , 日 本 要 求 中 國 割 讓 遼 東 半 島 及 臺 灣 (B)袁 世 凱 稱 帝 , 日 本 提 出 二 十 一 條 要 求 作 為 交 換 (C)五 四 運 動 , 學 生 認 為 政 府 對 日 軟 弱 , 主 張 抗 日 (D)西 安 事 變 , 張 學 良 要 求 停 止 剿 共 , 以 共 同 抗 日

35. 1940年 代 , 南 非 通 過 了 「 某 項 政 策 」, 導 致 內 部 反 抗 不 斷 。 自1960年 代 起 , 對 該 政 策 的 大 規 模 抗 爭 運 動 逐 漸 展 開。至1980年 代,許 多 西 方 國 家 認 為,只 有 藉 由 外 界 施 加 壓 力 , 如 金 融 與 其 他 經 濟 制 裁 , 始 能 解 除 南 非 的 動 盪 不 安 ;1986年 時 , 大 約 有 五 十 家 美 國 公 司 撤 離 南 非。在 這 些 壓 力 下,南 非 政 府 自1980年 代 末,開 始 放 鬆 甚 至 廢 除 該 項 政 策 。「 某 項 政 策 」 是 指 :

(A)發 展 核 武 (B)政 教 合 一 (C)黑 金 政 治 (D)種 族 隔 離

36. 民 國 時 期,西 醫 界 提 出 所 謂「 廢 止 中 醫 」的 主 張,引 起 中 醫 界 的 強 力 反 對,形 成 論 戰 。 以 下 是 當 時 論 戰 的 相 關 資 料 :

資 料 一 : 古 人 《 內 經 》 之 五 臟 非 血 肉 之 五 臟 , 乃 四 時 之 五 臟 。

資 料 二 : 所 謂 陰 陽 者 , 猶 物 之 有 表 裡 、 動 靜 , 動 植 物 之 有 男 女 、 雄 雌 。 凡 物 之 相 反 者 皆 得 而 名 之,其 意 不 過 如 此,其 用 不 過 止 此,非 有 神 妙 不 測 之 玄 機 包 於 其 中 。 資 料 三:中 西 文 化 背 景 不 同,中 西 醫 學 的 基 礎 也 不 同,西 方 科 學 不 是 學 術 唯 一 之 途 徑 ,

東 方 醫 學 自 有 其 立 足 點 。

資 料 四 : 所 謂 「 歷 著 明 效 」, 所 謂 「 成 效 已 著 」 者 , 無 他 , 多 言 幸 中 也 , 貪 天 之 功 以 為 己 也 , 以 言 乎 實 驗 , 渺 乎 遠 矣 。

以 下 何 者 最 可 能 是 中 醫 界 對 「 廢 止 中 醫 」 所 提 出 的 反 駁 言 論 ?

(A)資 料 一 、 二 (B)資 料 一 、 三 (C)資 料 二 、 四 (D)資 料 三 、 四

二 、 多 選 題 ( 占 8 分 )

說明:第37題至第40題,每題有5個選項,其中至少有一個是正確的選項,請將正確選 項畫記在答案卡之「選擇題答案區」。各題之選項獨立判定,所有選項均答對 者,得2分;答錯1個選項者,得1.2分;答錯2個選項者,得0.4分;答錯多於2 個選項或所有選項均未作答者,該題以零分計算。

37. 後 藤 新 平 治 臺 時 提 出 :「 治 理 臺 灣 的 方 式 絕 對 不 是 把 成 功 的 日 本 經 驗 套 在 臺 灣 人 民 身 上。我 們 以 生 物 學 上 的 比 目 魚 為 例,比 目 魚 的 兩 眼 長 在 身 體 的 同 一 邊。若 你 一 定 要 把 比 目 魚 的 眼 睛 改 裝 在 身 體 的 兩 邊,那 就 是 違 反 了 生 物 學 的 原 則。所 以,我 們 必 須 先 了 解 臺 灣 人 的 習 性,依 據 其 習 性 定 出 一 套 管 理 辦 法 才 有 效。」此 一 想 法 與 他 的 哪 些 施 政 內 容 有 關 ?

(A)舊 慣 調 查 (B)戶 口 調 查 (C)神 道 信 仰 (D)同 化 政 策 (E)南 進 政 策

(7)

38. 以 下 為 北 宋 末 年 「 聯 金 滅 遼 」 政 策 的 討 論 , 有 正 、 反 兩 種 意 見 。

資 料 一 :「 今 日 之 舉 , 譬 如 盜 入 鄰 家 , 不 能 救 , 又 乘 之 而 分 其 室 焉 , 怎 麼 可 以 呢 ! 」 資 料 二 :「 中 國 與 遼 雖 為 兄 弟 之 邦 , 然 百 餘 年 間 , 彼 之 擾 我 者 多 矣 。 今 遼 已 衰 弱 而 不

取 燕 、 雲 , 女 真 即 強 , 中 原 故 地 將 不 復 為 我 所 有 。 」

資 料 三 :「 兩 國 之 誓 , 敗 盟 者 禍 及 九 族 。 陛 下 以 孝 理 天 下 , 其 忍 忘 列 聖 之 靈 乎 ! 」 下 列 有 關 這 三 則 資 料 的 解 讀 , 哪 些 是 正 確 的 ?

(A)贊 成 者 是 資 料 一 與 資 料 二 , 反 對 者 是 資 料 三 (B)贊 成 者 是 資 料 二 , 反 對 者 是 資 料 一 與 資 料 三 (C)贊 成 者 是 資 料 二 與 資 料 三 , 反 對 者 是 資 料 一

(D)贊 成 政 策 者 的 理 由 是 : 取 得 燕 雲 十 六 州 , 建 立 前 代 所 無 的 大 功 (E)反 對 政 策 者 的 理 由 有 : 「 澶 淵 之 盟 」 與 遼 結 為 兄 弟 , 不 可 背 叛

39. 十 九 世 紀 中 葉 基 督 宗 教 進 入 臺 灣 傳 教 時,面 臨 許 多 阻 力,臺 灣 民 眾 往 往 抗 拒 基 督 宗 教 的 傳 播,他 們 拒 絕 傳 教 士 進 入 村 莊 布 教,更 拒 絕 將 屋 舍 租 與 傳 教 者。面 對 民 眾 的 反 對 , 為 降 低 衝 突 , 教 會 有 哪 些 因 應 方 式 ?

(A)建 立 醫 館 利 用 醫 療 傳 教 (B)停 止 向 平 埔 族 地 區 傳 教 (C)廣 召 洋 人 擔 任 傳 教 工 作 (D)培 養 本 地 信 徒 為 傳 教 士 (E)設 立 學 校 藉 以 傳 播 福 音

40. 以 下 是 兩 則 有 關 羅 馬 帝 國 時 代 的 資 料 :

資 料 甲 :「 羅 馬 前 期 皇 帝 甚 少 主 動 採 取 影 響 全 帝 國 的 措 施 , 通 常 於 地 方 社 群 或 個 人 要 求 後 才 做 出 回 應 。 皇 帝 與 人 民 接 觸 最 主 要 的 模 式 為 『 要 求 與 回 應 』。 」

資 料 乙:西 元112年 小 亞 細 亞 總 督 蒲 林 尼 寫 信 向 羅 馬 皇 帝 圖 拉 真 請 示 如 何 對 待 基 督 徒。

圖 拉 真 回 覆:「 你 處 理 基 督 徒 的 方 式 很 正 確;要 規 定 一 個 普 遍 原 則,以 為 處 理 這 類 事 的 標 準 是 不 可 能 的 。 」

比 較 兩 則 資 料 , 下 列 哪 些 說 法 較 合 理 ?

(A)兩 者 全 無 關 連 , 甲 談 羅 馬 帝 國 皇 權 特 性 , 乙 則 呈 現 帝 國 處 理 基 督 教 的 問 題 (B)兩 者 角 度 不 同 , 甲 是 整 體 地 概 論 皇 帝 作 為 , 乙 是 一 則 皇 帝 作 為 的 具 體 例 證 (C)兩 者 觀 點 不 同 , 甲 說 明 羅 馬 皇 帝 角 色 較 為 消 極 , 乙 凸 顯 皇 帝 角 色 較 為 積 極 (D)兩 者 可 以 印 證 , 甲 有 關 羅 馬 皇 帝 的 分 析 論 點 能 從 乙 的 具 體 實 例 中 得 到 支 持 (E)兩 者 可 以 對 應 , 甲 對 皇 帝 角 色 的 分 析 有 助 於 理 解 乙 中 地 方 官 和 皇 帝 的 關 係

第 貳 部 分 : 非 選 擇 題 ( 占 2 0 分 )

說明:本部分共有四大題,每大題包含若干子題。各題應在「答案卷」所標示大題號

(一、二、……)之區域內作答,並標明子題號(1、2、……),違者將酌予 扣分。作答務必使用筆尖較粗之黑色墨水的筆書寫,且不得使用鉛筆。每一子 題配分標於題末。

背 面 尚 有 試 題

(8)

一 、 以 下 是 一 則 與 臺 灣 有 關 的 資 料 , 根 據 資 料 回 答 問 題 。

「小 的 三 十 二 歲 , 乾 隆 三 十 八 年 , 隨 父 母 來 臺 , 趕 車 度 日 。 時 常 聽 見 漳 、 泉 兩 府 , 設 有 天 地 會 , 邀 集 多 人 , 立 誓 結 盟 , 患 難 相 救 。 我 與 同 伙 , 平 日 意 氣 相 投 , 遂 拜 盟 起 會 。 後 因 斗 六 有 人 立 會 入 夥 被 人 告 發 , 並 牽 連 我 們 一 齊 呈 告 。 彰 化 官 衙 , 差 人 到 處 查 辦 , 衙 役 等 從 中 勒 索 , 無 論 好 人 、 歹 人 , 紛 紛 亂 拿 , 以 致 各 村 莊 俱 被 滋 擾 , 我 等 只 好 抗 拒 官 兵 。」

1. 這 則 資 料 應 與 哪 個 歷 史 事 件 有 關 ? (2 分 )

2. 就 資 料 內 容 來 看 , 資 料 中 的 主 角 「 只 好 抗 拒 官 兵 」 的 原 因 為 何 ?(不 可 抄 題 幹 , 請 用 自 己 的 話 語 歸 納 說 明 。)(2 分 )

3. 就 史 料 性 質 來 看,這 則 資 料 是 一 手 史 料 ? 還 是 二 手 史 料 ?(1 分 )你 / 妳 如 何 判 斷 ?

(1 分 )

二 、 閱 讀 下 列 三 段 資 料 , 回 答 問 題 。

資 料 一:乾 隆 十 三 年,湖 南 巡 撫 楊 錫 紱 指 出:「 國 初 地 餘 于 人,則 地 價 賤。承 平 以 後 , 地 足 以 養 人, 則 地 價 平。 承 平 既 久, 人 餘 于 地 ,則 地 價 貴。 向 日 每 畝 一 二 兩 者 , 今 至 七 八 兩 ; 向 日 七 八 兩 者 , 今 至 二 十 餘 兩 。 」

資 料 二:乾 隆 十 三 年,雲 貴 總 督 張 允 隨 指 出:「 天 下 沃 野,首 稱 巴 蜀,在 昔 田 多 人 少 , 米 價 極 賤 , 雍 正 八 、 九 年 間 , 每 石 尚 止 四 五 錢 , 今 則 動 至 一 兩 。 」

資 料 三:「 臺 灣 地 廣 民 稀,所 出 之 米,一 年 豐 收,足 供 四、五 年 之 用。民 人 用 力 耕 田 , 固 然 是 為 自 用 , 也 希 望 賣 米 換 錢 。 雍 正 三 (1725) 年 以 後 , 臺 米 年 年 運 送 福 建 漳 州 、 泉 州 、 福 州 等 地 , 亦 達 浙 江 、 天 津 、 廣 東 。 乾 隆 年 間 , 臺 灣 米 價 逐 漸 上 揚 , 道 光 初 期 (1820 年 代 ) 起 , 米 價 騰 貴 。 」

1. 根 據 資 料 一 、 二 , 從 清 初 到 乾 隆 十 三 年 間 米 價 日 漸 上 揚 的 原 因 為 何 ? (2 分 ) 2. 根 據 上 述 資 料 , 臺 灣 地 區 米 價 逐 漸 上 升 的 最 主 要 原 因 為 何 ? (2 分 )

三 、 閱 讀 下 列 資 料 , 回 答 問 題 。

十 六 世 紀 初 , 一 位 歐 洲 學 者 寫 了 《 騎 士 手 冊 》, 談 到 研 究 《 聖 經 》 的 方 法 :「《 聖 經 》 裡 包 含 著 耶 穌 的 教 義 , 沒 有 人 為 摻 染 。 但 我 們 需 先 有 古 代 文 學 的 訓 練 , 因 古 代 文 學 滋 養 人 的 思 想 , 使 其 能 理 解 神 聖 教 義 。 」他 指 出 :「 一 個 基 督 教 徒 應 通 過 詩 人 和 演 說 家 , 來 研 究 哲 學 家 的 著 作 , 最 好 是 柏 拉 圖 學 派 , 因 他 們 更 接 近 《 福 音 書 》 … … 他 須 懷 著 虔 敬 心 情 研 究 《 聖 經 》, 堅 信 能 從 中 找 到 可 靠 的 真 理 。 」 又 說 「《 騎 士 手 冊 》 是 要 糾 正 一 些 人 的 錯 誤 , 他 們 把 宗 教 說 成 是 由 清 規 、 戒 律 和 外 在 的 宗 教 儀 式 組 成 , 他 們 完 全 不 懂 虔 敬 的 真 正 本 質 。 」

1. 文 中 提 及 「 古 代 文 學 」, 其 所 稱 的 「 古 代 」, 應 是 指 歐 洲 史 上 的 哪 一 時 期 ? (2 分 ) 2. 這 位 學 者 的 觀 點 反 映 了 當 時 的 哪 種 思 潮 ? (2 分 )

3. 這 種 思 潮 影 響 了 後 來 哪 個 運 動 的 發 生 ? (2 分 )

四 、 一 本 書 談 到 俄 羅 斯 教 士 對 土 耳 其 帝 國 的 宗 教 怨 懟 , 說 道 :「 四 百 年 來 , 俄 羅 斯 帝 國 官 方 信 仰 的 精 神 首 都 , 一 直 落 在 可 恨 的 土 耳 其 人 的 控 制 之 下 。 將 這 個 聖 城 從 伊 斯 蘭 異 教 徒 的 掌 握 中 解 放 , 長 久 以 來 一 直 是 俄 羅 斯 教 會 人 士 的 一 個 頗 孚 眾 望 的 原 則 。 」 請 問 :

1. 文 中 所 說 「 精 神 首 都 」、「 聖 城 」, 其 「 現 在 」 的 名 稱 為 何 ? (2 分 ) 2. 文 中 所 說 俄 羅 斯 帝 國 「 官 方 信 仰 」 所 指 為 何 ? (2 分 )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依試場規則規定,答案卡上不得書寫姓名座號,也不得作任何標記。 故意汙損答案卡、損壞試題本,或在答案卡上顯示自己身分者,該科 考試不予計列等級。 作答方式: 請依照題意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正確或最佳的答案,並用2B鉛筆在答 案卡上相應的位置畫記,請務必將選項塗黑、塗滿。如果需要修改答案, 請使用橡皮擦擦拭乾淨,重新塗黑答案。例如答案為B,則將 選項塗

依試場規則規定,答案卡上不得書寫姓名座號,也不得作任何標記。 故意汙損答案卡、損壞試題本,或在答案卡上顯示自己身分者,該科 考試不予計列等級。 作答方式: 請依照題意從四個選項中選出一個正確或最佳的答案,並用2B鉛筆在答 案卡上相應的位置畫記,請務必將選項塗黑、塗滿。如果需要修改答案, 請使用橡皮擦擦拭乾淨,重新塗黑答案。例如答案為B,則將 選項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