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河川底泥酸鹼萃出液的有機碳含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河川底泥酸鹼萃出液的有機碳含量"

Copied!
13
0
0

Teks penuh

(1)

河川底泥酸鹼萃出液的有機碳含量、腐植化指數及生物性指數

蕭中盛

1

曹靜雯

4

、專題生

6

、邱俊彥

3

、詹聖慶

5

、賴文亮

2

[作者名單由靜雯學姐統一調整]

1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 碩士生

2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 教授

3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 副教授

4大仁科技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 助理

5大仁科技大學護理系 副教授

6大仁科技大學環境與職業安全衛生系 專題生

研究計畫編號:MOST 103-2221-E-127 -001-MY3 & MOST 104-2221-E-127 -002 –MY2

摘 要[看完結果與討論重點後..再自行看實驗室發表論文練習]

本研究於2016年8月採集高屏溪及東港溪流域之底泥,將前處理之底泥利用水及酸鹼萃取,並將 萃取後之萃出液進行分析,利用螢光激發發射光譜儀、紫外光吸收光光譜儀及總有機碳分析儀探討有 機物性質變化,另藉由腐植化指數及生物指數評估有機物之來源。結果顯示高屏溪及東港溪流域酸鹼

萃取NPDOC值都高於水萃取。SUVA值部份,水萃取有機物性質大部分為親水性,除月眉橋、西門

大橋、隴東橋、潮州大橋;酸及鹼萃取有機物性質則都屬親水性。EEFM光譜圖各河段代表點水萃取 及酸萃取Peak較無太大變化,鹼萃取變化較。

關鍵詞:底泥、螢光激發發射光譜、腐植化指數、生物指數

一、前言

底泥主要由有機和無機顆粒所組成[1],有機 體為水中動物及植物的屍體殘渣分解後,與其他 有機化合物所組成[2];無機體來源則是岩石風化 所產生的礫石、砂、黏土等。故河川底泥環境是 許多無機礦物及有機物質的複雜混合物,具有生 態功能,包括底棲動物棲息地、有機碳的儲存和 生物地球化學循環等作用[3],同時也是污染介質,

河川底泥會因水流流速、洪水、潮汐及人為活動 的影響,產生再懸浮作用 (resuspension) ,經擾 動所產生的懸浮顆粒,

底泥及土壤中的常見的有機物萃取區分為孔 隙 水 有 機 物 (Pore Water Organic Matter, PWOM)、 水 可 萃 取 有 機 物(Water Extractable Organic Matter, WEOM)、 鹼 可 萃 取 有 機 物 (Alkaline Extractable Organic Matter, AEOM)及有 機溶劑萃取有機物[4]。孔隙水有機物是利用離心

機將原始底泥進行泥水分離而獲得孔隙水;水可 萃取有機物是以超純水( Milli-Q )為萃取溶劑;鹼 可萃取有機物可用氫氧化納、氫氧化鉀為萃取溶 劑。[前面方法的有機物含量如何測定???]。碳量 測定方式利用總有機碳分析儀以燃燒法測定,含 碳量越高則表示有機物越多,但只能知道總量卻 不能得知有機物種類,故還需其他參數輔助說明。

光譜分析近年廣為許多研究者所採用其優點 為非破壞性分析工具,具適於固體及液體水樣、

不需破壞水樣原性質、僅需少量水樣、樣品不具 複雜之前處理步驟及可提供有機物之分子結構、

化學及官能基等特性[5],相較之下,傳統之測量 方式耗時,且難以即時反應水質變化,只能反應 有機物之總量變化,不能呈現出有機物成份,例 如無法區分易分解、可分解和不易分解的有機物 或者分解速率快和慢的有機物。

過去底泥中有機物採BOD5、COD測定為主,

(2)

無法顯示其總體被吸附有機碳含量,甚至利用總 有機碳分析儀以燃燒法測定,雖可測得可被燃燒 的有機碳含量,但仍無法瞭解有機物之性質。故 本研究利用螢光激發發射光譜儀、紫外光吸收光 光譜儀及總有機碳分析儀探討河川底泥經萃取釋 出之有機物特性變化,並比較可溶於水及溶於酸 鹼 有 機 物光 譜特性之差 異,包 括 腐 植 化 指 數 (Humification index, HIX)及生物性指數(Biological index, BIX)。本研究之污泥取自高屏溪流域及東 港溪流域,採樣地點配合環保署公告之水質自動 監測站。

二、採樣地點、樣本前處理與參數分析

2.1. 採樣地點

本研究於2016年8月24日至2016年8月25 日進行高屏溪流域(GP)及東港溪(DG)流域現地採 樣,採樣點位置與環保署水質監測點相同,高屏 溪流域共有15個採樣點,東港溪流域共有5個 採樣點,採樣點位置分佈整理如圖1。高屏溪流 域各河段採樣點編號1-3屬旗山溪為甲仙取水口、

月眉橋、新旗尾橋;編號4-5屬美濃溪為西門大 橋、旗南橋;編號6-7屬荖濃溪為新發大橋、六 龜大橋;編號8-9屬隘寮溪為南華大橋、里港大

橋;編號10-15屬高屏溪為里嶺大橋、九如橋、

高屏大橋、萬大大橋、昌農橋、雙園大橋。東港 溪流域採樣點編號1-5為隴東橋、潮州大橋、興 社大橋、港西抽水站、東港大橋。

圖1高屏溪及東港溪流域採樣點位置分佈圖

(編號1-3屬旗山溪為甲仙取水口、月眉橋、新旗尾橋;編 4-5屬美濃溪為西門大橋、旗南橋,編號6-7屬荖濃溪為 新發大橋、六龜大橋;編號8-9屬隘寮溪為南華大橋、里 港大橋;編號10-15屬高屏溪為里嶺大橋、九如橋、高屏 大橋、萬大大橋、昌農橋、雙園大橋。東港溪流域採樣點 編號1-5為隴東橋、潮州大橋、興社大橋、港西抽水站、

東港大橋。)

2.2. 底泥之採樣設備及樣本前處理與萃取方式 底泥採樣方式由橋上向河道中心降下艾克曼 採樣器(型號,廠商,國家)進行底泥抓取,視橋上車 流狀況進行採樣調整,若車流量過多則改以河岸 邊靠近河道中心以不銹鋼採樣勺挖取底泥。

底泥樣本萃取前需進行前處理,包括將採集 底泥自然風乾約一個月,除去樹枝、小石頭及其 他雜質,經不同分析篩目過篩,MESH No.10, 2 mm;No.40, 0.420 mm;No.200, 0.074 mm; No.500, 0.025 mm (BUNSEKIFURUI, Kuang Yang, Taiwan),最後取0.025~0.075 mm之風乾底 泥,將完成前處理之底泥進行後續水萃取及酸鹼 催化萃取,酸鹼萃取方式修正Hur et al.(2009)[6]

和黃韋翔 (2013)[7]水萃取:秤取10 g 底泥樣本

(3)

置於玻璃瓶內,加入超純水 200 mL (土水比:

1/20)後放 置 在 震 盪 恆 溫水槽,轉速設 定 150

rpm,震盪24小時,震盪完畢後,靜置24小時,

取上 澄液 , 再 經 0.45 μm(Mixed cellulose ester, Advantec MFS Inc., Japan)濾膜過濾,濾液進行分 析。

1. 酸萃取:秤取10 g 風乾底泥,置於玻璃瓶內,

加入1N 200 mL HCl (土水比1:20) 後震盪,轉 速設定150 rpm ,震盪8小時後靜置24小時,

再以桌上型離心機3000 rpm 2分鐘,分離萃取 液與底泥,之後將鹽酸萃取液及底泥 pH 分別 調整至中性,將 pH 調整至中性之鹽酸萃取液 用0.45 μm (Mixed cellulose ester, Advantec MFS Inc., Japan)濾膜過濾,濾液進行分析,而底泥則 為鹼萃取。

2. 鹼萃取:將 pH 調整至中性的底泥加入 1M 200 mL NaOH (土水比1:20)後震盪,轉速設定 150 rpm ,震盪24小時後靜置24小時,取上澄 液並加入 HCl 將pH 調整至中性,再經0.45 μm (Mixed cellulose ester, Advantec MFS Inc., Japan) 濾膜過濾,濾液進行分析。

2.3. 螢 光 激 發 發 射 光 譜(Excitation-emission fluorescent matrix, EEFM)

螢光光譜儀(F-4500, Hitachi, Japan)之操作條 件整理如表1。分析前將實驗室之二段水注於一 公分之四面透明石英比色管中,並置入樣品槽掃 瞄,作為空白掃瞄,隨後取約八分滿之水樣過濾 液,進行樣本掃瞄,掃瞄後利用螢光圖譜分析軟 體,將水樣圖譜扣除空白圖譜後,得到樣本之螢 光圖譜,該設備光源採用氙燈作為光源,功率為 150 W,偵測器採用光電倍增管,其功能除了傳 統單一波長掃描外,並具有三度位向測量之功能 藉此功能可將激發及發射波長分別繪製於 X 及

Y 軸上,並將螢光強度顯示於Z 軸,依光柵寬度

設定,產生數百至數千筆之數據資料,儀器附屬 分析 FL Solutions 軟體進行 3-D 圖譜之繪製,爾 後 將 其 數據 輸出轉成 Excel.csv 檔,原本 Excel.csv 矩陣型之數據,經轉檔後變為直列型式

數據並匯入 Surfer 後可繪製出與 FL Solutions 軟 體相同之圖譜,最後利用 Surfer 軟體將螢光圖譜 呈現出來,但使用 FL Solutions 軟體作為EX/EM (Excitation/ Emission) 判讀效率較佳,故繪圖與 圖譜之判讀為分開作業之方式。

表 1螢光光譜儀之操作參數設定值

Parameter Value

Measurement type 3-D scan

Data mode Fluorescence

EX Start – End WL 200 - 400 nm EM Start – End WL 250 - 550 nm EX & EM Slit 10 nm

Scan speed 2400 nm/min

PMT Voltage 700 V

2.4. 紫外光吸收光譜

水樣的吸收值測定以紫外光 及可見光譜儀

(U-2900, Hitachi, Japan)進行,該儀器之測定 波長範圍設定於 200-900 nm,測定前使用實驗 室之超純水置於兩個一公分之石英比色管中,同 時放入背景值槽及樣品槽中,進行儀器歸零校正 之步驟,隨後取約八分滿之水樣於一公分之石英 比色管中,將其置入樣品槽內,樣本分析操作條 件如表2。

表 2紫外光吸收光譜參數設定值

Parameter Value

Measurement type Wavelength scan

Data mode Abs

Start Wavelength 900 nm End Wavelength 200 nm

Slit Width 1.5 nm

(4)

Scan speed 400 nm/min

2.5. 非揮發 性 溶 解 性 有 機 碳 (non-purgabl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NPDOC)

將樣本以 0.45 μm 濾 膜 (Mixed cellulose ester, Advantec MFS Inc., Japan) 過濾,將濾液以 磷酸 (H3PO4, Merck, Germany) 酸化至pH < 2 後,

以總 有 機 碳 分 析 儀 (Lotix, Teledyne Tekmar, U.S.A)進行測定,注入裝填有高感度觸媒高溫爐 中,在 680 ℃下與氧氣反應生成 CO2 ,並藉載 流氣體攜帶 CO2 流經無機碳反應器及除濕、降 溫與乾燥,最後 CO2 送至非分散紅外線吸收偵 檢器 (Non-dispersive Infrared Absorption Detector) 中 並配合 由 一 系列適當 Potassium hydrogen phthalate,KHP濃度之總碳(Total Carbon, TC) 標準 溶液所得之檢量線,而測定出水樣之 TC 即可得 水中之 DOC 值,其單位為 mg-C/L。樣本在分 析前,利用酸化及氣提方式先行去除無機碳之步 驟 , 去 除 揮 發 性 有 機 物 (Purgeable organic matter), 因此本 分 析方 法所得之 碳 量稱為 NPDOC。

三、結果與討論

3.1 底泥萃出液NPDOC值及SUVA3.1.1 NPDOC

圖 2為2016年8月高屏溪流域底泥經三種 溶劑萃出液之NPDOC值。圖2顯示出旗山溪河 段 水 萃 取 介 於 1.63-2.75 mg-C/L, 酸 萃 取 介 於 20.36-22.73 mg-C/L,鹼萃取介於12.21-25.69 mg-

C/L。美濃溪河段萃出液之NPDOC值水萃取為

3.46 與 2.31 mg-C/L, 酸 萃 取 為 21.47 與 21.50 mg-C/L,鹼萃取為49.80與20.28 mg-C/L。荖濃 溪河段萃出液之NPDOC值水萃取為2.38與2.12 mg-C/L,酸萃取為6.93與21.95 mg-C/L,鹼萃取 為7.80與10.67 mg-C/L。隘寮溪河段萃出液之 NPDOC值水萃取為3.87與1.57 mg-C/L,酸萃取 為 11.08 與 22.31mg-C/L, 鹼 萃 取 為 51.33 與 10.41 mg-C/L。 圖 2(A-2)高 屏 溪 河 段 水 萃 取 之

NPDOC值,除九如橋為67.65 mg-C/L,其它測 點 為2.18-4.86 mg-C/L, 酸 萃 取 為 11.76-42 mg- C/L, 鹼 萃 取九 如橋 NPDOC 值 高達 41.93 mg- C/L,其它測點介於11.7-22.5 mg-C/L,鹼萃取除 九 如橋 及昌 農橋 值 較 高 為708.64、116.42 mg- C/L,其他測點為959-63.63 mg-C/L。

高 屏 溪 流 域 大 部分樣本 底 泥 萃 取 液 之

NPDOC值,以鹼萃取最高,其次為酸萃取,最

後為水萃取,但九如橋酸萃取比水萃取較低,部 分測點測點則是酸萃取比鹼萃取高,可能與各測 點底泥可溶於酸鹼之有機物質不同相關所致。九 如橋三種萃取之NPDOC值為流域最高,推測可 能與武洛溪集水區內養殖及畜牧有關;新發大橋 可 能 因位於上游且較 無 污 染 , 酸 及 鹼 萃 取

NPDOC值為流域最低。

圖 3為2016年8東港溪流底泥經水及酸鹼 萃 出 液 之 NPDOC 值 。 東 港 溪 流 域 萃 出 液 之 NPDOC值水萃取為2.58-13.40 mg-C/L,酸萃取 為21.71-35.27 mg-C/L,鹼萃取隴東橋及潮州大 橋為29.84、30.39 mg-C/L,興社大橋、港西抽水 站及東港大橋值較高為322.03、406.61、484.28 mg-C/L。

隴東橋及潮州大橋NPDOC值,酸萃取最高,

其次為鹼萃取,最後為水萃取,與興社大橋、港 西抽水站及東港大橋NPDOC值所呈現結果不同,

最高為鹼萃取,其次為酸萃取,最後為水萃取,

此現象與底泥附著有機物溶於酸鹼液之能力不同 相關。可能與各測點底泥可溶於酸鹼之有機物質 不同 所致。另東 港 溪 流 域底 泥 酸 鹼 萃 出 液 之

NPDOC大部份均高於高屏溪流域(除九如穚例外),

已是推測與該流域畜牧廢水污染大量流入沉積於 底泥所致。之中度至重度污染河川,故 NPDOC 值較高。

(5)

圖2 高屏溪流域底泥經 (A)水 (B)酸 (C)鹼萃取 後,萃出液之NPDOC值

圖 3東港溪流域底泥經 (A)水B)酸C)鹼萃取後,

萃出液之NPDOC值 3.1.2 SUVA

SUVA值可以解釋水樣中有機物之性質,此 參 數 為 利 用 水 樣 之 UV(cm-1) 值 除 以 DOC(mg/L),再乘以100,其單位為L/mg-m。研 究指出,當水中之SUVA大於4-5(L/mg-m)時,

有機物之性質屬疏水性,相反地,SUVA值小於 3(L/mg-m)時,有機物性質屬親水性[8]。

圖 4為高屏溪底泥萃出液之 SUVA值。旗 山溪河段萃出液SUVA值水萃取月眉橋最高為 4.88,甲仙取水口及新旗尾橋為1.56、4.66 L/mg- m,酸萃取為 0.05-0.58 L/mg-m,鹼萃取為 1.3-

2.1 L/mg-m;美濃溪河段萃出液之SUVA值水萃

取 為 3.7、2.5 L/mg-m, 酸 萃 取 為 0.13、0.19 L/mg-m,鹼萃取為1.9、1.6 L/mg-m。荖濃溪河 段 萃 出 液 之 SUVA 值 水 萃 取 為 2.1、2.4 L/mg-

(6)

m, 酸 萃 取 為 0.6、0.04 L/mg-m, 鹼 萃 取 為 0.9、1.3 L/mg-m;隘寮溪河段萃出液之SUVA值 水萃取為1.8、1.0 L/mg-m,酸萃取為0.4、0.06 L/mg-m,鹼萃取為1.3、0.8 L/mg-m;高屏溪河 段 萃出 液之 SUVA值 水萃 取介 於 1.1-2.8 L/mg- m,酸萃取介於0.07-1.5 L/mg-m,鹼萃取介於 0.3-1.7 L/mg-m。

水萃取之 SUVA 值均大於 1,月眉橋達到 4- 5,但酸萃除九如橋大於 1 外,其餘都小於 1,至 於鹼萃取除高屏溪主流 3 點小於 1 外,其它測點 之數值均大於 1,但均小於 2。旗山溪河段萃出 液 SUVA 值甲 仙取 水口、 月 眉 橋 、新 旗 尾橋 1.56 、 4.88 、 1.66 L/mg-m , UV254 值 為 0.043 、 0.08 、 0.038 , NPDOC 值 為 2.75、1.63、2.28 L/mg-m,UV254月 眉 橋最高 ,

NPDOC值則最低,SUVA值為河段最高。高屏

溪流域酸萃取九如橋UV254值為0.59 cm-1,其他 測點 為 0.011-0.131;NPDOC 值 為 41.93 mg- C/L, 其 他測點 為6.93-22.73 L/mg-m,UV254

NPDOC值為流域最高,以致九如橋SUVA值較

高。高屏溪主流鹼萃取九如橋NPDOC值708.64 為河段最高,UV254為3.57 cm-1,雖有較高之吸 收值,但可明顯看出其與NPDOC值有很大差距,

導致SUVA值較低。

高屏溪流域底泥酸萃取之SUVA值大都小於,

而水 萃 取 大 都 大 於 1, 鹼 萃 取 除 高 屏 溪 主 流

11、12及13採樣點小於1外,其它測點之數值

均大於1,但均小於2,此表示酸萃出的有物碳

含量雖高,但其對UV254吸收值不高,相對鹼 性萃取,可有效萃出具UV254吸收能力之有機 物。

圖 5為東港溪流域底泥萃出液之SUVA值。

隴東橋及潮州大橋底泥水萃出液SUVA值較高,

分別為5.3、5.8 L/mg-m有機物性質屬疏水性,

興社大橋、港西抽水站、東港大橋底泥有機物屬 親 水 性 ; 酸 及 鹼 萃 出 液 之 SUVA 值 都小於 3 L/mg-m,有機物性質都屬親水性。

隴 東 橋 及 潮 州 大 橋 水 萃 取 UV254 值 為 0.14、0.17 cm-1, 其 他測點 為 0.12-0.67 cm-1

NPDOC值2.58、2.84 mg-C/L,其他測點為8.86- 13.40 mg-C/L,較低之NPDOC,以致SUVA值 較高。酸萃取港西抽水站UV254值為0.39 cm-1, 其他測點為0.015-0.17 cm-1;港西抽水站NPDOC 值為26.67 mg-C/L,其他測點為21.71-35.27 mg- C/L,港西抽水站UV254為流域最高,以致SUVA 值較高。鹼萃取隴東橋及潮州大橋UV254值均為 0.42 cm-1,其他測點為2.97-3.31 cm-1;隴東橋及 潮州大橋NPDOC值為29.84、30.39 mg-C/L,其 他測點為322.03-4884.28 mg-C/L,隴東橋及潮州 大橋UV254及NPDOC為流域最低,以致SUVA 值較高。

圖 4高屏溪流域底泥經 (A)水 (B)酸 (C)鹼萃取 後,萃出液之SUVA值

(7)

圖 5東港溪流域底泥經 (A)水 (B)酸(C)鹼萃取後,

萃出液之SUVA值

柬港溪流域底泥酸萃取之SUVA值大都小於

1(除港西抽水站外),而水萃取都大於1,在隴東

橋及潮州大橋其至大於5,屬疏水性有機物;鹼 萃取分,僅隴東橋、潮州大橋大於1,其餘3測

點均小於1,此表示酸萃出的有物碳含量雖高,

但其對UV254吸收值不高,相對鹼性萃取,可

有效萃出具UV254吸收能力之有機物。

3.2 光譜特性分析

3.2.1有機物激發發射光譜圖

[9]之研究將水中有機物區分為五大類, I 類 對應位置(200-250/ 280-330 nm) 屬芳香族蛋白質 (酪胺酸) II 類對應位置(200-250/330-380 nm) 屬芳 香 族 蛋白質 (BOD5);III 類對應 位 置(200- 250/380-540 nm)為似黃酸;IV 類對應位置(250-

340/280-380 nm)屬溶解性微生物產物之蛋白質 (色胺酸);V 類對應位置(250-400/380-540 nm) 屬 似腐植酸。

圖 6為高屏溪流域底泥萃出液之 EEFM圖,

高屏溪流域各支流代表點螢光波峰位置,整理如

表3(水???酸???鹼???萃取)。為方便討論,測點

數據之選擇,各支流採進入主流最近一點為原則 進行水及酸鹼萃出液五類有機物範圍說明。依表 3選一種萃取方式討論即可,個人建議以酸萃取 為主要討論對象,並針對每流域一點,III類及V 類波峰強度被萃出強度之差別,同時間說明I、II 及IV之強度又為何。旗山溪以新旗尾橋為代表,

II 類只有酸萃取有波峰、鹼萃取無 III 類波峰;

美濃溪以旗南橋為代表,鹼萃取 IV 類無 波峰;

荖濃溪以六龜大橋為代表,鹼萃取則無 III 類 Peak、鹼萃取無 IV 類 Peak;隘寮溪以里港大橋 為代表,鹼萃取無 II 類 Peak,酸萃取無 V 類 Peak;高屏溪以九如橋為代表(九如橋鹼萃取五 類均無波峰,故只探討水及酸萃取),酸萃取無

II 類波峰、水萃取無 V 類波峰,高屏溪各支流代

表點三種萃取有顯示出螢光波峰位置整理如表 3。

九如橋鹼萃取之EEFM圖超出文獻所提供之 五類有機物位置範圍,故鹼萃取底泥樣本則再調 整激發及發射波長範圍進行測定,激發/發射:

350-650nm/550-650nm,整理如圖8。

(8)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I I I I I I

I V V

A - G P 9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I I I I I I

I V V

A - G P 1 1

I I I I I I

I V V

B - G P 7

I I I I I I

I V V

B - G P 9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0 4 0 0 8 0 0 1 2 0 0 1 6 0 0 2 0 0 0 2 4 0 0 2 8 0 0 3 2 0 0 3 6 0 0 4 0 0 0 4 4 0 0 4 8 0 0 5 2 0 0 5 6 0 0 6 0 0 0 6 4 0 0 6 8 0 0

I I I I I I

I V V

B - G P 1 1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I I I I I I

I V V

A - G P 3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I I I I I I

I V V

A - G P 5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I I I I I I

I V V

A - G P 7

I I I I I I

I V V

B - G P 3

I I I I I I

I V V

B - G P 5

I I I I I I

I V V

C - G P 3

I I I I I I

I V V

C - G P 5

I I I I I I

I V V

C - G P 7

I I I I I I

I V V

C - G P 9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I I I I I I

I V V

C - G P 1 1

Excitation(nm)

E m i s s i o n ( n m )

圖 6 高屏溪流域底泥經(A)水(B)酸(C)鹼萃取後,

萃出液之EEFM 圖

表3 高屏溪流域各支流代表點螢光波峰位置(水???

酸???鹼???萃取)

有機物分類(波峰位置 nm/螢光強度)

I II III IV V

224-228/

307-310 (240-516)

226/340 (631)

226-246/

400-415 (339-525)

270-276/

307-343 (272-663)

260-320/

409-441 (160- 2780)

224-228/

295-310 (348-382)

226-228/

322-340 (305-

348)

234-248/

418-436 (215- 2617)

270-274/

307-322 (205-234)

300-306/

403-442 (165- 2396)

222-226/

295-310 (229-705)

226-228/

322-304 (200-

440)

234-248/

397-415 (460-727)

270-278/

301-343 (111-976)

254-308/

409-436 (549- 1963)

224-226/

298-307 (257-596)

224-228 /331-352 (171-

230-250/

412-424 (116-

268-272/

301-313 (185-670)

270-298/

409-442 (185-

261) 1430) 1323)

226/

307-325 (5021-

5557)

224/

355-361 (4227)

244/439 (1697)

276-280/

313-328 (5746-

6589)

270/451 (1462)

圖 7為東港溪流域底泥萃出液之 EEFM圖,

高屏溪流域各支流代表點螢光波峰位置,整理如

表3(水???酸???鹼???萃取)。為方便討論,測點

數據之選擇,各支流採進入主流最近一點為原則 進行水及酸鹼萃出液五類有機物範圍說明。依表 3選一種萃取方式討論即可,個人建議以酸萃取 為主要討論對象,並針對每流域一點,III類及V 類波峰強度被萃出強度之差別,同時間說明I、II 及IV之強度又為何。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Excitation(nm)

I I I I I I

I V V

A - D G 3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I I I I I I

I V V

A - D G 4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I I I I I I

I V V

A - D G 5

E m i s s i o n ( n m )

0 1 2 0 2 4 0 3 6 0 4 8 0 6 0 0 7 2 0 8 4 0 9 6 0 1 0 8 0 1 2 0 0 1 3 2 0 1 4 4 0

I I I I I I

I V V

B - D G 3

I I I I I I

I V V

B - D G 4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I I I I I I

I V V

B - D G 5

I I I I I I

I V V

C - D G 3

I I I I I I

I V V

C - D G 4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I I I I I I

I V V

C - D G 5

I I I I I I

I V V

C - D G 1

0 3 0 0 6 0 0 9 0 0 1 2 0 0 1 5 0 0 1 8 0 0 2 1 0 0 2 4 0 0 2 7 0 0 3 0 0 0 3 3 0 0 3 6 0 0 3 9 0 0 4 2 0 0

I I I I I I

I V V

C - D G 2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I I I I I I

I V V

A - D G 1

2 0 0 2 5 0 3 0 0 3 5 0 4 0 0

0 1 2 0 2 4 0 3 6 0 4 8 0 6 0 0 7 2 0 8 4 0 9 6 0 1 0 8 0 1 2 0 0 1 3 2 0 1 4 4 0

I I I I I I

I V V

A - D G 2

I I I I I I

I V V

B - D G 1

I I I I I I

I V V

B - D G 2

圖 7 東港溪流域底泥經(A)水(B)酸(C)鹼萃取後,

萃出液之EEFM 圖

表4 東港溪流域各點螢光波峰位置(水???酸???

鹼???萃取)

有機物分類(波峰位置 nm/螢光強度)

I II III IV V

(9)

218-228/

304-328 (308-622)

228/337 (325)

242-236/

403-418 (417-1137)

268-280/

298-337 (208-505)

258-306/

403-448 (331-3759)

208-226/

304-307 (241-567)

226/346 (220)

234-236/

409-424 (204-1192)

258-278/

301-341 (150-369)

258-302/

409-451 (145-4164)

226-230/

310-313 (632-728)

No Data

238-242/

427-445 (1420-1898)

278-280/

319-346 (841-891)

310/

409-415 (1030-1364)

西

228/316 (959)

228-230/

343-352 (563-759)

238-248/

415-445 (1745-2052)

278/319 (1132)

316-324/

409-418 (1371-1567)

226/313 (978)

230-232/

349 (880-1584)

244/439 (1697)

276-280/

313-328 (5746-6589)

256-324/

409-445 (1316-2621)

水及酸萃取之波峰均顯示在五類有機物範圍 裡,並無鹼萃取超出範圍的情況發生。圖 8為底 泥鹼萃出液之EEFM圖,並發現激發/發射波長 在 350-650 nm/550-650nm 之 底 泥 鹼 萃 出 液 之

EEFM 圖。圖中可看出鹼萃取液在激發/發射:

350-650nm/550-660nm 範圍中在各支流代表點都 有明顯的波峰,新旗尾橋無波峰,波峰 位置 434-475/503-533 nm,與[10]文獻中提到在激發/ 發 射 :455 nm/521nm 處 的 土 壤黃酸位 置 相 近 [10],因此判斷此範圍內有機物可能與土壤黃酸 有關。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G P 3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G P 5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G P 7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G P 9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G P 1 1

D G 3

D G 4

3 5 0 4 0 0 4 5 0 5 0 0 5 5 0 6 0 0 6 5 0 0 2 0 0 4 0 0 6 0 0 8 0 0 1 0 0 0 1 2 0 0 1 4 0 0 1 6 0 0 1 8 0 0 2 0 0 0 2 2 0 0 2 4 0 0 2 6 0 0 2 8 0 0 3 0 0 0 3 2 0 0

D G 5 D G 1

D G 2

E m i s s i o n ( n m )

Excitation(nm)

圖 8 高屏溪(GP)及東港溪(DG)流域之底泥鹼萃 出 液 之 EEFM 圖[激 發/發 射 :350-650nm/550- 650nm]

3.2.2 HIXBIX

[11]之文獻指出,固定激發波長254 nm,以

高發射波長435-480 nm與低發射波長300-345進 行相除 ,稱為 腐 植 化 指 數(Humification index,

HIX) ,屬陸地來源者,其值高達10-16,值介於

6-10之間來源則來自陸地比例較高,值4-6來源 為水中原生生物或細菌之生長比例較高,小於4 屬水中原生生物或細菌之生長[11]。生物性指數 (Biological index, BIX)則可解釋水樣中有機物形 成時間,計算方式為固定激發波長310 nm,發射 380 nm 與 430 nm 相除 大 於 1 者 , 為原生 之 DOM,0.6-0.7者,則屬新生之DOM[參考文獻]。

圖 9為高屏溪流域底泥萃取液之 HIX 值比 較。旗山溪河段底泥萃出液之 HIX 值水萃取甲 仙取水口、月眉橋值介於4-6,新旗尾橋為3.3,

酸萃取值都小於4,鹼萃取質都大於10;美濃溪 河段萃出液之 HIX 值水萃取值都大於4,酸萃取

(10)

值都小於4,鹼萃取值都大於10;荖濃溪河段萃 出液之 HIX 值水及酸萃取值都小於4,鹼萃取值

則都大於10;隘寮溪河段萃出液之 HIX 值水萃

取南華大橋介於4-6,里港大橋則小於4;酸萃取

皆小於4;鹼萃取皆大於10;高屏溪河段底泥萃

出液之 HIX 值水萃取昌農橋及雙元大橋皆大於

4,其他測點則小於4;酸萃取皆小於4;鹼萃取

高屏大橋及萬大大橋介於6-10,其他測點皆大於

10,九如橋計算值為0,故無法判定 HIX 值。

圖10為東港溪流域底泥萃出液HIX值。水 萃取隴東橋及潮州大橋小於4,興社大橋及東港

大橋介於4-6,港西抽水站介於6-8;酸萃取均小

於4;鹼萃取隴東橋及潮州大橋介於20-25,興社

大橋、港西抽水站、東港大橋三個測點計算值為

0,故無法判定HIX值。

[善用文獻說明..針對高屏溪及東港溪三種萃 取結果..說明高屏溪底泥及東港溪有機物之特性 有何差別..]

圖 11為高屏溪流域底泥萃出液之BIX值。

旗山溪河段底泥萃出液之 BIX 值水萃取介於0.6- 0.84, 酸 萃 取 介 於 0.8-1.2, 鹼 萃 取 介 於 0.5- 0.63;美濃溪河段萃出液之 BIX 值水萃取介於 0.6-0.8, 酸 萃 取 介 於 0.8-1, 鹼 萃 取 介 於 0.5- 0.62;荖濃溪河段萃出液之 BIX 值水萃取介於 0.8-1,酸萃取接近1,鹼萃取介於0.5-0.64;隘 寮溪萃出液之 BIX 值水萃取介於0.6-1,酸萃取 介於0.8-1.2,鹼萃取介於0.6-0.8;高屏溪河段底 泥萃出液之 BIX 值水萃取除九如橋大於1,其他

測點介於0.6-1;酸萃取里港大橋及雙園大橋大

於1,其他測點介於0.6-1,鹼萃取九如橋雙園大

橋小於0.6,其他測點大於0.6。

圖 12為東港溪底泥萃出液之BIX值。水萃

取均小於0.8,酸萃取隴東橋大於1,其他測點皆

介於0.8-1,鹼萃取均小於0.6。

[善用文獻說明..針對高屏溪及東港溪三種萃 取結果..說明高屏溪底泥及東港溪有機物之特性 有何差別..]

圖 9 高屏溪流域底泥經(A)水(B)酸(C)鹼萃取後,

萃出液之HIX值

(11)

圖10東港溪流域底泥經(A)水(B)酸(C)鹼萃取後,

萃出液之HIX值

圖 11高屏溪流域底泥經(A)水(B)酸(C)鹼萃取後,

萃出液之BIX值

(12)

圖 12東港溪流域底泥經(A)水(B)酸(C)鹼萃取後,

萃出液之BIX值

3-3 SR

[12]研究指出 SR(S275 / S350 , S275 :波長275-295 nm之吸收值的斜率,S350:波長 350-400 nm之吸 收值的斜率)代替有機物分子量大小[12]。圖13 為高屏溪底泥萃出液之SR值。水萃取旗山溪河

段分別為2.90、2.30、3.78,[比較各支流各測點

之分子量大小]美濃溪河段分別為2.08、2.66[比 較各支流各測點之分子量大小],荖濃溪河段分 別 為 2.78 、 3.01 , 隘 寮 溪 河 段 分 別 為 2.39、5.97[比較各支流各測點之分子量大小],高

屏 溪 河 段 分 別 為

2.59、5.55、2.56、4.25、1.96、2.68[比較各支流

各測點之分子量大小];酸萃取旗山溪河段分別 為 5.34、25.77、-1.94,美 濃溪 河 段 分別為 5.04、3.45[比較各支流各測點之分子量大小],荖 濃溪河段分別為2.99、5.52,隘寮溪河段分別為 3.51 、 5.52 , 高 屏 溪 河 段 分 別 為 5.65、6.93、6.11、5.66、5.94、3.89;鹼萃取旗 山溪河段分別為4.05、2.99、3.57,美濃溪河段 分 別為 2.67、 2.91, 荖 濃 溪 河 段 分 別 為 4.75、3.74,隘寮溪河段分別為3.31、4.66,高屏 溪 河 段 分 別 為 3.85 、 - 4.8、3.68、3.14、2.37、2.69。

之後進行緦結說明三種萃取方式之分子量大 小有何差別…

圖 13高屏溪流域底泥(A)水(B)酸(C)鹼萃取,萃 出液之SR值

如高屏溪說明…圖14為東港溪流域底泥萃 出 液 之 SR 值 。 水 萃 取 分 別 為 1.38、1.32、2.99、2.79、2.99;酸萃取分別為 4.58、6.34、6.47、3.97、7.01;鹼萃取分別為 4.58、6.34、6.47、3.97、7.01。

(13)

圖 14東港溪流域底泥(A)水(B)酸(C)鹼萃取,萃 出液之SR值

四、結論

[看完結果與討論重點後..自行練習]

1. 高屏溪流域和東港溪流域水及酸鹼萃出液

NPDOC值以九如橋、港西抽水站及東港大

橋最高。高屏溪流域及東港溪流域水萃取有 機物性質月眉橋、隴東橋及潮州大橋為疏水 性,其他測點都為親水性;酸及鹼萃取有機 物性質兩個流域都屬親水性。

2. 各河段代表點水萃取有機物

3. 高屏溪流域及東港溪流域水萃取HIX值新旗 尾橋、新發大橋、六龜大橋、里嶺大橋;酸

萃取均小於4;鹼萃取則都是大於或接近

10。高屏溪流域及東港溪流域水萃取BIX值

除九如橋值大於1,其他測點介於0.6-1;酸 萃取皆介於0.8-1.2;鹼萃取月眉橋、西門大 橋、六龜大橋、九如橋及雙園大橋與東港溪 流域皆小於0.6。

五、致謝

感 謝科 技 部 計 畫提 供研 究費(計劃編 號 : MOST 103-2221-E-127 -001 –MY3 and MOST 104-2221-E-127 -002 –MY2)使本研究得以完成,

在此一併提出個人最高之謝意。

六、參考文獻

1. Malik, R. N., Mehboob, F., Ali, U., Katsoyiannis, A., Schuster, J. K., Moeckel, C.,

& Jones, K. C. Organo-halogenated contaminants (OHCs) in the sediments from the Soan River, Pakistan: OHCs (adsorbed TOC) burial flux, status and risk assessment.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481, pp.343- 351(2014).

2. Joseph, Lesley, et al. “Removal of natural organic matter from potential drinking water sources by combined coagulation and adsorption using carbon nanomaterials.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95, pp. 9964-72(2012).

3. Grabowski, R. C., Droppo, I. G., & Wharton, G. Erodibility of cohesive sediment: the importance of sediment properties. Earth- Science Reviews, 105(3), pp.101-120(2011).

4. Chen, M., & Hur, J. Pre-treatments, characteristics, and biogeochemical dynamics of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sediments: a review. Water research, 79, pp.10-25(2015).

5. Stevenson, F. J. Humus Chemistry: Genesis, Composition, Reactions. John Wiley, New York(1994).

(14)

6. Hur, J., Lee, D. H., & Shin, H. S. Comparison of the structural, spectroscopic and phenanthrene binding characteristics of humic acids from soils and lake sediments. Organic Geochemistry, 40(10), pp.1091-1099(2009).

7. 黃韋翔,“不同分子量影響腐植質結合疏水 性化合物特性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 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屏東縣(2013)。

8. Edzwald, James K., et al. “Dissolved air flotation: pretreatment and comparisons to sedimentation. ” Chemical Water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 III.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pp. 3-18(1994).

9. Chen, W., Westerhoff, P., Leenheer, J. A., &

Booksh, K. Fluorescence excitation− emission matrix regional integration to quantify spectra for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37(24), pp.5701- 5710(2003).

10. Stedmon, C. A., Markager, S., & Bro, R.

Tracing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aquatic environments using a new approach to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Marine Chemistry, 82(3), pp.239-254(2003).

11. Huguet, A., Vacher, L., Relexans, S., Saubusse, S., Froidefond, J. M., & Parlanti, E. Properties of fluorescent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in the Gironde Estuary. Organic Geochemistry, 40(6), pp.706-719(2009).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在地球上觀測氫原子光譜,於波長 486 nm 處有一光譜線。天文觀測發現某一星系甲的 氫原子光譜中,此 486 nm 譜線移到 492 nm ;而另一星系乙的氫原子光譜中,此譜線 則移到 500 nm 。若此天文觀測的結果符合哈伯定律,則下列有關星系甲與乙之敘述, 哪些正確?(應選2項) A 所觀測到之星系甲向地球靠近 B 所觀測到之星系乙離地球遠去 C

Scan speed 2400 nm/min PMT Voltage 700 V 表3-3 同步螢光掃描 SFS之操作參數值 Parameter Value Measurement type Wavelength scan Scan mode Synchronous Data mode Fluorescence EM WL 220 nm 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