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九节 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第九节 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Copied!
16
0
0

Teks penuh

(1)

*

第九 节

一、二元函数泰勒公式

二、极值充分条件的证明

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第九章

(2)

一、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一元函数 f (x) 的泰勒公式 :



 

 

0 0 0 2

0 2!

) ) (

( )

( )

( f x h

h x

f x

f h

x f

n n

n h x f

!

) ( 0

)

( 0 1

) 1 (

! ) 1 (

)

(

nhn

n

x x

f

) 1 0

( 

 推广

多元函数泰勒公式

(3)

记号( 设下面涉及的偏导数连续 ):

) ,

( )

( f x0 y0

k y h x

 

) ,

( )

( 2 f x0 y0

k y h x

 

) ,

( )

( f x0 y0

k y

h x m

 

) ,

( )

,

(x0 y0 k f x0 y0 f

h xy

表示

) ,

( )

, (

2 )

,

( 0 0 0 0 2 0 0

2 f x y hk f x y k f x y

h xxx yy y

) ,

C (

0

0 x y x0 y

k f

h p m p

p m m m p

p

mp

 

• 一般地 ,

• 表示

表示

(4)

定理 1.zf (x, y) 在点(x0, y0) 的某一邻域内有直n + 1 阶连续偏导数 ,(x0h, y0k) 为此邻域内任

一点 , 则有

) ,

( )

,

(x0 h y0 k f x0 y0

f     (h xk y) f (x0, y0)



21!(h x k y)2 f (x0, y0) ) ,

( )

( 0 0

1! h x k y n f x y

n

) ,

( )

( 1 0 0

! ) 1

( 1 h k f x h y k

Rnn xy n

) 1 0

( 

Rn

 其中

① 称为 f 在点 (x0 , y0 ) 的 n 阶泰勒公式② 称为其拉格, 朗日型余项 .

(5)

:

(t)  f (x0th, y0tk) (0  t  1),

(0)  f (x0, y0),

(1)  f (x0h, y0k) 利用多元复合函数求导法则可得 :

) ,

( )

, (

)

(th fx x0ht y0ktk f y x0ht y0kt

) ,

( ) (

) 0

(  h xk y f x0 y0

) ,

( )

(th2 fxx x0ht y0kt



) ,

(

2hk fxy x0ht y0kt

) ,

( 0 0

2 f x ht y kt

k y y  

) ,

( )

( )

0

(  h xk y 2 f x0 y0



(6)

) ,

C ( )

(

0 0 0

) (

t k y

t h y x

x k f

h

t p m p p m m p

m p

mp

m    

一般地 ,

) ,

( )

( )

0

( 0 0

)

(mh xk y m f x y

(t)的麦克劳林公式 ,

 ) 1

(

)

) (

1 (

! ) 1

( 1

n n (0 

1) 将前述导数公式代入即得二元函数泰勒公式 .

) 0 ( )

0 ( )

0 ( )

0

(

21!

n1!

(n)

    

(7)

) ,

( )

( 1 0 0

! ) 1

( 1 h k f x h y k

Rnn xy n

说明 :

(1) 余项估计式因 . f 的各 n+1 阶偏导数连续 在某闭, 邻域其绝对值必有上界 M

,

h2k 2, 则有

) 1

!( ) 1 (

  n

n h k

n

R M

 

 

 

sin cos k

h

1 1(cos sin )

! ) 1 (

  n n

n

M

  

) 1

(

max 2

] 1 , 0

[ x x

利用

1

) 1

2

!( ) 1 (

  n n

n

M

o(

n)

2

(8)

(2) 当 n = 0 时 , 得二元函数的拉格朗日中值公 式 :

) ,

( )

,

(x0 h y0 k f x0 y0

f   

) ,

(x0 h y0 k f

h x

  k f y (x0

h, y0

k) ) 1 0

( 

(3) 若函数 zf (x, y)在区域 D 上的两个一阶偏导数 恒为零 , 由中值公式可知在该区域上 f (x, y)  常数.

定理 1

(9)

1. 求函数f (x, y)  ln(1 xy)在点(0,0) 解 :

y y x

x f

y x

fx y

 

 1

) 1 ,

( )

, (

的三阶泰 勒公式 .

)2

1 ( ) 1

, ( )

, ( )

,

(x y f x y f x y x y

fxx xy yy

 

3 3

3

) 1

(

! 2

y x

y x

f

p

p   

( p  0,1,2,3)

4 4

4

) 1

(

! 3

y x

y x

f

p

p  

 

( p  0,1,2,3,4)

因此 , (h xk y) f (0, 0)  h fx (0, 0)  k f y (0, 0)  hk

(10)

) 0 , 0 ( )

(h xk y 2 f

) 0 , 0 ( )

(h xk y 3 f

) 0 , 0 ( )

0 , 0 ( 2

) 0 , 0

( 2

2 fxx hk fxy k f y y

h  

) 0 , 0

C 3 3 3 (

3 0

3 p p

p p

p

p

y x

k f

h

 

)2

(hk

)3

(

2 hk

 ,

0 )

0 , 0

( 

fhx,ky 代入三阶泰勒公式得

 )

1

ln( x y xy ( )2

2

1 xy

 ( )3 3

3

1 xyR

)3

1 (

! 2

y x

) ,

( )

,

(x0 h y0 k f x0 y0

f     (h xk y) f (x0, y0) )

, ( )

( 2 0 0

!

21 h xk y f x y

  31!(h xk y)3 f (x0, y0)  R3 其中

) ,

( )

( 4

3 h k f h k

Rxy

 

4 4

) 1

(

) (

4 1

y x

y x

y k

x h

) 1 0

( 

(11)

时 , 具有极 值

二、极值充分条件的证明

的某邻域内具有一阶和二阶连续偏导数 , 且

则 : 1) 当

A < 0 时取极大值

;A > 0 时取极小值 2) 当 .

3) 当

时 , 没有极值

.时 , 不能确定 , 需另行讨

若函数 zf (x, y) 在点 (x0 , y0) 的 0

) ,

( ,

0 )

,

(x0 y0f x0 y0

fx y

) ,

( ,

) ,

( ,

) ,

(x0 y0 B f x0 y0 C f x0 y0 f

Axxx yyy

2  0

B AC

2  0

B AC

2  0

B AC

定理 2 ( 充分条件 )

(12)

: 由二元函数的泰勒公式 , 并注 意 fx (x0 , y0 )  0 , f y (x0 , y0)  0 则有 zf (x0h, y0k)  f (x0 , y0)

0 2 2 0

1[ fxx (x

h, y

k)h

k h k y

h x

fxy ( , )

2 0

0

] )

,

(x0 h y0 k k 2 f y y

, )

, (

) ,

( 的二阶偏导数在点 0 0 连续

由于 f x y x y 所以

  

h y k A x

fxx ( 0 , 0 )

  

h y k B x

fxy ( 0 , 0 )

  

h y k C x

fy y ( 0 , 0 )

0 0 ,

0

k h

0

0

(13)

] 2

[ 2 2

21 AhBhkCk

其中 , , 是当 h →0 , k →0 时的无穷小

量 , 于是

z

) ,

2 (

1 Q h k

 (

h2k 2 )

,

, 很小时

因此当 h kz的正负号可由Q(h,k)确定. (1) 当 ACB2 > 0 时必有 , A≠0 , 且 AC 同号 ,

] )

( )

2 [(

) ,

(h k 1 A2h2 ABhk B2k 2 AC B2 k 2

QA    

] )

( )

[( 2 2 2

1 Ah Bk AC B k

A   

可见 , 当A  0时,Q(h,k)  0,从而△ z > 0 , 因此 f (x, y)

; )

,

( 0 0 有极小值

在点 x y

) (

2

o

] 2

[ 2 2

12

h

hk

k

(14)

] )

( )

[(

) ,

(h k 1 Ah Bk 2 AC B2 k 2

QA   

, 0 )

, ( ,

0 

Q h k

A

当 从而 △ z < 0,因此 f (x, y) 在点

; )

,

(x0 y0 有极大值

(2) 当 ACB2 < 0 时若, A , C 不全为零 , 无妨设 A≠0, 则 Q(h,k)  1A[(AhBk)2  (ACB2) k 2]

) ,

( 0

) (

) (

) ,

(x y 沿直线 A x x0 B y y0 接近 x0 y0

当    

时 , 有AhBk  0, 故 Q(h,k) 与 A异号 ; )

, (x y

当 沿直线 yy0  0接近(x0, y0 )时, 有 k  0, A

k h

Q

故 ( , ) 同号 .

可见 △ z 在 (x0 , y0) 邻近有正有负 , 在点

因此 f (x, y) (x0, y0)无极值 ;

) ,

(x0 y0

x y

O

(15)

+

+AC

0 , 则必有 B≠0 ,不妨设 B > 0 ,此时

2 2 2

) ,

(h k Ah Bhk Ck

Q   

) ,

(x0h y0k 对点

,

, 同号时

h k Q(h,k)  0, ,

, 异号时

h k Q(h,k)  0, 可见 △ z 在 (x0 , y0) 邻近有正有负 ,

在点

因此 f (x, y) (x0, y0)无极值 ;

k h B

 2

,

 0 从而z

,

 0 从而z

(3) 当 ACB2 = 0 时 ,

A≠0, 则 Q(h,k)  1A (AhBk)2A = 0 ,则 B = 0 , Q(h,k)  Ck 2

可能 )

, (h k Q

为零或非零 x y

) ,

(x0 y0 O

(16)

此时

) (

) ,

( 2

21 Q h k o

z  

因此

作业

P123 1 , 3 , 4 , 5

, )

( ,

0 )

,

( 时 的正负号由 2 确定 因为Q h k  z o

不能断定 (x0 , y0) 是否为极值点 .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第十三章 常微分方程 在研究客观现象时,常常遇到这样一类数学问题,即其中某个变量和其他变量之间的函 数依赖关系是未知的,但是这个未知的函数关系以及它的某些阶的导数(或微分)连同自变 量都由一个已知的方程联系在一起,这样的方程称为微分方程.如果未知函数是一元的,那末对 应的微分方程称为常微分方程;如果未知函数是多元的,那末对应的微分方程称为偏微分方程..

内容小结 反函数的求导法则(注意成立条件); 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注意函数的复合过程,合理分解正确使用链 导法); 已能求导的函数:可分解成基本初等函数,或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