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三複習(一)
司馬光〈訓儉示康〉講義
(欣誼老師提醒大家:打★處特別重要,請多看幾次)
一、 題解
出處 《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
體裁 (家訓)散文
主旨 為司馬光訓勉其子(司馬康)應(崇儉戒奢)的家訓文章。
寫作背 景
司馬光有感於當時社會風俗日趨奢靡,便作文闡述「儉」的重要,以教誡 司馬康身體力行,並垂訓子孫。
地位 中國( 家訓文章 )的典範作品。
二、 作者★★
司馬光
時代 (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人
字號 字(君實)
別稱 世稱(涑水先生)
經歷
1.(神)宗時因批評新法,與(王安石)不合,(辭)官而去。
2.居洛陽十五年,專心編纂(《資治通鑑》)。
3.哲宗即位,司馬光被召回京主持國事,於是廢除新法,恢復舊制。
因勤於政事,日夜勞累,在相位八個月後去世。封(溫國公),諡(文 正)。
4.為人恭儉正直,曾自云:「吾無過人者,但平生所為,未嘗有不可
(對人言者)耳。」
文風 文章樸實明暢,如其為人。
作品 後人輯有《溫國文正司馬公文集》;主持編纂( 《資治通鑑》
)。
三、 課文深究★★★
第一段
1. 主旨:(自述天性崇尚節儉,不喜華靡。 )
2. 以「吾性不喜華靡」ㄧ句點出中心思想:(儉 ) 3. 點出主旨,開篇先自述經驗,令晚輩感到親近。
補充資料:
聞喜宴:始於唐代。唐代「省試」放榜後,朝廷會賜「聞喜宴」宴請新科進士及諸 科及第的人。因為及第士人需參與宴席,並向家中報喜,讓家人聞喜,因此稱為
「聞喜宴」。新科進士先在曲江亭聚會、遊宴,叫做「曲江會」。遊宴時,會挑選 二、三名俊秀少年做「探花使(郎)」,遍遊名園,摘折名貴花朵,因此「曲江 會」又稱「探花宴」。遊宴後,還會到長安慈恩寺塔下題名留念,稱作「題名 會」。聞喜宴的曲江會和題名會,是及第者最大的慶典聚會。孟郊〈登科後〉: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就是在書寫這樣的盛宴。
第二段
1. 主旨:說明【眾人 】和【今人 】皆以奢靡為榮,【自己 】和【古 人 】則以儉素為美,引用孔子言論作為論據,表明「儉」是傳統美德。
2. 字詞練習:
(A)「ㄔ」吾固陋:嗤
(B)「惡」衣惡食(解釋):ㄜˋ 不好的
(C)「ㄍㄡˋ」病vs「ㄍㄡˋ」弊:(詬 )vs(垢 )
第三段
1. 主旨:呈上段「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以儉相詬病。」舉例印證現今社會風氣日 趨奢侈。
2. 舉例:
正(儉 ):以前士大夫宴客,(物薄而情厚 )
反(奢 ):現在士大夫宴客,(數月營聚 )、百姓衣著,(走卒類士服,農 夫躡絲履 )
3. 字詞練習:
(A)「躡」絲履:ㄋ一ㄝˋ (B)「ㄍㄨ」酒:酤
(C)會「數」而禮勤(注音、解釋):ㄕㄨㄛˋ 多次、頻繁
(D)華「靡」vs隨俗「靡」者(解釋):奢侈_ vs ____ 順勢倒下 ____ ___
數
(ㄕㄨˋ )─(1)數目、數量。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爭纏頭,
一曲紅綃不知數。」(2)定數、命運。蘇洵〈六國論〉:「勝 負之數、存亡之理。」(3)技藝。《孟子‧告子上》:「今夫 弈之為數,小數也。」
ㄕㄨˇ─計算。魏學洢〈核舟記〉:「珠可歷歷數也。」
ㄕㄨㄛˋ─多次。如:會數而禮勤。
(ㄘㄨˋ )─細密的。《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
第四段
1. 主旨:列舉前賢之例,說明(儉樸 )的重要。歸結前賢的儉德來自他們的深謀 遠慮。
2. 舉例:此段都是(正 )例 A. ( 李文靖 )治居第
B. ( 參政魯公 )觴於酒家 C. ( 張文節 )自奉清約
3. 段落中所舉的三個事例,都包含了哪三個組成部分?
(儉樸的行為 )→( 外人的評論 )→(前賢的深謀遠慮 ) 補充資料:
「公孫布被」
漢代公孫弘年輕時家貧,後來貴為丞相,但生活依然十分儉樸,吃飯只有一個葷 菜,睡覺只蓋普通棉被。就因為這樣,大臣汲黯向漢武帝參了一本,批評公孫弘位 列三公(三公在西漢所指為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有相當可觀的俸祿,卻只蓋 普通棉被,實質上是使詐以沽名釣譽,目的是為了騙取儉樸清廉的美名。
漢武帝便問公孫弘:「汲黯所說的都是事實嗎?」公孫弘回答道:「汲黯說得 一點沒錯。滿朝大臣中,他與我交情最好,也最了解我。今天他當著眾人的面指責 我,正是切中了我的要害。我位列三公而只蓋粗布被,生活水準和普通百姓一樣,
確實是故意裝得清廉以沽名釣譽。如果不是汲黯忠心耿耿,陛下怎麼會聽到對我的 這種批評呢?」漢武帝聽了公孫弘的這一番話,反倒覺得他為人謙讓,就更加尊重 他了。
第五段
1. 主旨:引用御孫之語,分析儉與侈對道德行為的影響。
儉,德之共也→君子( 直道而行 )、小人( 遠罪豐家 ) 侈,惡之大也→君子( 枉道速禍 )、小人( 敗家喪身 )
第六段
1. 主旨:舉事例說明儉可以立名、侈足以致敗的道理。
選項:
(A)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
(B)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
(C)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
(D)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
(E)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
(F)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G)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至戍,果以富得罪出亡。
節儉的例子 奢侈的例子
昔 今 昔 今
BE 無 ACDG F
第七段
段旨:期許(司馬康 )身體力行並傳為家訓。末句與本篇的首句呼應 四、 史書分類★★★
類 別 性 質 舉 例
( 紀傳 )體 以( 人)為主 《史記》、《漢書》及一切正史
( 編年 )體 以( 時)為綱 《春秋》、《竹書紀年》、《資治通 鑑 》
紀事本末體 以( 事 )為綱 《通鑑紀事本末》
( 國別 )史 以國為主,分國記載 《國語》、《戰國策》
五、奢侈與節儉的成語
(一)奢侈
成 語 釋 義
1 一擲千金 形容不惜金錢,揮霍無度。
2 炊金饌玉 形容飲食的精美奢侈。
3 日食萬錢 每天飲食須耗費上萬的錢。形容生活極為奢侈豪華。
4 肥馬輕裘 騎著肥壯的馬,穿著輕暖的皮衣。形容生活豪華奢侈。裘,皮 衣。
5 食前方丈 吃飯的食物擺滿一丈見方那麼廣。形容生活非常奢侈。
(二)節儉
成 語 釋 義
1 省欲去奢 節制貪念,摒棄奢華。
2 克勤克儉 既能勤勞,又能節儉。
3 開源節流 比喻增加收入,節省開支。
4 粗茶淡飯 形容飲食簡單,生活簡樸。
5 修舊利廢 將壞的、舊的東西修理好再利用。
六、 一字多義比較
字形 字義 詞例
服★
衣服和飾物 長者加以金銀華美之服,輒羞赧棄去之。
穿著 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但順吾性而已。
實行 汝非徒身當服行,當以訓汝子孫。
擔任、從事 有事,弟子服其勞。《論語‧為政》
適應 水土不服。
欽佩、順從 佩服、心服口服。
乃 是 與先君子善,謂獄中語乃親得之於史公云。
方苞〈左忠毅公軼事〉
卻 1.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2.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韓愈〈師說〉
便、就
1.公辨其聲,而目不可開,乃奮臂以指撥眥。方苞〈左 忠毅公軼事〉
2.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陶淵明〈桃花源記〉
才 同年曰:「君賜不可違也。」乃簪一花。
竟然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陶淵明〈桃花 源記〉
你、你的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陸游〈示兒〉
病★
缺點 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為病。
疾病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杜甫〈旅夜書懷〉
指責 古人以儉為美德,今人乃以儉相詬病。
疲憊 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論語‧衛靈公》
禍害、損害 吾將飢寒焉,不病於無雞乎?《郁離子‧趙人患鼠》
憂慮 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論語‧衛靈公》
生病、患病 她病了三天,變得相當憔悴
非★
反對、批評
1.當時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
2.苟或不然,人爭非之。
3.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
不是
1.酒非內法,果、肴非遠方珍異,食非多品,器皿非滿 案,不敢會賓友。
2.宴酣之樂,非絲非竹。歐陽脩〈醉翁亭記〉
3.棄禮義,捐廉恥,非一朝一夕之故。顧炎武〈廉恥〉
不對的、不善的 非分之想
不同的 物是人非、人事已非。
過失、惡行 為非作歹、文(音: )過飾非。
忝★
音( ㄊㄧㄢˇ )
羞愧,為自謙之詞 忝列門牆。
羞辱 無忝所生(不辱父母,即對得起父母)。
七、 形近字比較★
字
形 字音 字義 詞例
蔽 ㄅㄧˋ
遮蓋、擋住 1.平生衣取蔽寒。
2.衣不蔽體。
欺瞞 蔽塞、蒙蔽。
概括 一言以蔽之。
弊
ㄅㄧˋ
破舊 不敢服垢弊以矯俗干名。
疲困 疲弊。
害處、毛病 弊病、有利無弊、興利除弊。
作假、欺詐蒙騙的事 營私舞弊、作弊。
敝 敗壞 風俗頹敝如是。
破舊 視若敝屣、敝帚自珍、敝車羸馬。
靡 ㄇ一ˇ
奢侈 浮靡、靡靡之音。
華麗的 靡衣玉食(形容豪華奢侈的生活)。
順勢倒下 所向披靡、風靡一時。
沒有 鉅細靡遺。
ㄇ一ˊ 通「糜」,腐敗 靡爛。
糜 ㄇ一ˊ
濃稠的稀飯 何不食肉糜。
腐敗 國家之事,糜爛至此。(方苞〈左忠毅公軼 事〉)
赧 ㄋㄢˇ 害羞、慚愧而臉紅 赧顏、羞赧。
赦 ㄕㄜˋ 寬免應得的刑罰 赦免、十惡不赦。
躡 ㄋㄧㄝˋ
踩、踏,指穿鞋 農夫躡絲履。
放輕腳步行走 躡手躡腳。
鑷 夾取細小東西的鉗子 鑷子。
懾 ㄓㄜˊ 害怕、恐懼 震懾、懾人心魄。
饘 ㄓㄢ 濃稠的稀飯 饘粥餬口。
氈 ㄓㄢ
用獸毛加膠汁壓製成 的織物,可做墊褥或 鞋帽等
如坐針氈。
羶 ㄕㄢ 羊身上的臊味。 腥羶 簋 ㄍㄨㄟˇ
古代祭祀宴饗時盛黍
稷的器皿 鏤簋朱紘。
晷 日光﹑日影 焚膏繼晷 (形容夜以繼日勤讀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