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訓儉示康‧課文結構表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訓儉示康‧課文結構表"

Copied!
3
0
0

Teks penuh

(1)

訓儉示康‧課文結構表

訓儉示康 儉奢

一 段

(自身) 事例

羞著金銀華美之服 聞喜宴獨不戴花 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二 段

奢 (眾人)皆以奢靡為榮

(今人)以儉相詬病 儉 (自身)獨以儉素為美

(古人)以儉為美德

言例——

孔子論儉約三則 三

奢(今) 走卒類士服,農夫躡絲履 士大夫宴客數月營聚 儉(昔) 士大夫宴客物薄情厚 四

儉——

以儉立名 事例(昔)

李文靖治居第 參政魯公觴於酒家 張文節自奉清約

五 段

儉 言 例 ( 御 孫)

儉,德之共也 論 君子直道而行 小人謹身節用

奢 侈,惡之大也 論 君子枉道速禍

小人敗家喪身

六 段

儉 以儉立名 事例(昔) 正考父 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 季文子 君子以為忠

奢 以侈自敗 事例

( 昔

管仲 孔子鄙其小器 公叔文子 其子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 至孫以驕溢傾家 石崇 卒以此死東市

( 今

) 寇萊公 子孫今多窮困 七

段 儉 期許身當服行並傳為家訓

   

問題與討論

一、正反對照比較的手法,是本文極明顯的特色。請指出例證,並說明它在文章中的作用。

訓儉示康一文雖旨在闡述儉的意義與重要性,但仔細閱讀全文,不難發現它其實是藉由儉與奢的正

(2)

反對照來凸顯中心議題的。作者在第一段從自身敘述引題之後,接著的第二段便以「眾人皆以 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將文章導入儉與奢正反對照的一種結構設計。以下數段大量 舉證古今事例,也都是正反對照方式的運用。一般來說,單面論述往往給人理所當然而不假思 索的感覺,而從正反兩面對照立論,自然拉大距離,造成更為強烈深刻的印象。有人說:「對 照的效果是兩者之積而不僅是兩者之和」,杜甫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可說就是 一個極佳的例證。然則本文所引述的各種奢侈的事例以及它們所導致的後果,如能令人凜然心 驚,則作者對儉的訴求,不就自然而然讓人接受了嗎?討論此題,可參手冊賞析欄的課文賞析、

結構表。

二、在過去的農業社會裡,資源有限,所以崇尚節儉。而到了工商社會,為了促進生產,則往往鼓 勵消費。面對如此的演變,請問你有什麼看法?

朱柏廬治家格言說:「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這句話很能表示傳 統對「儉」的認知。在農業社會,吃的、穿的,真的是「來處不易」、「物力維艱」,生活常 有匱乏之虞,因此先聖先賢都大力提倡節儉。自從工業革命後,產品大量開發,為了促進生產,

則往往鼓勵消費,消費是奢侈嗎?「消費」與「奢侈」是有差別的,奢侈一定是消費,但消費 不一定要奢侈。例如:進口價值百萬的轎車是奢侈,但花大錢建學校、醫院、文藝表演場所卻 不是奢侈,因為可提升生活品質。

訓儉示康強調的是個人節儉的問題,其實在現代社會中除了個人外,政府也要節儉。政府如何 節儉呢?(如在財政支出更審慎、節能減碳,……)最後值得一提的:節儉是「節省開支」,

除了「節流」,「開源」也很重要。可參看手冊相關範文。

 

測驗與練習

 基礎測驗

1.C 2.C 3.C 4.A 5.B 6.C  7.A  8.D  9.D  10.B

【解析】1.(A)音ㄊㄧㄢˇ。(B)求取。(D)音ㄞˋ。

2.(A)「垢」病→「詬」病。(B)「囁」手「囁」腳→「躡」手「躡」腳。(D)「醐」口→

「餬」口。

3.(A)頻繁(音ㄕㄨㄛˋ)/多(音ㄕㄨˋ)。(B)互相(音ㄒㄧㄤ)/宰相(音ㄒㄧㄤ

ˋ)。(C)少(音ㄒㄧㄢˇ)。(D)但是/關注;照應。

4.(B)(C)(D)皆是由名詞轉為動詞。

5.(A)在「奢」與「儉」之間選擇「儉」。(B)為假設關係:「如果」不為宴席大肆鋪張地 準備,人們「就會」批評他吝嗇。(C)在「不遜」與「固」之間選擇「固」。(D)在「玉 碎」與「瓦全」之間選擇「玉碎」。此句比喻人寧願保全節操而死,也不苟且求活。亦可 比喻人為了堅持某種信念而不計犧牲,奮鬥到底。

6.(A)皆指違背習俗或常態以求取虛名。(B)皆用以形容管仲居所的奢侈華美及越禮。(C)周 密謀劃,長遠考慮/形容人目光短淺,識見狹小。(D)皆可指簡樸儉約的生活。

8.(A)自述不講究吃穿,但也不會為了求得清名而故意穿著破舊的衣服。(B)指出當時社會

(3)

奢靡成風的狀況。(C)委婉地指責領導階層未盡移風易俗的責任。(D)無欲則剛:人無私欲,

則能守正不阿。

9.(A)以「儉」為主題。(B)為家訓散文的典範。史傳散文指史書中記載人物、事件的文字。

(C)走卒、農夫同樣奢靡。

10.(B)所述為歐陽脩。

 進階練習 一、

事 例  性 質  例 李文靖公為相,治居第於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

馬。

正例

1. 參政魯公為諫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於酒家。…

…對曰:「臣家貧,客至無器皿、肴、果,故就酒 家觴之。」

正例

2. 管仲鏤簋朱紘,山楶藻梲,孔子鄙其小器。 反例 3. 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馬不食粟,君子以為

忠。

正例

4. 張文節為相,自奉養如為河陽掌書記時。 正例 5. 何曾日食萬錢,至孫以驕溢傾家。 反例 6. 公叔文子享衛靈公,史鰌知其及禍;及戍,果以富

得罪出亡。

反例

7. 正考父饘粥以餬口,孟僖子知其後必有達人。 正例 8. 石崇以奢靡誇人,卒以此死東市。 反例 9. 近世寇萊公豪侈冠一時,然以功業大,人莫之非,

子孫習其家風,今多窮困。

反例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關於甲、乙、丙三文,敘述正確的是: A乙文作者希望爭鬥的雙方能念及故鄉親人,放開心胸笑泯恩仇 B丙文作者對於臺灣的百姓遭受到政府的不義對待,深感無力 C乙丙文共同批評的對象是高舉國家大義,進而使敵我分明的人 D從以上文章可看出早期臺灣社會移民的來源及衝突原因 A乙文作者恩威並施,一則強調「王法在所必誅」,二則慰勉臺人,視彼此為同室之兄弟,不僅要親其所親,

作家古蒙仁強調一般文學是用「手」寫的,「報導文學」則是用「腳」寫出來的;而另一位作家高信疆說「報 導文學」是:「以文學的筆、新聞的眼,來從事人生探訪與現實報導的生動寫作方法。」由此可知「報導文學」 需有文學的筆觸,對生活中的事件進行深入觀察、報導,具有客觀事實,又有主觀的感受在其中。依照上面的說 明,下列哪一項作品最有可能是「報導文學」? A古蒙仁 吃冰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