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設計思考思考設計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設計思考思考設計"

Copied!
30
0
0

Teks penuh

(1)

設計思考 思考設計

2018 in USC實踐大學

COteACHer

Prof. 蔡政安by , David,程雨萍

(2)

還記得那五個流程嗎?

(3)

設計思考四大知識

1.

你是設計師

-

策劃心理、策略、了解需求、責任

2.

保持初學者之心

-

放手去學、樂意嘗試、相信自己

3.

走出舒適圈就是學習的開始

-

打亂平時習慣、走出教室、不 讓自己卡住、聯想是你的好朋友、與他人合作

4.

難題背後蘊藏著設計的機會

-

保持樂觀積極、相信明天會 更好、要常想「要是這樣會怎樣呢?」而不是「那裡出錯 了?」

(4)

1 同理心

(5)
(6)

什麼是同理心?

同理心是以人為本的設計過程的基礎。為了同理心,我們:

-

觀察。在生活中查看用戶及其行為。

-

增進。通過預定和短暫的

攔截

遭遇與用戶互動並對其進 行採訪。

-

沉浸。體驗用戶體驗。

(7)

當你看到同學受傷

的時候你會 ...

(8)

同理心與同情心的不同

1. 以他人的眼光來 看待世界

2. 不評判

3. 了解他人情緒 4. 傳達出你了解

(9)

為什麼要同理心

作為一個以人為本的設計者,您需要了解您正在設計的人員。你試圖解決的問題很少 是你自己的 - 他們是特定用戶的問題;為了為您的用戶進行設計,您必須對他們是誰 以及對他們重要的事物建立同理心。

參與:

1. 揭示人們可能或可能不知道的需求 2. 指導創新努力

3. 確定要為其設計的合適用戶 4. 發現指導行為的情緒

除了與用戶交流和觀察之外,您還需要親自體驗設計空間。查找(或創建必要的)體驗

,讓自己沉浸在更好地了解用戶所處的環境中,以及您正在設計的情況。

(10)

作為一名設計思考者,你試圖解決的問題很少是你自己的 - 他們是特定群體的問題; 了為他們設計,你必須對他們是誰以及對他們重要的人表示同情。

觀察人們的行為以及他們如何與環境互動,為您提供他們的想法和感受的線索。它還 可以幫助您了解他們需要什麼。通過觀察人物,您可以捕捉到他們經歷的實際表現 - 他們的所作所為和所說的。這將使您能夠推斷出這些體驗的無形意義,以便發現洞察 力。這些見解為您提供創建創新解決方案的方向。最好的解決方案來自對人類行為的 最佳見解。但是學會識別這些見解比你想像的要難。為什麼?因為我們的思想會在沒 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動過濾掉大量信息。我們需要學會用一雙新鮮的眼睛來看待事 物,而同理心就是給我們新眼睛的東西。

直接與人交往可以發現他們的思維方式和所持有的價值觀。有時這些想法和價值觀對 於持有它們的人來說並不明顯,而良好的對話可能會讓設計師和主題都被意外的洞察 所驚訝。人們講述的故事和人們說他們所做的事情 - 即使他們與他們實際做的不同 - 都是他們對世界方式的深刻信念的有力指標。好的設計是建立在對這些信念和價值觀 的深刻理解之上。

(11)

如何做到同理心 ABC

➔ 觀察

➔ 參與 ....

➔ 看和聆聽

(12)

在生活中查看用戶及其行 為。

除了採訪之外,盡可能在相 關背景下進行觀察。

一些最強大的實現來自注意 到某人所說的與他所做的事 情之間的細節。

其他人來自某人創作的作品

,這可能會讓你作為設計師 感到非常驚訝,但她甚至可 能不會想到在談話中提及。

A.

觀察

(13)

有時我們稱這種技術為

訪談

,但它應該真的感 覺更像是一次談話。

準備一些你想問的問題,

但希望讓對話偏離它們。

保持對話只是鬆散地限 制。從與你交談的人那裡 引出故事,並總是問

為什 麼?

來揭示更深刻的意 義。

參與可以透過短暫的

攔 截

遇到和更長的預定對 話來實現。

B.

參與

(14)

當然,你可以而且應該結合觀察和參與。

讓別人告訴你他們如何完成一項任務。

讓他們親自完成這些步驟,並告訴你為什 麼他們正在做他們做的事情。

讓他們在執行任務或與對象交互時,發出 他們的想法。在某人的家或工作場所的背 景下進行對話

-

很多故事都體現在文物中。

使用環境來提示更深層次的問題。

○ “

要創造有意義的創新,你需要了解你的用 戶並關心他們的生活。

C.

看和聆聽

(15)

如何緊密的連結到定義

(16)

用:拆包 unpack

打開包裝:當你從同理心的工作轉向從工作中得出結論時,你需 要處理你所聽到和看到的所有事情,以便了解大局並掌握所有 這些內容。 拆包是一個開始這個過程的機會,與其他組員分享 您所發現的內容並以可視形式捕獲重要部分。 從頭腦中獲取所 有信息,然後在貼牆上開始建立連接

-

發布用戶的圖片,使用引 號,旅程地圖或體驗

-

發布任何可以捕獲用戶的印象和信息的 內容。 這是合成過程的開始,進入

定義

模式。

(17)

同理心的工具還有:

訪談;跟隨;日記;隨身物;

定點;體驗;問卷

(18)

暖腦活動練習 一

Ice break

Time : 5

分鐘

用筆記尼:寫下你最討厭的事 上台分享:

QA :

為什麼需要這個練習?

(19)

A.E.I.O.U.

觀察記錄法

(20)

AActivity (活動)

們當下的明確活動、流程、模式

EEnvironment(環境)

周遭環境的功能、特 、氛圍。個 空間 共享空間 是否有不同空間 哪裡 不同

IInteraction(互動)

與 之間頻繁出現的互動 特殊少 的互動 與物的互動 與空間的互 不同距離下、不同情況下的互動

OObject(物品)

環境裡有哪些物品 與 們的活動(activities)的關聯又是什麼

UUser(使 者)

在環境裡的有哪些 扮演的角 彼此的關係 他們的需求有何不同

(21)

A.E.I.O.U

是 種整理「觀察」記錄的 法。通常會在觀察時,使 表單直接記錄。

A.E.I.O.U

的框架,幫助觀察者能在觀察整體體驗的同時,

也能專注於較細的分類。避免遺漏、能記錄下相關所需的 切細 節。

A.E.I.O.U

就像觀察者的觀察筆記。協助你在後續整理時,能

還原觀察現況。

➤ 聚焦「實際發 的事實」、避免寫下「觀察者的想像」。

(22)

範例一

(23)

範例二

成大圖書館 的改造:

第一步

(24)

範例三

(25)

ABOUT

OBSERVATI ON 關於觀察

➤ 觀察,是最基本搜集資訊的 法。

只要你 出去,進到事件發 的場域, 開放的 、 看、聽、

理解在那個場域所發 的所有事情。就是觀察了。

➤ 觀察可以是很明確主題、也可以是很開放廣博。

下 有 些 訣竅,能幫助你的觀察更順暢:

(26)

花時間

觀察是 種需要時間的過程。因此,不要急。確保你留有 夠的時間,看 到頻繁發 的事件、以及特殊事件。

當你開始覺得無聊時,別擔 ,你做得對!

再說 次,觀察需要時間。當你開始覺得無聊時,表 有趣的事件正要發 ,維 持警覺!

➤ 管他是什麼,全部吸收

觀察時,搞清楚「為什麼」,並不重要。反 ,當你不理解為什麼時,能有全新 的眼光、看到意料之外的細節。所以,專注在全部吸收起來!

轉換視角

改變你看事物的角度。可以是肢體的:蹲低、換個 向來觀察。也可以是換個觀 察角度:從社交的角度、從情緒的角度。

(27)

➤ 沒有任何事情是不相關聯的

不論是巨觀的、微觀的都重要。沒有太 也沒有太 不 觀察的。注意「規律」

的存在。

➤ 列清單

當你發現某件事重複出現,開始記錄下來。例如: 們 不同的 法穿越過 個 空間。

親身體驗

如果可能, 親身 過該體驗。例如:在研究 機時,就去買 機吧!即使 是你之前已經做過的事情,轉換成「觀察者」的視角, 全新眼光再看 次,並 且記下你的反應。

➤ 帶著假設,但永遠準備迎接驚喜

觀察時,帶著假設更能協助你專注對你有幫助的資訊上。但,也要隨時基於觀察 中的學習,修改改進假設。

(28)

AEIOU 第 一步驟:

學做一隻蒼

蠅或是隱形

(29)

下週小組驗收:

AEIOU 圖表與數位檔案

(30)

下週見

See you next week!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16 自傳的內容 6.入學動機 – 非常重要,務必非常瞭解該校系。 – 思考:在那麼多的院校科系中,為什麼獨獨挑 上這個科系呢? – 不要毫無根據的吹捧,可以從自己的興趣下筆 ,或者談談該系的展望與期許亦可。最好對該 系關注的議題能提出具「建設性」的觀點,這 將會令人注目及重視。另外,針對那些許多大 學都有開設的科系,更要特別說明你為什麼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