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99.08 第19 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99.08 第19 期"

Copied!
3
0
0

Teks penuh

(1)99.08 第 19 期. 1. 稱職還能快樂嗎? 未久之前,參加了一本名為《教出快樂的孩 子》的新書發表會,名製作人王偉忠先生說了一 句頗耐人尋味的話:在台灣社會裡,要教出「成. 至要有許多「分身」 :是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師 ;是叮囑呵護的家長,也是能傾聽心聲、分享苦 樂的朋友,有時又要扮演鐵面無私的執法者。角 色要因時因地拿捏得宜,才能打破師生之間的藩 籬。導師的工作雖然辛苦繁重,但是能在青少年 人格塑造的重要階段,陪他們走上一段人生旅程 ,看著他們穩健成長,是我們最圓滿的心願,也 是教學生涯中最大的動力與成就感吧!」 如何做一位快樂的班導?. 功」的孩子或許比較容易,要教出「快樂」的孩 子實屬不易。是的,成功與快樂這兩個概念,的 確可以組合出以下四個象限:成功且快樂、成功 但不快樂、不成功但快樂、不成功且不快樂。讓 孩子既能快樂學習又能夠獲得成功,確實是所有 為人父母、為人師者最大的期待。 同樣的道理,為人師者,要成為一位「稱職 」的班導,又要做一位「快樂」的班導,也的確 不易。但確實是學生與家長們所共同的期待。 如何成為一位稱職的班導?. 做個快樂的導師有訣竅----十二個秘訣大公 開(摘自國語日報) 一、溝通高手:不管怒髮衝冠、橫眉豎目的家長 ,或者頑劣不馴、目空一切的學生,都能在 理直氣婉、諄諄訓誨下,讓他們滿懷感激的 離開辦公室。 二、笑臉迎人:微笑是吊橋,能穿透隔閡,拉近 距離。常面帶笑容的老師,學生比較願意親 近,何況能被笑容可掬的導師「說教」,也 是難得的經驗。. 我以為就是要無條件地接納學生、肯定學生 、鼓勵學生、支持學生,讓學生發現並肯定自己 的優點和長處,進而加以精進發揮。使學生們不 但在課業、生活上有很好的成長與學習,也能透 過真心的關懷、肯定與支持,讓其充分感受到老 師們的愛與關懷,進而發揮個人潛能、自我實現 。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關係的建立,是決 定成敗的關鍵。我認為應該先奠基於彼此的信任 感,彼此關心對方,然後在親密、信賴的情境中 ,敦促學生達到學習、成長的目標。我非常期盼 師生之間的關係,不侷限於課堂上的接觸,而是. 三、有同理心:能以家長和學生的立場來思考問 題,將學生視同自己的孩子來教,一切的苛 求和對立,都在將心比心的前提下,化為烏 有。 四、信任學生:相信孩子的本質都是善良無邪, 相信他們都能自重自愛。偶有違規,一定給 予改過自新的機會,並且不會對他們貼標籤 。 五、賞罰分明:公開獎勵,私下懲戒是贏得愛戴 的法寶,更是扭轉班風的利器,因為壞者改 好,好者更好。. 像朋友一樣,可以彼此分享討論,進而能夠建立 起「亦師亦友」的互動關係。(陳淼勝,2003) 一位具有 29 年教學經驗的老師如是說: 「導 師的工作十分具有挑戰性,一位稱職的導師,不 但要具備體力、毅力、智力、耐力、應變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度的教育熱忱,及一顆悲憫柔 軟的心,設身處地去了解學生的問題及感受;甚. 六、一視同仁:不因成績、外表、家庭背景而對 學生有差別待遇。人人都是父母的手心肉, 社會未來的有用之材。 七、吃苦耐勞:開週會,在烈日下陪學生罰站; 校外教學,餐風宿露毫無怨言;協助行政樂 此不疲。 八、風趣有禮:幽默風趣、態度謙和的老師,最. ◆ 校長的期勉 做一位稱職又快樂的班導 校長蔡炳坤於 2010.8.23.

(2) 99.08 第 19 期. 2. 討學生喜愛;所以班上有任何風吹草動,都 會傳到他的耳中,一些紛爭就能事先平息。 九、言出必行:不輕易訂班規,不隨意承諾,否 則難以樹立「執法者」的威嚴,讓學生有投 機心理。 十、以身作則:要求學生必先要求自己,才能令 人心悅誠服,心服才能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 十一、敬業樂業:以教育為志業,全心全力投入. 三、自 99 年 6 月 28 日起,公立學校退休教師於 81 年 8 月 1 日前經私立學校進用並繼續於私 立學校任教未具合格資格之專任教師年資, 嗣後取得合格教師資格及證書者,於依學校 教職員退休條例或學校教職員撫卹條例辦理 退休撫卹時,其曾任是段未具教師資格之私 校服務年資,得依照私校退撫會第 1 屆第 1 次管理委員會決議精神,比照私立學校退休 教職員,採計為退撫年資,並由私校退撫會. 班級經營,教育熱忱不隨時間而減溫,天 天與快樂為伍。 十二、精神富貴:學生的成長是最好的回饋---一雙懺悔的眼神、一句感恩的話,都讓人 陶醉許久。 有快樂的導師才有快樂的學生。導師的一言 一行,足以影響學生的人格養成,連人生觀與價 值觀的確立,往往也有導師的「影子」。期盼所 有為人師者,都是學生心目中快樂的導師。. 支給退撫金。 【99.6.28 台人(三)字第 0990092142B 號函】. ◆ 法令宣導 一、教師實施榮譽出勤制度免簽到退,亦應依各 校規定時間出勤,不可有「有課在校,無課 即不在校且未請假」之情事。另有關教師請 任何假別,時間之計算係以應到勤而未到勤 時間為準,非以一日所上課時數計算,是以 ,教師請假規則雖規定請事、病、產前假得 以「時」申請,但應以當日未出勤時數計算 ,即教師如一日未到校,事、病、產前假應 請 1 天,並非僅計算上課時數為需請假之時 數。 【99.07.22 北市教人字第 09937289400 號函】 二、教師申請育嬰留職期間,每次以不少於 6 個 月為限,但如可請求之期間不足 6 個月(如 子女為 2 歲 8 個月)或因特殊事由經與服務 學校協商合致者,得不受「每次以不少於 6 個月為限」之限制。 【99.8.13 北市教人字第 09937643900 號函】. ◆ 訊息通知 一、99 學年度第 1 學期子女教育補助費請於 99 年 9 月 30 日前申請。(有稽核系統) 檢附證件如下:(父母均為軍公教人員者,請 擇一申請。) (一)申請書 1 式 2 份。 (二)收據(不收學生證),影本請書明「與正 本相符」並簽名。轉帳繳費者,請繳交 「繳費通知書」及「轉帳交易明細表」。 (請務必列印) (三)已領取其他政府提供之獎助,或全免或減 免學雜費者,不得申請子女教育補助費 。但領取優秀學生獎學金、清寒獎學金 及民間團體所舉辦之獎學金,不在此限 。另行政院 99 年 6 月 17 日院臺教字第 0990034693 號函甫核定教育部所報「齊 一公私立高中職(含五專前三年)學費 方案」肆、二亦規定: 「已有公費就學補 助或學費減免優待者,擇優適用,不再 重複補助。」.

(3) 99.08 第 19 期 二、99 年度房屋津貼及實物代金免稅扣除額申請 : (98 年度在本校已申請有案之同仁,請逕至 人事室簽名確認即可。) (一)申請期限:99 年 11 月 30 日前。 (二)申請對象:84 年 6 月 30 日前初任公職, 當年曾報領並被併銷有案者(若離職再 任,再任日須於 84 年 6 月 30 日前) (三)有關房屋津貼及實物代金免稅扣除額申 請,相關規定說明如下: 1、於 78 年 6 月 30 日以前初任公職且未住 公有宿舍者,才有房租津貼免稅扣除之 情形(如配偶亦任公職者僅可擇一申報) 【併銷房租津貼以申報當年職等為準】 。 2、眷屬實物代金: (1)父母:須為 25 年次以前出生(84 年 時滿 60 歲) ,但如為軍公教人員(含 退休)者不得申報。(如兄弟姊妹亦 任公職,僅可由其中一方申報。) (2)配偶:84 年 6 月 30 日以前結婚之配 偶,但如為軍公教人員(含退休)者 ,不得申報。 (3)子女:84 年 6 月 30 日以前出生之子 女,但已滿 20 歲未繼續就學之子女 不得申報。(如配偶亦任公職,僅可 由夫妻一方申報。) (4)80 年 6 月 30 日前任職者,眷口數配 偶及子女以三口為限,惟父母仍准報 領不在此限(含父母最多 5 口)。 (四)本項免稅額申請,93 年至 95 年部分,已 由出納組於 99 年 4 月行文國稅局辦理退 稅在案(是以,同仁拿到之退稅金額為 3 年之退稅總額)。96 年以後則逐年由當事 人申請,本室彙整後將申請人免稅金額提 供總務處出納組自個人薪資所得中扣除 後,再開立扣繳憑單發給個人據以申報所 得稅。 (96 年以後即無所謂退稅問題。). 3. ◆人事驛站 ※ 99.8.1 教官姜傳儒報到。 ※ 教務處幹事謝淑茹於 99.8.2 榮陞臺北縣政府 體育處專員。 ※ 99 學年度新進正式教師:共 15 位 國文科:吳昌政、劉子維。 英文科:謝漢偉、康靈。 數學科:姚志鴻。 物理科:陳泓志、游敏。 化學科:林揚閔。 地球科學科:江豪章。 歷史科:莊德仁、洪靜宜。 地理科:黃家俞。 美術科:邱惠愉、。 特教科(資優中心):游健弘、溫進明。 ※ 99 學年度新進代理教師:共 18 位 國文科:陳宜含。 英文科:王柏文、張伊維、陳怡伶。 數學科:林子靖、賴易辰。 化學科:黃博成、盧佳欣。 生物科:陳信良。 公民與社會科:林倩如。 輔導科:沈佩蓉。 健康與護理科:林祉均。 藝術生活科:趙依誠。 特教科(資源教室):林昱璇。 美術科:王淑珍(懸缺代理續聘)。 體育科:陳俊穎、楊舜帆(懸缺代理續聘)。 公民與社會:顏偉家(懸缺代理續聘)。 ※ 99 學年度留職停薪教師:柯文菊、曲慧娟、 陳雅玲、劉家慧、曾毓芬。 ..

(4)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解答 1A 2D 3A 解析 語譯:(甲)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承儒道、講授經典、解除困惑的 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明白一切道理的,誰能夠沒有疑惑呢?有疑惑卻不向老師請教, 那些疑惑的問題終究無法得到解答。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理解、體會道理,本來就比 我早,我跟隨他,向他學習;出生在我之後的人,他理解、體會道理,也可能比我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