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重要選文內涵特色 一、閱讀測驗
1. 解答 (1)A (2)D (3)A
解析 語譯:(甲)古代求學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用來傳承儒道、講授經典、解除困惑的 人。人不是生下來就明白一切道理的,誰能夠沒有疑惑呢?有疑惑卻不向老師請教,
那些疑惑的問題終究無法得到解答。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理解、體會道理,本來就比 我早,我跟隨他,向他學習;出生在我之後的人,他理解、體會道理,也可能比我早,
我也跟從他,向他學習。我所學習的是道理,哪會計較他生得比我早或比我晚呢?所 以不論地位高低,不論年紀大小,道理所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所存在的地方
(乙)聖人沒有固定的老師:孔子曾向郯子、萇弘、師襄、老子等人請教。郯子這些人,
他們的才能德行比不上孔子。孔子說:「三人同行,一定有我可以效法或引以為鑑的 人。」所以學生不一定不如老師,老師也不一定比學生高明。因為明白道理有先後的差 異,技藝、學業上各有專精,如此罷了。
(1)(B)我所學習的是道理,不用在乎老師的年齡是比我大或小 (C)聖人沒有固定的老 師,多方學習、處處學習 (D)郯子這些人,他們的才能德行比不上孔子。不是郯子等人 的學生不如孔子弟子優秀
(2)(D)由「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及「無貴、無賤 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可知
(3)(A)強調善於藉助外物學習。語譯:君子並非天生異於常人,而是善於利用外物。《荀 子.勸學》 (B)強調自我的領悟功夫。語譯:製作器物、建造屋子、製作車輛、打造車身 的木工、車工能把方法傳授給他人,卻不能使他人技藝巧妙。《孟子.盡心下》 (C)強 調博學和省思的功夫。語譯:君子廣博學習且每天以三件事省察自己,就能智慧清明 且言行無過錯。《荀子.勸學》 (D)強調學習必須溫故知新。語譯:每天學習自己所不 知道的知識學問,每月不遺忘每天所學的知識學問,這就可以算是好學了。《論語.子 張》
2. 解答 (1)B (2)D
解析 (1) (A)文學家用來形容孤獨的意象無疑都非常有力 (C)用太極圖來象徵孤獨還有一個 優點:它可反映出孤獨和群體生活二者對人同等重要,是體驗世界時不可偏廢的兩條 路徑 (D)在陰的中央位置有個白點,在陽的中央位置有個黑點,這似乎意味著:在人 我交會的極致中,人有可能會突然體驗到最深沉的孤獨,而在孤獨的極致中,人也可 能會突然體驗到自我和天地、人際之間最深沉的交會
(2)(A)玉山美而難見,客棧的人驚喜奔告。語譯:農曆十二月十六日,客棧的人跑來告 訴我:「玉山出現了,可以看見玉山了!」當時將近中午,風靜悄悄地,空氣中沒有任 何塵埃,天地間一片清澈乾淨。陳夢林〈望玉山記〉 (B)記述出遊時間、地點,並略述 月夜泛舟緣起。語譯:宋神宗元豐五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划著小船到赤 壁附近遊賞風景。清涼的風緩緩地吹來,水面不起波瀾。蘇軾〈赤壁賦〉 (C)陳述探遊 硫穴的背景。語譯:隔天我拉著顧敷公一同前往,坐上了獨木舟,請二位原住民少年 搖槳划船。順著磺港溪進入,溪的盡頭是內北投社,請部落裡的人當嚮導。郁永河〈北 投硫穴記〉 (D)歐陽脩表達眾人「不知」太守以人民的快樂為快樂,可見太守自有懷抱,
非外人輕易理解。正是表達在人我交會的極致中,人有可能會突然體驗到最深沉的孤獨 語譯:遊人只知跟從太守遊賞的快樂,卻不知太守樂於自己所樂之事。酒醉時能與百 姓同樂,酒醒後能用文章記述的人,是太守啊。歐陽脩〈醉翁亭記〉
解答 (1)C (2)B 3.
解析 語譯:(乙)我寫完這篇志後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她時常到軒裡來,向我問些舊 事,有時靠在桌上學習寫字。我妻子回娘家看望父母,從娘家回來時,她轉述妹妹們 的話說:「聽說姊姊家有個閤子,到底什麼叫閤子呢?」又過了六年,我的妻子死了。
屋子壞了也沒再修補。又過了二年,我長久臥病,感到無聊,才叫人再整修南閤子,
屋子的格局跟以前稍有不同。但是自此以後,我在外面的時候多,不常住在這裡了。
庭院中有棵枇杷樹,是我妻子死的那一年親手種植的,如今已長得高聳挺拔,枝 葉茂密,像把大傘了
(1)(A)二文皆為懷往之作,不是偶爾回故居暫住的憶往之作 (B)甲文未述及作者與親 人的昔日對話,而是述及其父母間之對話 (D)甲文未直接指出作者與家人同住故居 62年,乙文「五年」係指寫〈項脊軒志〉之後五年,非指與妻同住故居年數 (2)(A)來啖我昔日故園中的果實,來重溫我猶暖的對雙親的感念 (C)甲文未於親人亡
1
故後「植樹」紀念 (D)甲文表達對父母的感念,乙文表達對親人的思念,皆非領悟生死 有命
4. 解答 (1)D (2)C (3)D
解析 語譯:文人雅士和有識之人,多半喜歡談旅遊的體驗,其實談旅遊的體驗是不容易說明 白的,……只在淺處遊覽不新奇,只是隨興遊覽不能暢快盡情,與群眾同遊不能維持 長久,如果不是將物質置之度外,拋開一切俗事而單獨盡興旅遊,即便去遊了,也等 於沒有遊一樣。我閱讀過去眾名人的遊記,察考他們親身經歷的驗證,知道他們都是 品嘗一塊肉,翻開一個章節,大略看看宅院內外,少窺看深邃的內室。……徐霞客的 旅遊,在中原地區的旅遊沒有超過人太多;他最奇特絕妙的旅遊,在閩、粵、楚、蜀、滇 黔地區,這些南方蠻族荒遠的邊域,都是再三的往返遊歷。他出遊不走官方修築的道路 大路,只要有古蹟或風景優美的地方,就迂迴曲折繞圈子來尋找它;先仔細察看山脈 的走勢如何,水流脈絡如何分開與合併,得到大概的山川形勢之後,一山丘一深谷,
細碎繁瑣搜尋研討。登山不必有小徑,雜亂叢生的草木、茂密的竹林,沒有不能穿越的
……他記述文章則按日編排,直接敘述情致與景象,不曾刻意修飾文辭。……因此我 對於徐霞客的遊歷,不佩服他高闊宏遠,而是佩服他精緻詳細;對於徐霞客的書,不 讚美他的博辨,而是讚美他的真實。……徐霞客究竟為了什麼目的而去旅遊?正因為 是沒有任何目的的去旅遊,因此心志專一;心志專一,因此能一人獨行;一人獨行,
因此去來自如,沒有達不到的地方。我心想造物者不想要使山川神靈怪異的人或事長 久隱瞞不被宣提,因此降生這個人來揭露它吧?
(1)(D)「直敘情景,未嘗刻畫為文。」可知徐霞客不以華藻曲筆狀寫情景
(2)(A)「山行六七里,……峰迴路轉」可見有路可行。語譯:沿著山路行走六七里,漸漸
聽到潺潺流水聲,從兩座山峰之間傾瀉出來的,就是釀泉。山勢迴環,山路彎曲,有 座亭子如鳥張翼,四角翹起,靠近泉邊的,就是醉翁亭。歐陽脩〈醉翁亭記〉 (B)「由 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餘里。」敘西湖遊客如織,絡繹於途。語譯:從 斷橋到蘇堤一帶,繁茂穠麗的綠柳桃花如煙似霧,綿延了二十多里。歌聲與樂器聲陣 陣成風,盛妝遊湖的仕女香汗涔涔成雨,穿著精緻華美的遊客絡繹不絕,比堤岸邊的 青草還多,非常豔麗妖媚啊。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C)據「斫榛莽,焚茅茷,窮 山之高而止」,可知原本無路,此選項最能呼應題幹「不從官道」、「不必有徑」之意。語 譯: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為坐在法華寺的西亭裡,遠遠望見了西山,才指著它覺得 真是奇異。於是命令僕人渡過湘江,沿著染溪,一路上砍伐叢生的草木,焚燒茂密的 野草,一直到山的最高點才停止。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D)敘眾人會於會稽山陰 之蘭亭,脩禊事也,未言交通狀況。語譯:春天三月初,我們在會稽郡山陰縣的蘭亭 聚會,舉行脩禊活動。賢士名流們都到了,不論老少都聚在一起。這地方有高峻的山嶺 茂密的樹林,修長的竹子,還有清澈的急流,波光輝映,環繞在亭子左右。王羲之〈蘭 亭集序〉
(3)(A)「人際交流中發現世界,盡嘗家與人情的味道」與本文所強調的「志專行獨」不合
非其行遊精神 (B)「沿縣道公路深入風景勝地」與本文「不從官道」、「不必有徑」不合,
非其行遊精神 (C)「專業背包客帶您在田園裡與自我心靈對話」、「田園」與本文「行獨」、
「山脈」、「水脈」、「荒榛密箐,無不穿也」不合,非其行遊精神
二、單選題
1. 解答 B
解析 (B)充分表現屈原執著的個性
2. 解答 D
解析 (A)當時的蕭條與昔日的繁華 (B)繫船隻 (C)街道
3. 解答 B
解析 (A)氣勢或清或濁,各有風格 (B)後句出自曹植〈與楊德祖書〉。「靈蛇之珠」、「荊山之
玉」皆比喻超凡的才智,美好的資質 (C)不因困窮或安樂而忘記發憤述作 (D)感嘆生 命短暫
4. 解答 A
解析 (A)《論語.顏淵》 (B)取之有餘,守之不足 (C)無為而治 (D)倒行逆施,難期於安
解答 A 5.
解析 (A)動之以家鄉之情 (B)說之以理 (C)脅之以威 (D)說之以理
6. 解答 D
2
解析 (A)藉春天蘭亭聚會修禊事,暢敘賞心樂事之情 (B)評論老、莊齊一死生夭壽的觀點,
與當時談虛說玄的作品不同 (C)用「行書」為集作序
7. 解答 B
解析 (B)袁宏道辭去吳縣(今江蘇吳縣)知縣,非遭貶官
8. 解答 D
解析 (A)非採倒敘手法,從自我的角度敘述漁人無意中發現美好世界的過程 (B)首段非開門 見山。第一段裡,作者先說自己常常「上高山,入深林,窮迴谿」,似乎遊遍了永州,
並以為永州山水有「異態」的,他都看過了,但卻不知道有西山。這是虛寫,在沒有具 體描寫西山之前,引發我們對西山的注意 (C)作者經多次陳情,終於辭去吳縣知縣,
遂乘興漫遊吳、越等地
9. 解答 B
解析 (A)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C)范仲淹〈岳陽樓記〉 (D)屈原〈漁父〉
10. 解答 B
解析 (A)「鄰舍孩子聽得笑聲,也趕熱鬧」是喜,「孔乙己著了慌,伸開五指將碟子罩住」並無
悲,而是鬧劇 (C)「有一種不明瞭的悲哀,只不住漏出幾聲的嘆息」只有悲 (D)白芒 花像美麗而哀愁的夢魘,是一種「雙襯」手法,既美麗又哀愁,而非「以喜襯悲」
11. 解答 D
解析 (A)諷刺尸位素餐的當權者終將滅亡,頗具反抗意識 (B)譴責當權者不重內涵,只重虛 飾的作風,預言元朝亡國在即 (C)諷刺元末文官武將徒然坐擁高位,卻不知百姓蒼生 疾苦。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他們「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本質
12. 解答 D
解析 題幹:強調恆心的重要性 (A)強調為師條件不拘,只要擁有專業,就是求師問學的對象 韓愈〈師說〉 (B)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小了,登上泰山後,就覺得天下也小了。
《孟子.盡心上》 (C)強調根本穩固之要。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D)強調恆心的重要性
《論語.子罕》
13. 解答 B
解析 (A)年關到第二年端午,孔乙己還欠十九個錢,前後沒有差異。魯迅〈孔乙己〉 (B)月香
原先只道萬福,後來大禮得磕頭,前後差異。馮夢龍《醒世恆言》 (C)范進昏倒於地醒 來不瘋了,與正常一樣。前後沒有差異。《儒林外史.范進中舉》 (D)王戎始終都不折 枝取李,前後沒有差異。《世說新語.雅量》
14. 解答 B
解析 (A)〈師說〉:韓愈論述從師問學之道,屬解釋義理,以述己意的論辨體 (C)〈諫太宗十
思疏〉:魏徵以十思勸唐太宗居安思危、積德義,屬奏疏體 (D)〈勸和論〉:乃因漳泉 械鬥不止,鄭用錫撰此文以籲勸和,並非上對下的詔令體
15. 解答 A
解析 (甲)指正直道義之氣,能透過後天努力以成。語譯:我善於培養自己的浩然之氣。……
這種氣,極端浩大,極端有力量,用坦蕩之胸懷去培養它而不加以傷害,就會充滿天 地之間。《孟子.公孫丑上》 (乙)指個人的才情、氣質,指為作家才氣,亦即與生俱 來的天賦稟性,發乎於筆端,形成特有的辭氣,是自然天成,無法改變。語譯:文章 以個人的才情、氣質最為重要,而個人才氣,則有輕快俊爽、凝重沉鬱等不同的風格,
不是勉強就可以獲得的。就如同演奏音樂,曲調雖然相同,節奏法度也一樣,至於運 氣不一樣,靈巧或笨拙的表現決定於演奏者各自不同的素質,即使是父兄,也無法將 它傳授給自己的子弟。曹丕《典論.論文》 (丙)指天地大氣。語譯:悠遠遼闊的和天 地大氣同在,看不到它的邊際;廣大浩瀚的和造物主宰同遊天地間,而不知道它的盡 頭。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丁)指作家經由存養、擴充和歷練的儲積,凝聚形成 的「氣度和胸襟」,則能透過後天努力以成。語譯:我認為文章是由作家胸襟氣度形塑 而成,僅靠學習文字技巧是不能寫好文章的,但胸襟氣度卻可藉由培養而得到。蘇轍
〈上樞密韓太尉書〉
16. 解答 A
解析 正確的敘述:甲丙戊庚。錯誤的敘述:(乙)批評唐代士人只跟從老師學習文章斷句小 的地方,卻遺漏傳道解惑大的地方 (丁)描寫春日西湖綠柳成煙,紅桃似霧,彌漫 二十多里的迷人景致。非煙霧瀰漫、虛無縹緲 (己)表達對妻子的思念 (辛)「二 者」所指為「因晴而喜」、「因雨而悲」的一般遷客騷人
3
17. 解答 C
解析 (A)出自曹雪芹《紅樓夢.劉姥姥進大觀園》。純敘事 (B)出自施耐庵《水滸傳.魯智深大
鬧桃花村》。純敘事 (C)出自〈虬髯客傳〉。除了描寫虬髯客的形貌舉止,同時也暗示了 虬髯客行事不受禮教拘束 (D)出自劉鶚《老殘遊記.明湖居聽書》。純敘述表演者的姿 色
三、多選題
1. 解答 AB
解析 (C)不可縱情傲物 (D)紅拂女慧眼識才 (E)英雄豪傑並起之際,聖君賢臣必因時相遇,
共成帝業 解答 BCE 2.
解析 (A)劉邦最先破秦入咸陽 (D)暗藏殺機,不懷好意
3. 解答 BCE
解析 (A)意謂田間小路縱橫交錯,互相通往 (D)比喻事前必須先謀劃多處可藏身之地,以便 避禍
4. 解答 BCDE
解析 (A)終於說服秦王,廢除逐客令
5. 解答 AB
解析 (C)沒有及時享樂之意 (D)藉變與不變之辯證,表現作者通達的人生觀 (E)文章應無法 看出登高望遠、遙望京城之脈絡
6. 解答 BC
解析 (A)非「愉悅之情」。范仲淹〈岳陽樓記〉 (B)關鍵字:「珊珊可愛」。是一種「愉悅之情」。歸
有光〈項脊軒志〉 (C)關鍵字:「尤不可言」、「別是一種趣味」。是一種「愉悅之情」。袁 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 (D)寫勞山道士施展法術,擲箸於紙月亮中化為嫦娥,並非
「因月景而興發愉悅之情」。蒲松齡〈勞山道士〉 (E)關鍵字:「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 勝寒」。是一種「戒慎恐懼之情」。蘇軾〈水調歌頭〉
7. 解答 ABDE
解析 (C)大同的經濟制度
8. 解答 ABCE
解析 (D)文中強調的是士大夫之有無廉恥。並尤以「恥」為重要,以為人之所以悖禮犯義,其皆
源於無恥
9. 解答 ABDE
解析 (C)強調從師須以專業的技術學業為重
10. 解答 DE
解析 (A)虞姬。語譯:淒涼斷腸的烏騅駿馬,在夜風中悲嘯嘶鳴。虞姬啊!妳滿懷幽恨面對著 項羽。朝三暮四、叛君叛國的黥布和彭越,後來本當被處以醢刑,剁成肉醬。他們怎能 比得上勇敢地拔劍自刎、效死楚國的虞姬呢。《紅樓夢》林黛玉〈虞姬〉 (B)王嬙。語譯:
絕代美人昭君離開了漢室宮闕,遠嫁異域。自古至今紅顏總是多薄命。君王縱使輕視美 色,又何必將決定昭君命運的權力交付給畫工呢。《紅樓夢》林黛玉〈明妃〉 (C)綠珠。 語譯:石崇何曾真正重視過綠珠呢?當她不被寵愛時,就如同明珠被當成瓦礫一樣地 丟棄。都是因為上輩子積了頑福,才騙得綠珠與他同歸於盡,共赴黃泉以慰其寂寞。
《紅樓夢》林黛玉〈綠珠〉 (D)紅拂女。語譯:李靖謁見楊素時,拱手長揖而不拜。滔滔 雄辯、與眾不同。紅拂女高瞻遠矚,慧眼識得處於窮困之中的英雄。如此看來,比死人 只多一口氣的楊素府中,怎能牽制絆留住這位女中豪傑呢。《紅樓夢》林黛玉〈紅拂〉
(E)紅拂女。語譯:旅館的門開著,夜晚正半夜中,美人慧眼識得誰是英雄。絲蘿願終身
攀附喬木,不依附楊素而依附李靖。曾芝雲〈紅拂敲戶〉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