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教育 大家一起 「國際情勢」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全民國防 全民國防教育 大家一起 「國際情勢」"

Copied!
35
0
0

Teks penuh

(1)全民國防 大家一起. 全民國防教育 「國際情勢」 提報人 : 林意超教官.

(2) 國家與國家之間彼此互動的關係 它的範圍包括了.

(3) 階段. 時間. 第1階段. 50年代中60年代初. 第2階段. 60年代中70年代末. 第3階段 80年代. 特點. 美國領導人 蘇聯領導人. 既緩和又緊張, 優勢在美國. 甘迺迪. 赫魯雪夫. 尼克森. 勃列日涅夫. 雷根. 戈巴契夫. 蘇聯處於攻勢, 美轉攻為守勢. 美採強硬態度, 蘇全面收縮, 美同意有限緩和.

(4) 1991年蘇聯垮臺,以美蘇為 首的兩極體系瓦解. 國際間一度出現西方自由民 主制度才是人類歷史最終走 向的說法。. 「多強」指歐盟的主要強 權德國與法國,舊勢力的 俄羅斯及亞洲新興強權中 共等。. 自此美國成為超強霸權,並 採取單邊主義,意圖以其強 大國力為後盾,重塑一個以 美式民主為基礎的國際新秩 序,進而形成「一超多強」 的國際體系。.

(5) 在前蘇聯勢力趨弱後,美國成為唯一的超級 大國,然而國際社會不可能成為由美國主導 的層級或單極體系。.

(6) 前蘇聯因經濟問. 經濟. 題與政治體制不 能滿足國家發展 所需,國力大不 如前,但軍事力 量仍有其不可忽 視的實力。. 軍事.

(7) 中共戮力發展核武,並採取政經分離方式,使其 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模式,近年又以「和平崛起」 在地區經貿合作方面有了極快速的發展。.

(8)

(9) 日本軍事上雖受限於和平憲法的規定,但實質上其自衛 隊軍事力量並不亞於世界上多數國家正規軍隊。.

(10) 印度自1998年跨 過核武門檻以來, 即不斷連年斥資. 發展國防武力, 並著重於海權的. 印度加強軍事裝備(01'00) 來源:Youtube. 建立。.

(11) 99年2月成功試射 自行研發中遠程地對地彈道導彈--烈火三型導彈,能夠攜 帶重達1.5噸的核彈頭,射程超過3000公里,涵蓋中國多 個主要城市及中東地區。 主要是針對印度(北方)的頭號敵人。.

(12) 三大支柱: (1)歐洲共同體。 (2)共同外交與安 全政策。 (3)司法與域內事 務。.

(13) ▲美國全球兵力調整計畫示意圖 中亞 向烏茲別克、塔吉克 租用3個機場、擴建吉 爾吉斯機場。. 英國 減併2個空 軍基地。. 韓國 撤離12,000名美軍, 分兩階段由非軍 事區南撤至烏山、 平澤。. 日本 陸軍第1軍、太平 洋艦隊情報中心移 駐日本,調整琉球 陸戰隊駐地,自衛 隊航空總隊與駐日 美軍司令部同駐地。. 德國 2個陸軍師移駐波蘭 、保加利亞,保留 一個空軍基地。 義大利 駐歐海軍司令部由 英國倫敦移駐那不 勒斯。. 歐洲方面 本聯合化、迅速化、精簡化指導, 向大西洋、東歐、南歐方面調整。. 東南亞 擴建新加坡海軍基地, 泰國設置海上基地, 印尼、越南設海空基 地。 亞洲方面 重組太平洋司令部指揮體系、精簡駐韓美軍機 構,駐日美空軍司令部與關島空軍司令部合併。. 澳洲 運用澳洲北部訓練 設施,駐琉球美軍 陸戰隊移至澳洲。 P15.

(14) 世界,有許多不安的地區……. 第二節 南北韓衝突. 以阿問題. 台海衝突 南海石油問題 印度巴基斯坦邊界 美與兩伊. 美國vs伊斯蘭世界. 區域衝突 取代大規模戰爭.

(15)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俗稱。二戰後,北緯38 度以北地區由蘇聯管理,並於1948年9月時協助北 韓建國。. 大韓民國的俗稱。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自韓國占領區 撤退。聯合國決議,北緯38度以南地區由美國接管,美國 於1948年8月協助當地民眾建立大韓民國。.

(16) 18. 南韓於2010年11月23日在兩國黃海疆 界附近進行軍事演習,惹惱了北韓, 就朝南韓小島開砲200多發,南韓立刻 反擊,直到南韓總統李明博呼籲停火, 雙方才偃旗息鼓,但已造成兩韓死傷, 這也是韓戰停戰57年來,北韓首度攻 擊南韓陸地。.

(17)

(18) 經濟利益/主權爭議:釣魚台 與東海劃界 中方:以大陸棚延伸分東海, 將東海大陸架歸為中方. 南沙群島目前各國佔 領情形  台灣:2 (太平島;中洲礁)  中國:8  越南:29. 日方:以中日兩國海岸線為基準劃分中 間線(圖中黑曲線)。.  菲律賓:8  馬來西亞:8  汶萊:0.

(19) 東南亞幅員廣大、 宗教派系林立、種 族複雜及地理環境 多樣等特質。恐怖 組織在此策動多次 暴力攻擊。. 泰國紅衫軍,或稱反獨裁民主聯盟。 泰國紅衫軍示威幾個月之後,2010年4月 被泰國軍隊武力鎮壓,造成眾多人員死傷。.

(20)

(21) 印度和巴基斯坦自獨立後一直時有衝突,宗教信仰 是原因之一(印度信奉印度教,而巴人信奉伊斯蘭 教)。兩國亦為克什米爾地區領土主權發生多次邊 境衝突,甚至引起戰爭。印度及巴基斯坦兩國也各 自在發展核子武器,互相對峙,難取得實質進展。. ★印巴衝突★. 巴基斯坦是美國反恐戰爭的盟友,印度也 是美國極力爭取用以圍堵中國大陸的重要 籌碼。.

(22) 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長期 不安的導因,激進的「哈瑪斯組織」 和「以軍」不斷策劃武裝衝突,使 和平前景仍難預期。.

(23) 中主張:將整個東海大陸架歸 為中方所有。. 日主張:以中日兩國海岸線為基 準劃分中間線(圖中黑曲線)。. 南海因位因位處 東亞、南洋及太 平洋至印度洋的 航路要衝,戰略 地位日趨重要; 加以南海地區蘊 藏豐富資源,主 權爭議使得南海 潛藏威脅。.

(24) 全球情勢因恐怖主義、區域紛爭、武 器擴散移轉、強權爭霸、網際網路發 展,使各區域情勢影響各有不同。.

(25) 主要國家:德國 、英國、法國、 俄羅斯 重要議題: 1.歐盟整合 2.俄羅斯崛起. 義大利. 西班牙. 葡萄牙. 愛爾蘭. 希臘. 英國銀 行揭示. 45億 英鎊. 70億 英鎊. 15億 英鎊. 88億 英鎊. 8億 英鎊. 債務佔 國內生 產總值. 118.3%. 63.5%. 81.3%. 93.6%. 130.2%. 組成國家的國 力參差不齊, 影響各會員國 的經濟,且英 國對於加入歐 盟仍存在疑慮。 P019.

(26) 俄羅斯挾前蘇聯軍事實力 威脅歐洲各國安全,尤其 在2014年策動烏克蘭政變 (克里米亞公投加入俄羅 斯聯邦)受到世界注目。. P019.

(27) 2.美國在國際反恐作為 上,加強與其他國家的 反恐合作,並持續推動 全球安全事務,維持國 際領導地位。 3.中、南美洲面臨天然 災害、疾病傳播、邊境 及主權爭議、軍備競賽 等問題;非法跨國經濟 活動、幫派犯罪、毒品 走私等問題持續存在。. 主要國家: 美國、加拿大、巴西、委 內瑞拉 重要議題: 1.南北美競合 2.推動反恐合作 3.安全威脅升溫 1.南、北美處於發展不均 的不對稱狀態,但雙方均 透過區域整合,獲取更多 的主導權。. P019.

(28) 主要國家: 埃及、南非、奈及 利亞、衣索比亞 重要議題: 1.天然資源爭奪 2.索馬利亞海盜 3.疾病傳播. 1.情勢不穩的主因之一,各種 豐沛資源受強權覬覦,也引發 非洲國內衝突。 2.索馬利亞長年內戰,且地處 蘇黎士運河航線必經之處,導 致海盜猖獗橫行,危及歐亞安 全。 3.自2014年2月開始爆發於西非 的伊波拉病毒疫情,致死率高, 全球陷入警戒。. P020.

(29) 主要國家:中國、 日本、南韓、北韓 重要議題: 1.朝鮮半島對峙 2.主權爭議 3.南海爭議 4.亞太再平衡.

(30) A.美國支持日本建軍、修 法以及參與國際維和任 務,並強化雙方安保同 盟關係 B.朝鮮半島南、北韓雙方 仍持續軍事對峙 C.南韓繼續更新和發展軍 備,因應可能發生的戰 爭。 D.北韓不斷試射飛彈,且 不放棄研發大規模毀滅 性武器,其核武問題仍 為區域軍事安全的潛在 威脅。.

(31) 中共在東海上空劃分 東海防空識別區,彰 顯國家主權與行使領 土、領空自衛權的必 要措施,引發中美日 在此地區更為頻繁的 軍事活動。. P022.

(32) 中共與東協簽署東南 亞友好合作條約,並 發表中國-東協戰略 夥伴關係聯合宣言, 藉此化解東協對中共 威脅論的疑慮. 印度、日本陸 續與東協簽署 友好合作條約. 東南亞各國的軍 事活動,現以打 擊恐怖活動及分 離組織為主.

(33) 中亞地處歐亞大陸腹地,為連接歐亞之橋梁,且 為中共西面與俄羅斯南側安全的屏障 近年來,美、俄、中 共等國藉反恐之名, 大力加強與此區國家 的軍事、安全合作, 介入中選事務,爭奪 勢力範圍意圖明顯. 中亞地區蘊藏豐富戰略油氣資源,地緣位置 重要,故成兵家必爭之地.

(34) 長期以來,印度 與巴基斯坦除為 了爭取邊界地區 喀什米爾省的歸 屬產生對抗外, 雙方並致力於核 武競賽。. P023.

(35) 南海諸島軍事情勢 因位處南洋航路要 衝,戰略地位尤為 重要;蘊藏豐富的 石油與天然氣,且 為重要的漁場,更 是中東與東亞間必 經的航線,故屢成 區域紛爭焦點。. 南亞地區的穩 定,對亞太地 區安全具有重 大意義,中共 在此扮演舉足 輕重的角色。. P023.

(36)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重要性 根據美國IOM(Institute of Medicine, 2001)發表To Err is Human:Building a Safer Health System一書中提到,在美國每年大約有44,000到98,000位病人死於醫 療疏失,在深信人都會犯錯的病人安全的議題下,建議應使用自動化醫療照護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