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課程系列
ZX 雲端學院
名師課程系列
ZX 雲端學院
名 師 課 程 系 列 姜 孟 希
‧殷 琴 生 物 高 中 生 物
(全
)姜孟希‧殷琴 生物
高 中 生 物 ( 全 )
特色激爆
影 音 教 學 講 義
高 中 生 物 ( 全 )
1-1 細胞學說的發展歷程
1-1-1 生物學研究方法 一、科學方法依序有五:
1 觀察(科學方法的第一步)。
2 提出問題。
3 假設。
4 實驗(科學方法中最困難的一步)。
5 結論。
※ 判斷法:
觀察:對某一件事、物之描述 ………直述句。
問題:根據觀察而提出 ………疑問句。
假設:為問題的可能答案,不論對、錯,只要合於問題的主旨即可 ………假設語句。
實驗:對某一操作步驟的描述 ………直述句。
結論:假設的肯定,或否定語句。
教學例題 1
從前科學家在研究瘧疾時,認為(甲)瘧疾可能與汙水有關;(乙)排除汙水可防止 瘧疾;(丙)若干地區的人們便設法清除汙水,結果瘧疾患者果然大為減少,甚至完 全滅絕。
以上敘述,寫出甲、乙、丙分別為科學方法的何項步驟?
答
第 1 章 細胞的構造與功能
-4-
01-翰林雲端-11K-高中殷琴必修生物+110上-第1-2章(P1-122)-Q_2校.indd 4 2021/3/10 上午 10:21:36
高中生物(全) 第 1 章 細胞的構造與功能
5
教學例題 2
(一)若干種魚能隨環境而改變體色,為什麼發生這種現象,很久以來人們便認為是 一件不可思議的事。(二)當鯉魚在黑色之木箱中時體呈深色,但移至白色的水箱 中,則體呈淺色。(三)是否在其皮膚中具有感色的受器或係由眼接受傳入皮膚?
(四)若是由眼傳入,則將其眼遮住,當可抑止體色的改變。(五)將魚眼遮住使不 能感光,其體色不能隨環境而改變。(六)由此可知體色改變係由眼接受傳入皮膚。
寫出(一)∼(六)各為科學方法的那一項。
二、實驗設計:
1 實驗是以某些操作步驟來求證假設的正確性,是科學方法中最大的特色,亦是最困難 的一步。
2 實驗設計應具二特色:
1 取樣要多。
2 要有對照組。
3 對照組:
1 設置對照組是科學方法中不能忽視的一環。
2 實驗時常設置對照組,對照組和實驗組用相同的方法處理,只是需要求證的一項 因素不同,這項因素,叫做變因。
※ 對照組判斷法:
1 在題目中若未找出實驗目的,則不作特殊處理的(即按自然狀況處理),
為對照組,相對為實驗組。
2 在題目中若有指出實驗目的,則按實驗目的處理的為實驗組,相對為對照組。
3 實驗組及對照組皆可能為一組或一組以上。
4 實驗組與對照組之變因,其差異性,應降至最低。
答
教學例題 3
取四燒杯,裝置如圖:
1 本實驗對照組為何?實驗組為何?
2 若欲證明煮沸能殺死水中微生物,則本實驗實驗組為何?對照組為何?
3 若欲證明水中微生物來自空氣中孢子,則本實驗實驗組為何?對照組為何?
三、結論:
結論是假設的肯定或否定語句,根據實驗結果:
1 與假設相符者 肯定假設。
2 與假設不符者否定假設。
※ 學說—若是其他學者分別重複某項實驗,累積大量證據,繼續支持讓假設,
所得結論可確立為學說。
※ 定律—少數學說的內容十分正確,可說是屢試不誤,這類學說便成為定律。
但即使是定律,亦不能肯定不會改變。
答
線上限定任務:隨堂練習
※系統示意圖
完全搭配進度
看完影片立即練習 概念穩紮穩打
名師親自出題
透過名師口袋題 快速掌握概念邏輯
針對錯題補強
題題自動對答 回看影片再次複習
01-翰林雲端-11K-高中殷琴必修生物+110上-第1-2章(P1-122)-Q_2校.indd 6 2021/3/10 上午 10:21:38
高中生物(全) 第 1 章 細胞的構造與功能
7
1-1-2 細胞的發現
一、細胞學說與顯微鏡的發展歷史:
發生時間 提出者 重要事件
1665 年 虎克 虎克發現細胞
1676 年 雷文霍克 雷文霍克發現細菌
1838 年 許來登 提出植物皆由細胞所構成
1839 年 許旺 提出動物皆由細胞所構成
1895 年 魏修 細胞來自既存的細胞分裂而來
二、顯微鏡的進展:
顯微鏡的進展 最大放大倍率 顯微鏡類型
詹森所做的複式顯微鏡(1590 年) 10X
早期的光學顯微鏡
虎克的複式顯微鏡 100X
雷文霍克的複式顯微鏡(1676 年) 270X
解剖顯微鏡 60X
現代光學顯微鏡
複式顯微鏡 1000X
穿透式電子顯微鏡(1930 年) 10 萬倍以上
電子顯微鏡 掃描式電子顯微鏡 10 萬倍以上
1-1-3 細胞的形態與功能 一、細胞的大小:
1 一般而言,細胞的大小在 1∼100 微米(µm)之間,需利用顯微鏡才能觀察,
例如:大腸桿菌長約 2 微米,人類白血球直徑約 10 微米。
2 但是有少數細胞大到可以利用肉眼直接觀察,例如:蛙卵直徑約 5 毫米(mm),
鴕鳥卵黃直徑約 8 公分(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