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PDF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PDF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Copied!
119
0
0

Teks penuh

(1)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Department of Long-Term Care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 Thesis.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現況調查. An Investigation of Muscle-Skeletal Disorders Among Foreign Health Careworkers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高維翎 Wei-Ling Kao. 指導教授: 李明德. 博士. Advisor:Ming-Der Lee, Ph.D.. 中華民國 105 年 6 月 June, 2016.

(2)

(3) 誌 謝 在完成論文的前一刻仍不敢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這一切 都要感謝恩師 李明德博士,不厭其煩的悉心指導和討論,並 持續不斷的加油打氣,才使得有堅持下去的毅力,過程中雖 然有不少困難和瓶頸,終至完成了人生最重要的求學目標。 其次感謝在論文口試期間的張宏哲老師及毛慧芬老師在百忙 之中,予以詳細審閱與批示,並提供相當多專業的寶貴見解, 使得論文能更加完備,在此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在研究的過程中感謝長庚醫院護理長小白姐姐、健康服務 中心文琪秘書、麗棻姐及素英姐運用廣大的人脈與各長照機 構溝通建立橋梁,協助我順利的完成收案。在忙碌的工作中, 常常需要請假回到校園與老師討論,感謝我的主管們的體諒 且不斷督促我前進;更感謝因為我請假而一天到晚要代理我 業務的癌症組學姊們正容、月燕及永存姐,因為有你們協助, 我才能更放心完成學業。此外,更感謝我的好朋友們玉玲及 佩璇不斷的協助我讀稿及協助我解決困難,不論多晚或假日 都願意付出時間和心力陪伴我;也謝謝秀樺及良玉姐,我們 MD論文小組終於在互相砥礪下,達陣畢業。 最後特別要感謝我的家人,尤其是我的父母和弟弟,給我 莫大的精神和心靈支持,才沒有半途而廢,並做我永遠最強 的後盾,讓我能堅持到最後,並與你們共同分享畢業的喜悅, 沒有你們我就無法完成這一切,並成就我的夢想。 高維翎 謹誌 2016年6月23日.

(4) 中文摘要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為肌肉骨骼不適之高危險族群之 一,常會因執行重複性、高頻率動作、過度施力及不適當之姿勢, 而導致肌肉骨骼不適狀況,往往無法繼續於工作上,且間接影響 住民的病人安全,甚至照護品質也會下降。過去研究多探討醫院 護理人員及本國籍外籍看護工之肌肉骨骼不適調查,缺乏針對長 期照護機構之外籍看護工來探討。因此,本研究目的為了解長照 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現況及分佈情形(包含:九個部 位及部位數) 、探討長照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的相關因 素(包含:基本人口屬性、工作內容、工作頻率、工作強度)及 預測長照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危險因子,作為未來長 期照護機構降低及預防肌肉骨骼不適之發生之參考。 本研究採描述橫斷性研究設計,選取北部長期照護養護機構 15-20 家機構之印尼及越南籍外籍看護工做為研究對象,並以結 構式問卷方式進行資料收集,排除拒絕參與之研究者、工作未滿 三個月以及未滿 20 歲之外籍看護工,問卷內容分為三部分:基 本個人資料、機構照顧的工作內容及頻率及肌肉骨骼部位不適 (部位、症狀及就醫)問卷等,完整問卷回收為 180 人。 本研究結果顯示,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盛行率高達 86.1%,其中不適部位前三名分別為下背部(72.8%)、肩膀(42.2%) 及上背部(40%);每位外籍看護工平均約有 3.13 個肌肉骨骼不適 部位的情形;另根據本研究發現機構外籍看護工執行此四項照護 工作項目由床邊移動到輪椅、從輪椅移動到廁所上廁所、由床上 平躺扶起坐好及調整在輪椅上的姿勢,極易造成肩膀、上背、手 腕及膝蓋等部位肌肉骨骼不適的發生。此外,在肌肉骨骼不適的 i.

(5) 預測模式上,本研究發現:外籍看護工的來台工作天數、來台從事 照護工作時間、來台前是否有接受照護相關訓練、來台前是否已 經有肌肉骨骼不適症狀、及工作執行頻率等為主要的預測因子。 同時對於本研究最常發生肌肉骨骼不適的前三部位,本研究也發 現:下背或腰部部不適的危險因子與其照護工作內容執行頻率有 關;至於肩膀不適之危險因子則是教育程度與其每周工作的天數 有關;另對於上背部不適的危險因子有外籍看護工的年齡、教育程 度及來台照護老人家之前是否已經有肌肉骨骼不適症狀有關。 本研究之結果可建議未來在長期照護機構中可定期於在職訓 練時間或外籍看護工新進人員訓練時,提供合適之護具並特別針 對容易導致肌肉骨骼不適的照護活動進行動作解析並探討所影響 之部位及肌肉群,進而發展出適合長期照護機構之人因工程肌肉 骨骼檢核表,更可於未來訂定長期照護機構專屬之工作內容標準 流程、設計適切之輔具及強化肌肉群之課程來降低長期照護機構 之肌肉骨骼不適情形。. 關鍵字: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 ii.

(6)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descriptive cross-sectional design is adopted with the Indonesian and Vietnamese careworkers in the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in the northern Taiwan taken as the subjects and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is used for data collection. Researchers refusing to participate and foreign careworkers who have been on the job for less than 3 years or under the age of 20 were ruled out. The cont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basic personal profile, the work content and frequency in the care facility (parts, symptoms and medical treatment) questionnaire. A total of 180 copies of the fully completed questionnaire was recovered. The study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musculoskeletal discomfort among foreign careworkers was as high as 86.1%. In particular the top three prevalence rates of discomfort parts were 72.8% for lower back, 42.2% for shoulders and 40% for upper back. Each careworker on average had 3.13 parts with musculoskeletal discomfort. Additio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the 4 executions tasks by institutions foreign careworkers, including moving the patient from bedside to the wheelchair, shifting from bedside to wheelchair, shifting from wheelchair to the bathroom, lifting the patient from flat-lying position to sitting up, and adjusting the position on the wheelchair, are content of high risk susceptible to shoulder, upper back, wrist, and knee MSDs. Furthermore with regards to the forecast model of MSDs, the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the primary forecast factors include the number of days of work for foreign careworkers in Taiwan , length of care working time in Taiwan, relevant training received iii.

(7) prior to coming to Taiwan, prior musculoskeletal discomfort symptoms before coming to Taiwan and work execution frequency For the top three MSDs parts, research findings show that the =the risk factor of lower back or lumbar discomfort are related to the execution frequency of the care work; the risk factor of shoulder discomfort is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education and the weekly working days. Additionally, the risk factor of upper back discomfort is related to the age of careworker, level of education and prior MSDs before caring for elderly in Taiwan. The study findings suggest the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to routinely provide proper protective devices and instruct on the care activity motions susceptible to causing MSDs during the on-the-job training and new employee training. Moreover, the institutions are suggested to analyze the parts and muscle groups affected to develop the Ergonomics Engineering Musculoskeletal Checklist suitable for future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in addition to introducing the work content standards process for future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designing proper assisting tools and strengthening the muscle group classes to lower the MSDs in long-term care institutions.. Key words:Long-Term Care Facilities,Foreign Careworkers,Musculoskeletal Discomfort.. iv.

(8)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iii 目次 …………………………………………………………………………………v 表次 …………………………………………………………………………………vii 圖次………………………………………………………………………………….viii 第一章 前言................................................................................................................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查證........................................................................................................ 4 第一節.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工作現況................................................ 4. 第二節. 長期照護養護機構中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情形.................... 8. 第三節. 肌肉骨骼不適之相關危險因子與評估工具.................................. 1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設計及架構.............................................................................. 2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步驟.............................................................................. 2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5. 第四節. 研究資料分析方法.......................................................................... 2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28 第一節.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之基本屬性之描述結果...................... 28. 第二節.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盛行率...................... 38. 第三節. 長期照護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預測因子.......................... 54. 第五章 結論與討論.................................................................................................. 58 第一節.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基本屬性之比較分析.......................... 58 v.

(9) 第二節.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分析.......................... 59. 第三節 長期照護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預測因子分析........................ 63 第四節. 結論...................................................................................................... 65. 第五節. 研究限制.............................................................................................. 67. 第六章 研究建議...................................................................................................... 68 參考文獻...................................................................................................................... 70 中文部分...................................................................................................................... 70 英文部分……………………………………………………………………………..74 附錄…………………………………………………………………………………..78 附錄一. 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調查問卷-中文版…………………….78. 附錄二. 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調查問卷-印尼版…………………….86. 附錄三. 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調查問卷-越南版………………….....98. 附錄四. 人體試驗委員會同意函…………………………………………108. vi.

(10) 表. 次. 表 2.1 國內外肌肉骨骼不適之相關研究…………………………………………..13 表 4.1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之基本屬性 ................................................................ 31 表 4.2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之長期照護機構工作內容執行率.............................. 32 表 4.3 外籍看護工受試樣本之肌肉骨骼不適部位統計.......................................... 33 表 4.4 外籍看護工受試樣本之肌肉骨骼不適部位數目統計.................................. 34 表 4.5 外籍看護工各部位肌肉骨骼不適狀況、頻率、症狀及處理情形.............. 35 表 4.6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不同部位 MSDs 與其人口學變項差異分析 ............. 40 表 4.6.1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不同部位 MSDs 與其人口學變項差異分析 .......... 42 表 4.7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 MSDs 不同部位與其工作內容差異分析 ................. 44 表 4.8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 MSDs 部位數與其人口學變項差異分析 ................. 48 表 4.9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 MSDs 部位數與其人口學變項之相關 ..................... 49 表 4.9.1 外籍看護工使用輔具者 MSDs 部位數與工作天數之相關分析 .............. 50 表 4.10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 MSDs 部位數與工作頻率及強度之相關 ................ 50 表 4.11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 MSDs 不同部位與其工作頻率差異分析 ............... 51 表 4.12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 MSDs 部位數與其工作頻率差異分析 ................... 53 表 4.13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 MSDs 部位數與人口學變項之複迴歸分析 ........... 54 表 4.14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下背 MSDs 之邏輯式迴歸分析 ............................... 55 表 4.15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肩膀 MSDs 之邏輯式迴歸分析 ................................ 56 表 4.16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上背 MSDs 之邏輯式迴歸分析結果 ....................... 57. vii.

(11) 圖. 次. 圖 3.1 研究架構……………………………………………………………………21 圖 3.2 研究流程圖…………………………………………………………………24. viii.

(12) 第一章 第一節. 前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臺灣由於國內人口老化加速、社會型態及家庭結構急遽轉變,已成為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所定義高齡化社會,截至 2015 年底為止,臺灣 65 歲以上的 高齡者已占總人口 12.51%(內政部統計處,2015);根據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預 測,臺灣至 2025 年時高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超過 20%(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 會人力規劃處,2012)。對於高齡長者的照護,一直都是由家人和家庭共同來承 擔這項工作,且大部分的長者不論生老病死都認為居住於家裡是最好的選擇。但 隨著社會的變遷及家庭價值觀的改變,老年人與子女同住率下降,使得安養護機 構的需求越來越多。根據我國 2013 年衛生福利部老人長期照顧及安養機構的資 料顯示有 1,034 所,且機構每年平均入住率高達七成(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 2013 年)。 隨著長期照護機構的需求增加,機構中所需的照護人力需求逐年上升,但臺 灣社會因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教育生活水準提升,使得被認為粗重、辛苦的長期照 護工作面臨人力不足的困境。為緩解照顧人力上的不足,1992 年起開放外籍勞 工進入機構,以解決勞力不足之問題。根據 105 年 4 月勞動部統計我國外籍勞工 共 59 萬 5695 人,若以產業分布來看,製造業有 36 萬 887 人最多,醫療保健及 社會工作服務業(即社福外籍勞工)有 22 萬 9808 人,其中養護機構外籍看護工 有 11,824 人,家庭外籍看護工有 195,487 人。可見外籍勞工儼然成為長期照護的 主要人力資源,而此數字將更因我國高齡失能人口的增加勢必節節上升(內政部 統計通報,2015;勞動力發展署,2015)。 機構外籍看護工之工作特性為半專業輔助性,為被看護者生活的核心,若加 上慢性病或特殊照顧問題處理的能力,如傷口照顧、特殊疾患者的行動協助教育 訓練的過程達到照護能力的建立(謝玉玲,2011)。外籍看護工之主要工作內容可 分活動搬運、日常生活活動、協助性非專業技術三大類,例如:日常生活照護、 1.

(13) 差事照護(如家事工作、逛街、陪同就醫等)、個人照顧及精神的支持等。 就長期照護機構住民而言,由於機構住民的失能依賴程度較高,所以機構中 之外籍看護工的工作內容則包含有需要攙扶住民上下床、上下輪椅、洗澡、鋪床、 更換床單、翻身拍背、餵食、量體重、復健等;由於外籍看護工在照護機構住民 的過程中,常常需要協助住民打理生活瑣事,往往會因執行重複性、高頻率動作、 過度施力及不適當之姿勢,而導致肌肉骨骼不適狀況如上下肢痠痛、下背痛、上 背痛及肩頸痠痛等不適狀況增加。若不適狀況累積往往無法繼續工作上,且照護 品質也會下降,更可能影響住民安全。 根據臺灣地區 2010 年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結果,發現有 58%的 勞工有肌肉骨骼不適的情形,其中以肩膀(39.0%)和脖子(31.2%)及下背(26.9%) 此三個部位的比例最高,勞保統計資料亦顯示連續五年以來,「職業性下背痛」 與「手臂頸肩疾病」佔勞保職業病現金給付的人次比例均超過 80%(徐儆暉、巫 宇舜,2010)。而依據美國勞動統計局的統計數據,每年因肌肉骨骼傷害造成的 總醫療損失金額約為兩千億美金,其他間接損失金額更高達一兆五千億美金。 國內外雖有不少針對醫護人員肌肉骨骼不適相關因子研究,但鮮少針對機構 外籍看護工進行肌肉骨骼不適之相關研究;外籍看護工在臺灣現有長期照護人力 中衍然已成為最大宗的輔助照護人力,他們的工作狀態往往關係被照護對象的照 護品質及安全,目前引進外籍照護人力並未針對其照護品質有直接的相關性研究 報告,若由其他角度思考他們的職業安全也可能間接影響被照護者的安全與所獲 得的照護品質。因此本研究主要針對外籍看護工發生肌肉骨骼不適問題進行現況 調查,除能了解機構外籍看護工工作場域發生肌肉骨骼不適的現況,也期昐能藉 此研究結果提供對於外籍看護工的職場安全及工作保障。. 2.

(14)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結論,本研究的目的有三: 一、 了解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現況及分佈情形。 二、 探討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的相關因素。 三、 找出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預測因子。. 3.

(15) 第二章 第一節. 文獻查證.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工作現況. 臺灣在 1980 年代中期產業結構改變,經濟發展成長,基層勞動人力短缺, 因此國內廠商開始雇用外籍勞工,但當時政府並未正式開放,直至 1989 年 10 月,行政院勞工委員會頒佈了「14 項重要建設工程人力需求因應措施方案」 ,廠 商可專案申請引進外籍勞工。勞委會進一步於 1991 年 10 月再頒佈「因應當前人 力短缺暫行措施」,適用對象擴大至紡織業、金屬基本工業等民間「六行業十五 職種」(郭林瑋,2005)。當時外籍勞工申請的適用對象仍只限於工業、工程等行 業;面臨長期照護人力不足,直至 1992 年才開放社福外勞進入臺灣,在 1992 年 5 月「就業服務法」通過後才將政策具體制度化(吳晉瑋,2012)。當時外籍看 護工只侷限於家庭僱用,由於社會變遷無法維持三代同堂,家人選擇將高齡失能 長者送入長期照護機構,機構面臨照護人力不足、流動率高、成本花費高大的壓 力下,才陸續又開放長期照護機構申請外籍看護工,以解決機構內照護住民的人 力問題(郭林瑋,2003;黃文毓、謝嫣娉,2010)。 根據內政部統計通報顯示我國外籍勞工中以印尼籍占 43.6%、越南籍占 25.6 %及菲律賓籍占 18.2%居多 (內政部統計通報,2015),目前養護機構外籍看護 工有 11,824 人,家庭外籍看護工有 195,487 人(勞動力發展署,2015),每年人數 均不斷攀升。目前機構內外籍看護工的排班大致分為兩班或三班制,每班的照護 人數及工作內容依機構的規模大小和性質皆不相同,長期照護安養護機構以各機 構實際收容人數每三人聘僱一位外籍看護工(全國法規資料庫,2014;衛生福利 部社會及家庭署,2013 年)。依據 105 年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規定老人福利 機構評鑑專區訂定照顧服務員設置規範,聘有外籍看護工之機構,其外籍人數不 得逾全數照顧服務員 1/2,可見外籍看護工已成為長期照護體系中最多數的輔助 人力。 4.

(16) 看護工的定義起源於照護機構或醫院體系,是負責照顧住民生活起居等相關 事宜,並不涉入任何醫療行為,此定義主要的目的是以「醫療及法定護理工作的 排除」來將看護工與專業護理人員進行工作上的區分(李碧姿,1997;曹毓珊, 2002;郭林瑋,2003);長期照護機構中最主要的照護人力為照顧服務員,約佔 76.9%,外籍人士來台擔任之看護工、護佐或照顧服務員則稱為外籍看護工,照 顧服務員負擔了機構住民 90%以上的日常生活照護活動(李素貞、郭憲文、戴玉 慈,1997),包括:協助病患、失能者或身心障礙者生活起居事宜,提供身體、 生活照顧及家事服務(勞動部,2014);長期照護機構內除了醫護人員外,常常扮 演第一線的重要照顧角色就是外籍看護工和照顧服務員,是最主要和最直接照護 機構住民食衣住行等活動的人,雖然從事簡易的照護照顧工作,但對機構住民具 有最直接的影響性。依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第 46 條第 1 項第 8 款至第 11 款工 作資格及審查標準第 3 條,外籍看護工工作內容為:「外籍看護工的工作應以照 顧受看護者的日常生活起居為範圍」(勞動部,2014),例如:幫病患清洗身體、 更換衣物、協助進食、處理排泄物,但不得涉及其他醫療行為或料理家務的幫傭 工作,強調看護工「照顧工作」的職責(林冠宇,2009)。 勞動部行業職業就業指南中提到看護工的服務包括(一)、身體方面的照顧服 務,像翻身、肢體關節活動、上下床、陪同散步、運動、協助使用其他日常生活 輔助器具等,若老人或慢性病患需要從事復健治療服務,也必須協助進行。(二)、 協助其更換衣物、沐浴、協助飲食及服藥、協助如廁,測量與記錄每日的飲食攝 入與排出量等(陳家瑜,2013;勞動部,2014),馮氏的研究指出,長期照護機構 看護工的工作可分為直接護理活動、間接護理活動與相關護理活動,且大多執行 非技術性護理活動,以住民之生活照顧居多,其中照顧活動又分為身體檢查與評 估、身體清潔與舒適及活動睡眠方面等三類(馮兆康,2008)。駱氏研究指出,看 護人員以床邊的直接的護理活動佔大多數,包括照護高齡者一切日常生活梳洗、 個人衛生、翻身、換床單和衣物等,協助外出或復健,並注意其安全問題等(駱. 5.

(17) 妍秀,2009)。胡氏研究則將機構外籍看護工的照顧工作歸類為身體檢查與評估、 身體清潔與舒適及活動方面等三大類:身體檢查與評估包括量體重、檢查皮膚有 無壓瘡;身體清潔與舒適方面,包括洗澡或擦澡、洗臉、修剪指甲、維持口腔衛 生、刷牙漱口、洗假牙、更換床單、翻身、有留置尿管住民清洗尿道口、一般餵 食或管灌飲食、給予便盆或尿壺、穿脫或更換衣褲、清理住民排泄物、人工肛門 便袋之更換清潔;活動方面,包括協助在床轉移位、每日定時協助病人下床坐輪 椅或走動、關節被動或主動運動(胡舒雯,2013)。綜合以上所述,外籍看護工的 工作內容,大致被分為三大類:個人照顧,包括吃飯、穿衣、洗澡、上廁所、移 動;工具性支持,包括食物準備、衣物換洗、陪同看病、物質供給等以及情感性 支持,包括關心、慰藉、傾聽,工作內容幾乎以長者或失能者的需求為主(曹毓 珊,2002)。 根據 105 年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規定老人福利機構評鑑專區新進外籍 看護工至少接受 16 小時職前訓練,訓練內容應包括整體環境介紹、至少 3 小時 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至少 4 小時感染控制及實務操作等。外籍看護工來自不同國 家,不論飲食、語言、風俗文化、生活型態、氣候、學歷、教育程度等都需要重 新適應與調適,長期離鄉背井工作、語言隔閡、工作時數過長且待遇不佳的狀態 下,也時常影響工作的情緒導致各種職業傷害發生。多數外籍看護工的工作時間 沒被明確的規定,且照護對象常常需長時間照護或者一個人要同時予多位住民的 照護,工作時間也比一般照護服務員長,平均每日工作高達 13.1 小時,工作負 荷和壓力相對較高(林姵君,2010)。 深入檢視外籍看護工於機構中需協助住民的工作內容及活動,發現頻率最高 的六項日常生活活動,包括協助住民翻身、更換尿布、協助住民沐浴洗澡、整理 住民儀容和床單之更換整理、餵食、測量體重及協助上下床等,這些活動在外籍 看護工執行過程都會運用到身體手部、上背、肩頸或下背等各部位,且各項活動 中牽涉使用抬舉、拉、提、握、放下等動作使力。在機構中外籍看護工必須每二. 6.

(18) 小時幫忙重度失能住民翻身,改變臥床時身體與床之接觸面一次,以防褥瘡之發 生,也必須 2 小時至少更換住民尿布;每週 2-3 次協助住民洗澡及整理儀容(包 括舌苔、口腔異味、鼻子、眼睛及耳垢之清潔等)和床單之換整、餵食、測量體 重及輔助上下床;每日至少下床 2 次,進行此類活動時都需要運用下背、肩膀、 手肘等部位之抬、舉、拉、提、放下、握、推等動作(葉爾煒,2004;衛生福利 部社會及家庭署,2013 年),若上述動作因為用力不當、姿勢不良、身體負荷過 重和重複性動作等因素造成肌肉骨骼不適的狀況。. 7.

(19) 第二節 長期照護養護機構中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情形 長期照護機構中外籍看護工在頻繁且重複性高的工作內容下,常造成肌肉骨 骼不適的發生,是為肌肉骨骼不適之高危險群。以下分別肌肉骨骼不適定義、長 期照護機構中外籍看護工不適概況、相關危險因子及測量工具四部份來詳述: 一、肌肉骨骼不適定義 肌肉骨骼不適(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MSDs)是指肌肉、神經、肌腱、關 節、軟骨、神經、上下肢的肌肉、頸部及下背因突然的負荷或長時間的姿勢如重 複的動作、壓迫施力、振動或姿勢不良所造成的損傷或疾病,包括神經壓迫、椎 間盤突出;半月板撕裂,扭傷,撕裂傷;疝氣(創傷性和非創傷性) ;疼痛,腫脹, 麻木、腕關節或腕隧道綜合症、肌肉骨骼系統和結締組織組織不適。這個定義涉 及外部產生的過度勞累、重複性、出力、摩擦、磨損、振動的活動所導致的受傷 或疾病,是身體不適之反應,但必須排除如骨折,挫傷,擦傷,割傷等因突然的 與身體接觸之外部物理因素所造成的不適(BLS,2012;CDC,2012)。 英國(The 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HSE)將肌肉骨骼不適定義為覆蓋在 身體、上/下肢及背面的關節、肌肉及組織等的任何損傷或不適的狀態(HSE, 2014);加拿大安大略省勞工部則將肌肉骨骼不適定義為肌肉、肌腱、神經及椎 間盤的損傷,可以發展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正在進行的接觸重複性的工作、不斷 壓迫用力彎曲(如拖拉、抬舉和推動),以及不良的姿勢會影響骨骼,關節,韌 帶等軟組織造成不適的狀態(Ontario.ca, 2011)。 工作相關之肌肉骨骼不適(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WRSDs) 則定義為導因於工作相關事件而引發的肌肉骨骼不適;累積性肌肉骨骼不適指長 期且高頻率執行某動作,所引起之肌肉骨骼、周邊神經與血管的傷害,累積性肌 肉骨骼不適構成因素有施力、重複性、姿勢、缺乏休息有關(胡舒雯,2012)。 二、 長期照護機構中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概況 根據美國勞工局統計,照護機構是「最容易受傷的工作場所」第一名,照顧 8.

(20) 服務員為易造成肌肉骨骼不適之前三大職業之一,徒手搬運病人為肌肉骨骼不適 之最主要原因,照護機構(不含醫院)人員受傷率高達 10.7%,高於建築業(4.2%) 與製造業(3.9%);令人值得注意的是,其他行業在執業所造成之肌肉骨骼不的 比率逐漸降低時,照護產業的傷害率仍持續攀升(Statistics, 2012;郭外天、張瀞 仁,2014)。 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住民生活起居時最常執行的是轉移位及擺位,而其重量也 常常超過外籍看護工所能承受,而住民因為疾病狀況、體重、身高、虛弱或者肢 體有障礙等會使協助轉移位的外籍看護工造成不同的負荷,也因為外籍看護工是 長期照護機構中接觸無法自理的住民最頻繁的一群,且比在一般工作於其他相關 醫療體系下工作的人肌肉骨骼不適的情形多出 2~5 倍(Peterson et al., 2004)。美國 勞動統計局的統計數據得知,每年因肌肉骨骼傷害造成的總醫療損失金額約為兩 千億美金,其他間接損失更高達一兆五千億美金,除此之外,肌肉骨骼不適也是 英國最常見的職業病之一,影響每年 100 萬人,耗資社會 5.7 十億英鎊(HSE, 2014)。近年來,我國勞工的職業安全衛生之問題也隨之加劇嚴重,肌肉骨骼傷 害佔勞保職業傷病給付的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趨勢,整體比率約在 80%,由此可 見,職業性肌肉骨骼傷害儼然已成為勞工最主要之職業病(勞動部勞動及職業安 全衛生研究所,2010)。 我國勞工肌肉骨骼傷害比例約為 33%,根據美日歐各國的職災調查統計,歐 盟等國平均為 53%(Commission, 2010),日本 41.2%(Suka & Yoshida, 2005),英國 40%(Executive, 2009-10),美國 33%,幾乎各國都在 30%以上。美國勞工局統計 MSDs 在 2011 年看護工、註冊護士等六職業中就已佔 26%;其中看護工占所有 職業中每 10000 人就有 444 人有職業傷害位居各行業之首(Labor, 2011)。2010 年 臺灣地區工作環境安全衛生狀況認知調查發現有 58.7%的受僱者在過去一年內 有身體痠痛的情形,痠痛部位以肩膀(37.7%)和脖子(28.3%)及下背(30.5%)三個部 位之比例最高(李禹璇、翁瑞萱、徐雅媛、王子娟,2013);2011 年看護工共佔. 9.

(21) 46,520 人即有 25,010 有肌肉骨骼不適的情形,外籍看護工各部位之 MSDs 之盛 行率,肩膀占 12.6%、背部占 54.8%、腹部占 1.1%、手臂占 3.0%、手腕占 3.8% 腿占 6.1%、其他身體多個部位占 7.9%(林姵君,2010),Park 等人研究出養護機 構中之工作人員肌肉骨骼不適排名背部居冠、肩膀次之,接著是膝蓋、手腕和頸 部(R. M. Park, Bushnell, Bailer, Collins, & Stayner, 2009);過去研究顯示,從事中 度及重體力工作的藍領勞工,肌肉疼痛症狀和臨床診斷發病率較白領勞工高 (Leino, 1989),且藍領勞工下背痛比白領較為明顯(Schreuder, Roelen, Koopmans, & Groothoff, 2008),其原因是暴露較多的身體工作負荷,及抬舉與拖曳較重的物 品和長期彎曲的不良姿勢(徐雅媛、白其卉、黃啟煌、陳雅琳,2014);Ngan 等人 提出約有五至六成照護相關人員造成肌肉骨骼傷害的主因是協助病患轉移位 (Ngan, 2010; Takahashi, 2009),不論單人或雙人執行徒手轉移位,對身體的負荷 仍大於美國職業安全健康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建議之脊柱負荷安全值 35-lb(楊忠一,2014),因此提倡「No-Lift Policy」 不徒手搬運住民之規範來提升病人安全、照護人員生活和工作品質並降低肌肉骨 骼不適之狀況發生是值得重視的議題。. 三、 肌肉骨骼不適之預防政策及相關研究 (一) 肌肉骨骼不適之預防政策 多數國家為防止肌肉骨骼不適均提出相關計畫,如美國勞工部職業安全衛生 署(The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提出採取頒布指引、強 制執行、推廣與輔導且成立人因工程國家諮詢委員會來降低肌肉骨骼傷害;日本 肌肉骨骼防治是由勞動基準法及勞工安全衛生法構成,於 1994 年公布「在工作場 所對下背痛的預防對策之推進」及 1995 年所公布的「在工作場所對下背痛的預防 對策相關的勞工衛生教育之推進」。這兩個至今仍持續推行,且依據健康診斷相 關條文規定,勞工們自公告後每六個月必須接受一次特殊健康檢查。歐洲工作安. 10.

(22) 全與衛生署(OSHA)則使用肌肉骨骼傷害相關法律並提供實用解決方法、制定研 究主題、出版宣導、研究刊物及統計資料來避免肌肉骨骼傷害之問題。英國之英 國安全衛生局(HSE)以指引方式提供肌肉骨骼傷害工作計畫、肌肉骨骼傷害資訊 與建議、風險評估工具、要求雇主提供重量標示及各種資源來降低肌肉骨骼傷害 的發生;而我國主要用勞工安全衛生相關法規、頒布指引、教育訓練及研討會和 現場諮詢輔導等四項來預防肌肉骨骼傷害(林彥輝,2010)。 會造成肌肉骨骼不適之原因繁多,於養護機構中最常見的原因,莫過於協助 住民徒手執行所有日常生活活動所造成的,而各國為了降低肌肉骨骼不適及傷害 紛紛推動零抬舉政策『No-Lift Policy』 ,這是一套符合人體工學的照護服務方法, 在照護中對住民搬運與移動所訂立作業流程與規範,避免因為徒手抬舉搬運、移 動被照顧者所造成的風險並教育照護者與宣導安全照護的重要,以維護住民的權 益並保障照護者的安全;在歐盟,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英國、美國(俄 亥俄、紐約、德克薩斯、加州、馬薩諸塞、紐澤西等州)這些先進國家均已立法 通過,相較於臺灣直到 2011 年方由中華安全協會引入 No-Lift Policy 的觀念,歐 美等國對 No-Lift Policy 的概念發展早了 10-20 年。零抬舉政策不但可增加工作 滿意度、降低人事流動、有效減少醫護工作人肌肉骨骼不適、減少醫療社會資源 等好處,更可提升失能住民參與自己活動的意願、提升工作效率和創造健康安全 的工作環境(Keyserling et al., 1991; Yassi et al., 2001;鄭又升,2012)。 美國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建議機構應該能提供一個符合人體工學的環 境,並提供職業訓練,避免工作人員造成肌肉骨骼傷害,因此開始提倡使用輔具 和零抬舉政策來執行轉移位等照護活動,而零抬舉政策強調注意人體工學及適時 正確善用輔具的觀念,宣導安全照護的重要,提升照護品質。 (二) 肌肉骨骼不適之相關研究 外籍看護工為養護機構中之第一線工作人員,常常需執行高頻率、高重複性 等動作,且大部分外籍看護工在執行照護工作時,大多不使用器材協助抬、移動、. 11.

(23) 滑動、轉位住民,常常是造成肌肉骨骼不適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因此外籍看護工 為肌肉骨骼不適之高危險族群,筆者共整理 2000 年到 2014 年國內外共 12 篇與 肌肉骨骼不適相關之研究,其中大部分皆使用北歐 肌肉骨骼問卷表(Nordi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Questionnaire,NMQ),作為基礎來修改當作評估工具。 而研究中回顧一年內肌肉骨骼總盛行率幾乎皆高於 70%,而容易不適之部位前三 名幾乎歸類為下背、肩部及頸部,隨著工作性質會影響不適之部位排序,而國內 於目前研究較多偏重於本國照服員或看護人員之研究,針對機構中之外籍看護工 的研究微乎其微,因此著重探討此議題。 各國學者對於肌肉骨骼不適之相關實證研究不少,例如 Hignett 等人提出養 護機構之工作人員從多年前就一直是肌肉骨骼不適之高危險群,每年下背痛之盛 行率佔 40-50%,部份會因受傷而休息甚至離開工作崗位,Hignett 認為教導正確 之轉移位姿勢和技術可以降低工作人員肌肉骨骼不適的狀況也可以增加病人安 全(Hignett et al., 2007)。Collins 等人表示於美國之女性看護人員因搬運病人而造 成肌肉骨骼不適之狀況佔全部職業中的第一名,且約有 20%的人表示肌肉骨骼不 適的狀況(Collins, Wolf, Bell, & Evanoff, 2004);在英國 2010 年因為搬運病人而造 成肌肉骨骼不適之症狀健康照護者佔 35%(HSA, 2011),澳洲 2008 年統計機構中 工作人員肌肉骨骼不適佔 71%,其中徒手搬運病人者佔 59%(VICTORIA, 2009), 臺灣有超過 79.5%的看護人員有肌肉骨骼不適之狀況,且多半表達當看護人員前 無不適之症狀,並有高達 85.5%認為與工作有關,而肌肉骨骼不適症狀部位,以 肩部(44.8%)、下背/腰部(42.4%)及頸部(42%)為所佔比例最高,且各部位不適比 例均高於國內產業(陳明山、陳志勇,2007)。. 以下整理國內外肌肉骨骼不適的研究:. 12.

(24) 表 2.1 國內外肌肉骨骼不適之相關研究 作者年份 篇名. 收案對象. 肌肉骨骼不適盛行率. 評估工具. 葉爾煒. 機構照護人員. 總盛行率 81%. 北歐肌肉骨骼問卷表. 某安養機構照顧者肌肉骨骼傷害之調查. 下背部(65.4%)、肩部(48.1%)、. 2004. 手/手腕(46.2%)、頸部(32.7%) 陳明山. 看護人員肌肉骨骼傷害調查與作業方法 醫學中心看護 總盛行率 79.5%. 2007. 改善.. 人員. 北歐肌肉骨骼問卷表、工. 肩膀(44.8%)、下背(42.4%)、頸 作能力指數問卷、生活品 部(42%). 質問卷. 林姵君. 外籍看護工與本國照顧服務員之肌肉骨 家庭外籍看護 家 庭 外 籍 看 護 工 總 盛 行 率 北歐肌肉骨骼問卷調查表. 2010. 骼不適與身心負荷及其相關因素探討. 工與醫院病房 70%;本國照顧服務員總盛行率 照顧服務員. 85% 外籍看護工:頸部(38.3%)、下 背/腰(36.7%)、肩膀(35.0%)及上 背 (35.0%) ; 本 籍 為 肩 膀 (56.7%)、頸部(53.3%)及下背/腰 (48.3%). 鄭又升. 護理人員協助病患轉移位方式與肌肉骨 醫院護理人員. 2012 13. 總盛行率 88.3%. 標準化之北歐肌肉骨骼傷.

(25) 作者年份. 篇名. 收案對象. 骼不適之探討. 肌肉骨骼不適盛行率. 評估工具. 下背部(77.2%) 、頸部(64.2%) 害問卷 及肩部(58.7%). 胡舒雯. 老人福利機構照顧服務員骨骼肌肉傷害 機構照顧服務 總盛行率 78.80%. 2012. 之評估與改善. 員. 北歐肌肉骨骼系統問卷調. 右肩(44.2%)、下背/腰(43.8%)、 查表、人因工程因素基準 頸部(34.1%). 線 風 險 認 定 檢 核 表 (BRIEF). 楊宥囷. 居家照顧服務員的肌肉骨骼傷害相關因 居家照顧服務 總盛行率 88%. 2014. 子之探討. 員. 北歐肌肉骨骼系統問卷調. 肩膀(67.4%)、下背/腰(64.2%)、 查表 手/手腕(56.6%). Leff EW. Risk factors for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 醫院護理工作 總盛行率 85%. 2000. among. nursing. personnel. in. Greek 人員. 北歐肌肉骨骼系統問卷調. 下背(75%)、頸部(47%)、肩膀 查表. hospitals. (37%). Derek R.Smit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musculoskeletal 醫院護理人員. 總盛行率 85.5%. 2006. disorder risk factors among Japanese. 肩膀(71.9%)、下背(71.3%)、頸 查表. nurses. 子(54.7%)、上背(33.9%). Jui-Yeh Hou. Risk. Factors. for. 2006. Discomfort in Nurses. Musculoskeletal 醫院護理人員. 14. 總盛行率 91.6%. 北歐肌肉骨骼系統問卷調. 北歐肌肉骨骼系統問卷調.

(26) 作者年份. 篇名. 收案對象. 肌肉骨骼不適盛行率. 評估工具. 下背(58.3%)、肩頸(32.2%)、腿 查表 (26.7%)、手腕 (24.4%) K. Ngan. Risks and causes of musculoskeletal 醫護人員. 2010. injuries among health care workers. Alireza. Perceived Demands and Musculoskeletal 醫院護理人員. 下背 (60.6%)、足踝 (59.0%),. 北歐肌肉骨骼系統問卷調. CHOOBINEH. Disorders in Operating Room Nurses of. 膝蓋 (58.1%)、上背(54.6%).. 查表. 2010. Shiraz City Hospitals. Carole. Occupational Risk Factors for Upper-limb 護理之家醫護 頸部(50%)、肩膀(38%)、手腕 北歐肌肉骨骼系統問卷調. PELISSIER,. and Neck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 among 人員 Health-care Staff in Nursing Homes for the. 2014. 總盛行率 83%. 英國職業安全局建立之職 場健康指引資料庫. (22%)、手肘(10%). Elderly in France. 15. 查表.

(27) 第三節 肌肉骨骼不適之相關危險因子與評估工具 一、 肌肉骨骼不適相關危險因子 美國職業安全衛生署(OSHA)護理之家指導手冊指出,長期照護機構的工 作者在執行轉移位時的危險因素包括:施力大小、重複性及不當姿勢;而造成 MSDs 的相關因子很多,根據文獻回顧歸類為個人基本屬性因子及工作相關因 子,予整理如下(林姵君,2010;鄭又升,2012): (一)、人口學基本屬性因子: 包括性別、年齡、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 BMI) 、教育程度、工作 年資、語言、國籍、過去肌肉骨骼病史、生活習慣,輪班、工作時數、機構工作 型態、輔具使用、職前訓練等。Costa 等人研究指出顯示 BMI 較高為手腕、下背 MSDs 之危險因子(da Costa & Vieira, 2010),肩膀和腳踝受傷的機率也會增加(林 姵君,2010);年齡部份,隨著年齡增長,頸肩、上背、手肘、下背腰部、大腿 等部位肌肉骨骼不適之比例增加(陳明山、陳志勇,2007);教育程度部份研究顯 示教育程度越高,不適程度越高(陳怡如,2000),工作年資部分,陳玟玲(2003) 之研究顯示護理人員頸、肩、腕/手部 MSDs 與工作年資成正相關,French 等人 則研究出工作年資小於兩年的人容易有背部之肌肉骨骼不適症狀(French, Flora, Ping, Bo, & Rita, 1997),性別也是重要危險因子之一:女性較男性易罹患肌肉骨 骼傷害,且在機構中擔任外籍看護工也多為女性,女性也較容易在肩膀、手腕/ 手、下背及腿發生不適之情形(Choobineh, Movahed, Tabatabaie, & Kumashiro, 2010)。 由於語言、生活習慣及文化的隔閡,容易在新的工作及生活上適應不良,外 籍看護工在照顧工作中,由於語言的隔閡,多採取邊做邊學習的方式且未系統化 的正規訓練,易產生溝通不良的狀況,也會導致照護品質下降及職業災害的發生 (Lin, 2011; Liu, 2012; Smith, Mihashi, Adachi, Koga, & Ishitake, 2006),林姵君 (2010)發現若以國籍區分,腰/下背不適的盛行率以印尼、越南籍較菲律賓籍 為高,上背、頸、小腿的則是印尼籍比越南、菲律賓籍有較高的比例。. (二)、工作相關因子: 外籍機構看護工需三班輪班、工作時數長、工作時間內休息較少,每一班的 16.

(28) 照顧人數及工作內容則依機構性質有所差異,新進人員會安排在日班,夜班則因 人手較少,需要資深人員才能自行處理解決問題(胡舒雯,2012)。研究指出腰/ 下背、上背、頸部的傷害盛行率與排班、照顧模式、每月放假天數相關(施宏諭, 2008;陳明山、陳志勇,2007;葉爾煒,2004),照護工作次數多寡也與肌肉骨 骼傷害的危險性相關,以本國照護人員為對象的研究發現,協助住民翻身次數每 天高於10次者,其肌肉骨骼傷害發生率高,為每天少於10次者的3.1倍(陳明山、 陳志勇,2007);外籍看護工照護機構失能的住民時,因健康問題多重且複雜, 必須經過訓練與學習,看護工在未接受任何照顧訓練、缺乏照護知識與技能與無 法掌握轉移位的技巧和方法即投入機構的照護工作,極易造成住民的處境危險和 肌肉骨骼不適的情形(吳麗瑜,2002;林姵君,2010)。 外籍看護工最常執行的就是協助住民執行日常生活活動,這些動作皆包括轉 位、移位、擺位和抬舉等動作,包括重複性動作、過度出力、不正確的姿勢、生 理負荷。轉移位(Transfers)定義為引導或協助住民從某一面到另一面,且住民 能夠承受一些重量在腿部、手臂或由輔具承擔,如轉接板,助行器或拐杖等;抬 舉(Lifts)定義為住民整個身體的重量是由某人、某物或輔具來負擔的過程,目 的是協助住民重新定位或移動到另一面;擺位(Repositioning)定義為重新定位 或改變姿勢之轉換過程,協助調整或改變住民的體位,包括床上、輪椅、椅子或 其他支撐表面(OHCOW, 2012),如床上移動、協助坐起、協助起身站立等,這些 照護工作為肌肉骨骼傷害之高危險動作;外籍看護工於機構中常因為不正確的姿 勢造成肌肉骨骼傷害,在協助住民轉移位時幾乎都沒有先將床的高度調整好且重 複做相同的動作,轉位時床與輪椅間的高度有落差也未調整,所以常常造成肌肉 在靜止狀態超過負荷且角度也不正確。 國內研究指出有從事更換尿布、協助患者坐起、翻身、協助上下輪椅與幫助 住民洗澡等需運用到彎腰、轉身等人體力學機轉有關的活動者,其下背部傷害機 率為沒有此活動者的5.4~19.8倍;有協助患者上下輪椅者,手/手腕傷害機率為沒 有的9.9倍(林姵君,2010;馮兆康,2004);Holman等人也提出醫護人員搬運的 過程常常因抬太重、推或拉重物、向前彎曲角度太大、不正確的姿勢、重複動作 性高、持續時間太長而造成肌肉骨骼之不適(Holman, Blackburn, & Maghsoodloo, 2010; Lisa A Pompeii, Hester J Lipscomb, Ashley L Schoenfisch, & John M Dement, 2009)。Nelson等人將住民分成體重較輕和體重較重兩組來分析對於肌肉骨骼產 17.

(29) 生不同程度的生物力學壓力,並提出搬運住民除了需要訓練、人力足夠、輔具等 之外,也須注意腰和脊柱所承受的重量,住民大部分體重平均為50至100公斤, 遠超過國際勞工組織建議男性搬運重量為40-50公斤,女性為15-20公斤,可見負 荷量極大(陳明山、陳志勇,2007)。 除此之外,搬運過程中不只要和克服住民的體重,還要注意他們的身體狀態 包括骨頭易斷碎、皮膚脆弱易破、肢體攣縮等狀態,且機構內之住民狀態無法遵 從也有可能會突然的抵抗移動,這也會使得外籍看護工的平衡重心改變而受傷; 根據葉爾煒等人的研究調查,看護工於機構中每日執行重複性頻率之工作,換尿 布每日平均人次數35,約5分鐘;翻身每日平均人次數42,約3分鐘;餵食每日平 均人次數35,約2-3分鐘;幫病人洗澡每日平均人次數9,約25分鐘;扶病人下床 至輪椅每日平均人次數14,約2分鐘;病人由輪椅至床躺平每日平均人次數14, 約3分鐘;治療活動平每日1次,約130分鐘(葉爾煒,2004);Garg等人發現機構 中有29%的白班外籍看護工及19%夜班外籍看護工的問卷調查數據統計,廁所到 輪椅平均一天需要花3-4小時,輪椅到廁所約3小時,輪椅到床約2小時,床到輪 椅2-6小時,且頻率最常的是三件工作包括床到輪椅、廁所到輪椅、輪椅到床(Garg, Owen, & Carlson, 1992)。 根據研究顯示,將住民抬起此動作為最易造成肌肉骨骼不適的狀況,第二名 是協助住民移動到床及浴室等動作,第三名為移動住民從床到小床、從椅子到 床、從輪椅到椅子等轉位動作,第四名為將住民從床往上拉,最後是協助住民改 變姿勢及位置等擺位動作(L. A. Pompeii, H. J. Lipscomb, A. L. Schoenfisch, & J. M. Dement, 2009)。這些照護活動常常由於用力不當、姿勢不良或重複性等因素,易 導致肌肉骨骼傷害的發生(Kay & Glass, 2011);容易造成肌肉骨骼不適風險度排 名,高風險動作為抬起跌倒的患者及攙扶即將跌倒的住民;中風險動作包括協助 住民由廁所移至輪椅、輪椅移至洗澡椅、輪椅移至廁所、輪椅移到床、洗澡椅移 至輪椅、浴缸移至輪椅、輪椅移至浴缸、床移到輪椅、將住民抬到床上;低風險 動作包含為住民在輪椅上擺位、床上翻身擺位、更換看護墊或中單、替住民洗澡、 拿著替換下的髒衣服、舖床及更換床單(有或沒有住民在床上)、協助更衣穿衣、 拿著餐盤等(A. Nelson et al., 2006; E. Peterson et al., 2004; Peterson, McGlothlin, & Blue, 2004)。這些工作對椎間盤(L5/S1)均超過3430牛頓的負荷力量(陳明山、陳 志勇,2007),因此外籍看護工實為肌肉骨骼不適之高危險群。 18.

(30) 二、 肌肉骨骼不適之測量工具 外籍看護工造成肌肉骨骼不適的原因眾多,各國評估肌肉骨骼不適的工具也 不少,運用人因工程學家所發明的查核表來評估外籍看護工在工作時造成肌肉骨 骼不適的情形,常見五種如下: (一) 北歐肌肉骨骼調查表(Nordic musculoskeletal questionnaire,NMQ),問卷 內容分為三大部份,第一部份為工作人員的基本資料;第二部份:工作人員之工 作情形;第三部分:自覺肌肉骨骼疼痛情形,問卷主要以「身體圖」標示出9個 工作場中常見的肌肉骨骼不適或傷害的部位(包括脖子、肩膀、上背、下背/腰 部、手肘、手/手腕、臀/大腿、膝蓋及腳踝/腳)(Dickinson et al., 1992; Kuorinka et al., 1987),目的在於調查肌肉骨骼症狀及其發生率,將工作場合中工作人員普 遍存在於的肌肉骨骼不適症狀,做成標準化的問卷,NMQ信度約在77%至100%, 效度約在80%至100%之間(Dickinson et al., 1992;胡舒雯,2012),NMQ的優點是 可當作簡單且快速評估肌肉骨骼不適之工具;NMQ的缺點為無法直接顯示肌肉 骨骼之傷害是否直接為工作或非工作所造成(呂志維、張清忠、葉文裕、林彥輝、 陳志勇,1999;葉爾煒, 2004)。 (二) MSDs人因工程檢核表分析,人因工程危害因子檢點表的設計重點, 是為了辨識工作中發生頻率最高、以及影響最大的危險因子之組合,包括「上肢 部位檢點表」(全中妤、宋鴻樟,2005)針對重複性動作配合任一高度施力動作、 接觸壓力、不良姿勢、或使用振動工具等危險因子和「背部及下肢部位檢點表」 針對不當姿勢、振動、接觸壓力、不當速度控制等危險因子。「人工物料搬運檢 點表」屬於「背部及下肢部位檢點表」的一部分,則針對兩項因素包括搬運重量、 物體與脊椎距離等造成下背壓力來做分析(Lin, 2011; Liu, 2012),MSDs人因工程 檢核表可量化且使用方便,但需長時間的觀察且準確性受觀察者的主觀影響較 大。 (三) RULA方法之人因工程檢點表,為快速的上肢評估方法(Rapid Upper Limb Assessment),是由英國人發明,RULA是針對姿勢評估與上肢傷害有關的 工作危險因子(Lin, 2011;陳志勇、陳詠晴、郭晉源、劉立文、沈中天,2012), 主要以「觀察分析」的方式進行。RULA檢點表將身體部位分為A與B兩個區, Group A包括上臂、前臂和手腕,Group B包括頸部、軀幹和腿,依據各部位的最 大工作角度給予評分,再加上肌肉施力狀態和施力大小來評估行動水準(陳明 19.

(31) 山、陳志勇,2007)。 (四) BRIEF 檢 點 表 為 人 因 工 程 因 素 基 準 線 風 險 認 定 檢 核 表 ( 吳 欣 潔 , 2010),由美國發明,分為六個檢點段落,包括:手與手腕、手肘、肩膀(以上三 部位皆分左右手)、頸部、背部與腿部,尚包含身體壓力(如振動、機械壓力、低 溫);每個身體部位評估內容包括:姿勢、力量、期間、頻率等項目,每一項各 有數值作為評估標準,若動作超過評估標準,則表示該部位是處於高風險狀態, 應避免或加以修正該動作,缺點是無法量化及此檢核表無法涵蓋所有姿勢 (Keyserling, Armstrong, & Punnett, 1991;葉爾煒,2004)。 (五) 人因工程工作姿勢圖例集分析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 究所編撰「人因工程工作姿勢圖例」作為工作場所改善指引,人因工程工作姿勢 圖例」編撰100個典型工作場所的設計範例,包含53個站姿、31個坐姿及16個其 他姿勢的範例,提供不同場所所對應的標準「機能工作姿勢」(陳明山、陳志勇, 2007;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2005),一方面減少工作傷害, 亦可提高產能(胡舒雯,2012)。 以上五種肌肉骨骼不適的評估工具可視評估項目或目的而運用於各種不同 情境,肌肉骨骼傷害在每個國家都很受重視,尤其在很多的證據顯示,與工作相 關的肌肉骨骼不適是由於相關工作人員不斷累積且反覆的搬運住民且在不正確 的姿勢、認知、環境設備不足和訓練不足下所造成的,可見建立良好的機構組織 文化及教育訓練可創造安全友善的工作環境,並降低肌肉骨骼不適之盛行率。. 20.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章說明研究設計、架構、假設、資料與樣本、各變項操作型定義與測量工 具,和資料分析分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及架構. 本研究屬於橫斷式的相關性研究,藉由結構式問卷蒐集實證資料,以探討長 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現況,藉由以上理論的探討與文獻回顧的 結果,整理出本研究之研究概念架構,(如下圖 3.1)。. 人口學變項 ◎年齡 ◎教育程度 ◎照護工作時間 ◎身高、體重、BMI ◎工作天數及時數 ◎上班時段 ◎教育訓練 ◎使用保護器具 ◎使用語言 ◎來台前肌肉骨骼不 適症狀. 肌肉骨骼不適情形 ◎肌肉骨骼不適部位數目 ◎肌肉骨骼不適各部位分佈. 工作內容變項 ◎工作項目 ◎工作項目總數 ◎工作強度 ◎工作頻率. 圖 3.1 研究架構. 21.

(33)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步驟 一、樣本來源 本研究是以大台北地區登記立案的長期照護養護型機構中印尼及越南籍看 護工為研究母群體,以方便取樣的方式收集個案。研究者與北部 15-20 家長期照 護養護機構負責人連絡,說明研究主題及目的為探討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現 況探討,並擬定各機構適當之時間前往發放問卷,與通譯員一同前往機構,協助 受試者解釋不清楚之語意,避開影響上班忙碌時段(如沐浴及灌食時段),盡量選 擇假日、下班或工作量較少時段來做問卷調查。 二、收案過程 資料收集時間是由研究者親自向機構說明研究目的,並對機構中印尼及越南 籍外籍看護工進行調查。資料收集前會先向受訪者說明研究目的及內容,填寫過 程中若研究對象有任何質疑或不清楚的地方,由研究者當面解釋。為強化問卷蒐 集的一致性(consistency),由研究者本人進行問卷發送及資料收集,為避免漏 填資訊,問卷填寫完畢後當場檢查是否有遺漏之處,若有則當場補齊相關資訊。 本研究將分為兩階段,第一階段將初步修訂之問卷進行預測。取符合收案條 件的樣本數 10 名,由研究者親自向受試者及機構負責人說明研究目的,徵得其 同意後,至機構與通譯員一同將翻譯好之印尼和越南文之同意書讓受試者閱讀 後,願意參與者始填寫同意書,本研究主要由受訪者自填問卷,但因擔心語言上 的隔閡,已將問卷翻譯成印尼及越南語使受訪者更能清楚和確切的填答,而研究 者會和通譯員再一旁協助解釋語意不清之處,研究者記錄受訪者完成一份問卷的 時間或內容是否有填答困難處,以作為修改問卷內容之依據。第二階段為正式研 究(main study)階段,依預測研究問卷修正後,開始進行正式資料收集。 收案前會充分告知參與研究可以了解如何避免職業傷害且可保障未來外來 工作者的職業安全,並將翻譯之同意書提供給受試者閱讀後,願意填寫者才簽 名,問卷由專職翻譯轉譯成印尼文及越南文,並將問卷內容轉譯為通用話語。 由受訪者自行填寫,研究者與通譯員會在旁確認填答完成後,將問卷直接裝入 牛皮紙袋彌封,避免填答內容外洩,並贈予受試者精美禮品,以表達對本計畫 協助之謝意。. 22.

(34) 三、研究樣本數 預估樣本數參考過去相關研究,依據檢力分析(power analysis)計算,設定 α(singnificance criterion)為 0.05,自變項的數目為 23,檢定力設為 0.8,以中度的 解釋力 0.15 進行計算,故計算出所需的樣本大小為 144,考量可能樣本拒絕或問 卷填答不完整率,因此本研究預計收案人數為 174 人,取整數收案為 180 人。 四、倫理考量: 在進行研究樣本收案前,依照行政程序先將研究計劃,包括研究目的、內容 大綱、收案流程及所需的時間,送至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通過臺北市立聯合醫 院人體試驗委員會(案號:TCHIRB-10410123-E)認可備查後,方進行預測(pilot study)。同時考量研究對象之權益最高原則,本研究遵守人權倫理原則如下: 透過書面及口頭當面並清楚的對受訪者解釋告知研究目的,獲得同意後再提 供同意書讓其簽署,確保研究對象充分理解相關訊息。研究對象充分理解相關訊 息後,仍聲明其有自主權,可自由決定選擇參加或退出本研究計畫。對於填答問 卷中的問題讓受試者感到不舒服或不願意回答時,可不必回答。所有問卷皆採不 記名方式,在取得受試者同意下由受試者本人簽署同意書後進行研究工具資料的 收集。謹慎保存所有個案書寫的資料並絶對保密。. 23.

(35) 本研究流程圖如下: 本研究經口試及人體試驗委員會審查通過後,經收案機構同意,篩選 符合的收案對象. 研究者與通譯員至機構與符合的收案對象及機構負責人說明研究目 的及方法,將翻譯完成之同意書讓受試者閱讀後,徵求外籍看護工的 同意並簽名並填寫同意書後,並安排機構收案時間,方開始填答翻譯 成印尼及越南之問卷. 研究者與通譯員親自旁協助填答卷,並確認無遺漏後,將問卷直接放 進牛皮紙袋彌封後回收,避免填答內容外洩,如填答過程中受訪者表 示不願填答,可立即中止,不影響個案任何工作權益. 圖 3.2 研究流程圖. 24.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工具採自填結構式問卷調查收集資料,問卷題目依本研究架構及參考 相關文獻後設計成結構式問卷,本問卷分為三部份,第一部分為基本個人資料, 第二部分為在機構照顧的工作內容及頻率,第三部份為外籍看護工受試樣本之各 部位肌肉骨骼不適狀況、頻率、症狀及處理情形,各部分所含變項及設計方式如 下: 一、 基本屬性資料 根據文獻回顧外籍看護工與肌肉骨骼不適之因素之,並參考過去問卷調查項 目設計來設計問卷(陳明山、陳志勇,2007;鄭又升,2012),包括年齡、性別、 身高、體重、國籍、教育程度、工作年資、上班時段、教育訓練、保護器具的使 用及語言之溝通能力等。 二、 機構工作內容及頻率 因機構內需執行照護活動情形項目繁多,問卷內容依據過去文獻中高風險及 易造成肌肉骨骼不適之項目(de Castro, Hagan, & Nelson, 2006; Garg, Owen, & Carlson, 1992; L. A. Pompeii et al., 2009),調整成機構住民最常見的 10 種來進行 調查,項目涵蓋轉移位和日常生活活動需要協助的項目等。 三、 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症狀、頻率、症狀及處理情形 參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之問卷(陳明山、陳志勇,2007)、北歐肌肉骨骼問 卷調查表(Nordic Musculoskeletal Questionnaire)及護理人員肌肉骨骼不適與轉移 位病人方式之問卷(鄭又升,2012)來進行修改,詢問受訪者過去一個月各部位 MSDs 情形傷害部位分為頸、肩、上背、下背、手肘、手腕、臀、膝蓋、腳踝等 九處) ,並以圖示說明,而使用北歐肌肉骨骼傷害問卷的研究顯示其信效度良好, 問卷信度約為 77%至 100%,效度約為 80%至 100%(Kuorinka et al., 1987),鄭 氏(鄭又升,2012)研究顯示 MSDs 部分信度為 0.92,協助病患轉移位部分之信 度為 0.75。. 25.

(37) 第四節 研究資料分析方法 問卷收集完成後先將資料進行編碼建檔,使用 SPSS 22.0 for Windows 統計 軟體進行資料建檔與分析。在資料進行分析前,利用次數分配表等描述性統計, 描述各自變項與依變項的情形,檢查資料是否合乎邏輯性,並進行更正以確保資 料的正確性,所使用的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t 檢定、ANOVA 檢定與皮爾森相 關積數。並依研究目的進行推論性統計分析,各項統計方法分述如下: 一、 描述性統計 (一) 描述性統計量:以平均值(Mean)及標準差(SD)描述連續變項。 (二) 次數分配及百分比:以個數(N)及百分比(%)呈現類別變項分布情形。 二、 推論性統計 (一) 為瞭解研究對象之人口學特性及工作內容與 MSDs 比例之關係,以卡方檢定 分析類別型變項(性別、年齡分組、BMI 分組、國籍、教育程度、來台灣 從事照護工作時間、近一個月主要上班時段、來台灣從事照護工作之前是否 接受相關照顧的訓練、來台灣從事照護工作之後是否參加相關照顧的訓練、 工作時是否會使用保護器具、工作機構是否提供保護器具來台仲介公司是否 提供保護器具、在照護老人時語言、來台照護老人家之前就已經有肌肉骨骼 不適症狀、近一個月肌肉骨骼不適症狀、常用的手等)之 MSDs 盛行率之差 異;以 t 檢定(t-test)分析連續型變項(每周工作天數、一天實際工作)之 各部位有無 MSDs 之差異。 (二) 為瞭解各變項與 MSDs 身體部位數目之關係,以 t-test 及 ANOVA 分析類別 型變項(性別、年齡分組、BMI 分組、國籍、教育程度、來台灣從事照護 工作時間、近一個月主要上班時段、來台灣從事照護工作之前是否接受相關 照顧的訓練、來台灣從事照護工作之後是否參加相關照顧的訓練、工作時是 否會使用保護器具、工作機構是否提供保護器具來台仲介公司是否提供保護 器具、在照護老人時語言、來台照護老人家之前就已經有肌肉骨骼不適症 狀、近一個月肌肉骨骼不適症狀、常用的手等)之 MSDs 部位數之差異;以 Pearson Correlation 分析連續型變項(每周工作天數、一天實際工作等)與 MSDs 部位數之相關性。 (三) 為瞭解肌肉骨骼不適部位數目之危險因子,將自變項包括研究對象之基本 26.

(38) 資料及工作內容,以單變項分析時顯著之因子放入迴歸模型中,採取相應 之複迴歸(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分析。 (四) 為瞭解肌肉骨骼最不適之三部位之危險因子,將自變項包括研究對象之基 本資料及工作內容,以單變項分析時顯著之因子放入迴歸模型中,採取相 應之邏輯式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 27.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分為以下三節進行結果陳述,第一節針對長期照護機構 外籍看護工基本屬性之描述結果,第二節則說明肌肉骨骼不適之盛行率及相關 性,第三節再描述長期照護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之預測因子。. 第一節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之基本屬性之描述結果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肌肉骨骼不適相關因素之研 究,研究期間為 104 年 12 月 3 日至 105 年 3 月 31 日,針對北部 15-20 間長期照 護機構之外籍看護工進行收案,符合本研究收案共 200 人,其中有 20 人填答不 完整,實際收案為 180 人。本節針對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基本屬性進行分 析,類別變項以人數、百分比呈現分布結果,連續變項以平均值、標準差說明資 料分布,(如表 4-1)。 一、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人口學特性之結果 人口學特性在性別方面,女性占多數為 96.7%,平均年齡(標準差)為 31.9 歲(6.4),年齡範圍為 20-52 歲;平均體重(標準差)為 55.7 公斤(6.9),體重 範圍為 41-78 公斤;平均身高(標準差)為 157.7 公分(5.1) ,身高範圍為 141-173 公分;平均 BMI(標準差)為 22.4(2.8) ,BMI 範圍為 16.4-32.5;國籍部份以印 尼占多數 53.9%;教育程度以國中最多占 50.6%;來臺灣從事照護工作時間以 3 年以下者較多占 55.6%,此變項照護工作年資切割時間根據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 法第 52 條表示,聘僱外國人從事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八款至第十款規定之工 作,許可期間最長為三年,因此已三年作為分界點;近一個月內平均每週工作天 數為 6.3 天;平均一天實際工作時數為 11 小時;近一個月主要上班時段以日班 最多占 60.6%;來臺灣從事照護工作前有受過相關照護訓練者較多占 83.3%;從 事照護工作後有參加過照護訓練者也有 72.2%;工作時有使用保護器具者高達 71.1%;其中有使用者以護腰最多有 71.1%;機構有提供保護器具者占 35.6%, 機構有提供護腰占 45.6%;仲介有提供保護器具者占 8.3%,也是以護腰為主占 8.3%;語言部份以會說國語占多數 68.3%;來臺灣前有肌肉骨骼不適症狀者只有 5%,無不適症狀者占大多數 95%;近一個月有肌肉骨骼不適者占 86.1%,無不 適者占 13.9%;慣用手部份以右手最多占 56.7%。 28.

(40) 二、 長期照護機構外籍看護工工作內容及頻率情形 外籍看護工於機構中執行之常見工作包括下面 10 項,根據問卷調查後其中 有 9 項包括(每天幫老人家往床頭拉高、每天幫老人家由床邊移到輪椅、每天幫 老人家從輪椅移至廁所上廁所、每天幫老人家從輪椅移動到至洗澡盆(椅)、每天 幫老人家翻身及拍背、每天幫老人家由床上平躺扶起坐好、每天幫老人家調整在 輪椅上的姿勢、每天幫老人家更換衣服或穿衣服及每星期幫老人家洗澡)為有執 行的比例較未執行的比例高,只有 1 項(每天幫老人家從床移到另一張床)為沒 執行的比例高於有執行;執行頻率部份,其中 9 項頻率皆以 5 次以下最高(如表 4.2 所示) 。工作頻率因原問卷之選項,統計後頻率於 1-5 次之選項較多,較看不 出差異性,因此將工作頻率選項重新統整為小於 5 次及大於 5 次來做後續分析。. 三、 外籍看護工受試樣本之各部位肌肉骨骼不適狀況、頻率、症狀及處理情形 近一個月有肌肉骨骼不適之部位統計結果顯示(如表 4.5) ,最不適之部位為 下背(腰)占 72.8%、次之為肩膀占 42.2%、再則為上背占 40%,之後依序為手腕(手) 占 35%、頸部占 34.4%、膝蓋占 32.2%、手肘占 21.1%、腳或腳踝占 20%、臀或 大腿占 16.1%;有任何一部疼痛者占 86.1%,沒有任何一部分疼痛者占 13.9%, 平均一個人有 3.13 個部位不適。不適部位數目,以 1 個部位最多占 25%,再則 為 2 個及 4 個部位數居第二、三名分別為 16.11%及 12.22%,(如表 4.3 及 4.4 所 示)。 近一個月有 MSDs 前五名不適部位之分析:下背不舒服出現的部位以「雙側」 最多,計 90.8%,下背是否受過傷以「否」最多 93.9%,下背症狀持續多久以「1-7 天」最多 65.6%,下背發生之頻率為以「幾乎每天」最多 39.7%,下背不舒服的 部位症狀為酸痛有 78.5%、紅腫 6.1%、發麻 37.4%、刺痛 29.0%、半夜痛醒 13.0%。 下背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以「稍微降低」居多 52.7%。下背不適導致不能工作或 執行日常生活的活動以「0 天」最多 70.2%。下背不舒服就醫狀況以「自行處理」 最多 57.3%。下背不適治療方式以「按摩」計 59.5%、 「吃藥」42%、 「敷藥」36.6%, 此三種最多。下背不適與工作之關係最多為「全因工作造成」佔 54.2%。 肩膀不舒服出現的部位以「雙側」最多 67.1%,肩膀受過傷以「否」最多, 92.1%,肩膀症狀持續多久以「1-7 天」最多 48.7%,肩膀發生之頻率為以「幾乎 每天」最多 46.1%,肩膀不舒服的部位症狀有酸痛 85.5%、紅腫 5.3%、發麻 17.1%、 29.

(41) 刺痛 31.6%、半夜痛醒 13.2%。肩膀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以「稍微降低」居多 52.6%。肩膀不適導致不能工作或執行日常生活的活動以「0 天」最多 77.6%。 肩膀不舒服就醫狀況以「自行處理」最多 42.1%。肩膀不適治療方式以「按摩」 計 46.1%、「吃藥」36.8%、「敷藥」50%,此三種最多。而肩膀不適與工作之關 係以「全因工作造成」最多 51.3%。 上背不舒服出現的部位以「雙側」最多 73.6%,上背受過傷以「否」最多 94.4%。上背症狀持續多久以「1-7 天」最多 58.3%,上背發生之頻率為以「幾乎 每天」最多 34.7%,上背不舒服的部位症狀為酸痛 80.6%、紅腫 4.2%、發麻 18.1%、 刺痛 25.%、半夜痛醒 19.4%。上背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以「稍微降低」居多 52.6%。 上背不適導致不能工作或執行日常生活的活動以「0 天」最多 77.6%。上背不舒 服就醫狀況以「自行處理」最多 42.1%。上背不適治療方式以「按摩」46.1%、 「吃 藥」36.8%、「敷藥」計 50%,此三種最多。而上背不適與工作之關係以「全因 工作造成」最多佔 51.3%。 手腕不舒服出現的部位以「雙側」最多 47.6%,手腕受過傷嗎以「否」最多 85.7%。手腕症狀持續多久以「1-7 天」最多 47.6%,手腕發生之頻率為以「幾乎 每天」最多 38.1%,手腕不舒服的部位症狀為酸痛有 71.4%、紅腫 7.9%、發麻 30.2%、刺痛 36.5%、半夜痛醒 17.5%。手腕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以「稍微降低」 居多 55.6%。手腕不適導致不能工作或執行日常生活的活動以「0 天」最多 61.9%。 手腕不舒服就醫狀況以「西醫」最多 42.9%。手腕不適治療方式以「按摩」49.2%、 「吃藥」計 38.1%、 「敷藥」41.3%,此三種最多,而手腕不適與工作之關係以「全 因工作造成」最多佔 52.4%。 頸部不舒服出現的部位以「雙側」最多 69.4%,頸部受過傷以「否」最多 95.2%,頸部症狀持續多久 以「1-7 天」最多 54.8%,頸部發生之頻率為 以「幾 乎每天」最多 43.5%,頸部不舒服的部位症狀為酸痛有 85.5%、紅腫 4.8%、發麻 24.2%、刺痛 33.9%、半夜痛醒 9.7%。頸部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以「稍微降低」 居多 51.6%。頸部不適導致不能工作或執行日常生活的活動以「0 天」最多 73.8%。 頸部不舒服就醫狀況以「自行處理」最多 54.1%。頸部不適治療方式以「按摩」 計 50.8%、 「復健」50.8%、 「敷藥」49.2%,此三種最多。而頸部不適與工作之關 係以「全因工作造成」最多佔 45.9%。 30.

(42) 表 4.1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之基本屬性 (N=180) N (%) 性別 男 女 年齡 27 歲以下 28 歲至 31 歲 體重 身高 BMI 20.62 以下 20.63 至 21.72 國籍 印尼 越南 教育程度 國中以下 高中以上 來台灣從事照護工作時間 3 年以下 3 年以上 近一個月每周工作天數 近一個月一天實際工作 (小時) 近一個月主要上班時段 日班 夜班 無固定時間輪班 來台灣從事照護工作之前是否接受相關照顧的 訓練 否 是 來台灣從事照護工作之後是否接受相關照顧的 訓練 否 是 工作時是否會使用保護器具 否 是 護腰 護腕 護膝 其他 工作機構是否提供保護器具 否 31. Mean (SD). 6 (3.3) 174 (96.7) 31.9 (6.4) 91 (50.6) 89 (49.4) 55. 7 (6.9) 157.7 (5.1) 22.4 (2.8) 109 (60.6) 71 (39.4) 97 (53.9) 83 (46.1) 95 (52.8) 85 (47.2) 100 (55.6) 80 (44.4) 6.32 (0.681) 10.98 (1.59) 109 (60.6) 42 (23.3) 29 (16.1). 30 (16.7) 150 (83.3). 50 (27.8) 130 (72.2) 52 (28.9) 128 (71.1) 128 (71.1) 6 (3.3) 14 (7.8) 0 (0) 116 (64.4).

(43) 是 護腰 護腕 護膝 其他 來台仲介公司是否提供保護器具 否 是 護腰 護腕 護膝 其他 在照護老人時語言 只聽得懂國語 會說國語 只聽得懂台語 會說台語 國台語都會 國台語都不會 來台照護老人家之前就已經有肌肉骨骼不適症 狀 否 是 近一個月肌肉骨骼不適症狀 否 是 肌肉骨骼不適加總 常用的手 右手 左手. N (%) 64 (35.6) 64 (35.6) 0 (0) 0 (0) 0 (0). Mean (SD). 165 (91.7) 15 (8.3) 15 (8.3) 0 (0) 0 (0) 0 (0) 22 (12.2) 123 (68.3) 4 (2.2) 8 (4.4) 22 (12.2) 1 (0.6). 171 (95.0) 9 (5) 99 (55) 81 (45) 3.13 (2.78) 102 (56.7) 78 (43.3). 表 4.2 外籍看護工受試様本之長期照護機構工作內容執行率(N=180) 工作內容 每天幫老人家往床頭拉高 每天幫老人家由床邊移動到輪 椅 每天幫老人家從輪椅移動到廁 所上廁所. N (%) 是 5 次以下. 5 次以上. 11 (6.1). 169 (93.9) 139(77.2). 41(22.8). 20 (11.1). 160 (88.9). 34 (18.9). 146 (81.1) 154(85.6). 否. 32. 144(80). 36(20) 26(14.4).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系 碩士論文 School of Nurs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lth Sciences Master Thesis 探討護理人員使用條碼科技之創新接受度 Study of Nurses’ Innovation Adoption of Ba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