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第五章 清領前期的社會與文化 Class Name
Bebas
5
0
0
Teks penuh
(2) 2.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三)漢人男女比例失衡 —背景:(. )規定不得攜帶家眷渡台,造成台灣人口男多女少的情況。. —造成:1.部分漢人男子與原住民女子通婚,形成「有唐山公,無唐山媽」的現象。 2.許多男子沒有家眷+缺乏固定職業,形成羅漢腳→這種份子常是社會治安的隱憂。. 二、械鬥及民變 (一)械鬥 指人民之間的打群架 ‧移民台灣者,為互相幫助,同祖籍的人通常會聚居在一起,因而便有同安村、廣州街…等街名的產生。 ps 官方處理械鬥問題,其實也常非積極!. ‧由於—駐台兵力有限,官方無力維持地方秩序 —語言或生活習性不同,容易造成摩擦 —(. ∴容易發生打群架的械鬥事件. )多,社會上有好勇鬥狠的風氣. —為爭奪田地、水源、商業利益,以武力向對方進行報復 ex:頂下郊拚 ‧承上,械鬥份子的組成有三種,即以同( 其中,以不同祖籍間的「. ) 、同(. 械鬥」與「. ) 、同(. )為糾眾的基礎,. 械鬥」最為常見。. 宜蘭<陳林李 結生死> 根據《宜蘭縣誌》記載:清朝同治年間,羅東、冬山地區,林李兩家族因賭博滋生糾紛, 陳姓居中調解,但林姓不從,遂使陳、李兩姓聯合對抗林姓家族。當時各姓氏糾集同族,聚 眾械鬥,造成死傷,後因清廷派兵鎮壓,方告平息。從此陳、李與林姓家族之間,即形同水 火,不相往來,迄今仍有一些家族堅持陳、李與林姓不通婚的家規。 <陳無情 李無義. 姓林仔娶家己>. 這是同治年間陳李林三姓械鬥之後,林姓家族所言之語,意即陳李兩姓無情無義,林姓 氏族只好自相通婚。「同姓不婚」乃台灣各地普遍之婚姻禁忌,然而宜蘭地區卻無此避諱。 家父、家母皆姓林,且家族不得與陳李兩姓通婚即為一例。 出處 http://web.pu.edu.tw/~folktw/proverb/proverb_a06.htm ■題目練習 1.臺灣的人口組成中,外來移民占大多數,而在清領前期又以哪一地區的人口最多? (A)浙江、廣東 (B)福建、廣西. (C)廣東、福建. (D)雲南、四川。. 2.清初雖然實行海禁政策,然而仍有許多移民不畏艱辛來到臺灣。請問:這些移民來臺之後,大多 藉著何種活動來尋求心靈的平安與寧靜,因此建立各種廟宇? (A)宗教活動 (B)政治活動. (C)經濟活動. (D)教育活動。. 3.麗伶在某次旅遊途中,發現路旁有一座名為「三山國王廟」的廟宇,她詢問了附近的耆老,發現 這是因為當初此地的移民,為感念原鄉的神祇而建的。由此可判斷,這個地區初始以何地的人口 最多?. (A)福州人. (B)漳州人. (C)泉州人. (D)客家人。.
(3) 3.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二)民變 指人民對抗政府的事件 ‧由於—台灣吏治不良、官員貪污腐敗. 經常發生人民抗官的事件. —民間秘密結盟的風氣盛行,(. )組織林立. ‧承上,清領時代的三大民變: 項. 目. (. 事件). 發生時間 特. 備. 質. 註. (. 事件). 康熙年間. (. 乾隆年間. 事件) 同治年間. 最早大規模的民變. 規模最大、影響最大. ‧事發於當時的鳳山縣。. ‧事發於當時彰化縣。 ‧事發於當時彰化縣。. ‧俗稱朱一貴為(. ‧亂平後,諸羅縣改為. )。. ‧亂平後,雍正年間增設縣廳。. (. 持續的時間最久. 縣)。. ‧赤崁樓前的記功碑。 由於械鬥、民變頻繁,台灣在清領前期長期處於動盪不安的局面。. 三、社會與文化的變遷 (一)宗族組織(從唐山祖到開台祖) 宗族組織. 唐山祖. 開台祖. 組成份子. 同姓,未必有血緣關係. 同姓,有血緣關係. 祭祀對象. 祭祀中國大陸原鄉的同姓祖先. 祭祀來台的第一代祖先或其後代. 祭祀經費. 以股份的方式籌得. 從(. 舉. Ex:來自福建福州的林姓移民們 Ex:在台灣已經三代的林氏子弟. 例. )中支出. 林大山 (福州地方已故的大善人). 林阿牛. 林世一. 林小銘. 林世一. (林氏來台開墾的第一代祖先). 林家偉. 林家慶. 林家業. (以上三位是林氏在台灣經營的第二代祖先). (來自福州大里村). (來自福州三里村). (來自福州二里村). *原則上,唐山祖組織比開台祖組織較(. )出現。. 林美好.
(4) 4.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四、文教的發展 ‧清領時代,台灣的學校類型有: 項目. 性質. 說明. 儒學. 官方. 包括府學、縣學,統稱「儒學」。. 社學. 官方. 在偏僻地區設立的學校,可分為漢人社學、原住民社學兩種。. 官方 書院. 書院可補儒學之不足,學風較自由。 民間 官方. 義學. 教育貧寒子弟的學校。 民間. 私塾. 民間. 私人或鄉里聘請文人教授子弟。. ‧以上學校皆是教育子弟、準備科舉考試的教育機構。 ‧早期移民忙於拓墾,文教事業並不發達,隨著台灣日漸開發,人們經濟生活改善,加上教育機構 的增設,台灣的文風遂逐漸興盛→通過科舉考試的人數後來便逐漸攀升。 *(. )是台灣在清領時代的第一位進士,被譽為「開台進士」。. ◎關於清領前期描述台灣社會現象的諺語: 甲、六死三留一回頭. 乙、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丙、唐山過台灣,心肝結歸丸。. 丁、一個某,卡贏三個天公祖。. 戊、仙拚仙,拚死猴齊天。. 己、輸人不輸陣,輸陣歹看面。. 壬、三年官兩年滿. 癸、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 庚、紅柿上樹頭,羅漢腳目屎流,. 辛、過番剩一半,過台灣無底看。. 破病無藥,死無草席。 1.形容渡台艱辛:(. )。. 2.因「渡台禁令」而來:(. )。. 3.指台灣官員態度上的消極、腐敗:(. )。. 4.指百姓抗官事件層出不窮:(. )。. 5.描述羅漢腳孤苦無依的辛酸:(. )。. 6.形容械鬥頻繁的情形:(. )。.
(5) 5. 台灣史講義 南一本. 打鐵趁熱~ 1.下列幾個清初流行的俗語,哪一個與「六死三留一回頭」描述的情形較為類似? (A)有唐山公,無唐山媽. (B)一個某,卡贏三個天公祖. (C)紅柿出頭,羅漢腳目屎流. (D)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 2.清領前期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的說法,是指哪一種事件不斷的發生? (A)民變 (B)外患. (C)政黨. (D)海盜。. 3.臺灣為移民社會,早期由於政治、軍紀不良及社會不安,時常會出現武力的衝突,若以清朝「朱 一貴事件」和「林爽文事件」為例,他們的衝突是屬於下列何種性質? (A)官逼民反 (B)軍人叛變. (C)宗教衝突. (D)地方械鬥。. 4.臺灣由於械鬥、民變頻繁,使臺灣社會呈現下列何種局面? (A)移民和平共處 (B)長期處於動盪不安. (C)官員與民眾彼此互助. (D)排斥別國移民。. 5..臺灣移民大多倚靠渡海來臺,因此許多人在宗教信仰上崇拜保祐航海順利的哪一神祇? (A)媽祖 (B)有應公. (C)土地公. (D)保生大帝。. 6.屏東東港每年有一大事,即是「燒王船慶典」,這代表著臺灣文化當中很特殊的習俗。請問:祭 拜「王爺」的信仰,主要與哪一因素有關? (A)無主孤魂. (B)消災去瘟疫. (C)祈求豐收. (D)祖先信仰。. 7.被列為法定古蹟的臺北市「大龍峒保安宮」 ,宫中的正殿祭拜「保生大帝」 ,這是因為當初附近民 眾都來自於同一個原鄉。請問:這些供奉保生大帝的移民,主要可能是來自於哪一個原鄉? (A)漳州 (B)泉州. (C)雲南. (D)廣東。. 8.一群有血緣關係的同姓者,以來臺灣的第一代祖先作為崇拜對象,這種祭祀組織被稱為下列何者? (A)祭祀祖 (B)唐山祖. (C)開臺祖. (D)先人祖。. 9.清領初期,臺灣地區文風不盛,教育文化不發達,然而其後教育機構不斷增加,文化教育迅速發展, 主要是因下列哪一項因素? (A)原住民被同化 (B)政府的提倡 (C)臺灣人的覺醒 (D)經濟的發展。 10.「以他們在中國大陸原鄉的祖先為主要祭祀對象,其宗族組織是由同姓但不一定有血緣關係的人組 成。」以上敘述是指清領時期哪一種祭祀組織? (A)開臺祖 (B)唐山祖. (C)土地公. (D)鎮瀾宮。. 11.達也是清領時期的原住民青年,如果他想要進入專門為原住民的學校就讀,他應該進入哪一個 機構就讀? (A)書院. (B)儒學. (C)社學. (D)義學。. 12.台灣在剛納入清朝版版圖時,僅設置了「一府三縣」 ,進入雍正時期便增設了兩個廳及一個縣。增置 縣廳的原因除了來到台灣的移民漸多,也是因為發生了以下哪一個歷史事件的緣故,使得清朝政府 必須加強對台灣的管理? (A)爆發郭懷一事件 (B)爆發朱一貴事件 (C)爆發三藩之亂 。 13.衝啊!小瑋帶著一群人衝向府衙,只因政府欺人太甚,處處打壓,處處徵稅。在清領時期,這 種「官逼民反」案件時有所聞。請問:下列何人不應該列在其中呢? (A)郭懷一(B)朱一貴(C)林爽文(D)戴潮春。 14.一名羅漢腳說道「我們也不想一天到晚鬧事,讓其他人覺得台灣治安很差,還給台灣『三年一 小反,五年一大亂』的惡名」 。請問:深究清領時期台灣社會如此混亂的原因,下列何者較不符 合當時狀況?(A)吏治不良,軍紀不佳(B)男女人口過多,管理不易(C)清初採取消極 治台政策,行政區劃分與人員配備均不足(D)無業無家羅漢腳過多,成為社會動亂的原因。.
(6)
Dokumen terkait
關於甲、乙、丙三文,敘述正確的是: A乙文作者希望爭鬥的雙方能念及故鄉親人,放開心胸笑泯恩仇 B丙文作者對於臺灣的百姓遭受到政府的不義對待,深感無力 C乙丙文共同批評的對象是高舉國家大義,進而使敵我分明的人 D從以上文章可看出早期臺灣社會移民的來源及衝突原因 A乙文作者恩威並施,一則強調「王法在所必誅」,二則慰勉臺人,視彼此為同室之兄弟,不僅要親其所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