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數位學院
先進觀念 • 輕鬆 掌握
918
期封面故事:菁英部落建議最佳閱讀版本:powerpoint 2000
1987年創刊 每周四出刊
菁英部落
如果台灣是一座金字塔,他們絕對是住在金字塔頂 端的那群孩子。
現在如此,未來也將如此。
由一群菁英家長,
共同打造的「現代部落」——
他們以最奢侈的時間,陪著孩子盡情遊戲;以最古 老的方式,共同教養孩子。
擁有那麼多的爸爸媽媽、兄弟姊妹,他們的孩子,
根本不可能輸。
個案:「蟲蟲突擊隊」
林蔭掩映的台北青田街,一條寬敞的靜巷裡,一戶青 石牆面的五樓寓所前,陸續出現人聲笑語。
進入對開玻璃門的大玄關後,只見二十來位媽媽,正 在客廳輕鬆談笑。這是去年底「鍥而生態讀書會」的 期末回顧。創會會長周芳美以圖文並茂的 power point
,回顧讀書會親子組——「蟲蟲突擊隊」三年來的活 動。
其中,在美國住了多年的林白亮有感而發:「非洲有 句俗諺——小孩的成長,需要整個部落一起來撫養。
我覺得,我們就是在製造這樣的部落。」
一切都給孩子
蟲蟲突擊隊三年來的成長,建立在家長讀書會的堅實 基礎上。「鍥而」的媽媽們每週二舉辦讀書會,大家 找一本書,或是一部電影,看完後一起交換觀點、理 念,培養默契。
這個以新生雙語國小家長為主的讀書會,的確打造了 一個非常特殊的「現代部落」。
這些家長是一群擁有財富、知識與時間的菁英。奢侈 的是,他們把這些都給了孩子。
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
不過,台北孩子的補習率幾乎百分之百,這些家長卻
「專心」帶孩子玩 ,難道不怕輸給別人嗎?
「他們以後根本不可能輸。」具有醫生冷靜與專注的 特質,周芳美輕輕搖著頭,篤定的回答。
「做戶外活動是很奢侈的,一定要父母陪同。這麼大 量的親子互動,孩子的資產一定比別人多。他們練習 去跟那麼多大人、小孩相處,學習遵守團體規範,又 發揮自己特色,這一定是他們未來的競爭力。」
讓孩子自己「做功課」
其實,為了參加好玩的活動,孩子們每次事前都要花 不少時間「做功課」。
例如花東行前,小朋友被分成「人文景點、地理、生 態、裝備清單、行程說明」等五組,他們必須在行前 會上,一一以 power point 報告。
每一趟旅行,孩子都在遊戲中有不同的知識收穫。譬 如,永安露營,他們順道參觀三座風力發電廠;騎車 到八里,家長安排了十三行博物館導覽。在館內模擬 的考古現場,解說人員讓孩子們知道十三行人最喜歡 琉璃珠,也會冶金煉鐵。
再次來到三峽「大板根」,
順道參觀建築之美的祖師廟。
這裡是蟲蟲們難忘的起源地,
有梧桐林立,有桂香四溢,
大夥優閒享受豐盛的森林饗宴。
駱 裕隆 攝
駱裕隆 攝
菁英部落的未來
這些孩子,在父母打造的部落裡,快樂的成長。總有 一天,他們會像張貼在卓楓國小牆上的新詩「超級布 農獵人」一樣:
我是現代布農小獵人 我要時常去打獵
才有新鮮又豐富的知識……
希望 有一天
我能到世界各地去打獵。
本 刊資 料
不必羨慕別人,
你也可以打造屬於自 己跟孩子的
「菁英部落」
——四種方法教你打造現代部落
現代人忙於事業,會努力經營事業人脈;
但是,孤島化的台灣社會,
更需要建構家庭人脈,共同陪伴孩子成長。
四種方法,
和「家族、朋友、鄰居、學校」合力教養,
教你打造屬於你的「新部落」。
現代部落一:家族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副研究員吳齊殷提到,「傳統農 業社會,家門是開放的,鄰居可以隨時闖進來聊
天。」
不過,現在不但居住形態改變,我們身處的系統也不 斷評估你的績效。要維持社經地位,只好拚命投注時 間心力,無法鬼混。「就算偶爾有時間,也沒有那個 心情。」
身為社會學者,他深刻體認到現代家庭的脆弱性。
「只要是家庭,都可能碰到 family crisis 。你的外 部資源平常就要布建,無法渾然天成在那等你。」
現代部落一:家族
吳齊殷解釋,他的大姊把全副心力放在家族,不但負 責照顧父母,家族第三代七個孩子,從衣服到文具、
書籍,都是她一手打點,「她比我們還了解孩子成長 各階段的需求。」
吳齊殷和太太學術工作都忙,沒地方「託孤」時,向 來是老姊自動伸出援手。孩子漸漸大了,他告訴孩子
,「你們都是大姑姑帶大的,她老了以後,你們也要 照顧她。」
他認為,他的例子不見得大家都能仿效,因為需要很 多條件配合,但至少這是一個可能性。
現代部落二:朋友
「新部落」不一定要很大,有時兩家人就可以組成一 個相依為命的部落。
金石堂老闆娘顏薰齡,與亞都飯店總裁嚴長壽的妻子 陳育虹,年輕時是同事。各自結婚生子後,又在溫哥 華重聚。本來兩人就氣味相投,這下子更是經常聚餐
、一起活動。
陳育虹兩個孩子,最喜歡到有五個孩子的顏薰齡家湊 熱鬧。顏薰齡小女兒出生,陳育虹自然當了乾媽,怕 孩子中文不好,兩家一起請了一位北大中文系的老師 當家教。
現代部落二:朋友
有一陣子,顏薰齡和小女兒為了交友問題而關係緊張
,「我氣得快沒命了,女兒又不聽,只好跟陳育虹求 救。她立刻打越洋電話去和女兒深談,幫我化解了家 庭危機。」
說起往事,顏薰齡滿是感激。「作父母的心急,有時 候話說得比較重,這時候『易子而教』,反而能達到 更好的效果。」
同樣的,嚴家的兒子她也是從出生看到現在。顏薰齡 開心地笑了,「看到孩子們長大還是玩在一起,這是 很幸福的事。」
現代部落三:鄰居
新部落的發展形態很多種,有的以家族,有的以朋友
,甚至居住的社區也能畫出同心圓。
中研院副院長曾志朗曾建議現代父母:搬到一個風氣 良好的社區,輕鬆享受作父母的樂趣。位於楊梅鎮的 陽光山林社區,就有一群這樣的鄰居。
號稱「溫家廣場」的迎旭三街路底,周圍有幾戶人家。
其中,有任職中央地質調查所的地質博士朱傚祖、有 和成衛浴副總經理陳尚賢、有亞運划船隊國家教練溫 進鴻、還有前龍潭農工訓導主任黃明美……。
現代部落三:鄰居
這些家庭九年來一起經歷過有人外派、生病……,在 互相照顧、支援下,都安然度過各自的家庭脆弱期。
「好房子好找,好鄰居難求,」這是陳尚賢常掛在嘴 邊的一句話。
「八頭里仁協會」理事長楊俐容認為,一個充分發揮 功能的社區,包括提供青少年良好的活動場所,還能 夠父母角色分擔、化解親子衝突、協助青少年獲得同 儕感情支持等。
如果沒辦法選擇這樣的社區,找尋志同道合的人組成 社團,也是一種替代方式。社團不一定需要外求,孩 子學校的家長會,就是最現成的資源。
現代部落四:學校
出庭時西裝革履的律師彭國能,每次走進台北市木柵 實踐國小,都有完全不一樣的面貌。對著迎面而來的 小朋友,比出默劇的肢體動作,逗得孩子哈哈笑。
彭國能是木柵實踐國小家長會會長,兼任體適能社團 的「班媽媽」(他是男生),每天早上七點二十分就 要到學校點名。陪完這二十幾個體能不佳的孩子做完 運動,才開車到羅斯福路自己的律師事務所上班。
他進入家長會,完全是個偶然。
現代部落四:學校
民國九十年,他到學校參加一年級女兒的家長會,看 到兩派家長在吵架,校長提議,「何不聽聽現場律師 的意見?」等他把章程說明清楚,在場家長一致決定 選他擔任家長會長。
當時,毫無心理準備的彭國能估計自己工作很忙,不 可能投入太多時間在家長會,結果情況卻完全相反。
他辦家長講座,不但自己印傳單,挨家挨戶發送時還 被野狗追咬,終於喚起其他家長的熱心參與。
他熱心的在小學校園裡打造現代部落,為的只是一個 單純的理由:孩子的童年不會再來。
只有「我們」的孩子
李遠哲曾說,「沒有你的孩子、我的孩子,只有我們 的孩子。」這樣的用心,在以上這些新部落裡,一一 實現。相信你也可以做得到。
本刊資料
本文摘自918 期封面故事〈
菁英部落〉
本數位檔所有內容文字版權屬商業周刊所有 本檔案由商業周刊新事業中心製作 歡迎轉寄
紙本雜誌訂閱 我要訂閱商業周刊 電子雜誌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