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DOCX 163.20.146.11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DOCX 163.20.146.11"

Copied!
2
0
0

Teks penuh

(1)

壹、混合題型(占50分)

第1題至第12題包含單選題與非選擇題。單選題每題4分。問答題每題5分。

( )1. 數學或物理,被公認是最符合邏輯、追求真理的學科,但這些學科在發展過程中卻出現「悖 論」(Paradox,也可譯作詭論、謬論)的有趣現象。此詞源自於希臘語,意思是「未預料到 的」、「奇怪的」。所謂悖論,是泛指那些推理過程,表面上看似無懈可擊,但實際上卻可 以導致邏輯上自相矛盾。通常分成兩類:一類是對於最基本層次的觀念,有認知上的錯誤,

在經過一連串完全合乎邏輯的推論後,得到了違背常識的結論;另一類則是在陳述過程中,

出現了自相矛盾的內容或者是循環論證,以至於在邏輯上無法判斷該敘述的對或錯。……悖 論隱藏的矛盾,雖然顛覆了對知識與邏輯的既有認知,但透過對悖論問題的深入研究與探索 , 嘗試提出的新想法,試著理清矛盾,會有助於推動進一步的發展,帶動一次又一次的進步。

(節錄自洪士薰〈有趣的悖論〉)

關於上文,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悖論只出現在數學、物理等自然科學的學科 (B)悖論 可歸納成兩類:一種是過程完全合理,結論卻錯得離譜;一種是結論順理成章,過程卻自相 矛盾 (C)悖論最大的意義,可視作概念除錯的過程 (D)透過深入研究和探索,悖論都能得 到解答。

( )2. 戰國時期公孫龍提出了「白馬非馬」的命題:「馬者,所以名形也;白者,所以名色也。名 形者非名色也。故曰:白馬非馬。求馬,黃黑馬皆可致。求白馬,黃黑馬不可致。……故黃 黑馬一也,而可以應有馬,而不可以應有白馬,是白馬之非馬審矣。」

對於上述推論過程,合適的說法是: (A)推論合乎邏輯,而結論違背常識 (B)推論邏輯有謬 論,因而得出違背常識的結論 (C)推論過程出現了自相矛盾的內容或者是循環論證,得到錯 誤結論 (D)推論過程出現了自相矛盾的內容或者是循環論證,所以無法判斷結論的對錯。

3-4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3-4題。

  防禦性悲觀不像普遍所認知的消極式悲觀那樣,會促使一個人最終走向失敗,反之驚人的發現是,有 著防禦性悲觀思維的人,最終的工作表現卻與常帶著積極思維的樂觀主義者不相上下。

  然而防禦性悲觀的產生,通常是源於擔憂表現與預期的反差過大所造成的不愉快,所以這樣會使人對 結果有著較低的期望。並且,防禦性悲觀會使人事先預想各種糟糕的情況,以便屆時可以應對,這樣一來 能夠減低失敗的機率,最終能夠獲得良好的表現。在這裡,防禦性悲觀可以 是一種心理戰略。因為這樣説 未雨綢繆的做法自然而然可以讓人取得成功,所以許多成功人士都是防禦性悲觀者。

  防禦性悲觀者追求成就的主要動機,是因為他們極力希望可以消除内心對挫敗的焦慮。因此,當他們處 於焦慮狀態,工作表現會顯得更佳。然而處於中性或愉快情緒狀態,他們無法使用平常慣用處理焦慮的應對 機制,因而無法發揮該有的表現水平。由此可見,對於防禦性悲觀者,樂觀正面的思想不是那麽管用了。

(節錄自崔瑜文〈防禦性悲觀:悲觀其實也有好處〉)

( )3. 綜合上文對防禦性悲觀者的敘述,最符合作者觀點的選項是: (A)積極樂觀者應效法防禦性 悲觀者,常處於焦慮狀態 (B)防禦性悲觀者常過於恐懼,被負面情緒壓垮,走向失敗 (C) 不同特質的人面對問題時,不一定有一體適用的心態和方法 (D)焦慮有助於我們成長,因此 我們要以積極的心態面對焦慮。

( )4. 依據本文,下列選項所表現的人格特質與防禦性悲觀者最為接近的是: (A)冉求向孔子說:

「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 (B)擁有「臨事而懼,好謀而成」特質的人,會是孔子優先 選擇的戰友 (C)顏回被孔子讚許為:「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 樂。」 (D)子路陳述自己的志向:「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

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5-6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5-6題。

  問題是黑洞如果會慢慢蒸發終至消失,那麼之前跑進它的事件視界內,而被它吞沒的「訊息」最後跑 到哪兒去了呢?

  從重力學的觀點而言,霍金輻射是純然的黑體輻射,因此它是一個混合態,而在黑洞完全蒸發後,空 間中應該只剩下這些黑體輻射,所以物體原有的訊息也就完全消失不見了。因此,研究重力的學者(包括

霍金)比較傾向於相信,在黑洞中的確會有訊息遺失的現象。霍金在1992年還說:「這些訊息可能跑到另 一個宇宙去了。」

  這個論點激發了科幻小說家更多的想像,但是研究粒子物理、場論及弦論方面的學者,卻抱持著懷疑的 態度。他們認為,以量子力學的觀點來看,如果物理系統一開始是處於純態,則之後不管它如何演化,系統 必然還是處於純態,因此不會有訊息遺失的問題。他們所持的理由是,量子力學創建至今經歷過無數的實驗 檢驗,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和實驗不符的地方,沒有道理量子力學在牽涉到重力的時候就不對了。

  「黑洞會不會造成訊息流失」這個問題自此在學界爭辯多年。1997年,霍金甚至夥同加州理工學院的

Kip Thorne,和研究量子力學的John Preskill打起賭來。三人說好,賭贏的就可以任意選一本百科全書當獎

品。

  令人驚訝的是,在今年的GR17會場中,霍金卻主動豎起白旗。他在會場中用合成語音緩緩宣告,他 已經解決了困擾他三十年的問題,但是結論和他先前主張的相反。現在他發現,黑洞中並不存在訊息遺失 的問題,因此不需要有其他宇宙來儲存那些他原本以為會遺失的訊息。

  霍金演講後,當場送了一本棒球百科給Preskill表示認輸。不過這絕對不是辯論的終點,霍金的演講並 無法說服在場的每位學者,包括賭贏了的Preskill。雖然Preskill當場接過禮物,高高興興把書舉高作勝利 狀,但是他事後表示,他必須看過霍金的新論文,才能了解為什麼霍金會放棄他堅持了三十年的論點。

Preskill甚至說,就某方面來說他有點傷心:「如果我們現在真的站在同一邊了,那麼我們以後的討論就沒

那麼好玩了。當然,我們總會找到事情吵的,只是恐怕再也無法像這個問題那麼深刻而令人著迷了。」

(節錄自高賢忠〈霍金的賭注〉)

( )5. 下列詩詞中,最適合用於形容霍金與Preskill關係的選項是: (A)有時逢敵手,對局到深更 (B)相見爭如不見,有情何似無情 (C)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D)取次花叢懶回 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6. 依據上文學界對「黑洞會不會造成訊息流失」的爭辯,完成下列表格。

(A、B建議作答字數:合計50-60字)(占5分)

學者 霍金早期 Preskill

學派 重力學 量子力學

支持論點 A  

B  

( )7. 阿爆《kinakaian母親的舌頭》構想是希望製作一張具有教學意義的專輯,此教學意義代表的 主要涵義是: (A)唱專輯歌曲,會說流利的排灣族語 (B)看專輯MV,會跳排灣族的傳統舞 蹈 (C)聽專輯歌曲,認同原住民的文化內涵 (D)了解歌詞,會知道排灣族的文化禁忌。

( )8. 若擷取文中一段話來總結報導阿爆這篇文章的核心觀念,最切合的是: (A)「舌頭很笨讓製 作專輯很辛苦」 (B)「用自己的話,說自己的故事」 (C)「製作專輯就像是和時間賽跑」

(D)「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語言」。

9-10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9-10題。

  地球村的夢大概來自歷史的觀察:人與人之間的隔閡,總是由物理距離和知識的差異所造成。朝發夕 至的交通工具和應有盡有猶如百科全書般的互聯網,想當然爾可以打破這個隔閡。這兩個瓶頸被現代科技 解決了以後,才發現原來後面還有更難跨越的瓶頸,那就是人的認知能力。

  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無論發送或接收,都有不少限制條件。第一是時間,扣掉睡覺吃飯工作等等,一 個人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一星期不過20小時左右,時間既然不夠用,當然只想跟自己志趣相投的人相往來。

這好像收音機的頻道,幾十個電臺,常聽的不過固定那幾臺。

  調對了頻道,還是難免有雜音,需要有個濾波器;消除了雜音,還得有個好的解碼器,才能知道到底 信號有什麼意義。同樣地,人的注意力、知識、認知能力縱然有高有低,終究都有無法突破的局限,這就 是諾貝爾經濟獎得主赫伯.塞蒙著名的主張「有限理性」─人的理性有其無可超越的限制。

  首先若人們具有完全的理性,訊息愈能夠自由流通,愈能夠減輕各個社區或族群巴爾幹化的現象。相 反的,當理性有限的時候,虛擬的社區反而較實體社區更容易巴爾幹化,為什麼呢?因為一旦物理距離有 所限制,百千種人同住一社區,總會有許多接觸的機會,多少能夠了解甚至接受彼此的差異。在網路世界 裡,距離不是問題,管它天涯海角,志趣相投的人隨時可以串聯,互相取暖,更加鞏固原來自己的看法,

幹嘛還要去搭理眼前天天跟自己唱反調的人?結果更加深化了實體社區本來存在的差異。

  從這些論點綜合觀之,無遠弗屆瞬間即至的網路世界不但不能為我們許一個「海內皆兄弟,天涯若比

1 第一回 第 1 章 自我精進

背面尚有試題

(2)

鄰」的地球村的未來,還大有可能剝離現實生活人與人間的關係,結果縱使雞犬相聞,卻老死不相往來。

  若是人們不能開放心靈,以己度他情,關懷咫尺之遙的人事物,不時向身邊所謂非我族類遞出橄欖枝, 哪能有地球村呢?還不是跟古老的山村一樣,只不過是不計其數全球串聯、喧鬧卻遺世獨立、不知有漢無 論魏晉的山村罷了。 (節錄自鄭志凱〈地球村,還是全球化山村?〉)

( )9. 根據上文,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比起地球村現象,作者更贊同全球化山村 (B)人們的

「有限理性」有助於認清真實世界 (C)要避免族群巴爾幹化,就得避免使用網路 (D)網路 世界愈發達,人類社會可能愈加冷漠。

10.本文使用譬喻修辭,讓文意表達更加立體鮮明。請參考示例,摘引文中任二處使用「譬喻」修辭的部分

(A1、B1),並簡述這二處各說明了什麼文意(A2、B2)?(建議作答字數:合計50-60字)(占5 分)

【示例】文中使用譬喻修辭處:

橄欖枝

【示例】用以說明:

和平無爭的意念 文中使用譬喻修辭處:

【A1】

用以說明:

【A2】

文中使用譬喻修辭處:

【B1】

用以說明:

【B2】

( )11. 「我們已知藝術活動能刺激人體的神經活性,讓人穩定接觸文化活動、藝術活動,真的能幫 助改善你的身心健康。」MMFA館長邦迪爾(Nathalie Bondil)向加拿大廣播公司表示,這 幾年MMFA除了一般文化展覽外,也積極於館內增設藝術治療單位,並開設「藝術療法」的 服務療程,但這回與醫界的直接合作卻仍創下了世界先河。

(節錄自轉角24小時〈有病就來美術館!加拿大醫界的「藝術處方箋」實驗〉)

以上這段話的意涵是: (A)我們已經證實藝術活動可以取代傳統醫療 (B)美術館中提供藝 術治療服務,是有根據的 (C)只要我們的神經活性被激發,疾病就能痊癒 (D)為了改善健 康,參與藝術活動的時間愈長愈好。

( )12. 「人們大多認為,藝術療法『只』會對心理疾病有用,只對憂鬱症、或受身心症所苦的患者 才有影響─錯了!好處不只有這樣。」波爾醫生強調,「藝術活動對於糖尿病患者、接受 安寧治療的患者、對於慢性病患者都有明顯的幫助。自從1980年代開始,醫界開始向病患開 立『運動處方箋』,因為我們知道運動狀態也能刺激分泌皮質醇與血清素;但有的時候,我 們的患者超過80歲,運動處方箋就很明顯地不適用。因此藝術療法的出現,才顯得格外重 要。」 (節錄自轉角24小時〈有病就來美術館!加拿大醫界的「藝術處方箋」實驗〉)

對於本段敘述,錯誤的是: (A)一般民眾對藝術療法存有誤解 (B)藝術療法對心理與慢性 疾病都有效果 (C)運動處方箋、藝術療法等多元療法可以彌補傳統醫療的不足 (D)1980年 代的運動處方箋已不合乎現今使用,因此改用藝術療法。

貳、寫作題(占50分)

  凱薩琳.強森1918年出生於西維吉尼亞州。在她的家鄉,黑人只能讀到八年級,因此她的父親特地把 妻女送到二百公里外的城鎮,讓小孩可以在那裡唸完大學。凱薩琳自幼即展現數學天分,當時社會仍瀰漫 種族歧視的氛圍,但她在求學過程中得到許多教授的照顧、指點,十四歲跳級念完高中,十八歲大學畢業。

  熱愛數學的凱薩琳一心以研究數學為志業,但西維吉尼亞州仍未開放黑人攻讀研究所,因此她大學畢 業後只能到中小學教書。三年後,得助於美國最高法院的判決,凱薩琳才受母校之邀重返校園,攻讀數學 研究所。

  1952年,凱薩琳得知「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的蘭利研究中心正在招募女性數學計算員,不限膚色。

於是毅然辭去教職,隔年如願進入研究中心。

  起初凱薩琳只是女性計算員中的一員,主要工作是計算分析飛機的黑盒子資料,她笑稱自己宛如「穿 裙子的計算機」。有一天她被暫派到一個都是男性的研究小組幫忙,展現她在解析幾何方面的能力,甚至 解出許多男性同事解不開的問題,令人刮目相看。

  NASA成立後,凱薩琳負責計算火箭升空與太空船返回地球的軌道。1961年,美國第一位太空人薛帕 德駕駛的太空船,完全依照凱薩琳的計算結果,從次軌道安全降落海面,讓她贏得大家的信賴,也難怪這 次葛倫上校只願意將自己的生命安危交給凱薩琳!之後葛倫果然成功繞行地球三圈,平安返抵地面,達成 美國在太空競賽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在愈來愈困難複雜的太空任務中,凱薩琳也開始使用電腦做為輔助計算的工具。1969年阿姆斯壯成為 第一位踏上月球表面的人,成功完成甘迺迪的大膽願景;凱薩琳獲贈一面隨行往返的小旗子,以感謝她的

貢獻。而隔年阿波羅13號在途中向休士頓控制中心回報出了問題後,凱薩琳也隨即算出返航的路線,讓三 位太空人得以安全回到地球。凱薩琳繼續參與了後續的太空任務,她在 NASA服務長達三十三年,直到 1986年才以68歲的高齡光榮退休。

(節錄自張瑞棋〈《關鍵少數》中的關鍵:那些電影裡沒告訴你的凱薩琳・強森〉)

請根據引文所述故事,以「我看凱薩琳・強森」為題,寫一篇文章,抒發你的感想與評論。

1-2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課文探究目次 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榮一妹。聖賢 起陸之漸,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吟雲萃, 固非偶然也。 第 八段 說明歷史進程中必然的結果,更加強化天命說 對偶 略喻 段旨 段析 提問 閱讀檢測 課本 P.105... 4 問題與討論目次 作者於文末提出「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非 英雄者乎?」對此「天命論」,你有何看法?

「棋者,以正合其勢,以權制其敵 甲戰未合而算勝者, 乙得算多也 丙故計定於內而勢成於外 丁戰已合而不知勝負者 戊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無算也。」(張擬《棋經‧得算》) A甲乙戊丙丁 B丙甲乙戊丁 C甲丁戊丙乙 D丙乙戊丁甲 【解析】首句「棋者,以正合其勢,以權制其敵」是總說下棋的要訣,在此 要訣下得出下列結果,故當接丙句的「故……」,所以丙為首句。又由文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