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一選擇題(每題 6 分,共 24 分)
( ) 1. 下列「 」中的字,讀音相同的是:
(A)「迨」至菡萏成花/黃髮「鮐」背 (B)「娉」婷女子款擺的腰/席珍待「聘」
(C)如「豌」豆黃一樣的純嫩/「剜」肉補瘡
(D)自春「徂」秋,自朝迄暮/人為刀「俎」,我為魚肉
( ) 2. 閱讀下文,判斷作者欣賞「蘭葉」和「桂華」的主要原因,說明較為適當的是:
我極為欣賞張九齡〈感遇〉詩中的「蘭葉」和「桂華」,因為它們一則「春葳蕤」,一 則「秋皎潔」,同樣是「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而王維〈辛夷塢〉中的「芙蓉 花」,儘管「澗戶寂無人」,卻仍舊著意煥發於「木末」,欣欣然在「山中發紅萼」,
則更教我為之肅然,為之頂禮。(曾永義〈春蘭秋菊〉)
(A)能在當令之時煥發華采 (B)能散發高雅脫俗的香氣 (C)不僅美觀且具有實用性 (D)能適應環境且花期較長
( ) 3. 下列文句畫底線處的文意說明,敘述有誤的是:
(A)「菊花之美,非天美之,人美之也」,指出菊花的美乃渾然天成
(B)「為善不必求於人知,為功無須期於令名」,意指只要竭盡心力但求無愧,不必過 分在意外在名聲
(C)「家人買魚子食貓,見其煦沫也,不忍,因擇可生者,得百餘,養其中,大者如指,
細者如箸」,作者挑選還能活下來的,放入池中,是因其動了惻隱之心
(D)「我的近攝鏡頭束手無策,因為敏銳的嗅覺讓他(琉球紫蛺蝶)知道有人侵入他的 國家。我放緩自己的呼吸、放慢肢體的節奏,慢慢地一公分一公分地靠近他的停憩 處」,作者不驚擾紫蛺蝶,以便能接近並觀察牠們
( ) 4. 關於下列圓餅圖的解讀,最適當的是:
▲2013~2017年噪音陳情案件類別占比圖
(A)依據上圖,可知道臺灣歷年來的噪音陳情案件之類別比例 (B)被陳情的噪音案件中,最大的比例是來自於「營建工程」
(C)「其他類別」的噪音陳情案件,包含交通噪音和軍事機關 (D)由上圖占比可知,噪音問題常居各類公害陳情案件數首位
二、閱讀題組(每題 9 分,共 36 分)
◎閱讀下文,回答5~6題:
洛陽亦有黃芍藥、緋桃、瑞蓮、千葉李、紅郁李之類,皆不減他出者,而洛陽人不甚惜,謂之果子 花,曰某花、某花。至牡丹,則不名,直曰花,其意謂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 而可知也。其愛重之如此。……
牡丹初不載文字,唯以藥載《本草》。然於花中不為高第,大抵丹、延以西及褒斜道中尤多,與荊 棘無異,土人皆取以為薪。自唐則天已後,洛陽牡丹始盛。然未聞有以名著者,如沈、宋、元、
白之流皆善詠花草,計有若今之異者,彼必形於篇詠,而寂無傳焉。唯劉夢得有〈詠魚朝恩宅牡 丹〉詩,但云「一叢千萬朵」而已,亦不云其美且異也。謝靈運言「永嘉竹間水際多牡丹」,今 越花不及洛陽甚遠,是洛花自古未有若今之盛也。
(歐陽脩〈洛陽牡丹記〉)
( ) 5. 下列關於文中的敘述,較不適當的是:
(A)洛陽人直稱牡丹為「花」,表現出他們對牡丹的珍視與喜愛 (B)某些地區,牡丹被視為和荊棘無異,甚至是被當作柴薪使用 (C)唐代武則天以後,詩人好詠牡丹,且多著重在描繪其異與美 (D)作者在當時所見越地所產的牡丹,已遠不如洛陽牡丹的美盛 ( ) 6. 下列皆為詠花之作,以「牡丹花」為歌詠對象的是:
(A)古人無復洛城東,今人還對落花風。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B)洛陽春日最繁華,紅綠蔭中十萬家。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群花 (C)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D)百卉千花日夜新,此君竹下始知春。雖無豔色如嬌女,自有幽香似德人
◎閱讀下文,回答7~8題:
當黃蝶用盡氣力衝突細網磨損他們的翅鱗,並因此裸出翅面時,找到他們準確的學名,對我而言的 意義究竟是什麼?只是將觀察表上那四個同屬黃蝶的空格填滿,一種蒐集式的心理驕傲,還是為 了展示我的辨識技能?或是,炫耀人類能為萬物命名的特權?當我以捕蟲網強迫將他們的翅面打 開,以方便檢視對照時,黃蝶是將我視為朋友,還是一個強暴的敵人?如果我們走進森林的目的 是結識生命,又何苦以一廂情願的求愛手段?
(吳明益〈放下捕蟲網〉)
( ) 7. 閱讀上文,下列較符合作者觀點的敘述是:
(A)若能找到黃蝶的學名,即便牠們的翅鱗磨損,依舊是深具意義的 (B)能為萬物命名,是人類獨有的特權,也是重要且責無旁貸的工作 (C)擁有對黃蝶的辨識技能,目的是為了結識生命,成為黃蝶的朋友 (D)若以一廂情願的求愛手段對待黃蝶,會使自己成為牠們強暴的敵人
60605S 18-1
18
搭配主題:萬物生態(第86~90回)(背面尚有試題)
( ) 8. 下列文句最能呼應文中所言「一廂情願的求愛手段」的是:
(A)我想我終於又忘掉了它,那遽然擺脫所有葉子,毫不憐惜地放棄著的一棵野櫻,在 睡夢中
(B)我為了這永遠向著陽光生長的植物(常春藤)不快,因為它損害了我的自尊心。可 是我囚繫住它,仍舊讓柔弱的枝葉垂在我的案前
(C)老年人會感到時不我待,會覺得他們在人生這段最後的旅程將拋撇許多東西,那些 繽紛稠郁,將化為凋零、殘落,那融融火光,將化為一堆灰燼
(D)廚師對於捉到的貓向來執法如山,不稍寬假,我看了貓的那副可憐相直為牠緩頰。
結果是從輕發落予以開釋,但是廚師堅持不能不稍予膺懲,即在貓身上用原來的鐵 絲繫上一隻空罐頭,開啟街門放牠一條生路
三、多重選擇題(每題 10 分,共 40 分)
( ) 9. 下列各組「 」內的詞語,意義前後相同的是:
(A)「數」罟不得入洿池/今夫奕之為「數」,小數也
(B)終觀之,「戚戚」焉,吾之感於中也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C)蝴蝶「新生」未解飛,鬚拳粉溼睡花枝/汝瞳焉如「新生」之犢而無求其故 (D)它(芒花)展現的雖然是「大塊」之美/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 (E)魚尾不盈尺不中殺,市不得「鬻」,人不得食/置於市,賈十倍,人爭「鬻」之
( ) 10. 下列文句中「江海」的意義與程頤〈養魚記〉:「吾知江海之大,足使爾遂其性,思
置汝於彼,而未得其路」中的「江海」均指自然界的水道或水域的是:
(A)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B)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C)余獨坐一隅,孤憤五蠹,雖身在「江海」,而心馳魏闕 (D)「江海」所以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E)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 ) 11. 閱讀下文,敘述較為適當的是:
自有菊以來,高人逸士無不盡吻揄揚,而予獨反其說者,非與淵明作敵國。藝菊之人終 歲勤動,而不以勝天之力予之,是但知花好,而昧所從來。飲水忘源,並置汲者於不 問,其心安乎?從前題詠諸公,皆若是也。予創是說,為秋花報本,乃深於愛菊,非 薄之也。(李漁〈菊〉)
(A)作者認為菊花僅能在田園中點綴疏籬,作為隱士們情志的寄託 (B)文中批判那些愛菊之人飲水忘源,無視藝菊之人終歲勤動之苦 (C)作者不認同高人逸士追隨陶潛隱居,未能為國家人民貢獻己力 (D)作者雖獨反高人逸士對菊盡吻揄揚,但仍自認自己是愛菊之人 (E)本文旨在標榜作者敢於自創新說,展現不同流俗的獨特審美觀
( ) 12. 閱讀下列詩文,以荷花(蓮花)為描寫對象的是:
(A)年年秋劫之後,萬花落盡/你擎一叢一叢紅豔/如擎一支一支火炬/自冰冷的封凍 下,默默燃起
(B)當五月的□□愛上風/我們就在初夏的深處撿到雪/沿著東河蒐集梅雨洗滌後的腳 印/黃昏至此都被擠成桂花巷的喘息
(C)多希望/你能看見現在的我//風霜還不曾來侵蝕/秋雨還未滴落/青澀的季節又 已離我遠去/我已亭亭 不憂 亦不懼
(D)半盤的雨珠,滾過/滿蓋的月色,托過/纖纖的蜻蜓,棲過/閣閣的蛙族,藏過/
田田搖翠的渾圓/曾經在風裡翻掀/掀起仲夏的封面/一頁一頁的闊邊
(E)西風壓東風倒了華裔/桃之夭夭盡逃之夭夭/凡迎風紅妝的都紅過了/唯壓你不倒,
壓不倒/逆風赫赫你標舉的燦爛/列黃旗簇金劍耀眼的長瓣/昂向秋來肅殺的風霜
/綻不盡重陽高貴的徽號
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