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儿童乐园》的图与文:插图和连环图的叙事
三、 插图的叙事特点
《儿童乐园》中的插图,主要起辅助作用,叙事的主体是文字,如果删除掉 这些插图,丝毫不会影响叙事的效果。由于《儿童乐园》的读者定位是幼稚园到 初中一(周蜜蜜,1996:120),所以编者在大篇幅文字叙事的作品中,绘制了插 图。虽然叙事的主体是文字,但是图画的加入,更能形象、直观、生动地配合文 字将故事叙述得更完整。年龄小的读者在听其父亲或母亲阅读文字的同时,自己 欣赏图画,视觉和听觉相互配合,更能理解故事内容,在听完文字叙述之后,再 来细细口味图画,又会带不同的感受。儿童对图画的感知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同 文字一样,需要学习。如“历史故事”大多讲述的是发生在中国古代的故事,通 过插图能让读者了解古代人们的穿衣打扮、生活习性等;“名人故事”、“伟人故
图6:〈盖磨房〉(插图四幅)
来源:《儿童乐园》1956年第88期
事”中有许多外国的名人和伟人,通过插图又能让读者知晓外国的一些风土人情。
如 1954 年第 27 期历史故事〈小老师许懋〉文字讲述的是:
中国南北朝时期,许懋小时候的故事。许懋没有上学前,有很多小朋 友跟他一起玩捉迷藏,他上学后,小朋友们都不和他玩了。原来是小 朋友们因为家里穷没能上学,而伤心难过……许懋知道原因后,白天 在学堂上学,晚上就教其他小朋友!这样一来,大家都有学上了……”
编者为这则历史故事画了三幅插图(见图 7),插图一:是一群儿童在玩捉迷 藏的场景,图中的儿童都十分开心;插图二是一名儿童(许懋)手持一本书,其 他儿童有窃窃私语的,有蹲在地上的,面部表情都十分凝重;插图三是一名儿童
(许懋)站着讲述着什么,一群儿童坐着听,窗外还有三个成人旁听。如果光看 文字,虽然能知道讲述了什么,但显得乏味;如果单看这三幅图,不能明白编者 是要讲述许懋当小老师的故事,因为很多情景都可以出现在这三幅图中,而文字 和图画配合起来,就能将故事讲述的非常完美。其次通过图画,儿童读者能够知 晓中国古代儿童的穿衣打扮,嬉戏的场景等,非语言文字能够准确表达的。
图7:〈小老师许懋〉(插图二幅)
来源:《儿童乐园》1954年第27期
图8:〈南极奇观〉(插图三幅)
来源:《儿童乐园》1967年第336期
《儿童乐园》中的插图,有时不仅辅助文字进行叙事,某些新知也只有借助 图画才能传达。例如“宝宝游记”,相当于周游全世界,讲述世界各地的奇闻趣 事。在欧洲看到了伦敦塔和伦敦桥、见识了闻名全世界的游乐场;在莱茵河畔看 长颈鹿,品尝葡萄美酒;从瑞士爬上了阿尔卑斯山,帮助警察抓贼,参观了汽车 工厂后,来到水城威尼斯;在开罗街头看人们朝拜;到非洲,再到东南亚,到澳 洲„„画面带来的视觉盛宴,冲击着儿童读者,其真实感和现场感,扩大了儿童 读者的眼界。如果只是文字叙事,无论怎么描述,都像是痴人说梦,令人摸不着 头脑,而图画与事物更相似、接近,就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点。如第 336 期〈南 极奇观〉(见图 8),文章中企鹅、鲸鱼的插图,非常形象,让小读者看了才知道 企鹅和鲸鱼原来长成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