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结论
一、 研究回顾与发现
子、好学生、好公民”,为孩子们提供“更新鲜、更美丽的儿童知识之花,”以期 达到“增加小朋友们的阅读兴趣、增进生活知识、增强研究精神”的目的,正确 引导儿童价值观的形成,突出做人的观念和伦理道德教育。其次是对《儿童乐园》
的栏目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得出其内容可分为三类:文学类作品、知识类作品、
趣味类作品,分别对应培养“小朋友们的阅读兴趣”、“增进生活知识”和“增强 研究精神”。在《儿童乐园》出版的42年里,这三类作品所占的比例不是一成不 变的,从前十年的各占三分之一,逐渐到文学类“独占天下”,文学类作品是由 文字和图画组成的,二者的图文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重点。本章为下一章节的深入 研究作好铺垫。
在叙事学研究领域,对图文关系的研究不多,《儿童乐园》的图文关系无论 是从美术学、叙事学或是其它研究视角来说,都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第三 章、第四章从叙事学的角度,对《儿童乐园》上文学类作品的图文关系研究,是 本文的研究重点。经过上一章的讨论,得知文学类作品的图文关系可分为四类:
插图、连环图、漫画和图画故事,前文已有说明,本文不涉及图画故事的图文叙 事。插图的叙事特点是,以文为主,图画为辅。故事是由文字来进行叙述,图画 只是故事中的某个瞬间,删掉这些插图,丝毫不影响故事的叙述。另一种插图,
诗配画,绘画是空间的艺术,诗歌是时间的艺术,二者的结合,更利于儿童对诗 画的理解。《儿童乐园》中文学类作品所占比例最高的是连环图,从创作角度来 分,可分为改编自中外文学名著的连环图和自编自绘的连环图。其中改编自中国 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的三次改编最为经典,自编自绘的连环图则是以〈小圆 圆〉为代表。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发现其叙事特征是:文字分为第三人称的叙述 性文字,和对话与独白;构图以中景构图和全景构图为主,几乎没有特写镜头,
分格之间的衔接不紧密,还是需要文字来前后衔接,图画表现的是故事的某一个 瞬间,即文字与图画共同配合,才能达到讲述故事的目的。
漫画的叙事特征与连环图有很大的区别,《儿童乐园》前期刊登的单篇漫画,
栏目名称为漫画,具有搞笑、幽默的特点,但是其图文关系与连环图大致相同,
因此笔者没有过多进行论述,将论述的重点放在了从日本引进的漫画上。从日本 引进的漫画以〈小泰山〉和〈叮当〉为代表,其叙事特征为:文字在这里是对白 和独白,几乎没有陈述性的语言。此外,文字还可以成为图画的一部分,来增加 图画的叙事效果,即文字的象形功能。漫画的构图,多以中景构图为主,全景构 图极少,特写镜头特别多,通过特写镜头的夸张、变形,让读者直观地了解编者 意图。漫画的分格图画之间的衔接非常紧密,同时运用了蒙太奇技术,让平面的 图画,产生了动态的感觉。
从叙述的本质上看,插图只是起辅助作用,叙述的主体是文字,从本质上来 看属于线性的文字叙述,这类作品的文字基本上都是以第三人称来讲述,属于全 知视角,就像一个无所不知演讲者一样讲述着故事,读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故事。
连环图与插图相比,图画的数量增多,除了第三人称的叙述性文字外,还有大量 的对白和独白,叙述视角在不断地转换,既有全知视角,也有内视角。改编自中 外文学名著的连环图,人物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出现,从本质上来看连环图 是线性的文字叙述和图画叙述相结合。从日本引进的漫画则是对话式的叙述,偶 尔会插入回忆情节,并通过快速地切换镜头,来达到动态的效果,是图像叙述为 主。插图相较连环图和漫画来说,是以文字叙述为主,插图只是辅助叙述,删除 掉插图,并不影响文字叙述,插图在这里可有可无。连环图与漫画看似相似,但 是图像与文字所担任的叙述角色却完全不同。连环图是图像与文字共同叙事,要
将二者结合起来,如果单靠图像,或单靠文字,并不能将故事叙述完整,二者缺 一不可。漫画则是图像叙述为主,文字为辅,完全可以只靠图像叙述。通过比较 三者的叙述,可知漫画靠其对话式的叙述方式和构图形式,在视觉上占据优势,
更能吸引少年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