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笔者购买不到 2017 年前的《星洲日报》、《南洋商报》和《东方日报》
三份报纸及其电子版本,所以 2015-2016 年研究使用的资料采自三个报纸的网 站。所收集的新闻信息包括了马来西亚华社的回应和马来西亚华文媒体转载了非 马来西亚华社的回应。信息搜集的结果是,三份报纸个案数量为:2015 年有 267 条,2016 年有 925 条。考虑到 2015 年数据量较少,且回应的时效性较差,所以 本章只提供 2016 年的马来西亚华社回应情况,然后在后面章节与 2017 年的 4176 条案例考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节
新闻报导的数量、地点与场合
经过网络搜索,得到三份报纸 2016 年涉及“一带一路”的新闻共 369 条,
整理出回应个案 925 条。个案中,《星洲日报》占 30.1%、《南洋商报》占 40.3%、
《东方日报》占 29.6%。从总量上看,2016 年的个案数量是 2015 年的 3.5 倍,
达到了 925 条。如果排除当中马来西亚华文媒体转载了非马来西亚华社的回应的 报导,马来西亚华社本身回应的个案数量有 681 条,这个数量应该可以大体了解 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倡议回应的概况,而 2015 年的个案数量就有些不 足,这也是本章选择 2016 年来分析的一个原因。同时这个数量的增加,也反映 了马来西亚华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关注程度有很大增加。
在 925 条新闻个案中,发生在马来西亚的有 784 条,占 84.8%;发生在中国 的有 109 条,占 11.8%;发生在东盟其他国家的有 32 条,只占 3.5%。由于这三 份报纸是马来西亚中文报纸,所以报导的信息绝大多数发生在自己的国家,其次
45 注:本报告使用 SPSS 统计软件,数字精度进行四舍五入,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所以有时候百分比汇总不
是发生在中国,而东盟及其他地方的新闻报导就很少。(详见本章附录:表三之 一)
报导的信息场合多数在经贸交流时候,涉及的个案有 484 条,超出了个案总 数的一半多,占了 52.3%;其次是在官方交流场合有 214 条,占 23.1%;在文化 交流场合的有 99 条,占 10.7%;在学术交流场合的有 71 条,占 7.7%;在新闻评 论中的信息只有 54 条,占 5.8%,还有 0.3%的在民间团体布告中看到。这个情况 说明,由于“一带一路”倡议主要涉及经济建设领域,所以经贸交流场合是谈论 相关事宜的最多的地方。同时“一带一路”在 2016 年还处在启动阶段,因此合 作事项主要还是涉及在国家政府层面和相关文化宣传场合。(详见本章附录:表 三之二)
第二节 华社组织机构的回应情况
本节和下面一节将从回应数据库中调取华人社会的有关个案信息,从群体和 个体两个层面来考察华社回应的具体情况。群体以华社的组织机构来体现,对于 其中的重要组织——华人社团,将给予重点展示。个体就以新闻主体的各界人士 来作为考察对象。
一、华社组织机构回应的数量
在 925 条新闻个案中,有关马来西亚华社的有 681 条,其中以华人社团的回 应最多,有 343 条个案,占总个案数的 50.4%;其次是华人政党,有 165 条个案,
占总个案数的 24.2%;再次是华商,有 56 条个案,占总个案数的 8.2%;学术团 体有 45 条个案,占总个案数的 6.6%;华校的回应个案也有 15 条,占总个案数 的 2.2%;华文媒体自身的个案也有 7 条,占总个案数的 1.0%;还有组织机构不 详的个案有 50 条,占总个案数的 7.3%。见图 3-1。以上回应数量是以降序排列
(注:下面类似的统计报告也基本以降序排列),显示了华社的各类组织机构回 应“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程度。作为华社的中坚,华人社团当仁不让地给予了 一半多的回应,而华人的政党、华商、学术团体,以及华校和媒体也都不同程度 地做出了回应。
另外,三大报在 2016 年还转载了 244 条华社之外和“一带一路”相关的个 案,占 925 条总个案数的 26.4%。笔者认为,转载这么多的有关个案,说明作为 华社喉舌的报纸,应该是认可这些信息的价值性,希望给予读者以一定的启示,
才拿出来报导。这些转载的内容虽然不是直接发自华社,但是也间接反映了华文 媒体的态度。
图 3-1 2016 年华社各机构回应个案数量的分布 二、华社组织机构关注的内容
(一)各类华社组织回应的内容
2016 年华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回应内容中,最多是涉及经贸内容,有 429 条个案,占全部个案的 63.0%;其次是涉及文化内容的有 121 条个案,占全 部个案的 17.8%;涉及政治的有 106 条个案,占全部个案的 15.6%;涉及学术方 面内容的有 25 条个案,占全部个案的 3.7%。下面根据回应内容的分类,来看华 社各种机构的情况。(详见本章附录:表三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