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卷包含兩部份,:左頁部分【工作情境】與右頁部份【工作能力】1.左頁部分【工作情境】:指病人出現需要麻醉護理人員照護/處置的
情況、事件或現象,包括相關的人、時間、
地點、設備等。
1‐1工作情境常見性:指每一項情況、事件或現象在每位病人麻醉 期間出現頻率之高低程度,7分為程度最 高,依序遞減,1分為程度最低。
1‐2工作情境重要性:指每一項情況、事件或現象對病人的意義或 影響程度;7分為意義或影響程度最高,依 序遞減,1分為意義或影響程度最低。
2. 右頁部分【工作能力】:指麻醉護理人員在各類工作情境中,被期 待安全執行工作必須具備的能力,包括知 識、態度、技能與文化素養等四個層面。
2‐1工作能力常見性:指麻醉護理人員應用該能力的次數。7分為 程度最高,依序遞減,1分為程度最低。
2‐2工作能力重要性:指該能力對麻醉護理人員安全執業的意義或 影響程度;7分為意義或影響程度最高,依 序遞減,1分為意義或影響程度最低。
請您針對以下三方面給予檢閱並表達意見1.表內各【工作情境】及【工作能力】分為8大類別及對其之定義是
否合宜?若您對分類及定義有任何意見,或認為需增加、刪除或合 併之類別,請直接於定義下之「意見欄」內予以刪除、或修正。問 卷後之空白類別處予以增加。
2.表內各類【工作情境】之項目及相對應【工作能力】項目用字是否 合宜,若您對項目或用字有任何意見或認為有項目遺漏未列、不符 合現況等現象,請直接於項目後「意見欄」及問卷下方之「空白欄」
修正、刪除、或增加。
3.對於合宜之項目,請依據您的專業在常見性與重要性之評量尺度
定義:指麻醉護理人員知道被指派負責的病人開始到病人進入手術室或檢查室前,需要準備病 人手術或檢查有關的情況、事件或現象。
意見欄:
情境項目 常見性 重要性 意見欄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1.1常規的病人手術排程已被確定
1.2常規的病人檢查排程已被確定
1.3突然接到其他單位緊急手術 的電話,例如急診、加護病 房、產房、病房…等
1.4其他單位醫護人員突然將病 人緊急推入手術室,例如心臟 破裂、產婦發生胎兒窘迫情 形,多處創傷且休克…等
1.5麻醉相關設備的螢幕發生無 法顯示數值、插管葉片燈泡 (blade)不亮…等情況
1.6
1.7
1.8
1.9
1.10
工作情境1
定義:指麻醉護理人員知道被指派負責麻醉照護病人到病人進入手術室或檢查室前之期間,
被期待具備儀器設備與用物方面的知識、態度、技能與文化等能力。
意見欄:
能力項目 常見性 重要性 意見欄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1.1.知道手術排程之相關位置(如 電腦、手術排程張貼位置…等)
1.2依據負責麻醉病人之手術方 式,準備相關麻醉儀器、設備 與用物
1.3判斷麻醉儀器、設備與用物異 常狀況
1.4依判斷結果處理或聯繫相關 人員處理
1.5評估當日麻醉工作場域環 境,及麻醉儀器、設備與用物 擺放位置
1.6依手術類型或手術醫師之需 要,調整麻醉儀器、設備與用 物的擺放位置
1.7與緊急通知手術之單位進行 電話交班
1.8收集麻醉準備期所需相關資 料(如病人資料、手術醫師、
手術類型、病人生理狀況…等)
1.9用電話緊急通知麻醉醫師,交 班病人相關資料
1.10評估人力狀況、直接或間接 請求麻醉護理人員支援準備 相關麻醉儀器、設備與用物
1.11為縮短麻醉評估時間,提供 麻醉醫師病人資料(如X-光、
病歷…等)
1.12配合麻醉醫師評估病人的結 果,準備侵入性麻醉設備(如 A-line、CVP…等)、相關儀器 與用物
1.13
1.14
1.15
1.16
1.17
定義:指病人進入手術室或檢查室後到病人接受麻醉藥物的給予前之期間,需要麻醉護理人員處 置的情況、事件或現象。
意見欄:
情境項目 常見性 重要性 意見欄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2.1病人由醫療人員以推床或輪 椅推入手術室,身上已安裝多 種設備儀器,例如氣管內管、
移動式監式儀器、IV pump、 IABP…等
2.2病人由手術室護理人員陪伴 進入手術房
2.3 麻醉醫師評估完畢適合用於 病人的麻醉方式與用藥
2.4病人或家屬,提出各種麻醉有 關的問題
2.5病人身上安裝的儀器發出警 報聲響或出現突然變化,例如 心電圖監視器、氧合監視器、
血壓監視器、IV pump…等
2.6病人嘴唇周圍有結痂疤痕,口 腔內有腫瘤、…等
2.7
2.8
2.9
2.10
2.11
工作情境2
定義:指在病人進入手術室或檢查室後到病人接受麻醉藥物的給予前之期間,麻醉護理人員 被期待具備的知識、態度、技能與文化等能力
意見欄:
能力項目 常見性 重要性 意見欄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2.1協同其他醫療人員將病人由推床移至 手術台
2.2將病人由推床移至手術台過程中,維持 相關管路(如IV line 、Endo、CVP 、 IABP…等)的正確位置及功能
2.3執行準備病人作業流程,例如辨識病 人、向意識清醒病人自我介紹、向病人 說明準備流程並在裝設各種監視設 備、詢問最後一次禁食時間、給予病人 氧氣…等
2.4提供意識清醒的病人及家屬完整且正 確的資料,例如聯絡麻醉醫師解釋麻醉 相關方式與風險等
2.5以同理心接納意識清醒的病人或家屬 的情緒反應
2.6與意識清醒的病人或家屬溝通時,能熟 悉地應用各種有效的溝通方法
2.7評估病人需要安全的接受麻醉之有關 之生理或身體狀況,例如麻醉病人疾 病、所需禁食時間…等
2.8熟悉各種設備儀器(如復甦球
(Ambu)、移動式監視儀器、IV pump、IABP…等)操作方式
2.9判斷儀器功能異常的意義或警報聲響 的原因
2.10依判斷結果做出處置或協助麻醉醫師 處置
2.11依病人嘴巴張開程度與阻塞呼吸 道程度準備相關插管設備(如 fiberscope、light wand…等)
2.12展現醫療團隊間的溝通能力 2.13展現積極謹慎的態度
2.14
2.15
2.16
2.17
2.18
第三類:麻醉誘導期
定義:指病人接受麻醉藥物給予到病人接受手術或檢查前之期間,需要麻醉護理人員處置 的情況、事件或現象。
意見欄:
情境項目 常見性 重要性 意見欄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3.1麻醉醫師直接給予病人麻醉藥物
3.2麻醉醫師不在麻醉現場,而病人需 要麻醉藥物的給予
3.3麻醉醫師在麻醉現場,監督病人麻 醉藥物的給予
3.4接受區域麻醉藥物的病人發生身 體一直扭動的現象
3.5病人主訴發癢、呼吸困難、身體紅 疹…等症狀
3.6病人對麻醉人員呼叫其姓名沒有 反應
3.7麻醉醫師多次建立病人通暢呼吸 道 (on Endo)無法成功
3.8接受區域麻醉藥物的病人出現嘔 吐、冒冷汗…等情形
3.9病人身上安裝的儀器發出警報聲 響或出現變化,例如病人血壓之收縮 壓<90mmHg、心跳>100次/min或
<50次/min…等
3.10麻醉醫師評估病人需要置放侵入 性監視(如A-line、CVP…等)
3.11
3.12
3.13
3.14
3.15
工作情境3
定義:指病人接受麻醉藥物的給予到病人接受手術或檢查前之期間,麻醉護理人員被期待 具備的知識、態度、技能與文化等能力。
意見欄:
能力項目 常見性 重要性 意見欄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3.1依意識清醒病人焦慮程度協助處 理(如解說麻醉進行相關步驟、依醫囑 給予鎮定藥物…等)
3.2配合麻醉方式,協助擺好病人適當 姿勢
3.3向不在現場的麻醉醫師以電話方 式獲得其對麻醉病人的指導(例如麻 醉方式、給藥方法、劑量…等)
3.4理解麻醉藥物之藥理機轉、使用方 法、作用與副作用
3.5依給藥標準流程投予麻醉藥物
3.6評估給予麻醉藥物後之合併症、副 作用
3.7覺察病人對麻醉藥物異常之反應
3.8評估麻醉藥物過敏反應,協同麻醉 醫師處置
3.9評估病人呼吸功能
3.10依評估呼吸功能結果,提供維持 呼吸道有效的通氣方式(如抬下顎、扣 mask、on Endo…等)
3.11協助操作各類手術所有使用相關 呼吸管路類型(如口彎管、鼻彎管、
LMA、Double-lumen end bronchial tube、Univent、Blocker…等)
3.12協助麻醉醫師使用相關插管設備 (如fiberscope、light wand、壓迫環 狀軟骨cricoids compression…等)
3.13熟悉支援方式與人力
3.14依不同麻醉方式,評估病人麻醉 深度
3.15操作相關儀器(如syringe pump、TCI、麻醉氣體調節器…等),
調節病人麻醉深度
3.16依區域麻醉病人異常原因做出處 置決策
3.17判斷儀器功能異常的意義或警報 聲響的原因,依判斷結果做出處置決 策
工作能力3
第三類:因應「病人接受麻醉誘導」之執業能力 (續) 定義:指病人接受麻醉藥物的給予到病人接受手術或檢查前之期間,麻醉護理人員被期待具備
的知識、態度、技能與文化等能力。
意見欄:
能力項目 常見性 重要性 意見欄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3.18協助麻醉醫師置放並設定侵入性 監視設備(如A-line、中心靜脈導 管、肺動脈導管等)
3.19執行管路照護任務流程 (如IV line 、Endo、CVP 、IABP…等)
3.20執行皮膚照護任務
3.21展現醫療團隊間溝通與協調能力
3.22展現積極謹慎的態度
3.23
3.24
3.25
3.26
3.27
定義:指從病人接受手術或檢查開始到病人接受的手術或檢查結束之期間,需要麻醉護理人 員處置的情況、事件或現象。
意見欄:
情境項目 常見性 重要性 意見欄
7 6 5 4 3 2 1 7 6 5 4 3 2 1
4.1手術或檢查前病人姿勢之擺位需要 人協助
4.2病人手術或檢查的部位需要人協助 暴露
4.3參與手術或檢查的醫護人員站定位 後,醫療團隊喊出 ”Time out”
4.4 醫師開始執行病人手術(下刀)或檢 查
4.5病人身體出現抖動或醫療人員喊 出”病人在動”
4.6手術醫師表示病人肌肉太緊影響手 術的進行
4.7病人在輸血後身體發生出現紅疹、
臉潮紅、紫斑、血尿、體溫≧39℃…等
4.8安裝在病人身上的監視設備發出異 常生理現象之訊息,例如心跳節律改 變、音頻改變-聲音漸漸低沉…等
4.9機器發出警示聲響
4.10區域麻醉病人表示胸悶、吸不到 氣…等現象
4.11裝在病人身上的監視儀器出現生命 徵象異常等現象,例如心電圖ST上升 或下降、T波倒置、呈現一直線、SBP
≧180mmHg或SBP≦80mmHg、體溫≧
40℃或≦35℃…等
4.12手術醫師在病人手術部位注射藥 物,例如Adrenaline、pitressin…等
4.13病人頭部及軀體突然冒出大量汗 水,浸溼身上衣服,或身體發出糞臭味
4.14觸摸病人胸部、脖子或臉部的皮膚 感覺有氣泡
4.15聽到手術醫師連續抽吸液體的聲 音
4.16觀察病人尿袋連續2個小時沒有尿 液
4.17手術醫師需要改變手術方式
4.18病人靜脈輸液皮膚上發生紅、腫、
熱…等症狀
4.19病人靜脈輸液沒有滴注情形
4.20發生停電
4.21發生院內火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