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研究採用文獻查證與深度訪談法修正傳統型德懷術第一回合的問卷,將獲得之 質性資料分析歸納後發展成德懷問卷後,邀請28位區域層級以上醫院資深麻醉護理 專家描述醫院麻醉護理工作情境的類別與項目,及因應該些類別工作情境被期待應具 備的麻醉護理能力項目,並提供各類別的情境及能力項目之常見性和重要性之等級,

與確認雇用期、起始期與後續發展期之執業能力項目。本章針對研究目的進行研究結 果相關文獻的討論,依討論的意義進一步做出結論。

第一節 討論

研究結果問卷呈現的麻醉護理人員工作情境與能力之質量性資料,是由區域層級 以上醫院28位資深麻醉護理德懷專家所提供,他們以手術和檢查的病人接受麻醉過 程發生需要麻醉護理人員照護之情境類別為基礎,描述病人需要的麻醉護理工作情境 項目與因應各類情境的工作能力項目。該些情境具有常規性和非常規性的屬性以及被 期待具備的因應能力大不相同。本節包含三個段落,第一段討論麻醉護理工作情境類 項的脈絡與屬性。第二段則依八類情境的項目及能力之意義分別進行討論。第三段討 論麻醉護理人員被期待於不同執業階段具備的工作能力之意義。

一、麻醉護理工作情境類項的脈絡與屬性

情境是指相關環境中的事件、狀態,亦指在某個時間點上相關的狀態或者是事件 的組合情境,它反映出真實生活的實務經驗,並利用現實世界內之人、事、時、地、

物等相關資源與脈絡所構成(廖玉齡, 2004)。本研究將麻醉護理工作情境定義為「病 人出現需麻醉護理人員的照護/處置的情況、事件或現象,包括相關的人、時間、地 點、設備等」。麻醉護理德懷專家依據本研究對工作情境的定義,以病人為中心的照 護理念提供了八類麻醉護理工作情境86項及能力137項。進一步檢視八類工作情境 的定義與項目的內涵發現:第一至第六類的麻醉護理工作情境涉及麻醉護理人員提供

一對一照護來自不同單位接受手術或檢查的病人;此六類工作情境間呈現以病人麻醉 前、中、後的時間先後順序之常規性照護的特質;例如第一類工作情境是在麻醉護理 人員知道被指派負責之麻醉病人時就開始形成,之後依序形成第二類到第五類(麻醉 準備期、麻醉誘導期、麻醉維持期、麻醉復甦期)的工作情境,而後病人送至下一個 照護單位,麻醉護理人員為了確保麻醉品質,持續追蹤病人狀況而形成第六類的工作 情境。

然而,第七與第八類情境則是各自獨立的。第七類是有關值班期間的非常規開刀 時間需麻醉護理人員處置的事件、情況或現象(例如交班麻醉管制藥物、危及病人生 命需要非常緊急的手術時、病房病人急性疼痛要求自控式止痛、使用自控式止痛的病 人發生副作用、病房需要氣管內管的緊急插管、增加次日常規性手術排程、常規性手 術尚未完成麻醉前評估)等非預期性的麻醉照護需求。第八類情境為有關病人需要麻 醉護理人員即時性處理或支援的意外災害與突發事件(例如發生停電、火災、演習、

廣播某急救代號和病房插管的電話、院內廣播大量傷患的代號..等)。從觀察微觀角度 見到,第一~六大類工作情境為相互依存的關係。第七~八大類情境是獨立的,由巨觀 角度可見到各情境脈絡之間的相依關係。能力是在情境脈絡中學習而產生的,執業能 力是指在特定情境中整合知識、技能、態度和行為,在不同情境中應具備不同的執業 能力,所以執業能力與工作情境是息息相關的。

文獻指出病人在麻醉藥物施打後會產生交感與副交感神經的影響,而有生命徵象 之變化,對其生命會帶來威脅(Braz et al., 2009; Fioratou, Flin, Glavin, & Patey, 2010)。

本研究所描述的麻醉護理工作情境結果均與病人有關,結果顯示重要性均為高度,但 是常見性卻有有高、中、低的不同。本研究發現麻醉護理工作情境類別中重要性高但 常見性低者分屬於七類工作情境中,像麻醉誘導期、麻醉維持期、麻醉復甦期…。該 些情境對病人而言,發生次數雖然不多,但生理現象的快速變化,對其生命具威脅性。

這種屬性的情境項目對提高麻醉護理人員的警覺性、及早偵測與處置方面的學習有莫 大的參考價值。

近年教學常使用的模擬情境學習強調的是高擬真情境,優點是無威脅性且接近真

實情況下練習處理緊急情況 (Henrichs et al., 2009)。模擬情境訓練學加強實際經驗習 是可運用在麻醉上,而此訓練已在國外麻醉訓練上施行二十多年(McIntosh, 2009;

Smith, Swain, & Penprase, 2011),近十年,美國麻醉護理學會規定模擬情境訓練為必 要訓練方式。本研究情境描述與分析的是醫院中麻醉病人發生需要麻醉護理人員照護 的真實情況、事件或現象,結果可提供麻醉教育訓練設計模擬情境學習的參考外,且 有助於麻醉護理教育訓練課程的規劃、教材的選擇、模擬情境教學劇本的撰寫等,對 幫助新進麻醉護理人員了解照護對象的需求,與被期待具備因應各類工作情境需具備 的能力極有助益。此外,學習檔案(portfolio)具有保留、蒐集、整理學習者在學習過 程中各個面向的資料,並可作為評量或學習的工具之意義與功能(張可立,2008)。因 此,學習檔案(portfolio)的記錄在對安排麻醉護理學習者活動,以及評估雇用時其累 積的經驗方面,具有參考價值。

二、八類麻醉護理情境及能力之意義

()第一類「麻醉前置準備期」的護理工作情境及其能力

本研究「麻醉前置準備期」的情境定義指「麻醉護理人員知道被指派負責的病人 開始到病人進入手術室或檢查室前,需要準備病人手術或檢查有關的情況、事件或現 象」;能力定義指「麻醉護理人員知道被指派負責麻醉照護病人到病人進入手術室或 檢查室前之期間,被期待具備的知識、態度、技能與文化等能力」。結果共獲得8項 情境項目和因應情境之15項能力。手術排程是醫院為了有效運用相關醫療資源,並 維持良好的手術品質(李炎霖,2011;陳春枝、盧美秀、邱文達、謝長堯,2004)。麻 醉病人是依據排程進行,排程若被取消,對病人生命安全造成影響(劉秋玉、賈元一,

2010)。陳春枝等(2004)指出手術排程變化常因為:超過醫院規定預定的手術時間、病

人病情變化需再評估、醫師臨時有重要事情或加護病房無空床…等。上述文獻支持此 類別項目「1.1常規的病人手術排程已被確定」、「1.2常規的病人檢查排程已被確定」、

「1.7.b已確定手術排程之時間或手術房被取消」歸屬重要性的結果。

本研究的工作場域為區域層級以上之醫院,依據評鑑醫院基準內容與醫院設備與 人力配置,常會有急症與重症病人就醫狀況出現。因此支持「1.3突然接到其他單位

緊急手術的電話,例如急診、加護病房、產房、病房…等」、「1.4其他單位醫護人員 突然將病人緊急推入手術室,例如心臟破裂、產婦發生胎兒窘迫情形,多處創傷且休 克…等」、「1.7.a已確定手術排程之時間或手術房被更動 (例如跳刀、跳房間)」3項情 境為常見性中度且重要性高度。在99-100 年度醫療品質及病人安全工作目標之「提 升手術安全」執行策略之一為「落實手術儀器設備檢測作業」(病人安全資訊網,

2010),顯示出近年來各醫院因而重視儀器設備方面維護檢測,也看出這與病人安全 息息相關,Fasting & Gisvold( 2002)指出麻醉其間儀器設備故障發生率為

0.023-0.05%,故支持此情境「1.5麻醉相關儀器設備發生故障,例如螢幕發生無法顯

示數值、插管葉片燈泡(blade)不亮…等」為常見性低度且重要性高度的結果。劉秋玉 與賈元一(2010)指出所有麻醉病人會依據排程進行,雖在未確定病人排程的情況不常 見,但對病人生命安全會造成影響,故支持此情境「1.6病人已確定當日之手術,尚 未排程」為常見性低度且重要性高度的結果。

此類別的工作能力為依據病人手術類別與麻醉前生理狀況,因應麻醉安全準備病 人需要的麻醉監視儀器設備、藥物與用物。完成麻醉設備與藥物安全評估是麻醉誘導 前最重要的準備工作,麻醉設備涉及麻醉機、各類生理監視器與各種藥物幫浦,牽涉 的管路眾多且繁雜,如果在病人麻醉後才發現麻醉機出問題、監視器不準確或受到干 擾、或幫浦設定錯誤,由於病人已經停止呼吸,會立即陷病人於不可測的危險(病人 安全資訊網,2011)。2010-2011年病人安全年度目標的手術安全的策略包括下列五 項:1.落實手術辨識流程;2.落實手術安全查核項目;3.提升麻醉照護功能,確保手 術安全;4.落實手術儀器設備檢測作業;5.建立適當機制,檢討不必要之手術(病人安 全資訊網,2010)。李慶龍等(2004)指出麻醉護理人員在為病人執行麻醉照護之前,需 要依據病人手術檢查類型與生理狀況提供適當的處置。Fasting & Gisvold( 2002) 指出 麻醉監視儀器設備功能與用物準備完善對於麻醉照護安全影響甚鉅。由上述文獻支持 此類別項目「1.1.知道手術排程之相關位置(如電腦、手術排程張貼位置…等)」、「1.2 收集麻醉準備期所需相關資料(如病人資料、手術醫師、手術類型、病人生理狀況…

等) 」、「1.3依據病人手術方式,準備相關麻醉儀器、設備與用物(含麻醉藥物與醫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