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現況

第五章 討論

第三節 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現況

針對本次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現況結果,以下逐一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因社會支持總分為60 分,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平均分

數為29.84分(標準差7.09分),顯見普遍社會支持情形為中等程度。安養機構老

年住民社會支持滿意度平均分數較高(M=27.28,SD=3.64),由此可知安養機構老年 住民普遍對社會支持滿意度感到滿意。在訪談過程中,安養老年住民表示不論接受 支持的質或量為何,大部分都抱持著感恩及感謝的心,表示滿意,此研究結果與許 毅貞(1993)、葉瓊蘭(1999)及侯慧明(2004)的研究結果相同。

在社會支持網絡部分,研究結果顯示以「正式性的社會支持」平均分數較高

(M=15.22,SD=5.23),「非正式性的社會支持」平均分數較低(M=14.63,SD=3.11)。 李依芹(2010)研究指出剛入住機構時親友探視頻率會較高,隨著居住時間愈來愈 長,則親友探視頻率隨之下降且支持度降低,而工作人員跟住民是最接近的且是主 要照顧者,尤其是護理人員與照顧服務員與住民的關係更為緊密。探究可能原因為 因住民多數已入住一年以上,親友探視頻率較不頻繁,導致提供的支持亦減少,但 工作人員為二十四小時照顧,故提供支持亦較多。

在社會支持型態部分,研究結果顯示非正式性的社會支持部分以「社會整合」

平均分數最高(M=1.53,SD=0.34),「實質支持」平均分數最低(M=1.41,SD=0.30)。 侯慧明(2004)研究指出非正式性的社會支持以情緒支持分數最高、以實質支持分 數最低,故本研究結果與侯慧明(2004)研究結果部分類似。范力尹(2008)研究 表示老年人與院友可以互相提供心理支持與互相陪伴,從事喜歡的活動,並鼓勵老 年人多建立友伴的支持網絡。探究可能原因為,機構是一個團體生活,住民彼此間 會找志同道合的好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且機構內常有舉辦各式團體活動,住 民也會彼此邀約一同參加,晚餐後也會找三五好友在客廳聊天說笑,進而增加情感 上的交流,故造成社會整合得分最高。再者,研究結果顯示正式性的社會支持部分 以「實質支持」平均分數最高(M=2.31,SD=0.49),「社會整合」平均分數最低(M=1.33,

70

SD=0.56),與葉瓊蘭(1999)及侯慧明(2004)等人的研究結果不同。Minkler(1985)

指出「實質支持」是包含所有實質或事務上的協助,此種社會支持對老年人而言尤 為重要。探究其可能原因為工作人員會提供生活照顧服務,包括有協助購物服務、

郵電服務、服藥提醒等。機構亦設有接駁車服務且每隔半小時發車,提升老年人交 通之便利性,故造成實質支持得分最高。另外,因機構護理人員工作繁重,所以較 無法常陪著長輩談心聊天,或一起參與長輩所喜歡的活動,此點與吳燕麗(2013)

研究結果提出因護理人員工作負荷重,且需在有限時間內完成班內工作,可見工作 時間緊迫,較無法照顧到長輩心理及社會層面部分相呼應。且此次收案長輩較多喜 歡靜態活動如:寫毛筆、插花、閱讀,可自行單獨完成活動不需工作人員陪同,故 造成社會整合得分最低。

在社會支持滿意度部分,研究結果顯示各子題平均分數以「提供您交通上的協 助」分數最高,「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安慰您」分數最低,表示老年人對於實 質支持所提供的交通協助最為滿意,所提供的情緒支持最不滿意。探究其原因為機 構設有接駁車服務且班次多讓住民搭乘方便,住民常會自行利用機構接駁車外出購 物、就醫或探視親朋好友等,多數子女皆自行開車至機構探視長輩,並帶長輩外出 用餐或就診,與連等(2008)研究提到老年人所獲得的社會支持有九成以上皆來自 家人,其中又以子女提供的實質性支持為最多,Minkler(1985)也提到實質支持對老 年人確實有其重要性。另外,侯慧明(2004)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情緒支持平均得分 亦偏低(M=2.31,SD=0.49),與本研究結果相近。且在訪談過程中,多數老年人會 回答都活到了這年紀,也沒有心情好與不好的差別,也表示就算心情不好也不會表 現出來,更不想與人說,故造成情緒支持得分最低。

71

第四節 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生活適應與社會支持之關係探討

針對本次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生活適應與社會支持之研究結果,以下逐一進行

討論。

研究結果顯示,在生活適應部分,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

呈現正相關,表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愈高其生活適應愈好;在社會支持網 絡方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非正式性的社會支持」以及「正式性的社會支持」皆 與生活適應呈現正相關,代表安養機構老年住民非正式性的社會支持以及正式性的 社會支持愈高其生活適應愈好,與石泱(2009)研究結果相近。在社會支持型態方 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之「情緒支持」、「社會整合」、「訊息支持」以及「實質支持」

皆與生活適應呈現正相關,顯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的情緒支持、社會整合、訊息支 持以及實質支持愈高其生活適應愈好,與劉淑惠(2009)研究結果相似。在社會支 持滿意度方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滿意度」與生活適應呈現正相關,顯 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滿意度愈高其生活適應愈好,由於目前國內外學者大 部分皆在討論社會支持型態與生活適應之關係,而鮮少在深入分析社會支持網絡所 提供需求後所進行的滿意度評價,故此部分宜再後續深入研究。

在生理適應層面部分,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與生理適應呈現正相關,

表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愈高其生理適應愈好,與石泱(2009)研究結果相 近。在社會支持網絡方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非正式性的社會支持」與生理適應 則未具統計上顯著相關,對於安養機構老年住民非正式性的社會支持並非為生理適 應帶來正向或負向的結果,探究其可能原因為近五成住民是由於健康因素住進機構,

而親友並無法提供生活照顧且無法長時間在機構中陪伴長輩,幾乎都是由工作人員 提供生活照顧及支持,故導致非正式性的社會支持與生理適應未具統計上顯著相關。

侯慧明(2004)的研究結果也指出機構工作人員提供的健康資訊最多,工作人員提 供的日常生活照顧及支持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范力尹,2008)。另外,從本研究 亦發現,在非正式性的社會支持系統中,若有配偶同住機構者比未有配偶同住機構

72

者的社會支持來的好(詳見表16),故社會適應情況亦較佳,與徐玉雪(2009)的研 究結果相同。安養機構老年住民「正式性的社會支持」與生理適應呈現正相關,表 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正式性的社會支持愈高其生理適應愈好,與石泱(2009)及 Lee(2010)研究結果相似。李孝陵等人(2003)研究中提出老年人若與家人、親友以 及機構工作人員等人的人際關係愈好時,則生活適應愈好。范力尹、王天佑(2009)

研究中發現社會支持系統為影響老年人生活適應的重要因素,包括非正式系統中家 屬親友的關心與探視、院友關心的和諧與支持,以及正式系統中工作人員的服務態 度、專業能力與信賴關係等。周宛柔(2012)研究亦指出老年人若有非正式性及正 式性的支持系統支持則生活適應較佳。在社會支持型態方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之

「社會整合」、「訊息支持」以及「實質支持」皆與生理適應呈現正相關,顯示安養 機構老年住民的社會整合、訊息支持以及實質支持愈高其生理適應愈好,與劉淑惠

(2009)研究結果相似。但本研究結果顯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之「情緒支持」與生 理適應則未具統計上顯著相關,此點與研究者不同,由於安養機構老年住民情緒支 持並非為生理適應帶來正向或負向的結果,探究其可能原因為因所提供的情緒支持 較偏向心理適應層面,故與生理適應層面無顯著相關。綜觀國內外研究者較多探討 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關係,較少在進一步深入討論社會支持型態與生理適應之相 關性,故此部分宜再後續深入研究。在社會支持滿意度方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 會支持滿意度」與生理適應則未具統計上顯著相關,關於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 持滿意度並非為生理適應帶來正向或負向的結果,探究其可能原因為老人所獲得的 社會支持型態較多偏向心理適應層面,故與生理適應層面無顯著相關。目前國內外 學者大部分皆在討論社會支持型態與生活適應之關係,而鮮少在深入分析社會支持 網絡所提供需求後所進行的滿意度評價與生理適應之相關性,故此部分宜再後續深 入研究。

在心裡適應層面部分,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與心理適應呈現正相關,

表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愈高其心理適應愈好,與石泱(2009)研究結果相 近。在社會支持網絡方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非正式性的社會支持」以及「正式

73

性的社會支持」皆與心理適應呈現正相關,顯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非正式性的社會 支持以及正式性的社會支持愈高其心理適應愈好,與石泱(2009)及 Lee(2010)研 究結果相似。在社會支持型態方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之「情緒支持」、「社會整合」、

「訊息支持」以及「實質支持」皆與心理適應呈現正相關,代表安養機構老年住民 的情緒支持、社會整合、訊息支持以及實質支持愈高其心理適應愈好,與劉淑惠

(2009)研究結果相似。在社會支持滿意度方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滿 意度」與心理適應呈現正相關,顯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滿意度愈高其心理 適應愈好。目前國內外學者大部分皆在討論社會支持型態與生活適應之關係,而鮮 少在深入分析社會支持網絡所提供需求後所進行的滿意度評價與心理適應之相關 性,故此部分宜再後續深入研究。

在社會適應層面部分,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與社會適應呈現正相關,

表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愈高其社會適應愈好,與石泱(2009)研究結果相 近。在社會支持網絡方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非正式性的社會支持」以及「正式 性的社會支持」皆與社會適應呈現正相關,顯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非正式性的社會 支持以及正式性的社會支持愈高其社會適應愈好,與石泱(2009)及 Lee(2010)研 究結果相似。在社會支持型態方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之「情緒支持」、「社會整合」、

「訊息支持」以及「實質支持」皆與社會適應呈現正相關,代表安養機構老年住民 的情緒支持、社會整合、訊息支持以及實質支持愈高其社會適應愈好,與劉淑惠

(2009)研究結果相似。在社會支持滿意度方面,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滿 意度」與社會適應呈現正相關,顯示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社會支持滿意度愈高其社會 適應愈好。目前國內外學者大部分皆在討論社會支持型態與生活適應之關係,而鮮 少在深入分析社會支持網絡所提供需求後所進行的滿意度評價與社會適應之相關 性,故此部分宜再後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