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影響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

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四節 影響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

老人在機構中生活適應良否,究竟受何種因素影響,是本研究探索的重點之一,

亦是從事長期照顧機構之相關工作人員及研究者非常有興趣瞭解的。另外,老人如 何面對自己已是年老的事實,並在目前社會體制的受限下成功老化,發展出適合自 己的生活法則與習慣,以下將針對相關影響因素進行說明。

一、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生活適應與社會支持之相關性

社會支持對機構老人具有重要的影響,一旦社會支持系統不足時,則便會對老

人產生不利。Cobb(1976)指出社會支持是當個人面臨到發展階段的轉折時具有保護 作用,若當個人面臨到壓力或困難時,社會支持則是有保護、調節及實質幫助的功 用。當個人擁有較多的社會支持來源時,比較能夠應付壓力來源,而使生活較不易 產生問題。然而,隨著年紀漸增及生理功能的老化,使得老年長者對於社會支持的 接受度相對提高,但提供度卻相對減少,由此可見仍有需求與供給不平衡的狀況存 在,老人社會支持的現況仍值得加以關注與探討(李勉禛、陳志賢、丁原郁,2015)。

House(1981)、Mo(1991)與Simmons(1994)認為社會支持是一種個人透過與他人的互

動歷程而取得他人所給予的各項心理或實質上的支持以及協助,並藉由這些支持以 及協助來減緩因壓力對身心健康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因而增進個人的生活適應。社 會支持亦會影響老年人在機構中的生活適應情形。在國內部分,林娟芬(1992)的 早期研究中,以119位安養機構老人為研究對象,發現老人的生活滿意度與從家人、

親戚及朋友互動中所獲得的情感性支持呈顯著正相關,也就是說,老人從他人身上 獲得很多的情感性支持,生活滿意度就愈高,則生活適應就愈好。徐玉雪(2009)

的研究中提到,已婚老人較離婚、分居或喪偶的老人之適應較佳;子女數不同,亦 會影響到老人於機構的適應狀況;擁有室友的老人其滿意度較高,但若相較配偶同 住者,那麼適應情形會更好。另外,徐玉雪、吳小琴(2008)在安養及長期照顧機 構中,針對強調協助老人生活適應及調適其社會關係,包括:協助熟悉機構環境、

適應機構生活、強化住民與其他住民或工作人員等的社會關係及互動等。另外,國

23

外學者 Wilson(1997)和 Lee(2010)研究指出,建構新的人際關係及社會支持是新住

民是否能良好適應機構生活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研究顯示親屬探視與機構適應並 無顯著相關,反而是機構工作人員,例如︰照顧服務員及同儕對其生活適應的影響 較大。Maees(2015)研究提出朋友及鄰居所提供的社會支持可促進老年人晚年的健 康功能及幸福感,並可增進生活適應。Grundy(2006)指出,老年人在晚年時需要一 些補充性的社會支持系統,包括社會或心理上的支持與協助、長期照護的協助以及 收入支持等,這些社會支持系統將有助於提升其晚年的生活適應情形。

二、安養機構老年住民生活適應與個人基本屬性之相關性

雖然影響生活適應之變項甚多,但多數研究者仍致力於探討個人基本屬性對

於生活適應之影響,以下僅就針對所欲探討的變項進行相關文獻整理。

(一)性別

性別是否造成生活適應之差異各有不同說法,賀詩怡(2014)研究指出女性

的適應較男性為佳。另外,亦有研究顯示性別與生活適應無顯著差異(林雅萍,

2014;林麗蓉,2013;徐玉雪,2009;邱美汝,2002;范涵惠,2002;葛雅琴,

2001)。 (二)年齡

根據相關研究顯示年齡與生活適應無顯著差異(林麗蓉,2013;徐玉雪,2009;

邱美汝,2002;范涵惠,2002;葛雅琴,2001)。亦有相關研究顯示不同年齡層之 老人對於機構心理適應層面之感受為顯著正相關(林雅萍,2014)。另外,在早期 的研究中也有發現年齡與整體生活適應成反比,年齡愈長對老化態度愈負向,生活 適應也愈差,反之生活適應愈好(范力尹,2008)。

(三)教育程度

徐玉雪(2009)研究顯示不同教育程度的老人對於整體生活適應及其心理、社

會適應兩個層面雖無顯著相關,但在生理適應層面則為顯著相關。另外,其它相關 研究亦指出教育程度的高低會影響其生活適應情形(邱美汝,2002;葛雅琴,2001)。 (四)宗教信仰

24

依相關研究顯示不同的宗教信仰對於老人的生活適應情況並無顯著差異(徐玉

雪,2009;邱美汝,2002;范涵惠,2002)。另外,周宛柔(2012)的研究結果指出 有宗教信仰者參與活動時會表示因機構的團體活動經常是由外來的宗教團體進入 慰問、關懷,但很多時候因自己的宗教信仰和外來的宗教團體不同時,參與活動會 較無法適應。

(五)多重慢性病

健康狀況與老年的生活適應有著密切的關係,健康狀況越好的老人其生活適

應愈佳(范涵惠,2002;葛雅琴,2001)。此外,徐玉雪(2009)研究結果發現「罹 患一種慢性疾病」之老人的生理適應程度高於「罹患二種慢性疾病」的老人,也表 示健康狀況對於老人整體生活適應其生理、心理兩個層面都具有顯著差異;不過,

在其社會適應層面,並無顯著差異。亦有研究指出慢性病與老人的生活品質皆無顯 著差異(佘等,2013)。

(六)婚姻狀況

研究發現婚姻狀況與生活適應並無相關影響性(林儷蓉,2013;邱美汝,2002;

范涵惠,2002)。但另有研究結果顯示婚姻狀況對於老人整體生活適應其生理、心 理兩個層面都具有顯著差異;不過,在其社會適應層面,並無顯著差異(徐玉雪,

2009)。

(七)子女數

范涵惠(2002)研究顯示子女數與老人生活適應中的社會適應層面有顯著正相

關。且徐玉雪(2009)的研究也指出子女數對於老人整體生活適應及生活適應之生 理、心理適應兩個層面雖無顯著相關,但在社會適應方面則具有顯著正相關。另外,

林儷蓉(2013)的研究則指出子女數與老人整體的生活適應無顯著相關。

(八)主要經濟來源

徐玉雪(2009)、吳等(2012)與林雅萍(2014)研究結果顯示主要經濟來源

與老人整體生活適應及其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方面皆無顯著相關。然而,早期學 者簡瓊珠(2003)及陳峰瑛(2003)的研究指出若老人經濟狀況好,則生活適應較

25

佳。

(九)入住機構決定者

Manion與Rantz(1995)研究指出有「遷移意願」的老人在一年後大多數較能適

應機構生活;Nay(1995)研究也顯示老人若為「自願遷移」者會與機構中的工作人員 建立較好的人際關係,並較少會出現思鄉情緒;Reinardy(1995)研究也發現老人若 是「自願遷居」者與遷居後的適應狀況有顯著相關;另外,近年Johnson等人(2010) 的研究也顯示老人入住機構若是自己決定的,則適應情形較好。在國內方面,學者 邱美汝(2002)及葛雅琴(2001)的研究結果亦顯示自願入住機構的老人或入住機 構主要決定者為老人本身,其生活適應則愈好。

(十)入住機構時間

葛雅琴(2001)研究指出入住機構時間愈久,則生活適應愈好。林雅萍(2014)

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入住時間之老人對於生活適應為顯著相關。另外,徐玉雪(2009)

及邱美汝(2002)研究結果皆發現入住機構時間在生活適應上並無顯著差異。林儷 蓉(2013)以及陳芷萱(2014)研究結果也顯示入住機構時間愈久其老人的生活適 應亦無顯著差異。

(十一)入住機構原因

邱美汝(2002)的研究顯示入住機構原因在生活適應並無顯著差異。然而,

陳明珍(2002)的研究結果卻指出老人入住機構原因,會影響其入住的意願及心 理準備程度。大部分老人因罹患慢性疾病或因行動不便致生活無法自理時,如果 其原本即沒有家屬,例如:未婚或喪偶、子女皆過世等,則老人較能接受機構安 置;但若老人進住機構原因為女子無意願照顧老人,則老人會有被遺棄的感覺,

因此也將影響生活適應。

(十二)入住機構前有無住過其他安養機構

陳明珍(2002)研究提出若老人在入住機構之前,如果已有其他老人機構安

置之經驗,則其對於機構之服務內容與照顧運作方式較為熟悉,則其生活適應情 形較好。葛雅琴(2001)研究指出,若過去與親戚、朋友同住或是住在其他安、

26

養護機構、甚至借住廟宇、居無定所的老人,在機構中適應得比與子女同住或獨 居的老人好。另外,徐玉雪(2009)研究則顯示入住機構前有住過養老院或其他 安置機構對於老人整體生活適應之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等三個層面皆無顯著差 異。

(十三)入住機構前有無參觀過環境

范力尹(2008)指出當老人要搬入機構前,應事前讓老人參觀機構硬體設施、

認識機構環境、服務內容、生活作息、並承諾經常性探視老人,讓老人了解自己是 家屬的重要支柱,讓老人安心並做好入住機構的心理準備,是日後對機構生活適應 與否的重要決定因素。另外,亦有相關研究結果顯示入住機構前有參觀過環境的住 民在生理適應及心理適應層面則無顯著差異(林雅萍,2014)。

(十四)入住機構前會與家人討論

劉志文(1999)在早期的研究中提到,若家屬經過事前與老人溝通並取得入

住機構的意願之後,則對機構的生活適應較佳。邱美汝(2002)的研究也指出,

住到機構前有與家人商量對整體生活適應亦較佳。另外,葛雅琴(2001)的研究 則指出入住機構前會與家人討論溝通對生理適應層面並無顯著差異。

(十五)入住機構時是否有攜帶個人喜愛物品

劉志文(1999)在早期的研究中指出若讓老人攜帶喜愛的物品,並讓老人參與

日常生活事物的決定,是可以維持個人所剩無己的掌控能力,對機構的生活適應較 佳。邱美汝(2002)的研究也指出,入住機構時有攜帶私人物品對整體生活適應亦 較佳。另外,Lee(2010)的研究也指出,預先瞭解將入住機構的情形及準備入住所需 之物品,皆有利於新住民的生活適應。

(十六)家人探視頻率

李孝陵、彭淑惠、吳淑滿(2003)於早期的研究中指出若家屬增加探視次數、

且與個案遵守約定的探訪時間,皆有助於機構老人的生活適應。李依芹(2010)的 研究中顯示家人在情感性支持扮演著重要支持角色,甚至於親屬關係疏離者亦期 待家人探訪,故親人的探視對老人家來說仍相當渴望且重要的。另外,亦有相關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