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第三節 第三節 建議 建議 建議 建議

綜合本研究結果,分別在臨床實務、學術研究以及護理教育提出以下應用與建議:

一 一 一

一、、、、臨床臨床臨床臨床實務實務實務實務

本研究結果發現機構照服員口腔衛生照護態度及失智住民行為問題困擾程度為 口腔照護行為之預測因子,就此結果建議在機構臨床實務上,應提供照服員在職教育 訓練機會,課程內容應有口腔衛生與肺炎相關性之知識學習、口腔照護前之環境安排 及加強有關對失智住民行為問題的處置方法,此外也應藉由不同工作經驗的分享增強 照服員對口腔照護的正向態度。

而一般口腔照護行為通常著重在用物準備及刷牙的執行,但對失智住民之口腔照 護應特別考慮到失智住民的感受、情緒安撫及環境安排等,例如口腔照護前播放固定 且失智住民喜歡的音樂、安排至盥洗室及輕柔的按摩其肩頸部放鬆肌肉,以穩定失智 住民情緒,避免引發行為問題的發生,而能達到具完善高品質之口腔衛生照護目標。

二二

二二、、、、學術研究學術研究學術研究學術研究

由於本研究僅針對單一時間點進行照服員口腔衛生知識、態度及行為探討,無法 瞭解隨時間變化下對口腔照護知識、態度及行為之影響,所以建議未來在探討照服員 之口腔照護行為可採用縱貫性的實驗設計(longitudinal design),瞭解機構照服員對失 智住民口腔照護行為及其相關因素在時間變化下的影響,同時亦可採用深入的訪談或 使用質性的觀察法,瞭解機構照服員對口腔照護行為全貌及執行口腔照護成效之探 討。此外針對照服員口腔照護知識、態度及行為測量量表,建議未來可重擬量表內容,

並加權在失智議題。而也由於本研究結果發現照服員口腔衛生態度與失智住民行為問 題困擾程度對照服員口腔衛生照護行為僅佔17.1%之預測力,所以建議未來在探討變 項上可考慮加入照服員對口腔照護工作之感受、情緒、與失智住民互動狀況及機構相

80

關政策等,以完整瞭解機構中照服員對失智住民口腔衛生照護行為。

三 三 三

三、、、、護理教育護理教育護理教育護理教育

建議針對護理人員、機構照服員於養成教育加入失智住民口腔衛生相關課程並包 含口腔照護時行為問題之照護技巧;或於機構新進人員及院內在職教育安排相關課 程,尤其可安排照服員分享口腔照護執行過程中之經驗與感受並提供情緒支持,此 外,在課程上也應設計不同場次,藉以提供不同班別的照服員能自行選擇參加適合之 課程時段,以達到在職教育訓練的實質意義、並能提高對機構失智住民口腔照護之服 務品質。

81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參考資料

中文部分

于漱、吳淑瓊、楊桂鳳(2002)。失智症患者的長期照護模式。長期照護雜誌,7(3),

251-264。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會。各公會口腔衛生活動。2010 年 12 月 2日取自 http://www.cda.org.tw/cda/oral_cavity_list.jsp?cid=24

王世俊、林麗嬋、蔡秀娟等(2003)。老年護理學。台北:偉華。

內政部社會司(2007)。老人福利機構設立標準。2007年7月 30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04/02/02_3.htm。

江孟冠(2002)。長期照顧管理者之人力資源管理措施與照顧服務員留任關係之探討。

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護理學研究所。

行政院衛生署(2003)。口腔健康法。民國92 年 5 月 21日。

行政院衛生署(2008)。身心障礙者口腔健康五年計劃。民國97年 5 月。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台灣地區國人口腔健康狀況及口腔衛生行為分析。取自 http://www.bhp.doh.gov.tw/bhpnet/portal/file/ThemeDocFile/2007122711 49147557/。

李玉秀、何美瑤、孫凡軻、丘周萍、陳夏蓮、邱慧洳、賴嘉祥、黃玉苹、雷若莉、宋 惠娟(2007)。護理研究概要。台北市:華杏。

李易蓁、楊奕馨、謝天渝、蔡吉政、王國華(2007)。台灣地區老人無牙狀態危險因素 之研究。台灣口腔醫學科學雜誌,23:19-36。

何政昇(2008)。牙齒保健新趨勢。台灣牙周醫誌,13(3),255-268。

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巫瑩慧、湯麗玉、陳達夫、邱銘章譯(2007)。失智症亞太 地區盛行報告。Acta Neurol Taiwan,16(3):183-187。

吳樺姍、林麗嬋(2009)。營造失智症照顧專區之物理及社會環境。長期照護雜誌,

13(2),211-219。

林克能、劉秀枝(2003)。臨床失智評量表。Acta Neurologica Taiwanica,12(3),

154-165。

82

林淑錦、白明奇(2006)。失智症病患主要照顧者的壓力。長期照護雜誌,10(4),

412-425。

林慧珍(2010)。失智症主要照顧者協助老年個案就醫意向相關因素之探討。未發表的 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

林寶貴(2004)。語言障礙與矯治。台北市:五南。

邱銘章、王培寧、柯宏勳、湯麗玉(2008)。輕度失智症之因應。台北市:社團法人台 灣失智症協會

邱銘章、湯麗玉(2006)。失智症照護指南。台北市:原水文化。

侯文斌、黃光國、沈正陽、沈一慶、傅鍔(2005)。漱口水對口腔異味影響之研究。中 華牙周醫誌,10(2),135-144。

洪月霜(2010)。長期照護機構住民口腔衛生保健及其知識、態度與行為之探討。未發 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長期照護研究所。

姚振華、季麟揚、黃耀慧、張進順、陳秀賢、尚筱菁、郭瑩璱、謝天渝、鄭信忠(2006)。

台灣口腔健康促進網-口腔健康監測模式建立之研究。中華牙誌,25(2):

112-123。

高尚仁(1996)。心理學新論。台北市:揚智文化。

高潔純(2004)。機構失智長者的問題行為。長期照護雜誌,8(2),251-261。

黃正平(2006)。失智症之精神行為症狀。台灣精神醫學,20(1),3-18。

黃明裕主編,方柏敦、李建雄、林聰輝審閱(2007)。身心障礙者口腔醫療手冊。(原 作者:中澤清、重枝昭広、山口、村木太、關口五郎、長束智晴、井上惠司、鈴 木和子、石井里加子、前田知美、岩沼知美、吉岡真由美、小暮弘子)。台北。

社團法人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黃曉黎(1996)。老年失智症照顧者之行為處置與其疾病知識、態度及社會支持等相關 因素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長庚大學護理研究所。

黃耀慧、胡騰蔚、 高森永、季麟揚、姚振華(2006)。臺北縣學齡前兒童齲齒狀況與 家長知識、態度、行為相關性研究。中華牙誌,25(4),244-256。

陳宇婷、呂炫堃(2007)。牙周病與Toll-like receptor的交互作用-可能在粥狀動脈硬化 中所扮演的角色。中華牙周醫誌,12(3):199-209。

83

陳怡亨、林麗嬋(2008)。失智症老人的疼痛。護理雜誌,55(2),68-75。

陳勇利、呂炫堃(2005)。臨床前粥狀動脈硬化與牙周炎之關係:文獻回顧。中華牙周 醫誌,10(3),219-228。

陳雪鈴(2002)。護理之家病患服務員提供老年住民口腔衛生照護行為及相關探討。未 發表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

陳惠姿、李孟芬(2000)。台灣失智者的照護現況與展望。應用心理研究,7,191-199。

陳惠華(2005)。文獻回顧:牙齒的病理性移動。中華牙周醫誌,10(3),260。

陳惠華、曾春典、袁國、曾春祺(2005)。牙周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探討。中華牙周 醫誌,10(1),77-89。

陳靖中、連恒裕、洪維憲等(2007)。比較輕微阿茲海默症及血管性失智症老年患者同 時之動作表現。台灣復健醫誌,36(3):159-168。

陳達夫、周貞利、徐國強、柯宏勳、朱育瑩、王寶英(2009a)。中度失智症之照護。

台北市: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

陳達夫、周貞利、徐國強、柯宏勳、朱育瑩、王寶英(2009b)。重度與末期失智症之 照護。台北市:社團法人台灣失智症協會。

陳禧臻、湯麗玉(2008)。2008 年台灣主辦「國際阿茲海默症協會第十一屆亞太區會 議」報導。長期照護雜誌,12(3),235-243。

許佩蓉、黃耀榮、林健群、陳永煌、羅慶微、李世代(2004)。居住型態對照護機構內 失智症患者問題行為之可能影響。台灣家醫誌,14(1),13-24。

許紘耀、黃國光、沈一慶(2005)。口臭。中華牙周醫誌,10(2),127-134。

曾筑瑄、謝天渝、楊奕馨(2003)。台灣成人口腔保健行為調查報告。台灣口腔醫學衛 生科學雜誌,19,13-25。

葉淑惠、張文芸、陳幼梅等(2003)。老人照護指引。台北:偉華。

張文芸(1996)。癡呆症老人行為問題的認識。護理雜誌,43(4),85-91。

張春興(1995)。心理學。台北:三民。

張鴻基(2009)。牙根齲齒之診斷預防與治療。Journal Family Dent, 3(4),10-14。

84

馮兆康、李中一、周秋滿、黃麗玲(2003)。長期照護機構照護人員壓力及社會支持 之橫斷性研究。輔仁醫學期刊,1(1),35-46。

湯麗玉 (1991).痴呆症老人照顧者的負荷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護理研究所。

楊瑞珍、蘇秀娟、諶世芳、潘愷、王凌節、周適宏。某護理學院新生口腔健康狀況及 口腔保健知識、態度、行為之探討。醫護科技學刊,3(2),123-136

楊麗珠、趙淑員(2000)。台灣各級醫療機構病患服務員人口特性及工作背景探討。護 理雜誌,47(4),22-29。

廖美蘭、楊奕馨、謝天渝、鄭增鎰(2008)。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口腔衛生教育介入 研究。台灣口腔醫學科學雜誌,24,135-148。

劉淑娟、葉淑娟、蔡淑鳳、徐慧娟、廖彥琦、周世珍、蕭伃伶、謝佳容、謝嫣娉、毛 慧芬、胡月娟(2007)。長期照護。台北市:華杏。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6)。國民健康局九十五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台灣地區 45 歲以上人口口腔狀態變化狀況研究。計畫編號:DOH95-HP-1318。

鄭信忠(2004)。一口好牙。台北市:台視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蔡世仁、黃正平、楊誠弘、劉金明(1995)。併有攻擊行為之癡呆患者的探討。長庚醫 誌,18(4),361-364。

蔡秀霞(2004)。長期照護機構住民口腔健康狀況之研究。未發表的碩士論文,高雄醫 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

蔡宛容(2009)。機構老人與照顧服務員對口腔衛生的知識、態度、行為調查。未發表 的碩士論文,台北:國立陽明大學臨床社區護理研究所。

劉景寬、戴志達、林瑞泰、賴秋蓮(2000)。台灣失智症的流行病學。應用心理研究,

7,157-169。

盧豐華、張家銘、劉樹泉、黃宗正、張景瑞、黃美涓、胡名霞、唐憶淨、賴秀昀、陳 人豪、嚴崇仁、陳晶瑩、陳慶餘(2007)。周全性老年醫學評估的原則與技巧。

台北市:合記。

戴玉慈、陳美津、陳惠姿、王祖琪、楊清姿、劉紋妙(1998)。老人護理學。台北縣:

國立空中大學。

戴玉慈、葉炳強、黃貴薰、羅美芳(1999)。住院年老病患的認知功能。臺灣醫學,3 (3), 279-286。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