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侷限於北部某精神專科醫院之住院慢性精神病人,在未 來研究方面,期望可繼續延伸此主題至其他醫療院所的慢性精神病房,擴大收 案地點和增加樣本數,以期研究能更客觀地推論至其他不同型態住院慢性精神 病人的真實感受,讓研究結果更趨代表性。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Hilda Mazarina Devi(2017)。復原力對壓力與心理健康問題、健康相關生活品

質相關的中介效應:以印尼東爪哇之護理學生為例。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系 碩士暨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8wkx8c

丁秀雲(2015)。住院慢性精神病患院內工作訓練對工作自我效能與生活品質之 成效探討。臺北醫學大學醫務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hsj3ke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1997)。心理衛 生與適應。臺北:心理出版社。

王紹穎(2007)。自我感、復原力與創傷後症狀之關聯性研究:以燒傷病人為 例。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8uku8d

王志方(2018)。職能治療對慢性精神病人生活品質之成效探討──以南部某精 神專科醫院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系統。(系統編號U0074- 2507201810383100)

王松輝(2015)。中文版Connor-Davidson復原力量表之信效度分析。國立彰化 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3sy9n6Hardy, S. E., Concato, J., & Gill, T. M. (2004).

Resilience of community‐dwelling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52(2), 257-262.

王昱翔(2016)。成為我生命中的貴人:社會連結對慢性精神障礙者就業歷程的 影響初探。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78r3sv

王鴻裕(2011)。臺中市國民小學校長復原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國立臺中教 育大學教育學系,台中市。

白倩如(2004)。慢性精神病患社會職業能力、工作環境中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 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輔導與諮商學系。

白倩如(2012)。機構安置少女復原力培育之行動研究。臺大社工學刊,25,

朱森楠(2013)。國中生教育復原力模式之驗證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 理與輔導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g6et2j 行政院主計總處國情統計通報第002號(2019,01月3日)。107年9月底我國

身心障礙者人數統計,取自

https://www1.stat.gov.tw/public/Data/91316521IGBK10IN.pdf

何秀玉、李雅玲、胡文郁(2012)。老人復原力之概念分析。護理雜誌,

59(2),88-92。

何孟諠(2018)。精神障礙者職業抉擇歷程與復元。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工作研究 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fw3v6r

何華欽(2012)。輕度精神障礙者工作與生活品質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非營 利組織管理學刊,13,20-41。

余伍洋、成和玲、龍佛衛、陳明哲、林清華(1995)。精神病患者生活品質量表 之發展。公共衛生,22 (1),29-39。

吳竹芳(2017)。照顧塵爆傷者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復原力、專業生活品質及其 相關因素探討。長庚大學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醫務管理組碩 士論文,桃園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pf2tnz

吳佳珍、林秋菊(1997)•生活品質的概念分析•榮總護理,14(1),102-106。

吳佳穎(2019)。造血幹細胞移植存活者返家後健康照護需求、生活品質與復原 力之相關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7355q9

吳姍螢(2014)。心衰竭病患復原力、憂鬱、自我照護行為與生活品質之關係。

臺北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x4vxad

吳宜臻(2020)。社區思覺失調症病人之復原力及其相關因素。輔仁大學護理學 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njapjh

吳鴻順(2009)。精神分裂症病患健康相關生活品質量表再測信度檢測。國立成 功大學職能治療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台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5pp7y8

李佳蓉(2020)。初次腦中風病人的心理困擾對生活品質之影響:以復原力和家 庭支持為中介變項。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a97yc

李宜芳(2019)。探討雙相情緒障礙症患者家庭支持、遵囑服藥與復原力之相 關。輔仁大學護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7byd8k

李淑君、尤菀薈、邱恩琦、鄧乃瑜、謝清麟(2015)。精神病患者生活品質問卷 應用於思覺失調症患者之最小可偵測變化值。職能治療學會雜誌,33(2),

132-148。doi:10.6594/JTOTA.2015.33(2).01

李錦彪、蔡欣玲(2017)。台灣精神衛生護理的展望─復元觀點之再思。護理雜 誌,64(3),5-11

李歡芳、許晏寧、江惠英(2019)。提升護理人員職場復原力之策略。源遠護 理,13(2),30-35。doi:10.6530/YYN.201907_13(2).0005

辛昱融(2020)。簡版復原力量表之信效度驗證。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 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屏東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nv32c 身心障礙權益保障法(2015)(民國104年12月16日修正),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History.aspx?pcode=D0050046

周昀臻(2020)。以復原力模式為基礎之預防性身心復健計畫於改善初診斷結直 腸癌患者身心症狀困擾與生活品質之成效。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博士 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pmmyf2

岩雪樺(2014)。腦瘤患者之復原力與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防醫學 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ps4x79 林知遠(2006)。職業復健—支持性就業模式。2021年1月13日取自

http://www.nghtw.net/news3.php?P_Id=223&C111_Id=3&C2_Id=66&P_No=1&p ages=1

林盈萍(2010)。復健期慢性精神病患社區生活功能與生活品質之相關因素探 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wkxgjx

林清文(2003)。復原力。教育研究,112,149-150。

邱佩青(2005)。門診精神分裂病患憂鬱症狀、堅毅、病識感、社會支持與生活 品質之相關性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桃園縣。

邱惠娟(2010)。國中教師工作壓力、工作倦怠、復原力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

以臺灣中部地區六縣市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

姚開屏(2001)‧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及使用手冊‧台 北:台灣版問卷發展小組。

姚開屏(2002a)。健康相關生活品質概念與測量原理之簡介。台灣醫學,

6(2),183-192。doi:10.6320/FJM.2002.6(2).08

姚開屏(2002b)。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與應用。台灣醫 學,6(2),193-200。doi:10.6320/FJM.2002.6(2).09

姚開屏(2005):台灣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之發展及使用手冊。台北世 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台灣版發展小組,台大心理系。

洪芬芳、陳麗娜、呂孝蓓(2008)。建構社區精神衛生護理能力-就業照護。精 神衛生護理雜誌,3(2),36-41。doi:10.6847/TJPMHN.200812_3(2).0006 洪敬雅(2018)。視覺障礙者之復原力狀態正念態度與其生活品質關係探索。亞

洲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ev4d9h 范雅琪、陳美碧、林寬佳、白雅美、魏秀靜(2014).思覺失調症病患之主要照

顧者復原力與健康狀態之探討.護理雜誌,61(6),29–38。蔡群瑞

(2002)。復原力對離婚後個人適應之影響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 諮商系碩士論文,彰化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me5uw2 翁素華(2000)。老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榮民之生活品質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袁詩迎(2020)。肺癌存活者復原力對症狀困擾、害怕復發與生活品質關係之影 響。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um3y99

胡海國(2002)。精神分裂症之社區流行病學。當代醫學,29(9),717-727。

張蓓貞(2007)。工作壓力與員工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相關性實證研究。國立臺 灣大學高階公共管理組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erqu6b

張曉筱(2017)。知覺健康長者復原力與成功老化之研究。博士論文。臺中:東 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

張靜琪(2006)。精神分裂症病患知覺烙印、自我掌控信念、社會支持與生活品 質之相關性探討。未發表碩士論文,台北:國立台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梁玉雯、蔣欣欣、李從業、吳玫勳、嚴小燕、崔翔雲(1997)。慢性精神病患者 客觀生活品質之探討。護理研究,5(3),212-222。

doi:10.7081/NR.199706.0212

許怡敏(2019)。社區癌症存活者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關係- 探討復原力的中介 效應。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健康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 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s455a9

許嘉純、姚開屏、胡海國、熊秉荃(2005)。臺灣版精神分裂症病人生活品質評 量表:信度與效度之研究。臺灣精神醫學,19(1),33-46。

doi:10.29478/TJP.200503.0004

許麗齡、尹祚芊(1988)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之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 討. 護理雜誌,35(3) ,73-88。

郭秀註(2009)。慢性精神病患生活品質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北部某區域教學精 神專科醫院復健病房住院病患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 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fktnr

郭芳盈(2018)。前列腺癌患者術後之復原力、憂鬱、症狀困擾與生活品質之相 關性探討。國防醫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urn73q

陳佩汝(2014)。個人宗教性與復原力的關係—以生命意義為中介變項。中原大 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縣。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3cs744 陳俞亭(2017)。血液透析病人疾病復原力、自我管理與生活品質及相關因素之

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 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zguuh6

陳昺菎(2014)。護理人員面對工作壓力的新解方---復原力。康寧學報16:89

-108。

陳苑茹、馬于雯(2008)。社會支持與國軍士兵自傷行為傾向之關係分析-復原 力之調節效果。復興崗學報,(92),1-25。doi:10.29857/FHKAJ.200812.0001 陳薏如(2017)。居家照護思覺失調症患者復原力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輔仁大

學護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新北市。 取自 https://hdl.handle.net/11296/639a3a

陸瑞玲(2019)。失智症個案家庭照顧者生活品質與復原力、家庭功能之相關性 探討:壓力過程模式觀點。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系博士論文,台北市。 取 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pnup2q

彭秀榮(2012)。全身性紅斑性狼瘡患者的症狀困擾、不確定感、復原力、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