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採橫斷式問卷調查法,由受試者以自陳方式進行問卷填答。為使受 試者能安心作答,研究者在問卷內容中說明受試者所填資料僅供學術研究參考 用,不另作個別探討,並保證對填答資料謹慎保密,以提高問卷結果之真實 性。問卷包含個人基本資料表、中文版Connor Davidson復原力量表、生活品質 量表,分別詳述如下:
一、 個人基本資料表
本研究之個人基本資料表分為三大部分:
1. 人口學特質: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婚姻狀態、宗教信仰。
2. 個人疾病狀況:包括疾病診斷、身心障礙程度、發病年齡、住院時間、
精神症狀、藥物副作用、是否規則服藥等。
3. 工作訓練:有無參與院內工作訓練。
二、 復原力量表
隨著復原力的議題日益受到關注,研究發展至今復原力相關的量表近 二十種,其中Connor與Davidson在2003年所編製的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復原力量表,是將復原力視為可測量的壓力 因應能力所發展的。CD-RISC復原力量表為五因素的結構,分別為(1)因 應壓力:個人的勝任能力、高標準和韌性,(2)忍受消極感:相信個人直 覺、容忍負面的影響,以及強化因應壓力的影響,(3)接受變化:正向接受 改變,以及安全的人際關係,(4)控制,(5)靈性的影響。CD-RISC復原力 量表起初常用於反映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在臨床治療中整體適應的改善情形,後來也廣泛運用在一般年輕 人、成年人、老人、住院精神病人、焦慮患者等(何秀玉等人,2012;王 松輝,2015)。量表原作者已請國內張家銘、賴德仁醫師及李麗卿博士,
經由嚴謹的翻譯程序與還原翻譯(back translation) ,將量表的25個題目
為翻譯為中文。
王松輝(2015) 以116位年齡介於20至60歲之草屯療養院日間病 房及附設社區復健中心的慢性精神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對中文版 Connor-
Davidson 復原力量表之信效度進行分析,在信度方面,Cronbach’s α值
為 .953,顯示量表具備良好的內部一致性。兩週後再針對其中47位研究 對象再一次進行施測,皮爾森相關係數為.798 (p<.01),顯示中文版
Connor-Davidson復原力量表之穩定性良好。在效度部分,研究採效標關
聯效度來進行效度分析,以中文版簡式疾病接受度量表、臺灣簡明版世界 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社會支持量表分數為效標,來檢定中文版
Connor-Davidson復原力量表之效標關聯效度,其結果發現中文版Connor-
Davidson復原力量表與中文版簡式疾病接受度量表的皮爾森相關係數
為 .427(p<.01);與「臺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四大範 疇的皮爾森相關係數分別為 .406、.462、.332、.394(p<.01);與「社會 支持量表」的皮爾森相關係數為 .336(p<.01),皆有顯著的正相關,顯 示該量表亦具有良好之效標關聯效度(criterion-related validity)。綜上研究 結果可知,「中文版Connor Davidson 復原力量表」應用於精神障礙者之 評估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因此本研究選用中文版 Connor-Davidson 復原力 量表作為測量慢性精神病人復原力的工具。
本研究使用此量表,以受訪者過去一個月對於其復原力的感受做為評 量基礎,分為五個因素共25題(表3-4-1)。量表均採用五點量表進行自 我評分:從不(0),很少(1),有時(2),經常(3),幾乎總是(4)。量表總分為 0-100,愈高的分數代表愈高的復原力。
表3-4-1 CD-RISC復原力量表各分量表之題數一覽表 因素 題號
因應壓力 10、11、12、16、17、23、24、25,計8題 忍受消極感 6、7、14、15、18、19、20,計7題
接受變化 1、2、4、5、8 ,計5題
控制 13、21、22,計3題
靈性的影響 3、9,計2題
三、 生活品質量表
(一)量表來源
本研究所使用之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是由
WHOQOL台灣版問卷發展小組於1997年取得台灣版本發展版權,著手進
行問卷的翻譯與修訂。台灣簡明版世界衛生組織生活品質問卷結合世界不 同國家或地區學者論點,摻入本土文化特性與價值,兼具相關生活品質的 多面性及精緻性,能反應出個人全面性及一般健康的生活品質(姚開屏,
2001)。依照WHOQOL Group的規定,台灣簡明版問卷除採用全球共通
WHOQOL-BREF 26個題目外,再加入飲食及面子兩個本土性層面的題目
(姚開屏,2002b)。因此本研究使用的生活品質量表有四個範疇包括生 理、心理、社會關係及環境範疇,一共28題(如表3-4-2),用於評估住 院慢性精神病人的生活品質。
表3-4-2 生活品質量表各分量表之題數一覽表
範疇 題號
生理範疇 3*、4*、10、15、16、17、18,計7題 心理範疇 5、6、7、11、19、26*,計6題
社會關係範疇 20、21、22、27,計4題
環境範疇 8、9、12、13、14、23、24、25、28,計9題
*:表示反向題。
(二)量表內容與計分方式
WHOQOL-BREF問卷中的每一題皆使用Likert五點式量尺來計分,
每題得分數最少為一分,最多是五分,分數越高者表示其生活品質越好 (姚開屏,2005)。計分時除了各題各自得分以外,需將同一範疇內的層面 題目分數相加平均後再乘以四,以成為該範疇的分數。第1題及第2題屬 於一般層面問題,為歸屬於上述四個範疇之中。WHOQOL-BREF問卷中 有三題為反向題,分別為第3、4、26題,需反向計分。因此在計算各項 得分前,反向題的原始分數須先經過算式轉換,才能獲得新的得分數,轉 換的方式是:
新的得分數=6-原始的得分數。
各項得分的計算:在轉換各項反向題取得新的分數,使得分數越高表示生 活品質越好後,以直接對同範疇內的題目分數相加法來求得每個範疇的分 數,四個範疇計分方式如下:
生理範疇分數=(Q3+Q4+Q10+Q15+Q16+Q17+Q18)÷7×4
心理範疇分數=(Q5+Q6+Q7+Q11+Q19+Q26)÷6*4 社會關係範疇分數=(Q20+Q21+Q22+Q27)÷4*4
每個範疇得分範圍為4至20分。另依WHOQOL Group規定,受訪者 未回答的題數需低於總題數的20%,也就是受訪者須至少回答23題以上 才能視為有效問卷,研究者才能使用該問卷結果進行分析。
生活品質總分是將受訪者各範疇原始資料總得分相加,此為整體生活 品質之總分,分數範圍為 28-140 分,得分愈高表示生活品質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