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建議

Dalam dokumen 第一章打字規範 (Halaman 89-100)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三節 建議

本節為提出本研究之建議,分別從實務面、政策面及研究面進行說明。

壹、 實務面的建議

一、強化照顧者自覺健康狀況的敏感度

從研究結果得知,除了中高齡照顧者在進行照顧工作必須注意到壓力源,尤 其是IADL所帶來的憂鬱情緒影響外,也要強化照顧者自覺健康狀況的敏感度,

隨時檢視自身情形,照顧別人之餘,也要關懷自己。照顧者自覺健康狀況是主觀 感受,實務經驗常會發現照顧者口述表達自己的狀況還好,但旁人看起來卻不是 很好的情形,實際的主觀感受跟客觀評估狀態是有落差。

二、肯定照顧者願意長期付出心力

研究結果也發現照顧者年齡越大,照顧年資也越久,推測是照顧經驗豐富則 照顧技巧越趨熟練,長久以來,資深照顧者也形成自身的照顧工作模式,但難以 直接探討照顧者願意付出照顧心力是否也有年齡或年資的極限,抑或者是與個人 生命歷程有息息相關,盼未來相關研究能夠更加深入探討年齡、年資及家庭生命 週期的關聯性,將有助於肯定照顧者的長期付出,給予更多情緒支持與力量。

三、維持非正式社會支持的人際互動

從研究結果顯示,中高齡照顧者與朋友互動越少,照顧者憂鬱情緒越高,由 此可見非正式支持的重要性,當其他家庭成員或照顧人力可替手照顧工作時,讓 照顧者有機會與朋友碰面,維持人際之間的情感交流將有助於情緒抒發,可善用 現行服務並加以改善,例如:使用照顧咖啡館時,照顧者可以與朋友相約在此進 行交流與談心,場所提供照顧人力、餐點及空間,讓失能長者同時可接受短暫休 憩及其他照顧人力的陪伴,將喘息服務及社交互動做結合。

貳、 政策面的建議

從照顧者人數的緩衝作用的研究結果分析也發現社會支持變項中的照顧者 人數變項,未能有助於緩衝壓力源ADL 與IADL失能程度對中高齡照顧者憂鬱 情緒的負向衝擊,當家庭次要照顧者投入照顧者人數越多,家庭主要照顧者的憂 鬱情緒也無法減輕,與預期次要照顧者達到照顧工作的實質協助效果相反,本研 究發現照顧者人數反而變成干擾因子。綜合上述,在制定相關照顧者政策時,必 須留意家庭成員狀況與照顧人力的安排,是否將家庭次要照顧者納入照顧工作一 環提出新的詮釋,家庭照顧的安排通常定於單一特定照顧者,由家庭主要照顧者 擔負所有的角色,此時,提升其他家庭次要照顧者的角色功能與投入實際協助時 間能否有效果,值得未來研究再深入檢視。近年來,倡議家庭成員間可採行家庭 照顧協調會議,或是在醫院端召開家庭溝通會議,事先針對照顧計畫、出院準備 銜接及相關資源、人力安排進行討論,避免照顧工作分擔不均或是出現代罪羔羊 的現象,讓家庭主要照顧者及家庭次要照顧者取得共識,尤其是預備照顧者及新 手照顧者階段,練習並執行家庭照顧協議,以利照顧工作延續。

參、 研究面的建議

本研究屬於次級資料量化分析,樣本取自資料庫,並採用橫斷性設計。對於 中高齡照顧者僅能瞭解該群組的壓力源、社會支持與憂鬱情緒之間的相關性,無 法有效推估其因果關係。倘若未來研究能以長期性貫時追蹤的資料為主,分析三 變項群間的關係,期望日後研究能進一步從過程中釐清全貌。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Ashford, Jos'e B., LeCroy, Craig W., Lortie, Kathy L. (2007)。人類行為與社會環 境(林哲立、邱曉君、顏菲麗;2版)。雙葉書廊。(原著出版於2001年)

Scull, Andrew.(2018)。瘋癲文明史:從瘋人院到精神醫學,一部2000年人類精

神生活全史(梅苃芢譯)。貓頭鷹。(原著出版於2016年)

內政部(2018年4月13日)。107年第15週內政統計通報(我國老年人口比率

以嘉義縣 18.6%最高,連江縣、桃園市均少於 11.0%較低)。中華民國內

政部。https://www.moi.gov.tw/cp.aspx?n=3832

內政部(2020年3月4日)。109年第10週內政統計通報(108年底老化指數續

升至 119.8,除新竹市、新竹縣、桃園市、臺中市外,其餘皆超過 100)。

中華民國內政部。https://www.moi.gov.tw/cp.aspx?n=10493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2018)。服務專區分類-長照2.0預備課2018-

「照顧不離職〜善用長照2.0中高齡職場續航」研討會。

https://www.familycare.org.tw/service/11300

中華民國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2021)。認識家總-關於家總。

https://www.familycare.org.tw/about

古永利(2014)。桃竹苗地區高齡者憂鬱症狀相關因素之調查。台灣老年醫學暨 老年學雜誌,9(4),169-183。

行政院(2020)。重要性別統計資料庫人口-婚姻與家庭-老人照顧-其他長照服務- 喘息服務人數。

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Query.aspx?sn=cTThlBN p7GY6HOPQ69lylA%40%40&statsn=gsPsWFLHjWd18FXeKTaYpw%40%4 0&d=&n=5803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7年6月3日)。長期照顧服務人員訓練認證繼續教育及登 錄辦法。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7004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9年12月4日)。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取

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N0090055 全國法規資料庫(2021年6月9日)。長期照顧服務法。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70040

呂淑妤、林宗義(2000)。南部社區老人憂鬱盛行率及相關因素研究。中華衛 誌,19(1),50-60。

吳美惠、翁儷禎、李明濱、王秀紅、熊秉荃(2006)。重鬱症病患社會支持、互惠 性、衝突與憂鬱程度之相關性研究。台灣精神醫學,20(2),116-122。

吳肖琪(2008)。長期照護保險法制服務輸送及照顧管理之評估。行政院經濟建 設委員會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98)025.808)。臺北市:行政院 經濟建設委員會。

https://ws.nd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hZG1pbmlzdHJhdG9yLz EwL3JlbGZpbGUvNTY3Mi80Mjk3LzAwMTIwOTQucGRm&n=MDYu6ZW 35pyf54Wn6K235L%2Bd6Zqq5rOV5Yi25pyN5YuZ6Ly46YCB5Y%2BK54 Wn6aGn566h55CG5LmL6KmV5LywLnBkZg%3D%3D&icon=..pdf

吳亭芳、施書驊、廖華芳、劉燦宏(2012)。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 之日常生活活動:成人版之編製及於中風族群應用之信效度研究。台灣醫 學,16(3),236-252。

巫菲翎(2012)。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問題解決過程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大學護理學研究所。

李庚霖、區雅倫、陳淑惠、翁儷禎(2009)。臺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 長期追蹤調查短版CES-D量表之心理計量特性。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2(4), 383-410。

李玉春、林麗嬋、吳肖琪、鄭文輝、傅立葉與衛生署長期照護保險籌備小組(2013)。 臺灣長期照護保險之規劃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141,26-44。

李逸、邱啟潤、蘇卉芯(2017)。高齡與非高齡家庭照顧者之照顧現況與需求比 較。長期照護雜誌,21(2),149-164。

李芷宜、莊昭華(2018)。癌症病人主要照顧者照顧負荷之論述。彰化護理,25(3), 12-19。

李萍(2020)。臺灣中高齡婦女之現況及需求分析與建議。社區發展季刊,171

170-185。

邱文彬(2001)。(綜論)社會支持因應效果的回顧與展望。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 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11(4)。311-330。

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depression_history/

邱逸榛、黃舒萱、徐亞瑛(2004)。阿茲海默氏症患者照顧者之疲憊、負荷與憂 鬱之間的關係。長期照護雜誌,7(4),338-351。

邱皓政(2019)。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六版):SPSSR資料分析範例解析。

五南。

宋麗玉、曾華源、施教裕、鄭麗珍(2012)。社會工作理論:處遇模式與案例分 析(第四版)。洪葉文化。

宋青純、郭俊巖、蔣鋒帆、楊品裕(2021)。從受暴到自立:中高齡受暴婦女就 業經驗初探。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11(2),127-167。

林怡君、余豎文、張宏哲(2004)。新店地區機構和非機構老人憂鬱情形及相關 因素之調查。台灣家庭醫學雜誌,12(4),81-93。

林惠文、楊博仁、楊宜瑱(2010)。台灣地區老年人憂鬱之預測因子探討-十年追 蹤結果分析。臺灣老誌,5(4),257-265。

林蕙君、鄭淑子、曾秀雲(2017)。正念減壓方案對失智症家庭照顧者身心健康 之研究。長期照護雜誌,21(2),113-148。

林君蓉(2018)。台北市使用餐飲服務獨居長者的壓力源、社會支持、和憂鬱情 緒:緩衝作用的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 照護研究所。

林禹岑(2018)。居家服務機構品質與老人憂鬱情緒和照顧者負荷之相關性研究:

以台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長期照護研 究所。

林妤恒、白琳(2020)。古希臘也有憂鬱症:小鬱長達4000年的進化史。小鬱 亂入。2021年7月11日,取自

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depression_history/

曾煥裕(2020)。失智症家庭照顧者人口特質、社會支持需求與長期照顧服務需 求之關係初探。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8(2),148-176。

胡梅(2016)。家庭照顧者壓力、因應方式及其學習需求之探討-以六位失能老人 主要照顧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

勞動部(2020)。中高齡及高齡勞動統計查詢。勞動統計查詢網

https://statdb.mol.gov.tw/statis/jspProxy.aspx?sys=210&funid=mq02

勞動部(2020年11月20日)。《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於109124日上路。https://www.mol.gov.tw/1607/1632/1640/13215/post

張媚(2001)。長期照護需求評估工具發展與測試之研究(修正本)。內政部;

國立臺灣大學(MOI-DSA-089-011)。

https://www.sfaa.gov.tw/SFAA/Pages/ashx/File.ashx?FilePath=~/File/Attach/3 46/File_173851.odt

張家銘(2006)。正視憂鬱症所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2/c3360/E_CCM(Depression_ec).htm 張宏哲(2010)。長期照護正式和非正式體系之間關係的模式—研究和實務議題

的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32,264-277。

張詠欣、曾秀雲、呂以榮(2020)。中高齡父親照顧八仙塵爆子女之經驗探討。

台灣健康照顧研究學刊,22,1-29。

許淑敏、邱啟潤(2003)。家庭照顧者的壓力源與因應行為--以一個支持團體為例。

護理雜誌,50(5),47-55。

郭孟亭、林藍萍、林金定(2014)。智能障礙者雙老家庭之照顧者憂鬱情形及相 關因素探討。身心障礙研究季刊,12(4),207-220。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2015)。認識憂鬱 面對憂鬱 擺脫憂 鬱憂鬱情緒障礙自助手冊。衛生福利部。

國家發展委員會(2020)。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2070年)(GPN1010901161)。 https://pop-proj.ndc.gov.tw/upload/download/%E4%B8%AD%E8%8F%AF%

E6%B0%91%E5%9C%8B%E4%BA%BA%E5%8F%A3%E6%8E%A8%E4

%BC%B0(2020%E8%87%B32070%E5%B9%B4)%E5%A0%B1%E5%91%8 pdf

國 家 發 展 委 員 會 ( 2021 )。 高 齡 化 指 標 。 人 口 推 估 查 詢 系 統 。 https://popproj.ndc.gov.tw/chart.aspx?c=10&uid=66&pid=60

陳信木(2017)。我國家庭結構發展推計(106年至115年)期末報告。國家發 展委員會;國立政治大學(NDC-DSD-105-007)。

https://www.ndc.gov.tw/nc_708_28179

陳品元、李玉春、陳雅美(2017)。家庭照顧者之正、負向照顧經驗與健康相關 生活品質關係探討。長期照護雜誌,21(3),285-302。

陳景寧(2019)。我國家庭照顧者支持網絡系統。長期照護雜誌,23(1),11-21。

Dalam dokumen 第一章打字規範 (Halaman 89-100)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