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附錄 4 意象太極運動

意象太極運動練習時著寬鬆服裝、於室內瑜珈墊或木地板練習,練習過程中 保持自然呼吸,共計有十六個動作,其中有九式需左右交換。每一式停留2-3分 鐘,全程約120分鐘。

一、 意象太極運動簡介

意象太極運動源自於陳氏太極拳,為中華意象太極文化協會理事長陳慶華 老師所創編。意象太極運動之特色,為運用太極拳中之纏絲勁,依循人體結構及 經絡線路,採螺旋形弧線運動,依一定次序,包括:頭部、頸部、肩膀、手臂三 關節、脊椎本身的運動,繼而轉腰、下盤、髂、膝、腳踝,乃至身體各關節的疏 通。

二、 意象太極功法招式說明

意象太極功法著重於肢體的旋轉、伸展與平衡等訓練,全套計有十六式:

1. 舒展頸椎、2. 撐脊轉腰、3. 拉撐肩胛、4. 肩肘腕旋轉、5. 展臂擴胸、

6. 平面側彎、7.大轉腰、8. 單腳髖膝踝旋轉、9. 併步後蹲、10. 雙分轉胯、

11. 仆步壓胯、12. 盤腿髖膝踝旋轉、13. 分腿轉胯、14. 拱月撐腳板、

15. 橫式劈腿、16. 反向撐脊椎等十六式。

前段一至七式重於上半身之活動與伸展,下段八至十六式則重於下半身之活動。

各招式動作說明如下:

82

1.舒展頸椎:

緩慢壓、旋、繞轉頭頸部,紓通頸部關節、強化頸椎周圍肌腱韌帶。

2.撐脊轉腰:

兩手掌交叉、反掌向上拉撐,鬆腰、落髂緩慢向左旋轉,邊撐邊轉,拉撐、

旋轉脊椎並舒展強化背部肌肉。左右交替。

83

3.拉撐肩胛:

手臂上舉至頭部後上方,右手拉住左手肘往後、往右邊拉,重心至左腳,伸 展肩胛周圍肌腱、韌帶及身體左側,左右交替。

4.肩肘腕旋轉:

由腰髂位置往前平壓,手臂由腕至肘至肩往前旋轉,藉此拉撐腿後側之肌肉 群,並透過轉動肩胛周圍,強化肌腱、韌帶,加強手臂肌肉訓練。

84

5.展臂擴胸:

身體向後仰伸展,腿夾、臀夾、腰束、胸椎往上撐,兩手掌心向下往左右兩 邊延伸出去,強化胸腹與大腿前側肌肉及腿部的穩定度。

85

6.平面側彎:

引體側拉伸展基礎動作,左右交替,舒展軀幹兩側肌肉筋骨。

7.大轉腰:

以體前彎之預備動作開始,緩慢以劃水平面大圓方式伸展上肢,腰髖關節帶 動旋轉、增加腰脊的彈性與強度。左右交替。以體前彎之預備動作開始,配 合腰胯翻轉。左右交替,以舒緩強化上下肢軀幹及腰部肌肉力量的效果。

86

8.單腳髖膝踝旋轉:

採單腳支撐,由腳小趾至踝部旋轉再至膝至髖,先將膝蓋抬高再將意念置於 腳刀側蹬出。左右交替,用以訓練軀幹與下肢之肌力與平衡。

9.併步後蹲:

雙膝併攏,由腰髂位置往下蹲沉,膝蓋盡量不要超過腳尖,慢慢鬆沉至最低 點,伸展後腿筋於完全蹲坐後,左右側軋身軀,進行膝踝部之暖身與柔軟度 訓練,並強化大腿肌力。

87

10.雙分轉胯:

蹲在左腳、右腳跪地轉右邊的髂,進行薦髂關節的旋轉;再將身體前趴,右 手扣右膝,往右邊慢慢轉,轉至不能轉,肩膀與臀部同時著地,身體仰躺,

左手往上延伸;再慢慢由同側轉回至開始姿勢。左右交替,藉以訓練核心肌 群與增加髖關節活動度。

88

11.仆步壓胯:

下肢以仆步方式,蹲右腳,左腳直、左腳板扣回,左手抓左腳腳板,身體往 左腳方向延伸,伸展側腿筋、舒通膀胱經及腎經。左右交替,用以訓練腿部 肌群與增加髖關節活動度。

12.盤腿髖膝踝旋轉:

左腳外翻呈跪坐方式,右腳拉高,右腳板置於左大腿上,身體往左膝方向下 壓延伸。左右交替,增加腿部柔軟度,腰部伸展與收縮。

89

13.分腿轉髂:

採雙腿叉開之跪坐姿勢,兩手置於兩髂上面,身體往左邊轉,由左邊髂部吸 氣提檔向前向上伸展,再轉至另一邊髂部,再慢慢轉回至跪坐姿勢。左右交 替,為髂部旋轉及大腿肌力之訓練。

90

14.拱月撐腳板:

雙手撐地,以腳趾趾背做為支撐點,腳板呈雙拱月狀撐起,此時身體呈現體 前彎狀態,雙拳撐地輔助,訓練腳板支撐力強化踝關節並收縮核心肌群。

15.橫式劈腿:

將雙腳呈現一字方式劈腿下壓,伸展訓練腿部筋腱、肌力與柔軟度。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