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五節 運動對生活品質影響之相關研究
一、生活品質概念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對健康相關生品質 (health-ralated quality of life;
HRQoL) 的定義為:「一個人在所生活的文化價值體中,對自己的目標、期望、
30
標準、關心等方面的感受程度,包含一個人在生理健康、獨立程度、社會關係、
個人信念及環境六大方面的感受」。所以,生活品質是一項抽象且複雜的概念,
包括主觀的適應、滿足感、幸福感與安適及生活滿意度等,且隨著不同情境而有 所不同 (姚開屏,2002)。由以上論述可以看出要準確定義生活品質是相當困難的
,難以單一面向來闡明。
生活品質的概念相當廣泛,因而發展越來越多的生活品質量表,會因不同族 群或疾病而設計,包括對社會、環境、經濟和健康的滿意度等。而健康相關生活 品質 (HRQoL) 包括個人對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自我感覺。健康相關生活品質的評 量又可分為一般性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評量 (generic or global measure)、功能性評 估 測 量 (functional assessment measure) 及 特 定 性 的 健 康 相 關 生 活 品 質 評 量
(disease-specific measure) 三種,目前在臺灣運用較廣泛的有ㄧ般性生活品質量表
有:生活品質三十六題簡短版 (Short-Form-36 Health Survey ; SF-36) 與台灣簡明 版世界衛生組織的生活品質量表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WHOQOL-BREF)。SF-36主要運用臨床研究、健康調查及健康政策調查等,量表
主要包括生理與心理層面;分為八個構面:1.身體生理功能 (physical functioning, PF);2.身體功能角色限制 (role functioning-physical, RP);3.身體疼痛程度 (bodily pain, BP);4.一般健康 (general health, GH);5.活力狀態 (vitality, VT);6.社交功 能 (social functioning, SF);7.情緒功能角色限制 (role functioning-emotional, RE);
8.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MH) ,加上一項題目作為健康狀態改變的自我評量,
此分數計算乃將 SF-36 健康量表之八個構面子題得分加總,但部分子題分數加 總前須經過反向或權重計分轉換,經公式轉換後加總分數越高,代表健康生活品 質越佳。其分數範圍介於 0~100 分,0 表示健康狀況最差,100 分表示健康狀 況最佳 ,此量表已被證實適用於一般大眾,不侷限特定年齡、疾病治療族群,
且此量表簡短、信效度高 (Ware, 2000)。同時,八個構面之個別分數亦可計算分 為兩個綜合性的分數:一為整體生理功能量表 (physical component scale, PCS),
31
另一為整體心理功能量表 (mental component scale, MCS),與生理功能層面最相 關的三個構面為生理功能、身體功能角色限制、身體疼痛,包含最多的生理功能 層面得分(PCS),而與心理功能層面最相關的心理健康、情緒功能角色限制、和 社會功能構面,則為包含最多的心理層面得分(MCS),另外三個構面,活力狀 況、一般健康和社會功能,則同時與生理和心理功能層面有相關,生理和心理功 能層面利用常模基礎的方法計算,平均數為50、標準差為10(Ware, Kosinski, &
Keller, 1994)。
SF-36健康量表原版權為美國Medical Outcome Trust公司,國內學者取得SF-
36 之授權翻譯成中文版,以提供國內進行社區調查研究,據研究指出 SF-36 台 灣版生活品質量表其資料品質方面平均漏答率皆低於4%,量表結構方面,各子 題與所屬構面的相關係數介於.40-.83範圍內,在信度檢測方面,內在一致性係數 除社交功能構面 Cronbach'sα<.70 (α=.65)偏低外,其餘各構面信度 (內在一致 性及再測信度) 介於.70-.93;在效度方面,已具有表面效度,經校標效度檢驗後,
生理層面PF、RP、BP、GH、VT,p<.001;心理層面SF,p<.001;RE,p<.05,
顯示具良好信效度(曾旭民、盧瑞芬、蔡益堅,2003;盧瑞芬、曾旭民、蔡益堅,
2003)。
依據上述多個構面能整體解釋健康及以施測對象觀點為中心之原則,因而本 研究所使用之生活品質測量表為SF-36生活品質量表,用以測量長期參與意象太 極運動對中年女性生活品質的影響。
二、運動對生活品質影響之相關研究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運動在生活品質中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規律參與體 能活動能增進整體心理健康狀態和安適感,並藉由運動提升生理能力和增進自我 效能,進而提升生活品質滿意度 (Chodzko-Zajko et al., 2009; White, Wojcicki, &
McAuley, 2009)。研究顯示運動對中老年婦女生活品質改善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整理如表2-6。
32
表2-6運動對生活品質影響之相關研究
作者 對象 運動項目 介入時間 研究結果 韓令愈
(2005)
60位停經婦女 ( 平 均 年 齡 56.0±5.3歲) , 耐力組20位,
耐力肌力組20 位,控制組20 位
肌耐力運動 每週 3 次,
每 次 30 分 鐘,共8週。
可有效改善停經 婦女 生 活品質。
(包含整體生理功 能層 面 有顯著改 善,整體心理功能 層面僅限 VT 構 面有顯著改善) 王彩淑
(2005)
31位中年婦女 ( 平 均 年 齡 49.93 ± 4.38 歲)
八段錦 每週 3 次,
每 次 15-20
分鐘,共 12 週
能提升中年婦女 生活品質之 整體 生理健康層面,但 整體 心理健康層 面則無顯著差異。
Saavedra 等人 (2007)
20位中年婦女 ( 平 均 年 齡 43.1±9.7歲)
水中有氧運動 每週 2 次,
每 次 60 分 鐘,共8週。
對中年女性的生 活品質多數範疇 具有提昇作用,但 不包含GH與RE 構面。
林錦蘭、
章美英 (2012)
68位老年人,
實驗組37位,
控制組31位
法鼓八式動禪 每週 3 次,
每 次 30 分 鐘,共12週
對老年人生活品 質改善雖未達顯 著差異,但有提升 趨勢。
Küçükçakır 等人 (2013)
60位停經後骨 質疏鬆症婦女 (45-65歲),實 驗組30位,控 制組30位
彼拉提斯運動 每週 2 次,
每 次 60 分 鐘,共56週。
可改善 停經後骨 質疏鬆症婦女生 活品質,但RP與 RE構面除外。
HoYoung, You Lim, &
Suk Min (2015)
22位中風病人 太極拳運動 每週 2 次,
每 次 60 分 鐘,共6週
可提升慢性中風 病人生活品質,包 括PCS、PF、VT、
MH等構面
註:PF:身體生理功能 (physical functioning);RP:身體功能角色限制 (role functioning- physical);BP:身體疼痛程度 (bodily pain);GH:一般健康 (general health);VT:活力 狀態 (vitality);SF:社交功能 (social functioning);RE:情緒功能角色限制 (role functioning-emotional);MH:心理健康 (mental health) ,PCS:整體生理功能層面 (physical component scale),MCS:整體心理功能層面 (mental component scale)。
綜合以上所述,客觀與標準化的健康調查,運動介入對不同婦女族群生活品 質改善效益的有不同差異性,各構面未達到顯著差異的原因可能與介入時間不同
,以及個案在未介入前的健康狀態,此外,介入措施不同、研究對象不同,也可
33
能是影響結果的因素,但就整體而言,運動能改善生活品質。本研究藉由SF-36 健康量表作為測量受試者健康狀況之工具,從中探討參與意象太極運動對於中年 女性健康效益的影響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