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步行輔具使用者輔具使用現況及功能性表現分析

第五章 討論

第一節 步行輔具使用者輔具使用現況及功能性表現分析

比較步行輔具使用者與一般長者,可得知使用輔具的長者們較常跌倒、因為 怕跌倒不敢外出、在戶外行走較少連續走超過10分鐘、不常開車(West, Bhat, Stevens, & Bergen, 2015)。美國一份針對步行輔具使用者的調查報告指出,輔具 使用者在該年齡族群中所佔比例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單手輔具使用者

(包含單拐及四腳拐)在該年齡族群所佔之比例較助行器使用者高(Kaye et al.,

2000)。在本研究中觀察到,步行輔具的使用者隨著年齡的增加,單拐的使用者

比例也隨之增加,但四腳拐及助行器的使用者卻在85歲以上驟減。就輔具構造 而言,單拐之構造較四腳拐及助行器簡單,重量也相對輕巧,在使用上有輕便、

好攜帶等特性,其價格相對四腳拐及助行器而言亦較低廉,可能較受步行失能者 喜好。此外,單拐之變化型多(如附錄一),替代的形式也相對較多,對於有些 因自尊心較強導致排斥使用步行輔具之長輩而言,單拐較其他兩種步行輔具使用 起來較自在,亦可能是單拐在75歲以上使用者之間使用率較高、而85歲以上之 四腳拐及助行器使用者驟減之原因。

在步行輔具使用者之性別分布上,過去Kaye等學者在2000年提出的報告 中指出,女性使用步行輔具的比例為58.48%,較男性為多,此外女性因為平均 餘命較男性高,但健康餘命較男性低,所以在失能者的比例上女性人口相較男性 人口而言會較多(林正祥、劉士嘉、謝尚儒,2015)。但是亦有文獻指出男性與

65

經常需要使用輔具的特質相符,且在行動輔具的使用上態度較女性正向(蘇照 惠、陳桂敏,2009),可能使得男性有較高使用行動輔具的比例。本研究中發現 女性受試者的比例為52.6%,較男性高,與過去研究所指出之失能人口特質中女 性的比例相近。有學者在輔具使用與失能者之間關係的調查研究中,發現失能者 的教育程度較低者,其失能程度普遍較高(Kaye et al., 2000),而本研究受試者 的教育程度分佈中,使用者教育程度多集中在小學以下,可觀察到在所有失能的 受試者中,教育程度較低者其失能比例較高,表示本研究中教育程度所呈現之比 例與過去之研究相似。

有文獻指出步行輔具使用者使用輔具的理由,以關節問題的比例最高,其次 是因為平衡困難,第三是關節及平衡合併的問題,再來是由於神經疾患(Dean &

Ross, 1993)。在輔具使用者過去病史之分佈狀況中,本研究觀察到所有受試者比

例較高的項目之中高血壓(59.2%)、背痛/腰椎關節疾病(55.3%)、退化性關節 疾病(48.7%)、腦中風(46.0%)等項目皆高於40%,其中單拐使用者以背痛/

腰椎關節疾病比例最高,其次是退化性關節疾病及高血壓,第三高為腦中風;四 腳拐使用者以腦中風比例最高,其次是高血壓,第三高為背痛/腰椎關節疾病及 退化性關節疾病;助行器使用者以高血壓比例為最高,其次是背痛/腰椎關節疾 病,第三高為退化性關節疾病,本研究發現之結果與美國2000年針對行動輔具 使用者的調查研究相近(Kaye et al., 2000)。

在本研究關於輔具的使用經驗結果中,本研究觀察到多數單拐使用者在住家 以外的室內環境及戶外環境下,較常使用步行輔具,但這個現象在本研究的四腳 拐及助行器使用者身上並沒有看到(見圖4-1)。推測可能是因為單拐使用者對於 家中的環境較熟悉,此外單拐使用者的功能也較其他兩種步行輔具的使用者來得 好,可能因此自覺較不需要輔具的協助,故在家中的輔具使用率較低;相對的,

對於醫療院所、賣場、公園等住家以外的室內外環境,或許單拐使用者覺得環境 較不熟悉、固定的障礙或是移動的行人較多,所以可觀察到較高的使用意願。

66

從文獻中得知,國外65歲以上老人跌倒的發生率約30%,而國內老人跌倒 發生率大約10~20%(張念慈、楊南屏、李建賢、周碧瑟,2008),本研究在跌 倒經驗的觀察中,發現使用輔具前受試者發生跌倒的比例為30.3%,但是在使用 輔具之後發生跌倒的比例增加至35.5%,表示使用者在開始使用輔具之後可能伴 隨著日常生活中跌倒的機會上升,其中在四腳拐及助行器的使用者中,開始使用 輔具之後的跌倒發生機會呈現上升的趨勢,但是在單拐使用者在使用步行輔具之 後,其跌倒的發生機會反而下降(見圖4-2)。步行輔具使用者開始使用輔具的原 因通常是由於步行上的失能,而使用步行輔具的目的為協助使用者維持原本的步 行功能,以及減緩失能的速度,但是本研究發現單拐使用者在使用步行輔具之 後,發生跌倒的機會反而有些許的降低,可能表示對於單拐使用者而言,步行輔 具有助於增加步行時的平衡及穩定,減少跌倒機會的發生。此外,發生跌倒的場 所,在家中跌倒者佔所有跌倒者的43.4%,在戶外環境跌倒者佔37.1%,與國內 學者所觀察到的結果相近(楊榮森,2008),可能表示對步行輔具使用者而言,

家中環境是較常發生跌倒的場所。

在使用經驗的回饋部分,本研究的受試者普遍表示,使用步行輔具的正面回 饋明顯多於負面。在正面回饋的部分,多數受試者覺得輔具的使用可以增加活動 範圍,其次也有不少受試者認為使用輔具可以替他們增加生活中的便利性。在所 有的選項中,有不少的比例回答「其他」,其中多數都提到使用步行輔具可以增 加他們步行時的穩定度,也有人認為使用輔具給他們行走時更有安全感。研究者 在評估受試者步行時觀察到,多數輔具使用者在使用輔具行走時,多以上半身輕 微前屈的姿勢走路,可能是由於使用輔具的姿勢其身體重心較平常放低,所以使 用者會感覺走起來較穩,心理上也較有安全感。

依據過去的研究,握力越差、SPPB表現越差、6MWT成績越差者,表示其 失能的程度越高,有些研究更指出上述幾種功能性表現與住院率、跌倒機會、日 後失能程度等有高度相關。參考過去研究所得數據,65歲以上一般男性握力大

67

約介於18-35公斤,女性介於15-22公斤(Richard W. Bohannon, Bear-Lehman, Desrosiers, Massy-Westropp, & Mathiowetz, 2007; H. T. Chen, Lin, & Yu, 2009),

SPPB的總分表現在8.55(SD=2.54)以下、平衡在3.48(SD=1.00)以下、行走

在2.97(SD=0.98)以下、坐到站在2.09(SD=1.12)以下表示受測者可能有日

常生活功能上的失能(Gómez et al., 2013),另有文獻指出,握力表現較差者被預 測有較高的死亡率(Al Snih et al., 2002)。而本研究所測得的數值皆較上述參考 數據低,可能表示於日常生活中較常使用步行輔具的使用者在日常生活上皆具有 某種程度的失能,推論高齡步行輔具使用者可能在握力、步行能力、下肢力量、

平衡等日常生活功能表現較一般正常高齡長者差。

根據步行輔具本身的構造設計及臨床上使用狀況的觀察得知,步行輔具的使 用者以單拐/手杖使用者之整體功能性表現最佳,而助行器的使用者功能行表現 相對最差。而本研究將所有步行輔具使用者之各項功能性表現結果,依照步行輔 具種類分成三組作分析,觀察到在整體功能性表現的分數上,單拐/手杖使用者 之表現優於四腳拐使用者,而四腳拐使用者之表現優於助行器使用者,此外,單 手輔具使用者之雙手握力表現優於雙手輔具使用者之握力,可見步行輔具使用者 功能性表現之成果與步行輔具的支持程度,大致上符合輔具支持度越高、功能性 表現越差之趨勢(見圖4-3、4-4),尤其在下肢的功能性相關測驗中(SPPB、6MWT)

更明顯,亦符合下肢的功能性表現與步行輔具的種類關係較密切之推論(Pressler

& Ferraro, 2010; Putholf & Nielsen, 2007)。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