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研究工具與測量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測量

本研究第一部分為自行設計之問卷,收集之內容包含受試者之年齡、性別、

身高體重、教育程度、是否與家人同住、過去病史、跌倒經驗、使用的移行輔具 種類、使用輔具環境及經驗等資料。第二部分為評估受試者所收集之資料,包含 受試者之握力、SPPB、6MWT等功能性評估測試之結果。以下詳細說明各測試 的評估內容:

一. 基本資料

首先記錄包含年齡、性別、教育程度、是否與家人同住、是否領有身心 障礙手冊等人口社會學資料;其中,年齡分為65-74歲、75-84歲、85歲以 上等三組;教育程度共分不識字、小學、初中、高中、大學以上五組;領有 身心障礙手冊者,需註記為輕度、中度或重度。

過去病史部分為記載於接受測試當下時之前,所有曾經被診斷過的重大 慢性疾患,選項包含腦中風、脊髓損傷、頭部外傷、巴金森氏症、髖/膝人工 關節置換、外傷性骨折、背痛/腰椎關節疾病、退化性關節疾病、糖尿病病變、

癌症、高血壓、心臟疾病、肺臟疾病、肥胖、骨質疏鬆、脊椎壓迫性骨折等 21類,若有問卷中未登載到者,則註記於「其他」項目之中,本項目可複選。

另問卷記錄與輔具使用相關之資訊,包含受試者使用的輔具種類(單拐/

手杖、四腳拐、助行器,以生活中最常使用的種類為主)、主要在何種環境 使用(家中、家中以外的室內環境、戶外環境,可複選)、使用頻率、何人 建議購買輔具、何人協助調整輔具、何人指導使用輔具、使用的正面及負面 回饋等。

二.身體功能檢查 1. 握力測試

本研究中,上肢肌力之測試工具為電子握力計。測量方法為請受試者重

25

複操作握力計2次,每次操作間隔時間為1分鐘,讓受試者能夠稍作休息,

2次測量值中取最高值紀錄,如果受試者無法完成2次完整測量,則以實際 測量數據中最高值作為最佳成績紀錄。

中風患者由於其病理表現的影響,通常導致其生理上之功能性表現為半 側偏癱,故只記錄中風患者的健側手握力。

2. 簡短身體功能量表

本測試共分為三個分測試:平衡測試(balance test)、行走速度測試(gait

speed test)以及坐到站測試(chair stand test)。平衡測試不可使用輔具站立,

但測試開始前受試者可接受輔助維持站姿。受試者在接受測試者的動作及口 令指引下做到雙腳併攏、雙腳內側緣呈現半靠攏(呈現一邊腳跟靠到另一邊 大腳趾的內側緣姿勢)及腳跟靠腳尖站立三種姿勢,並計算維持平衡的時 間。給分方式為可保持雙腳併攏10秒鐘得1分、可保持雙腳內側緣半靠攏 站姿10秒鐘再得1分、最後可保持腳跟靠腳尖站立10秒鐘得2分、可保持 3到9.99秒得1分、保持時間小於3秒鐘得0分。行走速度測試為請受試者 以平常走路的舒服速度行走於四公尺的走道上,以計算行走的速度,本測試 取表現最好的兩次來計算。計分方式為所花時間小於4.82秒得4分、介於 4.82秒到6.20秒得3分、介於6.21秒到8.70秒得2分、大於8.70秒得1分、

無法完成得0分。坐到站測試的測試程序,首先先請受試者配合口令以手交 叉不碰扶手的方式實際從坐到站一次,如果無法完成,本測試便終止,受試 者於本項目中得0分。如果可以完成的話,便請受試者連續嘗試五次從坐到 站,中間不能停止,測試者並記錄受試者的執行時間。受試者所花時間小於 等於11.19秒可得4分、11.20到13.69秒得3分、13.70到16.69秒得2分、

大於16.70秒得1分、如果大於60秒或是無法完成者得0分。

3. 6分鐘行走測試

首先會先向受試者說明接下來需要進行的測試步驟,並說明行走的區域

26

及路線,然後當計時開始時,請受試者以最舒服的步伐及速度行走六分鐘,

並記錄其行走的距離。本測試只操作一次,如果受試者無法完成完整測試,

則記錄受試者於終止時行走的距離,並註記停止的時間。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