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六節 研究倫理
52
53
權利隨時中止錄音;並且在公開發表研究結果之前,應讓研究參與者檢視,以 確定發表的內容不會對其造成傷害。
若研究參與者在接受深度訪談的過程中,因分享的內容觸及許多感傷、痛
苦的回憶,而有明顯的情緒變化,例如:哽咽、哭泣,假若參與者仍想繼續談 下去,研究者也會尊重其意願,持續給予傾聽與陪伴,讓參與者瞭解他們能夠 在被接納的環境下,表達心中累積已久的情緒,且這些心情都是珍貴、值得被 好好探索的。
肆、取得研究參與者的知情同意
研究者在參與者進行訪談之前,向其解釋訪談同意書的內容,並且在確定 參與者完全理解之後,與其簽署訪談同意書後,再進行研究訪談。另外,參與 者有參與或退出研究的自主權,若在研究進行之中感到有任何不適,而想要退 出研究,研究者有責任釐清造成不適的原因,並且評估是否要繼續進行研究,
或是選擇不談論某些會造成參與者痛苦的內容;若訪談內容已超出參與者心理 承受量,也要幫助其在最小傷害之下中止研究參與,並關切是否需要與其他心 理助人者的協助,進而協助做轉介。
伍、確保研究參與者擁有資料及獲知結果的權利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參與者宜確保擁有資料及獲知結果的權利,不應該 讓他們產生被剝奪感;在擁有資料的權利方面,研究參與者有取得研究資料、
得知資料將做何用途、做什麼處理和保存,以及如何呈現的權利;此外,在向 研究參與者解釋研究結果時,應抱持客觀、正確及公正的態度,注意適當性,
避免誤導。
研究者會將訪談資料提供給參與者進行核對(附錄六),而檢核結果如表
3-3研究參與者檢核單,讓參與者瞭解到自己所分享的故事會進行怎樣的整理,
且從研究者觀點所體會到的感受,和他們想表達的感受的接近程度;這項回饋
54
表也能讓參與者知道他們在此研究上的重要角色,他們是研究內容的分享者,
更是促成未來有更多人認識癌症患者家屬的照顧經驗、諮商體會之關鍵,此 外,本研究也透過研究者對參與者的經驗脈絡之整理,協助參與者從不同的觀 點來進行自我省思,期待藉此能促進參與者對其自身的付出給予更珍貴的看 法。
陸、適當處理和研究參與者間的關係
研究者需釐清自己的角色為研究者,不讓角色複雜化,並對參與者表露的 所有經驗保持尊重和不批判的態度,不以研究者主觀的認知或價值觀來曲解或 影響參與者。
參與者在訪談中所分享的生命經驗,由於是帶著豐厚的體會與情感的,所
以也會引起研究者內心的情緒波動,讓研究者不停反思自己在相關經驗上的心 情;而這些感受都是重要、有價值的,所以研究者在訪談進行中、訪談結束 後、整理逐字稿當中,也不斷進行自我反思、內心的碰觸,嘗試去更同理每一 位參與者的情感細節,感受其眼淚與不捨,但也自我提醒要適時回到研究者的 位置上做思考與分析,以幫助參與者能探見不同的觀點,於是研究者便是在來 回穿梭與移動中,逐漸刻劃出本研究的內容。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