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章節共分五節,包括第一節研究設計、第二節研究量表發展與修訂的過程、

第三節研究對象、第四節資料分析、第五節研究倫理,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本研究目的為探討二年期護理人員急救能力內涵,並建構二年期護理人 員急救能力指標,進一步將二年期護理人員急救能力指標做驗證,並加以探討二 年期護理人員個人背景因素與急救能力的相關性。為達以上目的,本研究設計分 為以下三階段。

階段一:建構初步評量指標 本階段為文獻查證包括三個步驟 :

步驟一、以文獻查證進行資料搜尋

搜尋文獻是以急救、能力、指標建構等相關文章作為主要評讀之文獻,以護理人 員或新進護理人員 (NPGY ) 為研究對象,討論護理人員能力或急救相關研究之 文獻並以中、英文發表的研究文章為納入評讀標準。

步驟二:搜尋策略之關鍵字 :

以中文關鍵字包含「新進護理人員」、「急救」、「能力指標」相關性文章來檢索。

英文關鍵字包含「Nurse practitioner」、「new nurses」、「novice nurses」、「Registered Nurses」、「Nursing Staffs 」、「first aids」、「cardiac arrest」、「Life Support Care」、

「Resuscitation」、「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Code Blue」、「Basic

資料,排除非醫護人員、非討論急救能力相關以及無全文、非以英文或中文呈現 之文章,刪除重覆的文章,共133篇文獻。

步驟三:統整資料

蒐集並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及量表,逐題檢視量表題目內容後,綜合文 獻及臨床實務在急救情境中,歸納護理人員需具備批判性思考能力、緊急應變能 力、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與其他醫療團隊合作能力、與醫療團隊溝通能力等 5個指標向度;並將相關的題目做初步歸類、統整自擬形成初版「二年期護理人 員急救能力指標」量表問卷內容包含急救能力指標和個人背景因素兩部分,包括

(1)急救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有6題、「緊急應變能力」有5題、「急救相關

技術操作能力」有17題、「醫療團隊合作能力」有3題、「醫療團隊溝通能力」

有3題,合計34題;(2) 個人背景因素包括:性別、出生年月日、教育程度、

工作年資、是否曾參與高級心臟救命術訓練、是否有BLS證照、是否有ACLS 證照、最近一年曾參與急救次數等。

階段二:德菲法(Dephi Method)確定指標及題目內容

Dalkey (1969)提出德菲法專家群若達10人以上時,誤差可以降到最低信度

也會提高,所以本研究選取在教育領域中曾發表或進行量表建構有專研的學者及 教學醫院的急救加護單位對復甦急救有相當資深的臨床經驗專家共 11位,包括 二位資深主治醫師、一位護理副教授、二位護理督導、五位護理長及一位資深護 理組長作為德菲法的諮詢專家群(附錄一)。將本研究所建構之初始量表實施二次 結構性問卷調查,藉以收集、統計、分析並彙整所有專家學者之意見,直到學者 之共識達到至少80%以上之一致性為止,本階段包括二個步驟 :

步驟一:邀請11位臨床專家、學者針對初版「二年期護理人員急救能力指 標」量表進行意見溝通,取得專家學者們對確立指標重要性之共識,再依專家意 見進行量表內容修正,形成「二年期護理人員急救能力指標」量表問卷修正版。

步驟二:將修正版「二年期護理人員急救能力指標」量表問卷進行專家第 二回合內容效度檢定,再依專家意見進行量表內容修正,確定形成正式版「二年

期護理人員急救能力指標」量表問卷,包含急救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有4 題、「緊急應變能力」有5題、「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有13題、「醫療團隊合 作能力」有6題、「醫療團隊溝通能力」有4題,合計32題,另外經由專家建議 增加一題自評「可以勝任急救任務的分數」;個人背景因素內容包括:性別、出 生年月日、教育程度、工作年資、是否曾參與高級心臟救命術訓練、是否有BLS 證照、是否有ACLS證照、最近一年曾參與急救次數等。

階段三: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

步驟一:運用驗證性因素分析進行正式版「二年期護理人員急救能力指標」

量表信、效度檢測,並運用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建立急救能力指標量表。

步驟二:將二年期護理人員個人背景因素與急救能力指標、自評勝任急救 任務分數做相關性分析。研究設計架構如圖3-1,研究流程如圖3-2。

個人背景因素 性別

年齡 教育程度 護理工作年資 工作科別

高級心臟救命術訓練 基本救命術(BLS)證照 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證照 實際參與急救次數

急救能力指標 批判性思考能力 緊急應變能力

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 醫療團隊合作能力 醫療團隊溝通能力 整體急救能力

勝任急救任務分數

確定研究主題

文獻查證

建構初步評量指標

邀請11位臨床專家、學者進行 第一次德菲法(Dephi Method)確 認指標及題目之重要性

邀請11位臨床專家、學者進行第 二次德菲法(Dephi Method)確定

指標及題目內容並取得共識

驗證性因素分析 相關性分析 研究對象

問卷分析

資料分析整合

建立急救能力指標量表 階

段 一

階 段 二

階 段 三

量表內容修正

圖 3-2 研究流程圖

第二節 量表發展與修訂的過程

本研究之量表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量表的擬定、第二階 段專家內容效度檢測、第三階段問卷信效度檢定。

一、量表的擬定

本研究量表的建構過程是參考國內謝等(2014)用探索式因素分析建構出六

個因素為:呼吸道及循環之維持、急救評估及初步處置、團隊合作和異常處理、

病患與家屬之溝通協調、護理急救角色功能之展現以及異常心律之判讀及處置,

與國外相關文獻及相關研究之概念架構,並結合臨床經驗彚整後編寫本量表的初 稿,內容分為五個構面及其題數分配為:「批判性思考能力」6 題、「緊急應變 能力」5 題、「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17 題、「醫療團隊合作能力」3 題、「醫 療團隊溝通能力」3題,共34題。

二、專家內容效度檢測

研究者事先邀請11位德菲法專家並與專家群聯絡說明研究主題、研究過程 及進行兩回合德菲法專家效度檢定等事項,經過同意後寄出初步擬訂之專家問卷 量表,共同進行第一次專家內容修訂及專家意見整合。專家針對量表各題項之內 容之合適性(內容適用性)、代表性(重要內容)及明確性(文字清晰度)進行效度檢定,

採4分法:1分為「此項目應該完全修改或予以刪除」、2分為「此項目應做大 幅修改」、3 分為「此項目應保留,但須部份修改」、4分為「此項目應保留,

完全不需修改」,專家評分為3分以下的題目,則請專家提出修改建議,建議(1)

度題項,最後完成二年期護理人員急救能力指標量表。內容包括:「批判性思考 能力」4 題、「緊急應變能力」5 題、「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13 題、「醫療團 隊合作能力」6題、「醫療團隊溝通能力」4題,共32題,計分採李克特式量表

(Likert scale)以五分計分法,從「非常同意」5分至「非常不同意」1分,分數愈

高,代表此項能力程度愈高(附錄二)。

三、問卷信效度檢定

檢定方式依據內容效度指標(Content Validity Index, CVI) 評量,採4分法: 1 分為「此項目應該完全修改或予以刪除」;2 分為「此項目應做大幅修改」;3 分為「此項目應保留,但須部份修改」;4分為「此項目應保留,完全不需修改」。

CVI的計算方式為專家評分3分及4分的專家人數除以專家總人數,為各題項之

CVI,再將各題項 CVI 相加,除以總題數則為整份量表的 CVI 值, CVI 在0.8

以上表示量表具有良好內容效度(Polit & Beck, 2012)。本研究量表CVI值為 0.992,詳見表3-2-2 。

表3-2-1 第一次專家效度修正結果

原量表題目 專家修改意見 修改後題目 批

判 性 思 考 能 力

1.我能覺察急救前24小

時病人生命徵象變化代 表的意義

1.覺察:先感覺再發現 2. 察覺:先發現VS變

化再感覺有問題

1.我能察覺病人出現血 氧、呼吸、心跳、血壓異 常、意識不清或抽搐等變 化時,代表是可能會發生 急救的警訊

2.我能正確評估病人意識 狀況改變

1.此題屬技能建議修正 2.評估或測量在批判能

力向度中代表較不見意

義 3.我能正確評估並測量病

人有無呼吸及脈搏

評估或測量在批判能力

向度中代表較不見意義 4.我能清楚判斷檢驗異常

值及處理

修改措辭 2.我能正確判斷檢驗異常 值及處理方式

5.我能正確判別急救是否 有效之徵象

應屬醫師能力建議刪除 3.我能正確判讀異常的心 律並瞭解如何處置

6.於急救後,我能尋找出 急救之原因

1.恢復自發性循環

(ROSC)建議調整為「過

程中」,思考能力在復 甦急救時就會進行,考 慮發生原因

2.修改措辭 4.於急救過程中,我能與 醫師共同討論追查出急 救之可能原因

緊 急 應 變 能 力

1.當病人有狀況時,我會 主動尋求班內同仁協助

修改措辭 1.當病人有緊急狀況時,

我會主動尋求班內同仁 協助

2.臨床緊急狀況時我知道 該如何運用醫療資源,尋 求其他團隊之支援

兩題(2.3)是同樣問題只 是用不同方式問,建議

刪除一題 2.急救情形發生時,我知 道如何啟動急救小組的 支援

3.急救情形發生時,我知 道如何立即通知急救小 組

與上題重複是同樣問題 只是用不同方式問,建 議刪除一題

4.對我而言,急救時維持 並建立安全的急救環境 是容易的

修改措辭 4.急救情形發生時,我能 夠保持冷靜、不慌亂 5.急救情形發生時,我常

感到害怕、不知所措

與向度二測量之目的不 符(非針對”緊急應變能

力”) 反面敘述? Why?

3.當發現病人呼吸心跳停 止時,我會立即執行胸部 按壓

5.我能充分掌握急救的情 境與流程

急 救 相 關

1.發現病人沒了呼吸心 跳,我會毫不猶豫執行胸 部按壓

應該是歸在應變能力,

不是技術類

1.我能正確評估病人意識 狀況

2.我能正確測量病人有無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