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就建構出之「二年期護理人員急救能力 指標」量表問卷予以驗證,並將問卷調查所得之資料作做進一步的統計與分析。

本章節共分五節,包括第一節護理人員個人基本資料分佈之情形、第二節急救能 力量表之信效度檢驗、第三節急救能力量表現況分析、第四節二年期護理人員基 本資料與急救能力之相關情形、第五節效標關聯效度,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護理人員個人基本資料分佈之情形

本節主要利用描述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計算受訪護理人員在「個人 基本資料」(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護理工作年資、工作科別、參與高級 心臟救命術訓練經驗、擁有基本救命術(BLS)證照、擁有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 證照、過去一年實際參與復甦急救次數、勝任急救任務的自評分數)的個數

(Count)、百分比(Percentage)、平均數(Mean)與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

以瞭解護理人員在個人基本資料上的分布情形。

如表4-1-1所示,受訪對象的性別以「女性」為主(303人,94.7%),「男

性」較少(17人,5.3%)。教育程度以「大學」畢業最多(232人,72.5%),

其次為「護專」畢業(87人,27.2%),「研究所」畢業僅1人(0.3%)。工作 年資以介於「1年1個月-1年6個月」最多(138人,43.1%),其次依序為「3-6 個月」(100人,31.2%)、「小於3個月」(33人,10.3%)、「7個月-1年」(26 人,8.1%)、「1年7個月-2年」(23人,7.2%)。服務科別以「加護單位」最多

(84人,26.2%),其次依序為「腫內」(62人,19.4%)、「外科」(52人,16.2%)、

「內科」(47人,14.7%)、「兒科」(39人,12.2%)、「急診」(24人,7.5%)、「婦 產科」(12人,3.8%)。

高級心臟救命術的訓練經驗中,以「有經驗」居多(233人,72.8%),「無經 驗」較少(87人,27.2%)。BLS證照以「有證照」居多(255人,79.7%),「無 證照」較少(65人,20.3%)。ACLS證照以「有證照」居多(180人,56.2%),

「無證照」較少(140人,43.8%)。

受訪對象的年齡介於20歲至30歲之間,平均年齡22.67歲(標準差為1.44 歲);實際參與復甦急救的平均次數為1.57次(標準差為2.80次);自覺勝任急 救任務的平均分數為59.51分(標準差為16.20分)。

表4-1-1 個人基本資料之之描述性分析(N = 320)

個人基本資料 / 類別 人數 百分比(%) 平均數 標準差 性別

女性 303 94.7

男性 17 5.3 教育程度

護專 87 27.2

大學 232 72.5

研究所 1 0.3 工作年資

小於3個月 33 10.3

3-6個月 100 31.2

7個月-1年 26 8.1

1年1個月-1年6個月 138 43.1

1年7個月-2年 23 7.2

科別

內科 47 14.7

腫內 62 19.4

婦產科 12 3.8

兒科 39 12.2

外科 52 16.2

急診 24 7.5 加護單位 84 26.2 高級心臟救命術訓練

無 87 27.2

第二節 急救能力量表之信效度檢驗

本節旨在針對「急救能力」量表進行信效度檢驗,以驗證性因素分析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檢測因素結構與理論之相符程度,透過IBM

AMOS 22.0套裝軟體,採取最大概似法(Maximum likelihood, ML)估計法分析

結果,來確認測量模式的收斂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以衡量個別題目的品 質;另外採用SEM估計法來驗證構面間的區別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以 瞭解各潛在變項是否屬於不同的概念,避免構面的定義有過度重疊之現象

(Fornell & Larcker, 1981; 張,2011)。

最後則採用Cronbach’s α係數衡量各量表題目間的一致性以及穩定性,並

依據DeVellis(2003)的建議,當α值低於.60完全不接受;介於.60至.65之間

最好不要接受;介於.65至.70為最小接受值;介於.70至.80相當好;介於.80至.90 非常好作為評鑑依據。

一、模式適配度

在進行測量模式或結構模式的配適度判斷之前,首先要針對假設模型與搜 集的資料檢驗配適的差異大小,因為若假設模型與樣本資料的模型配適度不佳,

那研究模型所得到的結果就比較沒意義了(Humphreys, 2003)。本研究可透過 三種類型的配適度指標(包含絕對性、相對性、精簡性),作全面性的評估與比 較(李,2006)。

由於初始模式適配情形不夠良好,因此必須進行模式修正,除了將因素負 荷未達.50的題項刪除之外,再搭配Amos 22.0版所提供的修正指標MI

(Modification index)進行模式修正檢驗,原則為挑選MI值較大的題項進行題 目的刪除,因為MI值比較大的題目表示與其他題目有很高度的相關,可能概念 上會有重複之虞,因此可以考慮刪除之(張,2011)。

在急救能力量表中,刪除的題項依序為「第5題」、「第1題」、「第21 題」、「第22題」、「第26題」、「第27題」、「第10題」、「第32題」、

「第19題」、「第16題」、「第11題」、「第12題」、「第18題」、「第 8題」、「第20題」、「第28題」、「第17題」。卡方值從初始模式的1915.971

(df = 454)下降到271.960(df = 80),下降幅度為1644.011,且各項模式適配 指標皆有改善,因此以此模式為最終模式。

表4-2-1 急救能力量表修模前後之適配評鑑表

整體適配指標 評鑑標準 修模前 修模後

適配值 評鑑結果 適配值 評鑑結果 絕對適配指標

χ2 p > .05 1915.971*** - 271.960***

df -- 454 80

χ2/df ≦5 4.220 尚可 3.400 良好

GFI ≧.90 .656 不佳 .896 尚可

AGFI ≧.90 .600 不佳 .844 尚可

SRMR ≦.08 .093 尚可 .066 良好

RMSEA ≦.08 .100 尚可 .087 尚可

相對適配指標

NFI ≧.90 .721 不佳 .906 良好

NNFI ≧.90 .749 不佳 .910 良好

RFI ≧.90 .695 不佳 .877 尚可 IFI ≧.90 .772 不佳 .932 良好 CFI ≧.90 .770 不佳 .931 良好 簡效適配指標

PGFI ≧.50 .564 良好 .597 良好

PNFI ≧.50 .660 良好 .690 良好

PCFI ≧.50 .705 良好 .710 良好

*p < .05,**p < .01,***p < .001

extracted, AVE)要在0.5 以上。

「急救能力」量表之收斂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驗證可從表4-2-2 中得 知,所有觀察變項與對應的潛在變項之標準化因素負荷量〈λ〉介於.655 到.903 之間,僅第7 題低於標準,但仍達實務顯著性(practically significant).50(Hair, Black, Babin, and Anderson, 2009);個別觀察變項的信度(R2)介於.429 到.815 間,大部分符合潛在變項對個別觀察變項信度應大於.50 的要求(Bagozzi and Yi,

1988; Hair et al., 2009);潛在變項的建構信度介於.744 至.887,皆符合.70 以上

的要求(Hair et al., 2009);潛在變項的平均變異抽取量介於.493 至.723,僅緊 急應變能力的平均變異抽取量略低於.50,大致上潛在變項受到觀察變項的貢獻 較誤差的貢獻量來得多(Fornell & Larcker, 1981),綜合以上結果,此量表具有 良好的收歛效度。

表4-2-2 急救能力量表之參數估計及信效度摘要表

潛在變項 觀察變項 標準化因

素負荷量 t R2 CR AVE 批判性思考能

第2題 .729 14.042*** .532

第3題 .783 15.430*** .612 .812 .590

第4題 .791 15.657*** .626

緊急應變能力

第6題 .714 13.724*** .510

第7題 .655 12.290*** .429 .744 .493

第9題 .734 14.201*** .538

急救相關技術 操作能力

第13題 .769 15.373*** .592

第14題 .833 17.187*** .693 .833 .625

第15題 .768 15.348*** .590

醫療團隊合作 能力

第23題 .793 16.457*** .630

第24題 .903 19.963*** .815 .887 .723

第25題 .852 18.260*** .725

醫療溝通能力

第29題 .902 19.873*** .814

第30題 .868 18.741*** .754 .874 .699

第31題 .728 14.547*** .529

註:CR為建構信度;AVE為平均變異抽取量

*p < .05,**p < .01,***p < .001

三、區別效度

區別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的目的是為了瞭解各潛在變項是否屬於 不同的概念,而不同構面之間的相關性不應太高(如.85 以上),因為當構的相 關性太高時,則代表構面的定義可能過度重疊(張,2011)。

本研究採用學者 Anderson and Gerbing(1988)的建議,以構面間兩兩比較 方式來檢定量表之區別效度;首先設定兩個構面間之相關係數為1(限制模式), 其次自由估計兩個構面間之相關(標準模式),之後比較兩個模式的 WLS χ2差 值(△WLS χ2)。若標準模式有顯著較低的χ2值,則代表限制兩個構面相關為 1的限制模式有較差的適配,表示兩個構面具有區別效度,即兩個構面代表不同 的建構。由表 4-2-3 可知,「批判性思考能力」、「緊急應變能力」、「急救相關技 術操作能力」、「醫療團隊合作能力」與「醫療團隊溝通能力」各構面間之比較結 果,△χ2 介於 29.377 至 260.773之間,皆高於 3.84,表示各構面間均具有良 好的區別效果。

表4-2-3 急救能力量表之區別效度摘要表

構面比較模式 限制模式(φij=1) 標準模式(φij=free)

χ2 df χ2 df △χ2

批判性思考能力vs. 緊急應變能力 301.337*** 81 271.960*** 80 29.377***

批判性思考能力vs. 技術操作能力 447.156*** 81 271.960*** 80 175.196***

批判性思考能力vs. 醫療團隊合作能力 462.163*** 81 271.960*** 80 190.203***

批判性思考能力vs. 醫療團隊溝通能力 525.206*** 81 271.960*** 80 253.246***

緊急應變能力vs. 技術操作能力 316.682*** 81 271.960*** 80 44.722***

緊急應變能力vs. 醫療團隊合作能力 360.567*** 81 271.960*** 80 88.607***

四、信度分析

由表 4-2-4 可知,在急救能力量表中,「批判性思考能力」之α係數 為.808、「緊急應變能力」之 α 係數為.748、「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之 α 係 數為.830、「醫療團隊合作能力」之 α 係數為.880、「醫療團隊溝通能力」之 α 係 數為.866,皆達到信度良好之標準(DeVellis,2003)。而整體急救能力的 α 係 數為.920,表示急救能力量表有良好的信度表現,亦表示題目間具有良好的內部 一致性。

表4-2-4 急救能力量表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層面 題數 Cronbach’s α 係數

批判性思考能力 3 .808

緊急應變能力 3 .748

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 3 .830

醫療團隊合作能力 3 .880

醫療團隊溝通能力 3 .866

整體急救能力 15 .920

第三節 急救能力量表之現況分析

本節主要利用描述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計算研究對象在「急救能 力量表」(包括批判性思考能力、緊急應變能力、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醫療 團隊合作能力、醫療團隊溝通能力)各題項及層面之平均數(Mean)與標準差

(Standard Deviation),以瞭解護理人員在急救能力上的表現情形。

一、急救能力量表各層面之現況分析

如表4-3-1 所示,護理人員在急救能力量表的各層面表現中,以「醫療團

隊溝通能力」(M = 12.46, SD = 1.79)得分最高,其他依序為「急救相關技術操 作能力」(M = 12.13, SD = 1.98)、「醫療團隊合作能力」(M = 11.48, SD = 1.91)、

「緊急應變能力」(M = 11.07, SD = 1.97),而以「批判性思考能力」(M = 10.59,

SD = 1.80)得分最低。而「整體急救能力」平均為57.73,標準差為7.54。

表4-3-1 急救能力量表各層面之描述性分析 (N = 320)

層面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數 標準差 批判性思考能力 5.00 15.00 10.59 1.80 緊急應變能力 6.00 15.00 11.07 1.97 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 6.00 15.00 12.13 1.98 醫療團隊合作能力 6.00 15.00 11.48 1.91 醫療團隊溝通能力 7.00 15.00 12.46 1.79 整體急救能力 34.00 75.00 57.73 7.54 二、急救能力量表各題項之現況分析

如表4-3-2 所示,護理人員在急救能力量表的各題項表現中,以第29 題「在

急救執行給藥醫囑任務時,我會覆誦一次醫囑進行回覆確認(check back)」(M =

4.23, SD = 0.68)得分最高,其他依序為第30 題「我會專心聽醫療團隊的指示任

務,當不了解時能立即澄清疑問」(M = 4.22, SD = 0.65)、第13 題「我能正確使 用C 型環扣法扣緊袋瓣面罩(bag-valve-mask;BVM)給氧,完全罩住病人口鼻 不漏氣」(M = 4.09, SD = 0.72)、第15 題「我能正確測試氣管內管氣囊功能正常 無破損」(M = 4.07, SD = 0.80)、第31 題「我能正確且清楚傳達病人急救相關訊

息資料給醫療團隊」(M = 4.02, SD = 0.69)、第14 題「我能確實執行放置氣管內 管前,移除口腔異物或活動假牙」(M = 3.97, SD = 0.77)、第7 題「當發現病人 呼吸心跳停止時,我會立即執行胸部按壓」(M = 3.93, SD = 0.84)、第24 題「我 了解醫師在急救時的角色功能及任務」(M = 3.92, SD = 0.69)、第25 題「我了解 呼吸治療師在急救時的角色功能及任務」(M = 3.87, SD = 0.70)、第6 題「急救 情形發生時,我知道如何啟動急救小組的支援」(M = 3.85, SD = 0.79)、第2 題

「我能正確判斷檢驗異常值及處理方式」(M = 3.82, SD = 0.61)、第23 題「我了 解自己在急救時的角色功能及任務」(M = 3.70, SD = 0.74)、第4 題「於急救過 程中,我能與醫師共同討論追查出急救之可能原因」(M = 3.42, SD = 0.73)、第3 題「我能正確判讀異常的心律並瞭解如何處置」(M = 3.35, SD = 0.76),而以第9 題「我能充分掌握急救的情境與流程」(M = 3.29, SD = 0.78)得分最低。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