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章依據本研究之目的及研究結果,進行二年期護理人員急救能力指標建構 與驗證及急救能力差異的探討。本章節共分五節,包括第一節二年期護理人員個 人基本資料分佈情形之討論、第二節急救能力量表之信效度檢驗之討論、第三節 急救能力量表現況分析之討論、第四節二年期護理人員基本資料與急救能力之相 關性討論、第五節效標關聯效度討論,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二年期護理人員個人基本資料分佈情形之討論

本研究對象性別以女性(94.7%)為主,年齡介於20 歲至30 歲之間,平均

年齡22.67 歲(SD = 1.44歲),教育程度以大學畢業(72.5%)最多,護理工作

年資以介於1年1個月至1年6個月(43.1%)最多,其次為3至6 個月(31.2%)。 服務科別以內科病房109人(34.1%)最多,其次為加護單位84人(26.2%)。 本研究與陳、曾(2017) 應屆畢業護理師急救藥物知識與執行急救之壓力感 受相關性探討中研究對象為應屆畢業護理師工作 6 週,平均年齡 22.9歲,女性

佔 95.1%(156 位),全數皆具有護理學士學位相似;與曾、周(2016) 新進護理

人員的學習經驗研究對象均為女性,年齡介於 22-26 歲之間,臨床年資 5-11 個 月,工作單位性質以內科75 % 居多相似;與謝等(2014) 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接 受高級心臟救命術課程自評執行急救能力之研究結果以女性佔99.4% (175人),

年齡以26-30歲佔43.8%(77人),教育程度以大學91.4%(161人)相似;與蔡、

林、簡、賴(2014) 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護理能力三年追蹤評價研究對象平均年 齡 25.5 歲(SD:1.10),學歷以大學最多佔 37.5%相似;與陳等(2014) 護理人員 高級心臟救命術訓練成效自我評估之探討研究對象以女性(97.0%),學歷以大 學以上(74.8%)居多相似;與李、王(2013) 搶救一瞬間~談急救能力與經驗收 案的護理人員女性占 97.1%,年齡以 21~30 歲 (52.9%) 最多相似;與蔡、莊、

簡(2009)某醫學中心新進護理人員自評護理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收案之新 進護理人員,平均年齡為23.63歲,年資平均9.14個月,教育程度以二技最多佔

35.90 %相似;與Roh etal.(2013) 研究對象平均年齡為29.2歲(SD=5.69),女性

佔99.8%(501人),53%(266人)的護士具有學士學位相似;與Rajeswaran, Cox,

Moeng, & Tsima (2018)研究中70 %是女性,年齡在20至30歲之間佔60 %為 多相似。

研究對象在高級心臟救命術的訓練經驗中有經驗佔 72.8%(233 人),有

BLS 證照 79.7%(255 人),有 ACLS 證照 56.2%(180 人);過去一年實際

參與復甦急救的平均次數為1.57次、標準差2.80次;自覺勝任急救任務的平均

分數為59.51分、標準差16.20分。由以上結果顯示二年期護理人員依據自己單

位特性的需求取得相關證照(急護單位必須有 ACLS 證照,一般病房只需 BLS 證照),以利臨床應用,但也有人是擁有多張證照;或是曾參加高級心臟救命術 訓練但證照過期未再接受訓練取得證照。本研究與陳、曾(2017) 應屆畢業護理 師急救藥物知識與執行急救之壓力感受相關性探討研究結果54.9%(90人)曾經 接受過高級心臟救命術(ACLS)課程,17.1%(28 人)曾經接受 2-3 小時急救 相關課程訓練相似;與謝等(2014) 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接受高級心臟救命術課 程自評執行急救能力研究中研究對象參與ACLS急救相關課程100.0% (176人),

獲得ACLS認證90.9%(160人),參與急救頻率每年1-2次佔25.6%(45人),

自評執行急救能力整體平均分數為 4.13 分(SD=0.46)相似;與陳等(2014) 護 理人員高級心臟救命術訓練成效自我評估之探討半年內工作期間曾參與急救次 數以 1-2 次者(30.0%)居多相似;與李、王(2013) 搶救一瞬間~談急救能力與 經驗調查結果有ACLS證照佔66.3%,BLS證照 46.9%,過去一年內有參與急救

(包含演練)經驗的比例,有 84.9% 的護理人員有實際參與的相關經驗,以 1~3

次(53.2%)的占最多相似;與Roh etal.(2013) 研究中33%(177人)曾接受模擬 復甦訓練,47%(238人)在過去一年參與過心臟驟停病人的復甦工作相似。與

Rajeswaran etal.(2018)研究中有 48 %受試者曾接受心肺復甦術或 BLS 培訓相

似。

第二節 急救能力量表之信效度檢驗之討論 一、研究工具之修訂

本研究以德菲法專家及學者共同檢視量表的研究概念,共同修定量表內容。

為了審視工具的合適性(內容適用性)、代表性(重要內容)及明確性(文字清晰度),

研究者利用兩次專家修訂,來測量量表的構面是否適當。在第一次專家效度檢定,

專家評定分數並提出建議量表內容修訂,刪除不合適的題目或合併,部份題目則 依專家意見修改措辭。經修訂後進入第二次專家效度檢定,急救能力量表整體內 容效度達.992,表示急救能力量表有良好的專家效度度表現。

二、量表之信效度分析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建構二年期護理人員急救能力量表,並檢測量表的信度 (reliability)、效度(validity),驗證量表在臨床及研究的適用性,以建構二年期護 理人員急救能力評估工具。

驗證性因素分析共包括五個構面,共15題;分別為「批判性思考能力」、「緊 急應變能力」、「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醫療團隊合作能力」、「醫療團隊溝通 能力」,各構面的建構信度為.812,.744,.833,.887,.874。整體量表的Cronbach’

s α係數為0.920,各構面α係數為.808,.748,.830,.880,.866;達到信度良好 之標準(DeVellis,2003),表示急救能力量表有良好的信度表現,亦表示題目間 具有良好的內部一致性。

收斂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所有觀察變項與對應的潛在變項之標準化因 素負荷量〈λ〉介於.655 到.903之間,僅第7 題低於標準,但仍達實務顯著性.50;

潛在變項的平均變異抽取量介於.493 至.723,僅緊急應變能力的平均變異抽取量 略低於.50,綜合以上結果此量表具有良好的收歛效度。

第三節 急救能力量表現況分析之討論 一、急救能力量表各層面之現況分析

二年期護理人員在急救能力量表的各層面表現中,以「醫療團隊溝通能力」

得分最高,其他依序為「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醫療團隊合作能力」、「緊急 應變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得分最低,而「整體急救能力」達71.22 %。

由以上結果顯示,二年期護理人員因為臨床照護經驗不足與急救流程不熟悉,

亦無法將學校所學與臨床經驗做連結,因此在批判性思考能力及緊急應變能力表 現較差。此結果與李、王(2013)研究指出有 8.3% 的人對於急救的掌握度感到慌 亂無措,需要等待告知如何協助,有18.2% 表示很少有急救經驗,不熟悉流程,

有 51.5%在有人指示下尚能勝任急救作業分工,結果相似;本研究與謝等(2014)

研究自評執行急救能力整體平均分數為4.13分(SD=0.46)達82.6%,各向度得 分由高至低依序為呼吸道及循環之維持、急救評估及初步處置、團隊合作和異常 處理、病患與家屬之溝通協調、護理急救角色功能之展現以及異常心律之判讀及 處置結果不同,原因可能為研究受試者的基本背景不同,本研究受試者為二年期 護理人員,年資較淺經驗有限,整體急救能力呈現較低分;而謝等(2014)的研究 對象為參與高級心臟救命術後一年內之護理人員,年資五年以上達59.1%、臨床 護理進階層級N2以上達68.2%,臨床護理經驗豐富,因而有所差異。

二、急救能力量表各題項之現況分析

二年期護理人員在急救能力量表的「批判性思考能力」、「緊急應變能力」、

「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醫療團隊合作能力」與「醫療團隊溝通能力」等構 面的題項表現分析如下:

(二) 緊急應變能力構面:

「當發現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時,我會立即執行胸部按壓」與「急救情形發 生時,我知道如何啟動急救小組的支援」得分較高、而以「我能充分掌握 急救的情境與流程」得分最低,此方面的能力需要靠經驗的累積而增加,

本研究的受試者實際參與急救次數平均為1.57次,標準差為2.80佔5.23%,

與李、王(2013)研究結果有急救經驗佔18.2%不熟悉急救流程、有8.3% 的 人對於急救的掌握度感到慌亂無措,需要等待告知如何協助相似;與陳、

歐、廖、曾(2012)研究指出二年期護理人員對於急救應變能力較無自信

相似;與Roh etal.(2013) 研究中「保持平靜並且關注所需任務」(M = 3.30,

SD = 0.80)之能力最低相似。

(三) 急救相關技術操作能力構面:

「我能正確使用C 型環扣法扣緊袋瓣面罩(bag-valve-mask;BVM)給氧,

完全罩住病人口鼻不漏氣」及「我能正確測試氣管內管氣囊功能正常無破損」

得分較高、「我能確實執行放置氣管內管前,移除口腔異物或活動假牙」稍 低,可能因二年期護理人員到職後均須參加 BLS 訓練課程及各單位安排相 關在職教育與每年必須急救演練有關,另外也跟本身實際參與急救次數有相 關;此結果與謝等(2014)研究結果護理人員自評急救能力以呼吸道及循環之 維持(正確執行抽痰、準備插管用物、接上監視器、確認氣管內管位置正確 固定、正確執行通氣技術)4.56分(SD=0.51)得分較高相似;但與Rajeswaran

etal.(2018)研究Botswana醫院中154名註冊護士中有48.2%人在知識前測顯

示不知道正確的使用袋瓣面罩給氧、壓胸速率以及BLS步驟等,可能因研 究背景為南非,在資源有限之狀況下而有所不同。

(四) 「醫療團隊合作能力」構面:

「我了解醫師在急救時的角色功能及任務」及「我了解呼吸治療師在急救時 的角色功能及任務」得分比「我了解自己在急救時的角色功能及任務」還要 高,顯示二年期護理人員在面臨急救情境時,對於自己的角色定位仍然不清 楚,不知道該做什麼事,呈現茫然的狀態,此狀況對於團隊合作的任務影響

甚大;此結果與李、王(2013)研究有 33.0% 的人認為團隊合作不熟練最讓 人感到害怕、最想增加急救相關課程「團隊間合作演練」佔49.3%相似。

(五) 醫療團隊溝通能力構面:

「在急救執行給藥醫囑任務時,我會覆誦一次醫囑進行回覆確認(check

back)」得分最高,其次為「我會專心聽醫療團隊的指示任務,當不了解時

能立即澄清疑問」、「我能正確且清楚傳達病人急救相關訊息資料給醫療團 隊」,可能因在臨床工作中臨床教師們不斷地教育並提醒,二年期護理人員 也實際觀察到在急救情境中給藥時必須覆誦確認,護理長及臨床教師也一 再教導有疑問時需立即提出澄清,所以這兩項能力得分較高。研究也指出 有效的溝通、護理專業行為、給藥等是新進護理師必要的技能,如果無法 進行有效溝通,團隊將無法順利運作(Brown & Crookes, 2016)。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