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影響嬰幼兒口語互動之相關因素

三、 社經背景與經驗

目前依照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在『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及訓 練辦法』中第三條也針對托育人員資格有明確的規定,除應具備教保人員、助理教 保人員資格者可聘任為托育人員,另一類則是依該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第三款方式 進用者,在此是指應年滿二十歲並具備下列資格之一:(一)取得保母人員單一級技 術士證。(二)高級中等以上學校嬰幼兒保育、家政、護理相關學程、科、系、所畢 業。(三)修畢保母專業訓練課程,並領有結業證書。取得居家式保母資格者,但佔 比不得超過三分之一。(全國法規資料庫,民105年09月11日)。目前有這兩種不 同專業養成背景的托育人員在托嬰中心現場服務。歐淑儀與段慧瑩(2012)採用問卷

32

調查法,針對臺北市、新北市社區保母系統545名在職保母進行研究,了解居家式 保母之嬰幼兒健康照護知能。研究結果發現不同教育程度的保母,在嬰幼兒健康照 護知能有顯著的差異,經Scheffé法事後比較發現,「高中職」、「大專院校」顯著 高於「國中及國中以下」。這也顯示了,學歷高低是會影響照顧者的照顧知能,亦 可能間接影響照顧品質。吳蘭若(2011)以臺北市托嬰中心的家長為研究對象,採用 訪談法進行研究,結果顯示家長認為照顧者缺乏照顧嬰幼兒的經驗,易導致情緒壓 力大,而對孩子出現情緒化、斥責罵孩子的情形,會影響照顧的品質。

盧欽銘、蘇建文、陳淑美、鍾志從與張景媛(1992)以1680名2至30個月大的嬰幼 兒,分成14個年齡組,每組120人男女生各半進行研究。依嬰幼兒受試之年齡、家庭 所屬區域、出生序、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職業及照顧方式進行分析。研究顯示,父 母親教育程度、職業別及家庭型態,對嬰幼兒發展有直接之影響。Cazden(1968)研 究顯示,家庭社經地位低的幼兒學習語言較慢,發音較生硬,使用的語彙少、語句 短。而這可能是這樣的家庭缺少教育機會或生活刺激少所致。社經地位高及父母親 教育程度高的家庭,可以提供比較好的語言模範及刺激,給與孩子較多的鼓勵學習 語言的機會。親子互動的頻率、有無兄弟姐妹及友伴等環境因素,也是影響語言學 習的因素(黃志成,1995)。早期研究顯示,母親與幼兒對話的量,因人而異,中產 階級與社經地位較低的媽媽相比,中產階級的媽媽與幼兒進行口語對話的量較多。

如母親經常與嬰幼兒對話,對於孩子日後的語言發展是否會較早開口說話或在語言 表達上較流暢都還不確定,但早期的語言互換,對於幼兒的社交技巧及親子間建立 情感是有幫助的(引自胡月娟,1995)。

四、其他影響因素

0-3歲是嬰幼兒發展最快的階段,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有足夠的活動空間供嬰幼兒 探索學習及滿足基本生理需求,托嬰中心在立案過程中有關空間及設備的相關規 定,無非是希望規劃足夠的活動空間及適合嬰幼兒休息、睡眠的場域,空間上做區 隔以滿足不同年齡層嬰幼兒的需求,經過完善的規畫,打造動線順暢的照顧環境,

除了兼顧舒適與安全外,更方便托育人員照顧嬰幼兒,隨時可以掌握嬰幼兒的動

態,亦可防範意外事件的發生。Bredekamp與Copple也特別強調良好的托育環境,應 規劃有的完善的設備、良好的動線,可方便托育人員照顧嬰幼兒,就可減少照顧上 的困難,亦可以增加托育人員與嬰幼兒互動的機會(引自洪毓瑛,2000)。張百穗與 林海清(2013)以文獻探討及德懷術為主要研究方法,進行托育品質指標的建構,擬 出初步的『托嬰中心服務品質指標』,將托嬰中心服務品質歸納為:策略規劃、領 導與行政管理、職工權責、教保與品質、健康與安全、環境與設施、園家關係等七 個層面。其中,有關環境與設施的部份涵蓋托嬰中心嬰幼兒活動空間充足及教保設 備、設施需多元,並應符合不同年齡之發展。

透由以上研究及學者們的論述顯示,照顧者的敏銳度、積極度、自主性及對工 作的熱忱,對於與嬰幼兒進行口語互動的時間點及頻率都有影響。而照顧者與嬰幼 兒互動過程中,照顧者解讀嬰幼兒的需求及回應方式,都會影響嬰幼兒與照顧者互 動關係,亦會對嬰幼兒語言學習造成影響。照顧者的社經背景、實務經驗、照顧專 業知能與技巧不足,因而無法提供孩子較多的語言刺激及互動。照顧者年齡較大體 力無法負荷或因為過於忙碌,也會減少與嬰幼兒互動及對話的頻率。而照顧者與嬰 幼兒互動的時間長短、照顧的模式、師生人數比及團體大小…等因素,都會影響托 育人員與嬰幼兒口語互動的機會和互動的品質。

34

第四節 適切的照顧方式

依照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公佈的托嬰中心托育管理實施原則中指出,托嬰 中心設置方式需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置標 準」、「私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立許可及管理辦法」等相關法令規定辦理,其中 明確訂定托嬰中心機構內相關人員的資格條件及規範、托嬰中心督導機制及評鑑辦 法等(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民105年09月11日)。以上相關法規讓托嬰中心設立 前有一個參考依據,設立後也能依法執行,並配合托嬰中心的相關業務及規定,共 同為嬰幼兒打造一個合法又適合嬰幼兒活動的托育環境。以下針對訪視輔導與評鑑 中與口語互動有關的指標分別說明如下:

壹、訪視輔導與評鑑

台灣目前訪視輔導與評鑑是依據『私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設立許可及管理辦 法』第十九條,規定主管機關為瞭解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之狀況,得隨時通知其提 出業務及財務報告,並得派員查核;托育機構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臺北市政府 社會局,民105年09月11日)。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也在『托嬰中心托育管理 實施原則』明確訂定督導管理原則之相關規定及標準(新北市政府社會局,民105 年09月11日)。國際嬰幼兒教育協會(NAEYC)也強調要維持良好的托育政策其 中相當重要考量在於,須提供完整的教育培訓制度培養合格師資,鼓勵及安排在職 進修學習新知識和技巧外,機構內也應安排督導機制鼓勵同事間分享交流,必要時 要延請專家學者輔導協助(引自洪毓瑛,2000)。可見,要維持良好托育品質需要多 管齊下,除了托嬰中心內部的管理與督導外,還是需要外部資源的介入,共同為嬰 幼兒的托育品質把關。以下分為訪視輔導及評鑑分別做說明。

有關托嬰中心的訪視輔導的實施內容是由各地方政府依照前述法規之規定,應 對轄內托嬰中心辦理聯合稽查、訪視輔導、專業人員職前及在職研習訓練、年度評 鑑、獎勵表揚及其他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相關法令規定之事項。且由各地 方政府定期公告托嬰中心訪視輔導、聯合稽查及評鑑結果。且托嬰中心應配合地方

政府之督導管理,並提供相關資料,不得規避、妨礙或拒絕。(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民105年09月11日)。

訪視輔導辦理方式是由各地方政府自行辦理或委託績優之法人團體、法人機構、

設有嬰幼兒保育相關科系所之學校等單位辦理。目前臺北市政府社會局將訪視輔導工 作,自98年7月起委託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辦理托嬰中心訪視輔導業務,需透過 專任訪視輔導員按季至托嬰中心現場訪視輔導(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民105年09月 11日)。以臺北市訪視輔導為例,說明目前訪視輔導在托嬰中心現場執行狀況,由訪 視單位提供環境設施設備檢核自評表,由托嬰中心每月進行自評。再由訪視單位進行 複評,並即時針對環境設施設備(51項指標)及教保專業照護行為(134項指標)上提供 改善建議,於下次訪視確認改善已否。下表2-4-2為台北市政府托嬰中心訪視輔導有 關『教保專業照護行為』之檢核項目。在社會互動、照顧行為與餵食過程的指標內容 有關照顧者與嬰幼兒口語互動、非口語互動及互動氛圍的相關的項目共有14 項。其 中強調照顧者的敏銳度,且應促進嬰幼兒積極正向的社會互動,及透過與嬰幼兒對話 促進語言發展。其中,包含餵食及換尿布過程中,都應以溫暖親切的態度給予回應,

並與嬰幼兒進行口語上的互動。

表2-4-1:訪視輔導教保專業與照護行為項目表

項目 內 容

社會互動

41 每位嬰幼兒能有機會與其他嬰幼兒進行互動。

42 每位嬰幼兒能有機會與照顧者進行互動。

43 照顧者能對嬰幼兒的哭聲、肢體語言或所發出的聲音給予回應。

44 照顧者經常融入與嬰幼兒積極正向的互動中。

45 照顧者能藉由指物命名、動作或發生的事件來促進嬰幼兒的語言 發展。

46 照顧者能藉由協助嬰幼兒對其他嬰幼兒的注意、一起玩、和溫柔觸 摸另一位嬰幼兒的方式來促進彼此間積極正向的社會互動。

47 照顧者能對嬰幼兒的情緒和反應做敏銳的回應。

48 照顧者能藉由活動和對話來促進嬰幼兒的語言發展。

49 照顧者能藉由對嬰幼兒彼此間互動和合作的協助來促進其社會發 展。

接續下一頁

36

項目 內 容

社會互動 50 照顧者能使用正確的行為引導技巧,如:注意力轉移和正增強的施 予 。

照顧行為

72 照顧者能以輕搖、撫拍或摟抱的方式協助每位嬰幼兒入睡。

73 當嬰幼兒睡醒並且調適妥當的時候,照顧者能適時的將其抱出小床 以便活動遊戲。

餵食過程

107 當嬰幼兒有被餵食的需求時,照顧者能溫暖親切的回應並在照護過 程中進行口語上的互動。

108 照顧者以奶瓶餵奶時能將嬰幼兒摟抱在懷中。

資料來源:摘錄自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民105年09月11日)。臺北市托嬰中心訪視 輔導業務。

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也在『托嬰中心托育管理實施原則』中訂定了評鑑方 式,其中,說明可依各縣市托嬰中心數量及規模等實際情形自行成立評鑑計小組,

並辦理自評及評鑑小組初、複評等評鑑作業。評鑑相關規定也載明在98年12月31 日前針對各縣市轄內所有托嬰中心應至少辦理1次評鑑,爾後每3年辦理1次,各 地方政府需視轄內整體托育機構評鑑之規劃調整其間隔期間。以下參考臺北市105 年至107年度托嬰中心評鑑指標項目中包含行政管理、托育活動及衛生保健有三個 面向(臺北市政府托育資訊服務網,民105年09月11日)。針對臺北市托嬰中心評 鑑指標三大項中的托育活動,有關托育人員與嬰幼兒『關係建立及互動』的指標 中,涵蓋有安全依附與情緒照顧;溝通與互動;團隊專業與協助;其他照顧情境的 互動狀況,都強調托育人員與嬰幼兒的口語互動、非口語互動及照顧過程中營造的 互動氛圍…等,都明確列出評估的標準(如表2-4-2),強調在照顧過程中與嬰幼兒 關係的建立,隨時回應嬰幼兒的需求,並以柔和緩慢的速度,簡單且明確的語言與 字彙與嬰幼兒溝通,透過不同情境與嬰幼兒有語言上的互動,促進嬰幼兒語言發 展。由此可見,托育人員與嬰幼兒的口語互動、非口語互動及營造溫馨愉悅的互動 氛圍,托育人員間的合作默契,對於與嬰幼兒建立良好依附關係、嬰幼兒情緒的照 顧,及促進嬰幼兒語言發展上是有幫助的。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