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討論及 結論 第一節討論
第二節 結論
本研究主要探討精神科護理人員之基本屬性與自殺行為的態度、自殺處置實
務能力間的相關性,以結構式問卷為研究工具收集資料分析結果歸納如下:
1. 精神衛生護理人員對自殺行為的態度傾向於正向態度,對自殺行為無道德與 罪惡的態度批評與譴責,同意自殺是發出"求救訊號、衝動的行為、獲救者需進 行治療,以了解其自殺的內心動機、自殺當時已不具理性、多數人一生中,至少 有一次或多次的自殺念頭、而且每個人都有可能會自殺。不同意自殺行為是個人 死的權利、且不同意自殺是一種不能被原諒、道德上的罪過及作態的行為,雖然 認為自殺企圖者,很難阻止自殺行為的發生,但仍要制止自殺行為,顯示護理人 員仍有熱忱要幫助自殺者專業職責與任務。
2. 精神衛生護理人員對自殺處置護理實務能力五大工作範籌28個題項中,多 數的護理人員自評未達充分熟練,其中以協助增強個案因應能力方法的項目最為 不熟練,7題中就有4題,高於60%的護理人員表示不熟練,工作範疇如「評估 自殺危險程度」-如早期偵測病人自殺/自傷前兆「協助病人因應技能」--評估及 運用社會資源,建立因應技巧、學習自我控制及社會資源的應用。「自殺理論與 知能」在自殺意外事件改善方案、自殺歷程相關概念與評估病人的社會支持網路 是最為低分,顯示多數護理人員自覺在自殺處置實務能力熟練程度顯示不足缺乏 自信是值得注意的。
3. 精神衛生護理人員對自殺處置護理能力成長需求的五大範疇中以協助增強 病人因應能力最為需求,7項題目中就有3題有70%的護理人員有此需求,平均 分數最高分的前五項依序為:偵測病人自殺/自傷前兆、熟知自殺歷程的相關概 念、評估自殺病人之社會支持網路、協助病人建立新的因應技巧之能力、協助病 人建立因應自殺/自傷衝動之能力。
4.
護理人員進階、照護自殺個案經驗,自殺處置訓練時間變項,以及自殺行為 態度等變項為有效解釋27.2%自殺處置工作實務能力熟練程度之變異量,而以護理進階、自殺處置訓練時間具有統計上顯著的影響力。
第六章
研究限制與建議 第一節研究限制本研究受到時間及經費限制,僅抽取南區及北區之地區精神科專科教學醫院 各一家之護理人員為樣本,雖無法代表台灣所有的精神科醫院對自殺行為態度及 實務能力的狀況,但亦可為台灣地區精神衛生臨床護理人員自殺行為態度與實務 能力成長需求之推論性參考。
本研究所採用的問卷為翻譯問卷,且採用橫斷性資料收集方式僅能發現受訪
者的表面態度,由資料分析雖能歸納出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對自殺處置實務能力熟 練程度的普遍於未達熟練及偏高的成長需求,未能深入了解其形成的原因及歷 程,故未來研究可選取新進之精神衛生護理人員進行深入訪談並長期追蹤其自殺 行為態度之變化與自殺處置實務能力之熟練度探討,進一步探究自殺行為態度及 在自殺處置實務能力的結合,以提供給臨床護理人員成長需求的滿足。
第二節
研究建議本研究依據文獻查證及研究結果依照護理行政及護理教育及護理研究等方向
提出建議:
一、護理行政
隨 著 日 益 增 加 的 自 殺,精 神 科 護 理 人 員 勢 必 會 面 對 更 多 的 企 圖 自 殺 病 人;而 在 精神科護理人員的意外事件壓力反應情緒困擾居首位是照 顧 自殺病 人。因 此 ; 必 須 先 協 助 護 理 人 員 提 生 自 殺 處 置 實 務 能 力 以 為 照 顧 此 類 的 病 人 的 準 備 , 以 減 輕 護 理 人 人 的 心 理 壓 力 及 提 升 護 理 品 質 。
二、護理教育
1.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人員在照顧自殺病人的處置實務能力有高專業性之成長 需求,因此依據本研究的結果針對護理人員在實務能力較為不熟練技能,顯
示較薄弱的項目即為迫切性的需求,應首列入作為在職教育之參考。
2. 本研究顯示在受訓時間5小時以上自殺行為態度及處置實務能力才有顯著差 異,故建議每年應定期舉辦自殺處置實務能力之相關在職教育,且至少至少 要5小時以上的訓練,才提升護理人員的實務能力及信心,因而改變護理人 員對自殺行為的態度。
3. 本研究顯示在護理進階層級及照護自殺案例的經驗在自殺行為態度及處置實 務能力有顯著差異,平均分數有明顯的提升,因此建議醫療機構應該鼓勵護 理人員多參與護理學會舉辦的各項實務能力的檢定,並參加自殺處置的相關 訓練。
三、護理研究
由於本研究只做精神科領域護理基楚護理實務能力的研究,而國內目前也無
護理進階的相關量表,因此;未來可以發展相關的測量工具以近一步探討如何協 助護理人員檢視自己的能力。
雖然本研究結果顯示自殺行為態度與自殺處置實務能力無顯著相關,但此類
的相關研究闕如,故未來可以將樣本群擴及所有精神科衛生護理人員,以充分了 解不同背景資料的狀態與自殺態度及處置實務能力之相關與影響情形。
本 研 究結 果顯 示有 的精 神衛 生 護理 人員 曾 有自 殺想 法(31.0%) 與 行 動 (9.3%),如能針對這些護理人員進行深入了解,也許可以更了解自殺行為或意念 者的內心動機及能協助她們對生活及工作壓力的調適有助益。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雅玄(1996).國中師生自殺看法、自殺徵兆敏感度、自殺防治教育態度之差異 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
尹裕君、陳都美、魏屏華、許凰珠、馮延芬(1993).對護理人員培訓輪調計畫實 施成效之探討.榮總護理,10,70-78。
白玉珠、徐南麗、汪蘋(1999).醫學中心護理人員護理能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 究.護理研究,7(2),209-220。
李明濱(2004).自殺防治與醫學教育.醫學教育,8(4),1-2。
李明濱、 廖 士 程(2006).自殺原因與自殺防治策略.台灣精神醫學,10(3),
367-375。
李明濱(2004).自殺防治.台灣精神醫學,18(3),153-154。
李望瑋(2004).生死教育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殺認知影響之探討.未發表的
碩士論文,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朱秀琴(2006).專業主義與哀悼-精神科醫師遭遇自殺身亡病患的社會與心
理影響之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戎瑾如、蕭淑貞、黃瑞媛、劉于新、謝淑貞、陳碧霞、蘇淑芳、康云瑄、周桂如 (2006).精神衛生護理人員對精神衛生護理師實務能利甄審機制之意見初 探.精神衛生護理雜誌,1(1),28-32。
沈孟樺(2000).精神衛生護理人員照護自殺傾向病患經驗之研究.未發表的碩
士論文,台北:國立臺灣大學護理系研究所。
吳金水(1990).自殺傾向的探討與自殺傾向試用量表的編制經過.初等教育學 報,3,343-441。
呂素珍(2002).急診護理人員對自殺行為態度與其護理困難.未發表的碩士論 文,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研究所。
周青波(2005).精神科護理人員人格堅毅性與自覺職業危害相關性研究.台中:
中山醫學大學。
林麗英 (1988).護理人員的護理技能、溝通技巧與行政能力之探討.榮總護理,
5(3),283-8。
林佩芬 (2007).研究工具的信效度,於鐘津琳總校閱,護理實務研究與應用(pp:
253-269).台北:高立。
胡百敏 (1996)、急診醫師對自殺病人的態度及處置—以醫院為例.高雄醫學大學 行為科學研究所。
胡維恆 (1989) .綜說憂鬱症、精神分裂病與自殺.中華精神醫學,3(4),197-201。 胡幼慧 (1988).台灣地區婚姻別自殺死亡率型態趨勢分析.中華民國心理衛生 學刊,4(1),43-56。
唐淑慧 (2006).高職學校導師對校園自殺防治的知識、態度及信心之研究─以彰
化地區為例.嘉義:南華大學。
孫凡軻、曹麗英、黃惠滿、林秀玲、郭雅玲、李昱 (2007).自殺病人接受精神 醫療照護住院經驗.長庚護理,18(2),156-167。
酒小蕙、林麗華(1995).住院病患自殺意外事件之評估與護理處置.榮總護理,
12(2),184-193 。
凌建玲(2001).護理『專業能力進階制度』對護理人員之影響.未發表的碩士
論文,台中:國立中山大學研究所。
郭曉菁 (2005).公共衛生護理人員專業能力之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台中:
中國醫藥大學。
陳妙絹、陳杏佳、熊秉荃 (1996).某精神科急性病房住院病患自殺行為與處理 狀況之探討.護理研究,4(2),127-135。
陳柏予、游舒涵、黃鈞蔚、陳映燁、陳喬琪、李明濱 (2005).從生理、心理與 社會層面檢視自殺行為的理論.北市醫學雜誌,2(8),1-10。
陳麗玲 (1996).臺北市縣青年前期學生自殺態度、原因及防治教育之調查研究.
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陳玉婷 (1999).自殺行為的探討與自殺防治的護理諮商工作.長庚護理10(2),
29-35。
陳若齡 (2004).自殺事件的媒體再現──以 2004 年四報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 學。
邱皓政 (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冠龍 (2008).精神衛生護理師核心護理工作表現與組織基利之關係探討.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許樹珍 (1989).護理人員面對自殺病人的情緒反應及因應措施.護理雜誌,
36(4),95-100。
許文耀、王德賢、陳喬琪、陳明輝 (2006).影響自殺企圖者的自殺危險性發生 路徑之檢驗.中華心理學刊,48(1),1-12。
張春興 (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家銘 (2004).基層醫師對自殺防治的經驗、知識、信心與態度.台中:中山 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
黃欣妏 (2005).資深諮商師處理個案自殺行為之經驗探討,未發表的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
黃隆正、李明濱 (2003).憂鬱症與自殺.台灣醫學,7(6),929-934。
黃娟娟、黃初雪、蔡秀滿 (2005).某精神科急性病房住院病患自殺行為與臨床 處置之初探.醫院38:6 14-26。
黃瑞媛、周照芳、戎瑾如、陳美碧、楊政議、蕭淑貞 (2006).建構精神衛生護 理師暴力處置臨床實務能力培訓.精神衛生護理雜誌,1(1),28-32。
單延愷 (1995).青少年自殺行為危險因子與危險警訊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桃園:中原大學心理學研究所
曾雯琦 (2006).從關懷理論重建自殺照護.護理雜誌,53(6),14-18。
蔣欣欣、徐畢卿 (2006).身心安頓的倫理技術.護理雜誌,53(6),20-23。
蔣秀容 (2003〉‧轉換受苦經驗:成年自殺企圖者之歷程分析‧台南:國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