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於社區中建立所有健康及照護問題及其潛在需求趨勢 之初探,在傳統社區保健內容精緻化之餘,再加上引進先進國家日本於 2006 年厚生省所發展之『日本介護預防篩檢表(checklist)』為範本,透過生 活功能與參與等問題進行調查,套用一個新三段五級框架之健康概念模 型,將長期照護納入結合現有之公共衛生框架內,成為社區保健業務之一 部分,以提供我國長期照護研究基礎及政策參考發展方向,茲將針對研究 結果進一步討論如下:

第一節

社區健康、照護問題及其潛在需求檢視表初探建構

我們嘗試將醫療與公共衛生結合在一塊,因為每個健康問題本身是醫療 問題,而其背後隱藏的是公共衛生的問題,未來會不會影響其機能之衝擊 或剝奪,這便是長期照護的問題。研究目的嘗試建置一個新三段五級概念 模型,將其健康問題未來能與其整合於一個社區平台上,初探社區居民一 般化健康及照護問題、需求檢視建構過程,為去瞭解社區居民健康狀況,

有可能有其生病但卻未就醫,抑或是沒有持續追蹤其病況。有無得到其完 整照護,其自身可能存在急性及慢性照護問題。為探測此地區的人所有健 康及照護問題,包括:醫療的需求、保健的問題、公共衛生的問題、外展 性的服務…等,當然也包含長期照護的需求,各方面都需要一起出來,所 以須將健康及照護問題成列出來,所以才會有一個這麼龐大的量表建構,

若能掌握其過去人類歷史上建構起來之重要代表性指標,再加上引進先進 國家日本於 2006 年厚生省所發展之『日本介護預防篩檢表(checklist)』25

題問項找出潛藏之長照需求,其他的問題便更容易其掌握之。

(一)基本社會人口學特性十四個變項中,年 齡 和 吸 菸 史 著 實 為 重 要 因 子,先進國家日本、北歐、南歐及美國之所有導致死亡因子都將年齡都 排序為第一順位。此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由少年時期就開始吸 菸 (有百分之 70 的吸菸者如此),且持續 20 年或更長的時間者,該群人相 較於不吸菸者早 20 到 25 年死亡(Brant,1984 ; WHO,2003)。

(二)健康功能背景十五個變項中,1.   監 測 生 命 徵(Vital  sign)的 變 化 是 照 顧 中 最 基 本 也 非 常 重 要 的 一 環 , 可以說是評估任何一個人基 本健康狀況,最直接、最簡單也最快速的方法,包含個人的血壓、脈搏、體 溫、呼吸,掌握正確生命徵數值是必要,可正確協助判斷其個人健康狀況及 其臨床警訊,避免可能發生之惡化及傷害(Rose  Louise,2010)。2.   對 生命而言,維持組織細胞穩定合宜的氧合狀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現今 臨床發展出一種血 氧 飽 和 度 的 監 測(Pulse  OximetrySPO2),是 一 種 普 遍 被 接 受 可 以 反 映 呼 吸 狀 態 的 指 標 , 早 自 1980 年 代 , 美 國 醫 界 已 經 將 它 的 使 用 標 準 化 , 並 當 作 至 少 是 開 刀 房 及 加 護 病 房 的 常 規 基 本 配 備 , 期 能 及 早 得 知 人 們 發 生 缺 氧 的 情 形 , 以 儘 早 做 出 適 當 的 處 置 , 避 免 造 成 傷 害 產 生 (Welch,  Decesare  

&Hess,1990;Woodrow,1999  ;  Casey,2002)。3. 疼痛不適,針對第五個 生命徵象指標—疼痛,在美國,每年針對慢性疾病的疼痛照護費用每年超過 1 億美元,因此疼痛也被稱為是「第五項生命徵象」,而造成疼痛的原因 有可能是因為疾病、藥物使用所帶來的不適抑或個人因素、週遭環境所造 成,可能導致因素多元且多重,疼痛為一種個人的主觀經驗,可謂個人傷害 的一種知覺,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個體主訴疼痛,就應相信疼痛確實存在

(Walid,Donahue, Darmohray, Hyer, & Robinson, 2008; Marcos & Ashok, 2007)。4. 去制約化或失(廢、棄)用症候群(de-conditioning or disuse

syndrome) 包含:孱弱症、失禁,近年來台灣人口老化快速,許多長者的健

康照護議題愈形重要。其中,衰弱症(frailty)就是相當受到重視的一個老年症 候群指標之一,衰弱症的影響不單在體能方面,衰弱症可以說是各種老年功 能退化的前兆,代表著生理儲備量降低,抗壓性減弱,大規模的觀察研究已 證實,一旦產生衰弱症,會增加跌倒機率、失能或殘障、可能需要入住養護 機構,並且增加住院率和死亡率,若能早期預防衰弱症,就有機會避免進入 這些惡性循環。此外,尿失禁在全球的婦女疾病當中,是一個很重要的議題。

根據國際尿失禁協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簡稱 ICS)的定義,

尿失禁是指在不想或不要解尿時,尿液會不自主的滲出,而此症狀足以造成 當事人社交或衛生上的困擾。根據美國一個大規模流行病學研究(Medical, Epidemiological,  and Social Aspects of Aging,簡稱 MESA)的資料統計,平 均年齡 55.6 歲的婦女,尿失禁比例為 32%,也就是說每 3 人就有 1 人有此 隱患。而且隨著年齡增加,尿失禁的情況會越來越明顯。5. 基本或常用或 特定健康指標,我國全民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於 1996 年 3 月後開辦,提 供 65 歲以上老年人每年一次預防保健服務,其內容主要為身體檢查、健康 諮詢、血液及尿液檢查,此外國民健康局也實施乳癌、子宮頸癌、口腔癌篩 檢及結直腸癌之篩檢,這些健康檢查皆以全民健保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及國民 健康局各項癌症篩檢為基礎,再加作其它的檢查,本研究也將老年常規預防 保健指標放入,皆為常用且重要之基本或特定健康指標。

7. 照護安排及輔具使用,除了掌握其急、慢性醫療需求外,其照護安排和 需求也是長期照護著重的部分。8. 失能或身心障礙發生歸類,許多因醫療 科技進步與壽命延長之高齡化趨勢使身心障礙人口正持續增加當中(United Nations, 2007),所以掌握其身障人口歸類和其失能發生時間,可以更準確掌 握其族群。  

       

第二節

社區居民呈列之健康、照護問題及其

潛在長期照護需求

健康功能背景的部分,發現基本生命徵的部分:體溫、血壓、脈搏在社 區活動據點中易於取得及量測,但並不易於取得量測血氧儀器和血氧濃度 (SpO2)%的數據。針對第五個生命徵象-疼痛,初探結果發現收案 30 人,便 有 24 人表示有其疼痛不適狀況,而造成疼痛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疾病、藥 物使用所帶來的不適抑或個人因素、週遭環境所造成,可能導致因素多元 且多重。問卷第二部分在於釐清身心之健康功能狀態,於健康問題或罹病 種類;以及罹病指數;用藥、診療、處置,發現社區民眾對自身疾病問題,

並不能全盤了解,以常見疾病診斷概括性歸類為哪一類疾病,在社區建置 上只能先建制到此,民眾可簡單自述概括常見之疾病診斷,例如:糖尿病、

高血壓,但對於其他疾病診斷的釐清並不明確,這個部分可能還是要仰賴 醫院端正式醫療記錄才能準確的瞭解民眾的身心健康狀況為何。

探描述性結果顯示有去進行診療處置的部分,不管是醫院或診所,抑或 中醫、民間習俗療法也都算,30 人中有 28 人表示有進行醫療的診療處置,

大部份社區居民都是定期去醫院回診並拿慢性長期處方簽藥物,但詢問用 藥種類發現,於藥物的使用用途上也並不是非常瞭解,除了明確知道高血 壓、糖尿病用藥外,其餘只能概括性回答,例如受訪者有使用尿酸藥物,

就認為自己應該是有痛風的狀況,但其實不然。對於社區民眾的回答,研 究訪視者只能大致猜測可能原因為何,但跟疾病診斷一樣不能確定,研究 者推測社區民眾對於健康的語言及專業的名詞,並不是那麼熟悉和掌握,

容易自我錯誤誤導,所以可能還是透過醫療正式記錄比較能確信。

於社區中進行初探問卷訪談時,對於常見及特定健康指標上:血液常規

檢查 CBC、肌酸酐(Cre)/肌酸酐廓清率(eGFR)、肝指數 GPT、白蛋白 Alb、

膽固醇 Chol、三酸甘油酯 TG、飯前血糖 AC、尿酸 UA、動脈硬化篩檢-踝 臂指數(ABI)、骨質密度測量(以雙能量 X 光吸收儀 DXA 測量前臂骨密度), 發現普遍社區民眾很少保存這些健康數值的資料,對於掌握自身健康資訊 並不是這麼主動及重視,較無其健康和照護意識。此外,發現可能還會有 族群低報的情況,因為多數於社區訪談的居民普遍健康且能自行活動,少 有碰到身心障礙的個案,因難以到案家訪視,所以明顯有低報某些族群的 可能性,可能相較於能到健康活動或里民中心活動的社區民眾而言,還有 許多久待家裡的族群是處於不健康且未被人員發現的狀態。

關於長期照護的部分,這次研究族群對象主要以宜蘭某山區社區民眾為 主,在一群大致健康且健康問題並不多中,以日本介護篩檢表 25 題問項為 其長照潛在需求之框架,篩檢出社區民眾潛藏之整體及各分層面長照需求 及風險,而實際操作詢問上每位社區民眾僅需 5 分鐘內可完成,相較於其 他測量評估工具所使用的時間節省許多,就其成本及可行性而言,十分具 有經濟效益。長期照護需求不等同於長期照護潛在需求的概念,針對多重 且複雜的長照需求,一開始先藉由長期照護篩檢工具,找出有其潛在長期 照護風險的個案,這是第一階段的部分,用此基礎建制,接著再找出有其 長期照護問題後,必須要有更具體長期照護需求,才會使用“評估”,以

『長期照護評估套件』來進行處理,這是第二階段,以日本為例『“Kaigo 介護”認定調查票(即介護認定量表)』,此為日本全國一式之長期照護 需求評估表,以 10 個面項、74 題進而分級出『要支援』及『要介護』程 度共分成七個等級。國內目前並沒有現成長期照護評估套件,若引進國外 評估套件也未必好用適合其國情,台灣還有待發展。此次研究以第一階段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