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文獻查證
第五節 長期照護 — 長期性之照顧︾支持︾保護
自古而今,醫學不斷地進步,但是人類有變得比較健康嗎?人皆有死,然 而,在死之前,要「老」多久?遂成了近年來大眾關心的議題。近年來,老化問 題獲得的關注開始上升。隨著年齡的增加,人的能力便不斷地在衰退,當衰退到 一個程度就不能生活,此時,就必然出現了長期照護的需求。生命的前半段,醫 療體系會先凸顯進來並建制,『醫療』主要協助我們解決了生命與生存儘可能之 延續,但當人越來越老的時候,醫療的角色會越來越侷限,能做的事情越來越少,
因為它不能夠讓你不死也不能讓你長生不老,所以長期照護的系統會開始進來,
國內在近一、二十年來,因人口趨於高齡化而將『長期照護』一詞朗朗上口。然 而,雖有『長期照護』之辭彙,但字典卻無此一名詞,它到底是什麼?其理念、
內涵、本質又為何?
5.1 長期照護起源
「長期照護」之概念發展自古即非具體存在著,最早可追溯自2600年前西方醫 學之祖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時代的健康照顧,即包含了較為長期之照護內容;
另在中國遠古時代(西元前五百年)之亦揭載有:「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 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謂大同」(禮記禮運大同篇)。 兩 千多年前,西塞羅(Cicero)完成了一部老年研究之專書『老年與友誼(Old Age and Friendship)』。其後從十六到十九世紀,歐美相繼出版了二十餘種老人問 題研究之專論(周家華,2000)。足見自古以來,雖未必有此一正式『長期照護』
之辭彙,但卻已含括老年或身心障礙者『長期照護』的涵義,雖與今日之認知與 涵義略有不同,但大致能其連貫起來。
疾病對人類生命的威脅,自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已明顯地減輕,例如嬰兒死亡 率的降低,平均餘命的延長,以及致命流行病學的減少等,所以於十九世紀末葉 健康生活照護思維開始遽變,已非著眼死亡之罹病情況,而乃著眼於死亡合併失 能出現時間之長短。1907年開始出現老人醫學之專有名詞;1935 年Marjory Warren首次提及長期照護概念之描述,但只限於一般性的描述並沒有特別的思 維;1950~1960s由選擇性到普遍化;1950s年老年人的健康醫療照護專業領域便 已逐漸成型,『瑞典』於此時建立長期照護體制,成為全世界最早啟動長期照護 相關體制的國家,且被公認為制度是福利國的典範。1960s年,開始有長期性照 顧、支持及保護的思維與議題,至此長期照護開始成型從一般之描述已逐漸轉成 專業性之探討並成為專業的名詞,亦已蔚為健康照護體系中重要的一環,長期照 護此時便已幾乎被界定為專門、專業及專用之名詞,而荷蘭亦在1968年建立長期
照護制度平台,成為世界第一個在長期照護上實施社會保險的國家,開始實施強 制性全民納保的社會保險「特殊醫療費用支出法(Algemene Wet Bijzondere Ziektekosten, AWBZ);1970s 開始長期照護之個人、專業及政策界定之描述;1990s 長期照護大躍進,許多學者都對長期照護有所見解及做出定義,德國於1994建立 長期照護保險制度;在20世紀中葉以後在先進或主流之西方社會逐漸出現「長期 照護」一辭,並逐漸成型,並逐漸賦有政治、經濟、社會、傳統、習尚、文化、
經濟、產業、社區化、以及當代特殊之情境意義等,乃至於推動發展之政策 (policy)、策略(tactics)、體制(scheme)、計畫運行(programme execution & operation)、
資源挹注(resource sharing),以及個案照護執行(care delivery)層面之專業知能與 技巧(knowledge & skill),而形塑體制則勢需有法令規範及有效運作(laws, acts, regulations & operating)、公部門與民間合作(cooperation of public & private sectors)、社區化及產業化建制現代化正道之普世價值(common truth & value),亞 洲國家由鄰近國家日本於2000年率先建立介護保險制度,韓國亦於2008年跟進實 施長期照護保險;屬先進國家之代表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之成員均將『長 期照護』列屬21世紀國家社會之要務,OECD亦於2008年針對推動長期照護亦作 了重大具體之宣示。部分國家地區即使暫時還不一定面臨「長期照護」發展之迫 切感,然一旦其國家社會發展至一定程度,各種因應照護之需求便紛至沓來,則 務須面對「長期照護」之規劃推動發展等議題。
在世界舞台上緊追歐美而在亞洲引領風氣之先的日本,全世界高齡化比率最 高,即在上世紀末葉已體認時代之潮流趨勢,新創了「介護」辭彙以應『長期照 護』之迫切需要性,『介』即支持,『護』即是保護,即在「照顧」之餘,取其支 持(介)及保護(護)之意,『長期性之照顧、支持、保護』(即『長期照護』),在日本 雖此一新創名辭尚未進入之常春大辭典(等同於國內辭海之權威性),但是日本從
幼稚園到大學乃至全國社會各階層已然知曉而琅琅上口而成重要之社會之話 題、政策之議題,深植於社會各階層,並於1996年起完全自行發展建置自己的長 期照護特殊操作評估體系等重大突破,在透過教育宣導及立法凝聚此一新的社會 觀念,讓其深固化。(許佩蓉、張俊喜、林靜宜、林壽惠、李世代,2006;李世 代,2009a,2009b,2012)。反觀我們國內,產官學界領域中多人猶對『長期照護』
未解,當然不易順利推動圖其有成(許佩蓉、張俊喜、林靜宜、林壽惠、李世代,
2006;李世代,2009a,2009b ;李佳儒,2011 ; 劉美吟,2010)。
5.2 長期照護定義
任一事項須先能清楚描述,而後才能加以界定。自1935年左右開始有長期照護 之概念一般性陳述,但未見有其特別思維,直到七〇年代開始有長期照護之個 人、專業及政策界定之描述,有其專家、學者、團體、乃至公司部門針對『長期 照護』作定義或加以界定,高達二、三十種以上,不過由於所牽涉的內容及範圍 太過複雜且廣泛,因此長期照護定義會因人、時、空而有不同的詮釋,所以到目 前為止其意涵尚未統一,但不致有太大的差異。本研究將較具一定代表性國內外 學者、政府或機構之定義臚列於下:
一、Brody(1977)認為長期照護可提供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服務,使慢性功能障 礙民眾的健康及安寧幸福能維持在最高水準。
二、Koff(1982)指出長期照護系統的服務是一種連續性的服務,對各年齡層 的老人,因生理或心理的疾病,提供機構與非機構的診斷、預防、治療復健及支 持性等服務。
三、Winn(1982)指出長期照護是一種範圍很廣服務措施,可滿足缺乏自我照 顧能力的民眾長期的社會保護及醫療照顧需求。
四、美國醫學會(TheInstitute of Medicine﹝IOM﹞, 1986)將長期照護定義為 針對因身心失能而需持續性輔助之個案,在機構、居家或社區施予包含各種持續 性之健康及社會正式及非正式之照顧服務。
五、Kane & Kane(1987,1998)將長期照護定義在一段長時間內,提供身心功能 障礙一套包括醫療、護理、個人及社會支持的長期照護;其主要的服務對象為居 住在社區及機構中,因慢性傷病或老衰,致身心功能障礙者;其目的在促進或維 持身體功能,以增進獨立自主的正常生活能力。本定義受到相當多人的引用,於 1998 年再次修訂,『針對先天或後天失能者(喪失或未曾擁有日常生活功能者),
提供長期性系列之醫療、個人照顧與社會性之服務措施。』持續一段時間以上,
提供功能障礙不全或失能者施予協助及長期服務,以維護或改善功能。
六、美國護理學會(Americna Nurses Association﹝ANA﹞, 1993):針對美國 總統柯林頓之健康照護改革方案(Health Care Reform)中所提之建言,將長期 照護定義為「長期照護是一種提供大眾生理、心理、靈性、社會與經濟層面之需 求,使得大眾得以恢復、維持或重建健康之服務體系」;「此服務體系應能提供 因疾病或殘障所造成之自我照顧或獨立生活能力缺損者,終其一生所需之醫療與 生活協助,服務之提供應跨越醫療機構,需擴展至社區與家庭」。
七、中華民國長期照護協會(1993)指出長期照顧為針對殘障、失能或老衰者及家 庭照顧者提供生活照顧、醫療(診斷、預防與治療)、護理、復健與社會支持等服 務。
八、加拿大政府(1993)將長期照護界定為提供『持續性系列性照護( continuum of care )的觀念,強調其為整合之服務體系,以『照護』為主,而非以『治療』
為主,故其主要負責人不是再以醫師為主,而是以護理人員或其他醫療團隊成員 為主; 長期照護之服務提供有居家服務(home health nursing)、社區復健
(community rehabilitation)、緊急回應小組(quick response team)、醫院聯絡
(hospital liaison)、中心窗口(central-intake)及一般長期性之照護(long-term care),長期照護僅是其中系列性照護之一環。
九、德國長期照護保險(SDI,1994):推動長期照護保險初期,將長期照護界定 義為一個人因於疾病、生理或心理殘障,無法適應每日生活活動,需要高層次的 協助持續六個月以上,這些協助包括日常生活支持、監護及指導,其目標是恢復 個人生活的獨立性。
十、美國公部門健康保健及人群服務部(DHHS,1995)將長期照護定義為長期 照護是針對慢性病或精神病患所提供的包括診斷、治療、復健、預防、支持與維 護等一系列的服務等,其服務措施包括機構式與非機構式之照護,目的在於提升 或維持受照顧者最佳之身、心、社會功能狀態。
十一、台北市政府衛生醫療政策白皮書(1996)敘述長期照護是針對身心功能障礙 者,在一段長期間內,提供一套包含醫療與生活照護之支持係統,主要服務對象 為居住於社區或機構中,身體功能障礙且需要他人幫忙日常生活的人。
十二、Stone (2000)認為長期照護是指持續地對慢性失能者在日常生活中所提供 之協助,可以運用低科技(low-tec)的服務來減少、復健或代償所失去的身體與心 理功能,這些服務包括日常生活活動、家事性日常生活活動之協助、輔具提供、
住屋環境改造等;服務提供方式包括由人直接提供、陪伴或監督性的協助。
十三、行政院衛生署(2001)認為長期照護是針對需要長期照護者提供綜合性 與連續性之服務;內容可由預防、診斷、治療、復健、維護性以至於社會性之服 務;故長期照護目的在促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各方面皆達到最佳狀態。
十四、李世代(2006)指出「長期照護」在巨觀或總體方面,乃為探討人類群體生 命、生活、生計等主題之廣泛性領域或學門,為公共政策延伸之範疇;除了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