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二節 資料來源與研究對象

本研究資料取自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社會狀況長期追蹤調查。此 調查主要為瞭解台灣地區中老年人的家戶狀況、居住安排及社會支持情形;工作及經濟狀況、

休閒活動與退休前後之生涯規劃;以及健康狀況、衛生行為、及醫療保健服務利用情形,並 比較不同背景特徵之中老年人在上述健康與生活狀況之差異,藉以估算未來高齡人口在醫療 保健與生活支持的需求。

為因應人口高齡化對經濟、醫療、家庭、及社會可能產生之衝擊,國民健康署前身機關 家庭計畫研究所自1987年起即開始規劃相關的老人調查研究,於1989年以台灣地區(不含山 地鄉)年滿60歲以上之戶籍登記人口為抽樣母群,以面訪問卷為資料收集工具,採三段分層 隨機抽樣方法,先抽選56個鄉鎮市區,再由這些被選之鄉鎮市區中抽選樣本鄰,最後再由樣 本鄰抽選二位60 歲以上之老人為受查個案,共選出4,412位個案,作為台灣地區中老年身心 社會生活狀況第一波基線調查之研究樣本,本調查自1989 年完成第一次基準主波調查之後,

曾對完成訪問之4,049 位樣本個案陸續進行多次電話或實地追蹤訪查,包括:1992 年完成之

「老人電話追蹤調查」、1993 年完成之第二次主波面訪調查、1995 年完成之「老人健康與醫 療利用」簡短面訪、1996 年完成之第三次主波面訪調查、1999 年完成之第四次主波面訪調 查、2003 年完成之第五次主波面訪調查,以及2007 年完成之第六次主波面訪調查。由於追 蹤世代之年齡層,是隨著追蹤年數遞增而逐年增加,為維持調查樣本為60 歲以上中老年之代 表性,以及進一步擴及調查50-60 歲之中年族群,故於1996 年進行第三次主波調查時,除繼 續追蹤當時已年滿67歲以上之原追蹤世代(以下簡稱A樣本群)外,又另行依相同抽樣方法抽 選3,041 名年齡介於50-至66 歲之中老年人為補充樣本(以下簡稱B樣本群),當年完訪人數共

2,462人。在2003 年進行第五次主波調查時,也再度運用補充樣本方法,除繼續追查當時已

年滿57 歲以上之原追蹤世代(A 樣本群和B樣本群),又另行加抽2,026 人年齡介於50-至56 歲之中老年人為補充樣本(以下簡稱C樣本群),當年完訪人數共1,599 人。在2007 年共有4,534

28

人完訪案。本研究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研究樣本由1996年、1999年、2003及2007年A樣本群 與補充B樣本群中篩選年滿65歲以上且四波皆有參與之老人作為研究對象。歷年主波調查完訪 樣本數整理如下,表3-1:

表3-1歷年主波調查完訪樣本數

調查年 樣本群

1989 1993 1996 1999 2003 2007

A樣本群

(1989 初訪樣 本)

4049人

(60歲以 上)

3155人

(64歲以 上)

2669人

(67歲以 上)

2310人

(70歲以 上)

1743人

(74歲以 上)

1268人

(78歲以 上)

B樣本群

(1996 補充樣 本)

- - 2462人

(50-66 歲)

2130人

(53-69 歲)

2035人

(57-73 歲)

1864人

(61-77 歲)

C樣本群

(2003 補充樣 本)

- - - - 1599人

(50-56 歲)

1402人

(54-60 歲)

1996 第三次主波調查:A樣本群(67 歲以上) .... 2,669 人

B樣本群(50-66 歲) ....

2,462 人

1999 第四次主波調查: A、B 樣本群(53 歲以上) .. 4,440人

2003 第五次主波調查: A 、 B 樣本群( 57 歲以上) .. 3,778 人

2007 第六次主波調查: A 、 B 樣本群( 61 歲以上) .. 3,132 人

29

本研究以1996至2007年年滿65歲以上且四波皆有參與之受訪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失 能變化與相關因子之分析,選樣流程如圖:

選取1996、1999、2003、2007年 年滿65歲(含)以上之老人

排案條件:

1.失蹤、死亡或未完訪之個案 2.沒有4波皆參與之老人 分析1996、1999、2003、2007年

四波失能分數的波動變化情形

以1996年之基本人口學變項、老 年症候群數、合併罹病指數CCI、

健康行為做為相關因子,探討與失 能相關之因子

30

Dokumen terk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