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dak ada hasil yang ditemukan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3

Membagikan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

Copied!
179
0
0

Teks penuh

(1)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 Institute of Life and Death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of Nursing and Heath Sciences. 碩士論文 Master’s Thesis. 指導教授: 郭毓仁博士 Advisor: Dr. Yu-Jen Kuo. 園藝治療團體方案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 心理健康效益之研究 The Effect of Group-Based Horticultural Therapy Program on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研究生:盧嬿羽 Graduate Student: Yen-Yu, Lu 中華民國一百年五月二十三日 May. 23, 2011.

(2) 致謝 每個人心裡一畝. 一畝田. 每個人心裡一個. 一個夢. 一顆呀一顆種子. 是我心裡的一畝田. 用它來種什麼. 用它來種什麼. 種桃種李種春風 用它來種什麼. 用它來種什麼. 種桃種李種春風. 開盡梨花春又來. 那是我心裡一畝. 一畝田. 那是我心裡一個. 不醒的夢 摘自「夢田」 三毛作詞. 心裡 ~ 深埋著一顆夢想的種子,默默滋養、殷殷盼望,從不曾遺忘!! 在離開學校二十年之後,有幸能重返校園的學習花園,是上天賜與的恩典契機 與自我突破的重構之路。因此碩一就常常在心田裡,描繪著一棵涵容未來生涯發 展方向的生命之樹。樹根穩紮於愛的信念泉源、融和護理背景、心理諮商與園藝 治療的知能為中心主幹,冀盼它在花園裡能長成綠意盎然的愛心樹,將實務能量 開枝散葉應用於不同對象,行光合作用再生能量循環茁壯,實現一個結合理想與 所學的蛻變之夢,生命才有意義光彩。回首來時路,生命之樹的信念以及家人、 良師益友們的支持、提攜與包容,才得以在多重壓力角色中,擠出時間和意志力 來完成研究所課程的淬煉與論文艱鉅的任務。此時此刻,內心充滿無限感激! 首先,最要感謝的是我的指導教授-郭毓仁博士,老師幽默生動又饒富生命哲 學的園藝治療課程,開啟了一扇悠遊花園幽境的任意門,鼓勵我將園藝治療結合 應用於心理諮商的方案設計,不時叮嚀我把握需求目標與課程意義的連結,激勵 I.

(3) 我以築夢踏實的態度去創新規畫實際可行的方案,發展出屬於自我專業的風格樣 貌以及正向積極的生命態度。這一年如果沒有老師亦師亦友的信賴支持和悉心指 導,此篇論文難能以不熄的熱情和動力,一步步完成心目中理想的論文藍圖。 另外,特別要感謝綺雲老師以及鍾美老師,在百忙之中撥冗審閱論文,並在口 試時對於論文提出許多精闢寶貴的指導與建議,讓我減少研究的盲點,使得論文 脈絡更加完整、結構合於邏輯。有三位老師如沐春風地嚴謹教導,和本所所長玉嬋老師在心理諮商知能的培育以及師範大學維素老師的耐心督導,質量共融的 研究計畫才得以順利的進行,在此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論文方案團體進行期間,要感謝參與研究團體第二型糖尿病患的長輩朋友對我 的信任交托,讓我深切感受到植物與人之間無聲的療癒力。難忘活動中,臉龐那 抹燦爛的笑容更是我最大的收穫和滿足。多蒙鈴鈺、碧蓮衛教師及小玫總醫師認 真熱誠地協助團體的籌備及討論,使我在省思過程中獲益甚大,由於您們的投 入,也為醫院內其他的病患播下延續了綠能的種子。 在唸研究所的日子裡,感謝本所助教-青芬熱心提醒及協助完成行政繁瑣的事 務流程。同學更是彼此砥礪、相互打氣的好夥伴,謝謝孜寧貼心的協助、君諭細 心的幫忙、家瑜真摯的代禱以及靜宜溫暖的陪伴,還有許多生死所的同學們熱情 關懷都是我心靈力量的啦啦隊!一路走來,學習花園裡有你們相伴真好! 最後,感恩我的父母親,從小帶我在大自然中成長,給我豐厚的羽翼,教我愛 惜萬物、寬容利人。謝謝我的先生和一對兒女,支持體諒我多年來一直想完成的 心願,包容我因趕報告、寫論文沒空洗手作羹湯的日子,在我憂煩時為我分憂解 勞,在我歡欣時,為我加油喝采。 兩年內能順利完成碩士學位,非我一人所能辦到,要感謝的貴人實在太多了, 難以數言道盡,僅此致上嬿羽最深的謝意,並將榮耀獻給上蒼無盡的悲憫慈愛。. 嬿羽謹誌. II. 100 年 6 月.

(4) 摘要 統計顯示全世界約有 2.85 億的人口為糖尿病的患者,預估到 2030 年將會增加到 4.3 億人。而慢性疾病患者常伴隨著憂鬱情結。根據糖尿病與心理健康關係的調 查研究顯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情緒困擾,負面心理狀態嚴重的影響了 糖尿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疾病預後。許多研究發現,透過園藝治療活動可以誘 發正向情緒、並且增加自我價值及生命意義感,進而改善憂鬱情緒。本論文的最 大目的是想藉由園藝治療活動,促進參與者心理健康進而做好自我照顧。本研究 針對新北市某教學醫院新陳代謝暨內分泌科門診,共九位第二型糖尿病病患為研 究對象,以「糖尿病園藝治療團體方案」同質性小團體的模式,安排每次 90 分 鐘共六週的園藝治療活動。在六週園藝治療活動之後,發現成員在「台灣人憂鬱 量表」平均總分由 24.44 降至 5.56,在統計上有顯著的降低意義。台灣人憂鬱量 表前後測顯示成員不論在情緒管理、肢體、記憶力、自信心、培養興趣、以及對 生命的尊重等,都有顯著差異。由「園藝治療福址效益前後測問卷」、質性回饋、 及深入訪談相互印證顯示,成員在情感成長方面,心情愉快、心靈寄託、及成就 感之正向情緒,皆具顯著效益。在認知學習方面,園藝知能與嗜好培養的激發也 具有顯著的進步。而社交關係方面,拓展並改善與家人社會的溝通表達及互動關 係上均獲得改善,且極顯著願意做好自我照顧。因此本研究發現,藉由園藝治療 活動可以引發第二型糖尿病病患提升情感成長、認知學習、及社交關係的正向循 環並產生交互引動的連鎖效應,而達到促進對生命意義與生心理健康的福祉效 益。本研究結果提供日後相關慢性病患者,心理照護上另一個選擇的模式。 關鍵詞: 第二型糖尿病、園藝治療、憂鬱情緒、台灣人憂鬱量表、福祉效益. III.

(5) Abstract There are estimated 285 millions of people suffering from diabetes in the world. The number will be expected increasing to 430 million in 2030.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a chronic illness usually accompanied with depression. According to many research result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is an established risk facto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epression. Meanwhile, prior researches revealed that horticultural therapy could help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 in psychophysical health. Thus, the main goal of my research tried to use a group-base horticultural therapy as activities to improve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of patients and take care of their life furthermore. The study was based on “Taiwanese Depression Questionnaire; TDQ”, “The efficacy of horticultural therapy evaluation form”,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that were completed before and after 6 weeks of conducting horticultural activities. Nine diabetic patients from a medical center were enrolled in our study. According to TDQ test, the results shown that there was significantly reduction from 24.4 to 5.56 of clients. The emotional management, physical, memory, self-confidence, interesting, and self-esteem of clients were statistically and significantly improved. Our research were also found that the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benefits in increasing interests in other things beside works, even feeling relaxed, feeling good about themselves, emotional control, and horticultural skills. However, althoug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ir social relation to their families was noted, but improved trend was noted practically.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 suggest that a health care model for people who suffered from chronic illness, especially in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could be helpful through horticultural therapy activities. 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horticultural therapy、depression、TDQ、 well-being. IV.

(6) 內容目錄. 頁碼. 致謝……………………………………………………………………………..….…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 IV 內容目錄…………………………………………………...………...…………....…V 表目錄…………………………………………………...…………………….....…VII 圖目錄…………………………………………………...………………....……..…IX 附錄目錄………………………………………………...……………………..……X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6. 第三節. 研究問題…………………………………………………...…………..6. 第四節. 名詞釋義…………………………………………………...…………..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第二型糖尿病患之生心理與疾病控制相關文獻探討………..……...8. 第二節. 園藝治療相關理論與研究……………………………………………1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25. 第二節. 研究對象…………………………………………………...………….27. 第三節. 研究工具…………………………………………………...………….28. 第四節. 資料分析…………………………………………………...………….43. 第五節. 研究的可信度…………………………………………………...…….46. 第六節. 研究倫理…………………………………………………...………….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資料概況……………………………………………….…...49 V.

(7) 內容目錄(續) 第二節. 頁碼. 園藝治療團體方案福祉效益與課後回饋結果………………………51. 第三節 「糖尿病患園藝活動團體」整體方案之效益分析…………………..65 第四節 「糖尿病患園藝活動團體」單元方案引發效益因素分析…………..69 第五節 第五章. 追蹤訪談整理及效益分析…………………………………..……....101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37. 第二節. 建議………………………………………………….....................….140. 第六章. 参考文獻………………………………..……...…………………….…144. VI.

(8) 表目錄. 頁碼. 表 2-2-1. 園藝治療國內外的歷史發展概況……………………………….…. 12. 表 3-2-1. 「糖尿病患園藝治療活動團體」成員收案條件……………………. 27. 表 3-3-1. 台灣人憂鬱量表…………………………………………….…………29. 表 3-3-2. 園藝治療福祉效益評估前測表……………………………….………30. 表 3-3-3. 園藝治療福祉效益評估後測表………………………….……………31. 表 3-3-4. 園藝治療團體第一單元目標及內容…………………….……………35. 表 3-3-5. 園藝治療團體第二單元目標及內容……………………………….…36. 表 3-3-6. 園藝治療團體第三單元目標及內容…………………….……………37. 表 3-3-7. 園藝治療團體第四單元目標及內容……………………….…………38. 表 3-3-8. 園藝治療團體第五單元目標及內容…………………….……………39. 表 3-3-9. 園藝治療團體第六單元目標及內容……………………….…………40. 表 4-1-1. 研究對象基本背景概況一覽表………………………….……………50. 表 4-2-1. 成員在活動前後憂鬱狀況比較表圖………………………….………53. 表 4-2-2. 六週園藝治療活動前後對成員之情緒改善比較表…………….……53. 表 4-2-3. 學員參與六週園藝治療活動前後生心理變化………………….……56. 表 4-2-4. 團體各單元方案「心情小語」之歸類整理表………………….……58. 表 4-2-5. 成員「團體成員總回饋單」之「園藝活動的喜愛度」填答結果….62. 表 4-2-6. 成員「團體成員總回饋單」之對自己的收穫感受歸類整理表…........ 63. 表 4-2-7. 成員「團體成員總回饋單」之感想回饋與建議歸類整理表……….... 64. 表 4-3-1. 成員參與活動後之整體轉變概況及效益因素……………………….68. 表 4-4-1. 「糖尿病患園藝治療團體單元方案」引發之效益…………...………97. 表 4-4-2. 「糖尿病患園藝治療團體單元方案」引發效益之實質內容…..……98. 表 4-4-3. 「糖尿病患園藝治療團體單元方案」各方案引發效益及其因素… 99. 表 4-5-1. 受訪者基本資料摘要表…………………………………………...... 102 VII.

(9) 表目錄(續). 頁碼. 表 4-5-2. A 受訪成員量表前後測變化結果………………………...…….…...102. 表 4-5-3. F 受訪成員量表前後測變化結果……………………...………….....110. 表 4-5-4. H 受訪成員量表前後測變化結果………………………...………....120. 表 4-5-5. 跨個案效益因素與轉變歷程分析總表…………………………...…134. VIII.

(10) 圖目錄. 頁碼. 圖 2-2-1. 正向情緒之擴展建立理論圖………………………………...………21. 圖 3-1-1. 研究架構………………………………………………….….……….25. 圖 3-1-2. 研究流程及步驟……………………………………….…….….....…26. 圖 4-2-1. 個別成員在園藝治療課程前後憂鬱比較圖…………..…….....…....52. 圖 4-2-2. 六週園藝治療課程後對團體成員情緒變化比較圖….......................54. 圖 4-2-3. 六週園藝治療課程後對團體成員情緒效益差比較圖………….......55. 圖 4-2-4. 六週園藝治療課程對團體成員之園藝效益前後測差異比較圖…...57. 圖 4-2-5. 六週園藝治療課程對團體成員之園藝福祉效益差比較圖……...…57. 圖 4-4-1. 園藝治療團體第一次課程植物材料……………………………...…73. 圖 4-4-2. 園藝治療團體第一次課程成員合作完成的組合插花作品………...73. 圖 4-4-3. 成員在自己工作盤中專注地將種子播入環保育苗盆中………..….78. 圖 4-4-4. 團體成員於課程中舉手答問學習情形……………………...……....78. 圖 4-4-5. 組合盆栽作品展示……………………………….………..……...….83. 圖 4-4-6. 魔晶土瓶插作品展示……………………………………..…...…......83. 圖 4-4-7. 成員製作心情小語和黏貼活動照片的情形……………….....….….84. 圖 4-4-8. 成員創作迷你花園的材料………………………………..……….…88. 圖 4-4-9. 成員創作迷你花園的情形………………………………...…..….….88. 圖 4-4-10. 深具意義的主題迷你花園創意作品…………………….…….…….89. 圖 4-4-11. 成員創作壓花相框的情形……………………………….….…...…..92. 圖 4-4-12. 成員製作壓花卡片護貝的過程……………………………..…….....93. 圖 4-4-13. 成員專注地展示自己的壓花相框及卡片作品……………….…..…93. 圖 4-4-14. 熱烈溫馨又驚喜的頒獎典禮並肯定鼓勵成員的全程參與…...…....96. 圖 4-4-15. 成員將心情小書成果展示於成果發表會場………..…….……....…96. 圖 4-4-16. 成員將作品展示於成果發表會場…………………..…….…........…97 IX.

(11) 圖目錄(續). 頁碼. 圖 4-5-1. 整體與個別追蹤訪談跨個案效益分析流程圖……………............101. 圖 4-5-2. A 成員創作的主題迷你花園-「海上浪花」………………….…..109. 圖 4-5-3. A成員聚精會神製作一個祝福太太的壓花相框情形………….....109. 圖 4-5-4. F成員以綠葉襯托五種花卉來表達對繽紛多彩的生活期許……..119. 圖 4-5-5. F成員以嚮往的五峰奇瀑布步道為迷你花園的主題……….....….119. 圖 4-5-6. H 成員表達想把作品帶去法鼓山給太太分享的迷你花園作品....126. 圖 4-5-7. H成員在家中和女兒共同培育種植的向日葵……….……………126. 圖 4-5-8. 六週園藝治療課程對 A 成員憂鬱情緒效益差比圖.…………......130. 圖 4-5-9. 六週園藝治療課程對F成員憂鬱情緒效益差比較圖.…………….130. 圖 4-5-10. 六週園藝治療課程對H成員憂鬱情緒效益差比圖…………...…...130. 圖 4-5-11. 六週園藝治療課程對 A 成員之福址效益前後測比較圖.…...…....136. 圖 4-5-12. 六週園藝治療課程對 F 成員之福址效益前後測比較圖..…….......136. 圖 4-5-13. 六週園藝治療課程對 H 成員之福址效益前後測比較圖...…….....136. 圖 5-1-1. 九位成員於園藝治療活動中的情感連結與轉變……………….…140. X.

(12) 附錄目錄. 頁碼. 附錄一. 「873 活力一班」招募海報………………………………………..155. 附錄二. 「873 活力一班」邀請函…………………………………………..156. 附錄三. 基本資料調查表……………………………………….……………157. 附錄四. 参與研究同意書……………………………………………….……158. 附錄五. 單元心情小語………………………………………………….……159. 附錄六. 團體總回饋表………………………………………………….……160. 附錄七. 會談同意書…………………………………………………….……161. 附錄八. 「873 活力一班」成果展邀請函及海報………………………..…162. 附錄九. 「873. 附錄十. 「台灣人憂鬱量表」授權書………………………………….….…164. 附錄十一. 「園藝治療福祉效益評估表」專家效度意見……………….….…165. 活力一班」團體成員獎狀………………………..…….….163. XI.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園藝治療(horticultural therapy)活動團體方案,對於第 二型糖尿病患心理健康之影響及效益。本章內容主要在敘述本研究之動機與目 的、提出研究問題、及名詞釋義。全章共分四節包含: 第一節研究動機;第二節 研究目的;第三節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已是一個全球盛行極高的慢性文明疾病,對於許多國 家而言,花費在治療糖尿病及其相關併發症上的經費,都直接或間接造成社會 經濟成本持續的增加。根據國際糖尿病聯盟(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IDF) 統計,目前全球糖尿病的發生率及盛行率正逐年快速的增加中,全球目前估計 有兩億八千五百萬的糖尿病人口。而目前全球每年有四百萬人死於糖尿病相關 疾病,平均每10秒鐘就有1人死於糖尿病相關疾病(IDF, 2009)。就年齡架構而言, 不論是青少年或成年人,第二型糖尿病的比例皆遠高於第一型糖尿病,預估至 西元2030年全球第二型糖尿病人口將高達4.3億左右,其中亞洲人佔六成以上 (IDF, 2009;IDF, 2010)。 行政院衛生署(2007)估計 65 歲以上的老年糖尿病人口之盛行率,男性為 7.6%,女性為 22.8%,為同年齡層中最高的慢性病。台灣隨著醫療技術進步、 西化飲食盛行、生活型態改變、老齡人口增加、國人運動量減少、以及肥胖的 日益增多等,四十歲以上的人口中,第二型糖尿病之盛行率高達 9.3%,相當於 每 10 人就有 1 人罹病,並為台灣十大死因之第五位,更耗用健保局醫療總支出 之九分之一(行政院衛生署,2010、周碧瑟、李家琳、蔡世澤,1999)。更值 得注意的是,根據台灣國家型研究的統計資料顯示,以 1999 年起持續三年接受 篩檢的近三百萬名青少年與兒童的調查結果報告中察覺第二型糖尿病平均發病 年齡有逐年降低的趨勢,年輕的第二型糖尿病患人數逐年在增加(Wei, Sung, Lin, 1.

(14) Lin, Chiang, & Chuang , 2003)。所以從年輕人到老年人口,第二型糖尿病對健康 的威脅及社會經濟的負擔造成重大威脅,依據估計,跨入二十一世紀後,第二 型糖尿病將是台灣地區主要死亡原因中增加趨勢最顯著的疾病(蔡淑芬,2008) 。 第二型糖尿病是一種複雜慢性代謝性疾病,雖不至於給病人帶來特殊的痛 苦,但是血糖控制不良所帶來的種種合併症,從眼睛到腳趾遍及全身器官,都 有可能受到波及,所造成的問題是永久無法回復的病理變化,甚至危及性命, 更需要長期監督與照顧(戴東原,1998;Maddigan, Majumdar, & Johnson, 2005)。 由於第二型糖尿病或其併發症所導致功能喪失、殘障甚至失去生命的威脅,而 導致常伴有憂鬱、焦慮等負面情緒的心理反應,因此,當病人一旦被診斷患有 第二型糖尿病時,即是一種重大的生活改變和壓力的開始(江珠影,2010;林 宏達,2003;陳淑珍,2008)。另一方面,在心理的調適上,在長期的罹病歷 程中,必須面對疾病帶來的不便、血糖濃度的起伏、以及生活的限制,耗費了 大量的心力去重新學習如何自我照顧、適應、及改變原本生活方式的習慣和行 為態度,所以得重建另一種生活常規,使得患者通常會經驗到無法自我控制, 而增加了患者心理負擔及經濟負擔,並且影響了患者的情緒變化(李玉嬋, 2007;林瑞祥,2009; 蔡世澤,2003)。第二型糖尿病患的情緒困擾,是指病患 與糖尿病的共存發生問題,產生的全面性心理及社會困擾,而產生負向情緒的 表達(Polonsky, Fisher, Earles, Dudl, Lee, & Mullan, 2005)。由此可知,第二型糖尿 病常造成病患多重性的失落,潛伏著心理壓力的危險因子,影響了憂鬱情緒的 產生(ADA, 2010)。 相關研究顯示在長期慢性病程中,治療中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與憂鬱症狀的 產生成正相關性,估計 28%中老年人口的第二型糖尿病患會罹患憂鬱症,幾乎 是一般成人族群平均的兩倍(Kessler, Berglund, Demler, Jin, Koretz, Merikangas, Rush, Walters, & Wang, 2003)。憂鬱情緒不但會導致血糖增高,還會影響了病友 缺乏動機和能量去做良好的疾病控制和管理(Sherita, 2008)。反之,疾病的控制 不良,也會導致憂鬱的情緒症狀。因此生、心理的因素、和精神狀況相互影響 2.

(15) 了疾病血糖的控制預後及其生活品質,如果憂鬱等負面情緒能夠得到改善,血 糖也會相對穩定,更有助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得到良好的控制(ADA, 2003; Kessler et al., 2003)。 在幫助個體達到心理照顧的目標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1946)對於心理健康的 定義: 「健康是種生理的、心理的,及社會幸福的完全狀態,而不僅只是沒有生 病。」國內的心理學者如劉焜輝(1976)則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一種持續的心理 狀態,在那種心理狀態下能作良好的適應,具有生命的活力,並能充份發展其 身心潛能,此能更積極、更充實的情形,不僅免於心理疾病而已」。而精神醫學 學者 Menninger 認為:「心理健康是指人們對於環境及互相間具有最高效率及快 樂的適應狀況」(黃堅厚,1999)。綜觀學者的論點顯示,廣義的心理健康不僅是 在預防心理疾病,更要積極提升心理健康的程度,例如樂觀、幸福感、正向特 質等,且更強調個人情感、認知、行為表現等各方面維持在正常且平衡的狀態, 幫助個人對於自己有良好的自我價值感,更與他人即環境之間可以獲得和諧的 互動關係,是多元連續向度上的狀態,朝著健康或正向的方向移動(黃政昌, 2008)。 隨著全人醫療照護的重視和進步,近年來的照護趨勢逐漸重視考量全人的 照護與促進人們的安適(王榮德、游正芬、鍾智文、姚開屏、黃景祥,2001)。第 二型糖尿病患之憂鬱情緒已是影響健康之危害因子,也是降低其生活品質的重 要原因(Leonard, & Charles, 2010)。而由各國相關研究結果發現,第二型糖尿病 患的憂鬱情緒和糖尿病的自我照顧及疾病控制預後有極大的相關,因而建議在 對第二型糖尿病患健康管理目標上應有多方面的方案,包括社會、行為、及情 緒福祉的影響因素考量,將心理照顧的計畫納入糖尿病的照護方案之中,可提 升病患長期來的疾病控制成果(Sulaiman, Hamdan, Tamim, Hamdan, & Young, 2010; Fortmann , Gallo, Walker, & Philis, 2010)。因此,對於提升第二型糖尿病患 心理健康的照顧是協助病患改善血糖控制非常重要的一環,更是不容忽視的議 題。根據第二型糖尿病與憂鬱壓力相關性的研究,我們了解平穩的情緒及人際 3.

(16) 互動的支持,對疾病的控制是相互影響的(Fortmann et al., 2010)。在同質性的支 持團體中,可以帶來的同儕支持效果,往往勝於個別諮商中孤軍奮鬥的效果, 且更具生心理的健康效益(李玉嬋,2008)。 園藝治療的理念屬於同質性支持團體的一環,它源於 19 世紀的歐美,至今 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而植栽可以減緩人類焦慮的情緒及促進心理健康早已受到 研究證實(Relf, 1992)。最早透過園藝活動達到治療效果,是應用在精神病患身 上,藉以穩定情緒、改善身心狀況(郭毓仁,2005;Szofran, & Meyer, 2004)。 根據 Ulrich 及 Parsons(1992)的論述認為現代人的生活充滿了負面刺激,讓生心 理過度負荷,因此透過接觸植物、感受植物帶來單純的和諧感,而減低壓力。 園藝療法的成效,在對參與者的生心理狀態加以了解後,訂定可行的目標,再 設計園藝課程去達成目標(Eckerling, 1996)。根據研究報告證實,園藝治療有利 於身體殘障者、精神疾病患者、發展障礙者、年長者、慢性疾患、憂鬱患者、 甚至是一般的都會居民等(郭毓仁,2010;謝政廷,李健輝,2010)。藉由參 與者在園藝工作的過程中完成有意義的任務,從操作中獲得福祉,協助個體發 現自己的長處和能力。研究發現對於壓力大者可安排種子繁殖、無性繁殖、設 計類、以及各種相關又有趣的園藝活動來達成紓解壓力的效果(Relf, 1995)。在照 護植物成長中,不但有機會體會植物的生命力、培養耐心、責任感、挫折容忍 度還能促發問題解決技巧。對於憂鬱症狀的個案,創作性的園藝活動帶來立即 可見的成品和植栽的生命力,有助於建立成就能力感、自我價值感、增強自信 心的與注意力的集中,使心靈得到滿足,並且從中增加生活樂趣、培養新嗜好, 找到情緒抒發的管道,達到放鬆身心、誘發正向情緒之效果,進一步改善憂鬱 情緒,對於居家自我照顧的生活、增進社交功能都有正向幫助(郭毓仁,2010; Gonzalez, Hartig, Patil, Martinsen & Kirkevold, 2010; Hewson, 2004)。園藝治療最 終目的,就是促進人們的福祉(welling-beings)效益,獲得無生命物質所不能給予 的感受,獲取精神和實質上的快樂,培養出自己被需要的自信能力感,獲得的 正向支持力量,達到協助病患重獲健康的療效,是園藝治療的關鍵要素(陳筱 4.

(17) 筠,2007;曹幸之、張建隆、吳思涵,2008;Szofran & Meyer, 2004)。 園藝治療團體最大的特色就是治療的媒介為自然的植物材料,是以團體工 作和園藝治療活動的方式進行,同時提供我們個人及團體的經驗(郭毓仁, 2010)。選擇同質性的小團體可以分享共同的任務和探索共同的主題、聚焦於 團體目標,更快幫助團體達到設定的目標(賴念華譯,2002)。藉著園藝治療 活動可以使團體成員在有趣愉悅的環境下,刺激快樂的學習經驗及幫助成員彼 此的連結。善用園藝創意作品的「主題」以及「隱喻」的表達,是一種傳達內 在世界的通道,是一種創發性連結的表達方式,透過隱喻主題的表達和詮釋, 抒發了情緒,因為靠近自己而有了新的覺察和體會(黃世均,2005),也能藉 此幫助帶領者了解評估成員的狀態。 綜合以上論點,促進第二型糖尿病患的心理健康是相當值得研究的領域。近 十多年來,在台灣有許多研究及臨床工作者在學校、醫療相關機構、庇護機構 等不同的領域進行園藝治療。可惜的是,在國內尚未有園藝治療介入糖尿病患 的相關研究,故本研究希望透過同質性小團體模式之園藝治療團體方案,探討 對於促進第二型糖尿病病患心理健康所引發的效益及轉變歷程。設計內容以三 個向度為主要目標,包含:情感成長的效益,主要在誘發正向積極自我照顧概念 及情緒的紓解;學習認知的效益,增進正向的生命意義和自我知能的提升以及 社交關係的效益包括促進建立人和人和諧支持的社交機會。並能藉由本研究的 研究結果做為日後提供糖尿病患心理照護的實際應用與後續研究的参考。. 5.

(18)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因此根據上述研究動機及參考相關文獻,擬訂下列研究目的: 壹、瞭解「糖尿病患園藝治療團體方案」介入第二型糖尿病患在情感成長、學 習認知與社交關係之整體效益。 貳、探討「糖尿病患園藝治療團體方案」中各單元方案所於情感成長、學習認 知與社交關係效益上所引發之因素。 参、探討「糖尿病患園藝治療團體方案」對於第二型糖尿病患在情感成長、學 習認知與社交關係三層面所產生的影響及轉變歷程。.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本研究欲探討的問題包含以下項目: 壹、 園藝治療團體方案是否能促進第二型糖尿病患情感成長的效益,且達成主 要目標的正向積極自我照顧概念及情緒紓解。 貳、 利用園藝治療團體方案是否能促進第二型糖尿病患學習認知的效益,且達 成主要目標增進正確的生命意義和自我知能。 參、 園藝治療團體方案是否能促進第二型糖尿病患社交關係的效益,且達成主 要目標,建立人和人和諧支持的社交機會。 肆、 第二型糖尿病患園藝治療活動團體之同質性小團體模式,能否從質性研究 的方法,來了解園藝治療活動對於病患所引發的效益及轉變歷程。. 6.

(19) 第四節. 名詞釋義. 茲針對本研究所用到的重要名詞加以說明及界定如下:. 壹、 園藝治療 根據美國園藝治療協會對園藝治療的定義:「園藝治療是泛指個體在專業治 療師的治療計畫之下,利用植物、園藝活動以及自然環境,使参與者透過從事 和園藝相關活動的過程來促進參與者獲得社交、情緒、認知、身心健康與福祉 的過程,以達到特定的治療目標。園 藝 治 療 可 應 用 於 各種年齡、背景和能力 的 對 象,如 長 者、老 年 癡 呆 症 患 者、中 風 病 人、兒 童、青 年、精 神 病 患 者 、 酗 酒 者 、 吸 毒 者 等 都有其治療的效益」(AHTA, 2010)。 整體而言, 園藝治療法是指利用接觸庭園植物或園藝活動讓讓參與者,從某種生心理障礙 恢復到未發病前,甚至比發病前更理想的狀態(郭毓仁,2005;Kavanagh, 1995) 。 貳、 第二型糖尿病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對糖尿病的定義,當有任兩次血糖值符合診斷標準時 (包括空腹血糖大於 126 毫克/百毫升,以及飯後或任意時間之血糖大於 200 毫克 /百毫升),即可作出糖尿病的診斷。而美國糖尿病學會的衛教資訊更進一步指 出,成人好發的第二型糖尿病是一種慢性新陳代謝異常,因為胰島素分泌不足 或胰島素作用缺陷所引起的疾病。此類患者血中葡萄糖濃度很高時,可能的重 要臨床表現有三多一少即多尿、多渴、多吃、體重減輕等典型症狀,在台灣的 糖尿病中,第二型糖尿病患占 95%以上(戴東原,1998;蔡世澤,2000;ADA, 2010) 。相對於第一型糖尿病是指 β 細胞受破壞,胰臟無法分泌胰島素,其原因 可能是病毒感染或遺傳因素造成,通常於青少年期前即發生,需每日注射胰島 素以控制病情;而第二型糖尿病是胰臟能分泌胰島素,但對胰島素有阻抗性, 或相對胰島素分泌的量減少。具有遺傳傾向,肥胖亦是可能因素。患者多在四 十歲後發病,因胰臟尚能分泌胰島素,因此可由體重、口服或注射藥物來控制。 7.

(2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為二節,第一節為糖尿病患之心理與疾病控制的相關文獻回顧,包 含第二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學、第二型糖尿病患的心理衝擊及與疾病控制的相關 性。第二節為園藝療法相關文獻探討,包含園藝療法之發展、相關理論與應用、 效益與研究概況。茲依各節次分述如下。. 第一節. 第二型糖尿病患之生心理與疾病控制相關文獻探討. 壹、 第二型糖尿病的流行病學. 糖尿病是二十一世紀罹患率增加最快的慢性疾病,主要分為第一型及第二型 糖尿病,而以第二型糖尿病占大多數,相關的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第二型糖尿病 患者佔所有糖尿病患者的 90%以上(蔡世澤、王朝弘、林瑞祥、陳秀熙、董道 興,2002;IDF, 2009)。罹患第二型糖尿病人口正在迅速在爬升中,預估到 2025 年全球罹患糖尿病人口將高達三億八千萬人,而第一型糖尿病依全球趨勢並無 上升的跡象。由於工商業社會的繁忙和競爭環境,也使得精神、社會壓力、憂 鬱症、失眠等越趨嚴重,根據研究顯示,憂鬱症會增加 60%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反之糖尿病也會增加 15%憂鬱症的風險;若病人同時有糖尿病及憂鬱症,死亡 率亦會明顯上升((戴東原,2006;蔡婉妮、林時逸、許惠恆,2010)。. 貳、第二型糖尿病患的心理衝擊 第二型糖尿病對個人的影響不僅於身體層面,更造成心理社會層面的衝擊。 研究證實糖尿病如果未妥善管理,病患可能會面臨失明、截肢、腎衰竭、心血 管疾病等合併症的發生,同時長期下來的藥物控制、動態監測血糖變化,也增. 8.

(21) 加了患者心理負擔及經濟負擔,進而影響其情緒變化、疾病的控制以及生活品 質(劉美吟、戴研光、洪薇雯、謝明家、王瑞霞,2010)。造成長期糖尿病友 的心理負荷的因素,來自當糖尿病患知道自己罹患不能治癒的慢性病疾病,情 緒受到波動,在身心方面常出現頭痛、失眠、沮喪、憂鬱、焦慮、緊張、憤怒 覺得自己無用、覺得將來沒有希望、甚至出現自殺意念等症狀。研究發現許多 被診斷為糖尿病的患者會有典型階段的哀傷歷程,包括否認、憤怒、逃避、沮 喪和接受,而且這些情緒是在長期罹病過程中常是往返出現及調適的(林宏達, 2003 ; 蔡世澤,2003 )。 林綺雲(2009)的研究指出,當病患擔負自我疾病照顧的責任及面對自己和 環境中不同的失落悲傷的處遇壓力,身心狀況及生活都會受到影響,包括生活 的失序、照顧情境的失控、身心健康的逐漸流失、精神或意義的耗竭。蔡世澤 (2003)認為被診斷患有糖尿病是一種重大的生活壓力,亦造成執行日常生活 作息的困難,甚至影響社交、信心、和成就感,需要大量的體力和精神的調適 才能經常維持糖尿病控制的穩定。研究也發現,來自心理、社會、或家庭因素 的影響,會導致患者心理不健全及憂鬱情結的發生,更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自我 照顧意願和血糖控制的成果(陳秀鳳,2005;ADA, 2010)。 参、第二型糖尿病患的生心理狀態與疾病控制的關係 第二型糖尿病患的心理社會因子已被視為干擾糖尿病照護成效的重要決定 因素,也有越來越多文獻支持情感、社會、經濟及行為因素才是影響不良治療 成果的重要因素,由於其對糖尿病健康照護有顯著負面影響,使得近年逐漸受 到關注(劉美吟等,2010;Fisher, & Glasgow, 2007;Skovlund, & Peyrot, 2005)。 楊斯棟(2000)發現當糖尿病控制不好的時候,生理上會增加其他併發症的威脅更 容易產生不穩定的精神症狀,當血糖高時,患者會產生疲倦、無力、胃口差等 症狀;反之,當血糖低時,個案會產生心悸、盜汗、焦慮、恐慌、頭痛等急性 生理的症狀。在心理和社會層面上,研究也發現糖尿病個案常會減少與家人和 友人的互動,進而產生社會隔離現象,且常會有孤獨感和社交絕望的情形發生 9.

(22) (Degazon, & Parker, 2007)。黃俊仁等人(2005)也認為社會關係及社會支持的降 低,常會引發個案憂鬱情緒,導致負向感覺和低自尊,進而對減低了周遭環境 有關健康社會照護及資訊技能的取得,而產生負面的思考與學習,亦因此產生 了不少適應不良等精神症狀,尤其是憂鬱情緒症狀。 根 據 Skovlund 等 人 (2005) 於 跨 13 國 的 國 際 性 計 畫 中 (National Diabetes Attitudes, Wishes, and Needs; DAWN),以電訪及面訪5104位糖尿病患與3827位醫 護人員,探討糖尿病患的心理困擾對疾病控制成果的影響,發現情緒困擾是非 常普遍存在的,而最令病患感到擔心的問題是未來可能發生嚴重的合併症,也 覺得受糖尿病限制而無法作所想做的事等。Fisher(2007)則提出了對於糖尿病糖 化血色素(A1C)的控制與生活品質的提升相關性,認為應該在糖尿病患的照護 上,更加重視心理上情緒困擾的發現與處理。張梅芳(2006)曾以國內某醫學中心 之新陳代謝科門診中,利用曾氏心理健康量表施測143位平均年齡66歲之第二型 糖尿病患,發現其中有31.5%的人有憂鬱情緒,22.4%有焦慮情緒。郭寶蓮(2002) 以貝氏憂鬱量表為研究工具,針對 18 歲以上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研 究發現58.2%的受測者有憂鬱情緒反應,而飯前血糖值、糖化血色素值愈高的糖 尿病患者和憂鬱狀態成正比,而自我照顧能力則與憂鬱呈現負相關。 根據Lustman(1997)等人研究顯示,當憂鬱情緒能夠得到改善,血糖也會得 到較好的控制。國內研究也發現,糖尿病患者的正向情緒愈高與負向情緒愈低 在在一般性自我效能與糖尿病自我照顧行為及生活品質皆有直接影響,建議可 經由增強與維持患者的日常正向情緒傾向,以增進良好的疾病適應能力(莊子 怡,2010)。 因此,病患的生活調適方式及壓力管理的能力,會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 控制,也是糖化血色素高低的重要預測因子(江珠影,2010)。糖尿病患之心理 狀態嚴重影響了治療的效果,積極提升病患心理健康的調適力和正向情緒,除 了能降低醫療資源的使用之外,病患也能獲得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態及增進糖尿 病控制的支持因子(張梅芳,2006;Fortmann, 2010)。 10.

(23) 第二節. 園藝治療相關理論與研究. 壹、何謂園藝治療 園藝是科學(science)與藝術(art)的結合,當人們與植物一起工作的親密互動 關係,可以使人達到舒緩身心、得到心靈安和滿足與恢復健康的效果,因被研 究證明具有治療的效益,故稱為園藝治療(梁仲容,1996;郭毓仁,2010)。 園藝和園藝治療最大的不同在於前者著眼於作物的品質和產量,但後者則 著眼在人的福祉上。園藝治療是指個案在受過專業訓練的園藝治療師輔助下, 有系統的利用植物、透過園藝活動,以及接觸自然環境,來達成特定的治療目 標。而藉由個案在治療活動的過程中結合精神的投入、希望、期待,進而獲得 收穫,享受成果,這樣的過程來促進團體成員或個案生心理健康與福祉的一種 治療方法(郭毓仁,2005;AHTA, 2010)。 根據國內外園藝治療的相關研究顯示,園藝活動不僅能夠廣泛應用植物的 治療效果,誘發正向情緒以減緩壓力、促進身心正向發展,並可依對象不同的 需求議題,經評估實施於各廣泛的領域,以達到特定的治療目標(郭毓仁、張 滋佳,2010;Hewson, 2004)。因此國內外都有應 用 於 各種年齡、背景和能力 的 對 象 , 對於情緒障礙、慢性病患、身體殘障者、年長者、發展障礙者、精神 疾病患者、安寧病患、社會弱勢團體、甚至是一般的都市居民等 促 進 身 心 健 康 效 益 的 研 究。現今園 藝 治 療 的 發 展 也 在各國廣為研發為心理諮詢、教育、 及輔助醫療的方案和應用(鄒淑蘭,2010;AHTA, 2010)。 貳、園藝治療的發展歷程 園藝治療的歷史相當悠久,透過園藝活動達到治療的理念,最早的文獻可 追溯到古埃及時代,當時醫生開給情緒波動病人的藥方是在平靜無威脅的花園 中散步,有平緩身心的功效,藉以穩定情緒(郭毓仁,2010)。直到18世紀末, 在歐美先進國家如美國、英國、西班牙,開始將園藝治療用於精神病患上,19 世紀初美國費城的醫學教授Benjamin Rush將園藝正式運用在專業臨床治療生理 11.

(24) 疾病,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37~1945)是園藝治療的轉捩點,面對戰後大量傷兵, 美國政府大力將園藝治療用在肢體障礙者,大大擴展了它的領域。1960年代越 戰時期,美國園藝治療運用漸漸受到關注,造福許多身心受創、無法重新適應 社會的退伍軍人。二十世紀後,越來越多醫院以及大學院校開始增加園藝設備、 研究、及人力資源,也啟動了園藝治療學程與專業學會或協會的發展,並在國 際間蓬勃推展(朱凱薇,2006;郭毓仁、張滋佳,2010)。 根據當今相關文獻證實,植栽可以減緩人類焦慮的情緒,環境的綠化也可 以減低平緩人類害怕及生氣的情緒,已受到研究證實肯定。近十多年來,在台 灣由於許多學者了解到時代的變遷,人民希望提升身心的健康及滿意的生活品 質,希望藉由園藝治療其主要功能在於帶給参與者獲得知識、情感、生理社會 上的成長,因此園藝治療開始在台灣逐漸發展(游菀瑋.2000;郭毓仁,2005; Relf, 1998) 。隨著園藝治療專業學程和課程的開辦培養專業人才,在學校、醫療相關 機構、癖護機構等不同的領域,園藝治療正逐漸被廣泛的運用於不同的對象, 在精神疾患、心智障礙、老人健康照護、慢性疾病…實務上皆發現有其助益, 使得研究的價值以及治療效果獲得進一步的證實和應用推動(陳惠美、黃雅鈴, 2005;郭毓仁、張滋佳,2010;Kavanagh, 1995)。回顧相關文獻,將園藝治療 的發展歷程整理如表2-2-1(張俊彥、周孟慈,2004;陳惠美,黃雅鈴 2005;郭 毓仁、張滋佳,2010;AHTA, 2010)。. 12.

(25) 表 2-2-1 園藝治療國內外的歷史發展概況表 發展階段. 年代. 發展概況. 雛形期. 埃及 古埃及的文獻便曾記載醫師鼓勵患者在庭園中散步以穩定 情緒。. 發軔期. 1798 首位精神科醫師Benjamin Rush指出農場耕耘對精神病患有 治療效果。 1806 西班牙醫院發表園藝活動對精神病人具有正向的效益。 1817 美國賓州費城第一家私人精神病院Friends Hospital利用景觀 以及園藝工作做為心理疾病的治療方式。. 19世紀. 1845 Isaac Ray於美國精神病期刊中指出,戶外的園藝工作能使病 患更健康,有助於提升食慾、改善失眠及舒緩精神壓力,比 園藝收成的結果更重要。 1878 美國州立Pontiac醫院成立,將農業和園藝治療視為重要的治 療處方,奠定日後美國園藝治療的基礎。 1889 Lawrence提出植物對智能障礙兒童有幫助。. 1917 紐約Bloomingdale Hospital女子職能治療部將園藝列入專業 養護的訓練課程。 20世紀初期. 1919 Dr. Menninger成立基金會以植物、園藝的學習為病人每日活 動。 1920 園藝活動納入職能治療書籍。 1936 英國職能治療師協會正式認同園藝用於身心障礙者。 1942 第一間授與職能治療學位的Milwaukee Downer College,開 授園藝課程。 1948 美國Ruth Mosher Place提出horticultural therapy一詞。 1950 園藝治療提供給二次大戰的傷殘戰士在栽培過程中,肢體以 和精神良好的復健效果。. 20世紀中期. 1951 密西根州立醫院對老年病人採用園藝活動。 1952 密西根州立大學召開一週之園藝治療研習會。 1955 密西根州立大學授予園藝治療碩士學位。 1959 紐約大學復健醫學部在院內溫室,以園藝治療活動復健肢體 障礙病患。 1960 第一本園藝治療書籍”Therapy through Horticulture”出版。 1972 Menninger基金會與肯薩斯州立大學合作,正式推展園藝治 療學科。完成博士學位者可領取園藝治療師執照,學士及碩 士則需要經過檢定始可領取。 美國園藝治療與復健協會(National Council for Therapy and 13.

(26) 1973 Rehabilitation through Horticulture, NCTRH)成立,為第一個 園藝治療專業組織。 英國成立茂盛協會(Thrive-Gardening and horticulture for 1978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therapy and health),讓弱勢殘障者 接受園藝治療,推展慈善事業。 1987 加拿大園藝療法協會成立(Canadian Horticultural Therapy Association)。 1988 美國園藝治療與復健協會(NCTR)改為現名美國園藝治療協 會(American Horticultural Therapy Association, AHTA)。 1990年之後許多大學包括Virginia Polytechnic State University、Texas A&M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Rhode 20世紀末至今. Island,都有授予學士、碩士、甚至博士學位課程。另外如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Templ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1990 Washington以及社區大學如Seattle的Edmond Community College都提供學位以外的專門訓練課。美國各州的植物園, 例如伊利諾州芝加哥著名的Chicago Botanic Garden也都有 和園藝治療有關的設施和定期活動。 1995. 日本成立園藝療法研修會和日本園藝療法研究會。. 1997 韓國成立園藝治療協會。 2000 台灣在文化大學景觀學系開設第一門景觀園藝治療課程。 2004 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正式啟用台灣首座悲傷療癒花園- 「癒花園」。結合自然、藝術與失落悲傷情緒的照顧或諮商 專業,營造自然與人文合一的自我照顧與學習環境。 2004 中國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成立園藝治療研究中心,並於中 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開始園藝治療師的訓練與認證,至今 培育七百多位國內園藝治療師。 2005 中國文化大學郭毓仁博士發表第一本中文園藝治療書籍”治 療景觀與園藝療法”。 2005 蘇格蘭成立治療性園藝慈善事業基金會(Trellis)。 2007 台灣大學園藝系人與植物學會在台灣成立,推廣園藝治療。 2008 香港成立園藝治療協會。 2010 台灣綠色養生協會成立。 2011 中正紀念堂籌備療癒庭園的建構計畫. 14.

(27) 参、園藝治療的理論探討 所謂園藝治療法是指在由專業主導的課程中,利用具有生命的植物和園藝 活動為媒介,透過栽種或活動參與做為治療和復健的工具,植物會回應人的關 懷照料,讓參與者(client) 與植物的心靈對話及交互過程中,體會到生命的意義, 轉移波動的情緒、穩定心緒、使心靈得到滿足而產生身體、心理層面的療癒效 益。並幫他們增加肢體活動量、發展人際關係的能力,重新適應社會,以協助 參與者瞭解自己和周圍世界的關係,進一步能達到協助一些生活在某種壓力下 的人們,重獲生心理健康的療效歷程,而從某種生心理障礙恢復到未發病前甚 至比病前更好的狀態(郭毓仁,2005;謝瑞娟,1980;Davis, 1995)。園藝治療 之所以產生療效、促進人類的福祉,有以下的理論: 一、 演化理論(evolution theory) 又稱之為基因理論,因為人類對植物、水或石頭的等自然元素的組合,多 是屬於正面情緒的回應,來自於在遠古的人類到樹上採果實吃、走進林中小徑 多有安全及直覺意識上的歡喜感,並依此生存,演變進化至今的結果。因此, 人類接近植物可以得到療效,主要在於當人類接近或看到自然景物時,體內基 因活化(activated)讓人感到舒適,讓我們在情緒上得到安全感而產生自然祥和的 行為(郭毓仁,2005)。「演化理論」提到人類對植物的療效和反應來自於演化 的結果分別發展為Kaplan提出的「功能演化論」(functionalist-evolutionary),認 為人類具備二大能力「探知環境資訊」和「辨別安全庇護所的資訊」以維持生 存及維繫物種的繁衍(陳惠美,2008) 。另一為Ulrich和Parson(1992)所提出的心 理演化模式(psycho-evolutionary model),其理論模式以心理層面為中心,也包含 了情緒、心理以及認知的反應,強調人們對自然環境的主要反應是一種情感 (affective)而非認知(cognitive),換句話說即人類對環境的反應,是大腦處理環境 資訊的結果,其順序為產生想法、回憶、環境意義、和行為。學者指出因為接 觸自然環境時,人類視覺注意力受優美的景觀所吸引,此時便可能會停止負面 想法,而以正面想法取代負面情緒而重獲生理系統的平衡狀態(江姿儀,2005; 15.

(28) Ulrich & Parson,1992)。 二、超負荷與喚起理論(overload and arousal theories) Ulrich 和 Parson(1992)提出在都市環境中充滿太多的噪音、視覺干擾、人 口密度與快速移動等,以致我們不斷在生活中受到刺激,造成感官系統的疲乏 及不安和憂慮。而植物本身具有和諧之感,因此和植物接觸便產生安全感,而 可以利用激發感官興奮的綠色植物來佈置環境,且綠色在心理上有繁衍後代 (regeneration)和帶來希望(hope)的意涵,具有消除緊張和疲乏的療癒效力(郭毓 仁,2005;Ulrich & Parson,1992)。 三、學習理論(learning theory) 學習理論主張人類對植物有正向反應,主要由於人類的大腦感官資訊系統 可以因先前的演化經驗而得到學習和制約能力,例如花朵的美麗、香味會讓人 下次在想到或看到花朵就會連結上放鬆的心情。人們與綠色的自然資源和植物 的反應連結,是來自於過去及生活週遭的記憶學習而來的結果。因此,生物學 家表示,如果人類接觸自然能獲取正面制約效果,就應多鼓勵從事與自然植物 接觸的活動(郭毓仁、張滋佳,2010;Relf, 1999)。 四、文化理論(culture theory) 文化理論認為人類對環境元素的喜好受到成長背景、社會環境、與文化的 影響。據此解釋為何不同的民族文化,人們對某些特定環境物會有喜好或厭惡 的態度連結。例如對於台灣原住民而言,植物在各族之間是被賦予不同祈福避 邪的文化意義,而美國人喜歡廣大的地被植物,而移民者會攜帶故鄉的藥草以 防不時之需(林容亭,2009;Relf, 1999)。 肆、園藝治療的效益與研究證實 園藝治療課程的設計,常採用觀察拍照(影音紀錄)、案例研究、前後測問卷、 醫學量表、儀器監測及運用統計方法,同時輔以質性的研究對特殊個案加以訪 談來了解成效(Phibbs & Relf , 2005)。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 2004 年定義福址是指” 一個人處於能夠展現其能力、應付平日的壓力、工作上有效能且有收穫,而且 16.

(29) 能對社會有所貢獻的狀態”。簡單而言福祉來自五大效益,即: 一、 身體健康(physical)。 二、 常保正向情緒(physhololgical)。 三、 頭腦及意識清楚(cognitive)。 四、 有真正”好的朋友”且有互動(social)。 五、 經濟無慮(economic)。 園藝治療對參與對象便以達成這五大部分做為目標(郭毓仁,2010) 。一般 而言,園藝治療的研究對於許多慢性病症具有正面的成效,也是以社會心理層 面及生理功能層面,也就是情緒(emotional)、社交(social)、認知(recognition)及生 理(physical)四部份為主要的效益影響(曾慈慧等人,2007;郭毓仁、張滋佳, 2010;Azar and Conroy, 1989;AHTA, 2010)。 回顧國外學者相關研究中,Lewis and Mattson(1988)以情緒做為參與者的目 標,認為園藝活動是在一個沒有威脅與岐視的植物世界中,得到寧靜的滿足感, 發現歷經園藝活動後減輕參與者心理的壓力與恐懼感。Hewson(2004)的研究指 出利用設計類課程能夠增進參與者的創造力和想像力及自我表達能力,協助個 體發現自己的長處和能力。在 Relf(1995)及國內學者郭毓仁(2011)都從研究中發 現安排種子繁殖、無性繁殖、設計類、以及各種與廢棄物相關的園藝活動可以 達成福祉的五大目標。Rappe(2005)對需要長期照顧的慢性疾病、憂鬱症狀的患 者之研究中發現,綠色環境與園藝活動對於參與者在創造積極的情緒、自主控 制感、自尊心、和感官認知、社會關係均有顯著的助益。 Ulrich 在美國園藝療法的研究提供許多客觀的資料,他們至少在 12 個研究 結果中都發現手術病患或精神病患接觸自然的機會越多的時候也相對減低住院 的時間及吃藥的頻率(Ulrich and Parsons. 1992)。Ulrich 做過許多人類曝露在具有 植被景觀中生心理狀況的變化實驗,他從 1972 年到 1981 年連續在賓州一個醫 院內觀察膽囊手術後病患住在普通病房療養的情況,發現病患住在窗外可以見 到植物的病房(實驗組)比窗外只見到紅磚牆(比較組)的病患,提早恢復身體狀況 17.

(30) 而出院(Ulrich, 1983)。Ulrich(1986)也針對都市和自然鄉村對人的影響,發現好 的景觀尤其是自然鄉村對人情緒、健康都有正面的效果,而且對於平日生活在 壓力下和容易焦慮的人更有用。Ulrich 等人的一項研究中選擇 120 個人做實驗, 首先先讓他們看緊張的動作片,之後再看有關自然景觀的影片,結果發現受實 驗者在脈搏、肌肉的收縮、皮膚的傳導性,以及血壓都從不正常(看較有壓力的 電影)變為正常的狀況(Ulrich, 1991)。在瑞典的一項研究針對 160 個心臟手術病 患者,在手術前 2 天先對研究對象做訪談,並測量血壓心跳等生理現象,並將 患者分成 6 組,自由選擇一張圖片,這張圖片置於床尾的位置,及手術病患醒 來一張開眼便可以見到該張圖片,結果發現選擇樹木河流水的患者,手術後恢 復較快,但選擇長方形藝術圖片的患者,手術後恢復較慢,而選擇濃密森林、 圓柱狀藝術圖及兩個對照組分別為全白圖片和完全沒有任何東西的病患則無顯 著差異(Gelach-Spriggs, 1998)。而 Kim 和 Mattson(2002)則利用生理回饋機器來評 估開花植物是否能讓人從壓力中恢復過來的生理狀況的研究顯示,開紅花的天 竺葵的對照組最能讓人從激發的壓力中恢復過來,可減緩焦慮及疲勞的狀態。 Mizuno-Matsumoto 等人(2008),在日本的研究對五位患有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參加 一個月的園藝治療活動後,利用前後測評量以及核磁共振檢查結果發現在肢體 功能上獲得顯著的進步,從核磁共振圖發現小腦活性及感官區特別是視覺區有 顯著的活性。 近年來,國內園藝治療活動針對慢性疾患、情緒困擾及生命意義的相關研 究也有許多卓越的發現。梁仲容(1996)曾針對智障兒童進行園藝治療,研究結果 發現智障兒童在接受輔導方案後,在自我概念、生活適應都有正向的影響。吳 思涵(2005)對於對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研究發現,園藝治療對於病患認知功能上的 注意力與記憶力等都有顯著助益。郭慧綺(2005)針對園藝從事者是否因為從事園 藝工作而增進認知與情緒之研究,在 117 份有效問卷後發現受測者較為開朗、 友善積極、刺激好奇心等顯著結果。洪甄苡(2006)以中高功能亞斯伯格症患者為 對象,結合量性和質性的研究,發現經過七週的園藝課程活動後,患者對於園 18.

(31) 藝相關知識的獲取、認知能力均有進步。曾慈慧等人(2007)以護理之家失能長者 為對象,利用園藝治療活動配合前後測問卷及質性訪談了解二個月的園藝課程 對失能長者生心理影響,結果發現參與者在生理知覺、認知能力、和情感狀態 較為顯著,質性評估顯示園藝治療活動增加參與者自動自發、自我認同、生命 期待與驚喜及同伴間的互動。鄭智勇(2007)則針對受戒治人以問卷調查、訪談受 戒治人在接受二十週的園藝技能結合生命教育意義課程後之改變,結果發現受 戒治人在專注力、社交能力、行為控制、自我尊重、與自信心等內省方面、及 習得園藝技能都有所進步。陳筱筠 (2008)針對 20 位年齡滿 65 歲且輕度失能之 老人,以身心健康改善做為研究目標,經過 8 週園藝治療操作後發現,透過簡 易的植物種植與照顧可改善參與者認知、社交、及生理健康,且在期望度、積 極參與度的提升也有顯著效果。陳慧娟(2008)利用平時常感壓力的大學生做為研 究對象,在建立療癒庭園(healing garden)後舉辦七週的園藝治療活動,利用前後 測問卷做為評估工具,結果發現活動後八位參與者不論在園藝技能、增進自信 心、舒緩壓力情緒、以及社交技巧上,都有顯著增進,而且進入療癒庭園都感 到愉悅,且在所有園藝治療課程中以花藝設計及壓花課程最顯著讓參與者喜愛。 對於園藝治療活動與憂鬱情緒之成效探討中,陳惠美及許正典(2008)針對一位 憂鬱婦女利用長達四個月、每週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之園藝活動中發現園 藝活動能誘發個案正向情緒,憂鬱症狀有明顯改善。鍾晏瑜(2010)針對具有潛在 憂鬱特質的二、三年級高中進行園藝活動,課程包括:種子拼貼、種子播種、押 花及組合盆栽,加上每一週後的課後評估,總共五週後進行量性分析活動效益, 結果發現參與者有了抒發情緒的管道且培養責任感、專注力提升、自信心提升、 社會互動力提升、對園藝相關知識興趣提升等效果。 綜合上述相關文獻,参與體驗園藝治療活動能夠促使個案獲得在情緒感受 (emotional)、社交關係(social)、認知能力(recognition)和生理上(physical)等多方面 的福祉效益,此與世界衛生組織(1946)對於廣義的心理健康的定義:「健康是種 生理的、心理的,及社會幸福的完全狀態,而不僅只是沒有生病」的最終目的 19.

(32) 相符。因此本研究期望藉由評估對象特性和需要所設計的園藝治療活動方案, 協助第二型糖尿病慢性患者提升心理健康的程度,改善負面思維和情緒對疾病 控制的影響,朝著正向循環改變的方向移動。 伍、園藝治療的類型與在諮商輔導的應用 一、園藝治療的課程設計類型 園藝治療最大的特色就是治療的媒介為自然的植物材料。常用的的課程編排 如下(郭毓仁,2010): (一)、盆栽植物類,如創意植栽、組合盆栽、組合擺盆之應用等。這類的課程可 以增進福祉。 (二)、種子繁殖及無性繁殖類,如戶外採種或季節種子、菜苗種植之有性繁殖、 扦插、根莖類之無性繁殖等。這類課程用於體會生命意義、對於職業技能最有 效。 (三)、廢物利用類,如製作種子包裝袋、標籤、報紙環保育苗盆、瓶罐廢物利用 小品植栽、寶特瓶植栽等。這類課程用於自信心的提升最有效。 (四)、創意設計類,如野草插花設計、桌上迷你花園、水生花園、桌上禪宗庭園、 壓花卡片相關媒材的應用等。這類的課程最容易增進創造力與成就感,對於情 緒的抒發很有助益。 二、園藝治療運用於諮商輔導的潛力探討 (一)、園藝治療的福祉與心理健康的關係 關於正向情緒之連鎖效應,可由 Fredrickson 於 2000 年提出的「擴大建立理 論」(broaden-and-build theory)了解,歡愉、興趣、滿足、自信及愛等正向情緒, 可以促進行為的方式及持續的行動力,最初之正向情緒體驗會產生向上盤旋之 力量(圖 2-2-1)。而正向心理學家 Seligman 特別指出,按摩頭皮的舒服帶給我 們愉悅的快樂感,但它是暫時的,無法建構未來; 反之,現在的正向情緒體驗是 當我們從事某事務而沉溺在心流狀態時,當下的忘我、時間停止的感覺,都在 告訴自己正在儲備未來的資源(洪蘭譯,2003) 。具有正向情緒的人在面臨困境 20.

(33) 時可以從普通事件及困境本身找尋意義,同時從正向意義中再次激起正向情 緒,如此持續的循環下,個體得以建立長期的心理資源,並針對增進情緒幸福 感引發向上盤旋的力量(常雅珍,2004)。 如前面所述,近年來國內研究發現,園藝治療活動透過不同目標的課程規 劃運用於不同對象,如憂鬱症的女病患、具有潛在憂鬱特質的高中生、慢性患 者至一般民眾,能誘發正向情緒有助於情緒放鬆抒發、感到開朗樂趣和減緩壓 力等。對憂鬱症狀有明顯改善並與主觀幸福感之間有顯著正相關(郭慧綺, 2005;陳惠美、許正典,2008;陳妍尹,2010;鍾晏瑜,2010)。研究發現園藝 治療效益的產生與課程活動時間的漸進性、活動態度、情感狀態感受強度有明 顯相關性(賴曉嵐,2007;陳慧娟,2008)。依上述綜論而言,園藝治療和心理 健康的最終目的皆是希望協助生活在某種壓力下的人們,從體驗園藝治療活動 的過程能因獲得正向情緒的誘發,而促進行為的改變並從成功經驗中影響正向 認知想法,形成個人心理健康盤旋向上的長期資源。已達到從某種生心理障礙 恢復到未發病前甚至比病前更好的狀態,重獲健康的療效與福祉(常雅珍, 2004;郭毓仁,2005; Davis, 1995)。. 轉化人們產生 向上盤旋之力量 建立持久之 個人資源 擴展短暫思考 行動之思維 正向情緒之體驗. 圖 2-2-1 正向情緒之擴展建立理論圖(引自李美珠,2007) 21.

(34) (二)、園藝治療在諮商輔導的應用潛力 園藝治療團體最大的特色雖是治療的媒介依賴自然的植物材料,但是也隨 著園藝治療師性格、安排課程的樂趣、是否抱以鼓勵和支持參與者的態度、以 及團體人數而有不同結果。透過結構性的團體活動和安排可以促進持續性的團 體發展,達成團體目標與任務,如在團體的初期催化階段,目的在增加團體信 任感及凝聚力,協助成員彼此認識與自我開放;團體的轉換階段,目的使成員 真實面對自我,減少防衛;團體工作階段,目的在促使成員利用團體解決自己 的問題、採取改變的行動;團體結束階段,目標在鞏固落實團體所學、處理未 完成事務及分離情緒(謝麗紅,2009)。根據 Yalom(1985; 1995)的研究團體能 夠產生其動力效能,包含注入希望(instillatoin of hope)、普遍性(universality)、資 訊分享(imparting of imformation)、利他性(altruism)、原生家庭再現的矯治(the corrective recapitulation of the primary family group) 、 社 交 技 巧 的 發 展 (development of socializing techniques)、行為仿效(imitative behavior)、人際學習 (interpersonal learning)、團體凝聚力(group cohesiveness)、淨化作用(catharsis)、 及討論思考存在的靈性與人生哲學議題(existential factor)等十一項治療因素。團 體同儕支持效果,往往勝於個別諮商中孤軍奮鬥的效果,且更具生心理的健康 效益(李玉嬋,2008)。 因此園藝治療多以小團體的方式進行,並隨著團體的不同階段發展出不同 特色和呼應團體成員的改變及需求,做為適切、累加、次序、與邏輯性的課程 規劃。園藝治療之所以能多元應用於不同對象進而促進參與者的福祉,除了和 其效益理論有密切相關之外,搭配諮商輔導的應用有產生促進正向心理健康的 潛力效果。根據諮商學派相關理論的應用可以看出端倪(鄭玄藏等譯,2007; 謝政廷、李健輝,2010) 1. 無條件的接納: 在Rogers的當事人中心學派中,相信人們擁有自我了解及自我解決問題的潛 22.

(35) 能,強調諮商師對個案無條件的接納,提供促進成長的適當條件與環境,就會 讓個人重新啟動正如園藝治療中種子的成長(許琳英、譚家瑜譯,2009)。 在 園藝治療中,治療師和治療的媒介-植物本身即具有安全無威脅的無條件接納 特質,讓人得到寧靜的滿足感,獲得正向的效益(Lewis & Mattson, 1988)。 2. 生命意義的體驗: 從存在主義的角度來看,由於植物是一個生命體,有其生活史與生命歷程, 從播種、發芽、長新葉、花開、花落、枯萎,猶如人類一生寫實的縮影,彷彿 人類必定經過嬰兒期、幼年期、青年期、中年期、老年期,到最後的死亡的歷 程(郭毓仁,2005)。因此透過植物的栽培照護課程,可以幫助個案體驗生命 的意義、思考生命的價值,甚至透過植物的死亡幫助個案覺察生命的有限性和 循環,使其更懂得把握珍惜當下。 3. 學習並改善行為: 從行為學派的觀點來看,透過園藝治療的過程,如創造一個新的學習環境, 個案可以學到一些新的園藝知能,如播種、修剪植物、澆水施肥等,在過程中 能增加肢體活動、幫助個案情緒轉移放鬆。並且在過程中,當個案覺知到有個 生命體需要其照顧、呵護才能成長的時候,相對的也能增加主動自發性及從植 物成長的回饋中得到自我肯定和責任感的增強 (Keeley & Anne, 1999)。 4. 覺察自我與社交技巧: 從認知學派的觀點來看,情緒的困擾來自於自我挫敗的非理性想法。園藝治 療會提供個案有機會學習新的技巧,除了可以幫助個案升專注記憶力之外,也 可以提供個案社會成長的可能(AHTA, 2004)。因為園藝治療常以團體的方式進 行,可以以植物為媒介增加個案間彼此的溝通,強化其社交技巧,也會幫助個 案在園藝與植物和團體互動的過程中,修正探索個人的態度與信念,增加個案 的責任感、理性邏輯的態度與穩定情緒(曾慈慧等,2007;陳筱筠,2008)。 5. 賦能: 後現代思潮崛起後,諮商越來越重視賦能的觀念,而園藝治療恰巧是一個提 23.

Referensi

Dokumen terkait

( )下列何者是關於 X 氣體的正確敘述?A常溫或高溫下極不容易發生反應,可用於焊接金屬時,防止金屬與氧反 應,屬於鈍氣 B具助燃性,可使點燃的線香在此氣體中燃燒更旺盛 C密度小,僅大於氫氣,可代替氫氣填充氣 球與飛船 D不可燃、不助燃,食品包裝中常充填此氣體,防止食品變質。 39.. ( )下列何者是關於 Z

Many people say that Blue Cheese is very stinky and smells like feet.. That’s because the bacteria that grows on the Blue Cheese is the same one that makes smelly